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日期:2015/1/21 2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究竟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事实上,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达它的内涵。我觉得,现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个箩筐,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里装,都可以与之拉上关系。随便说几句生活感悟,再从经典找句相应的内容,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果然如此吗?须知,如果没有相当的教理素养,这种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就会逐渐失去佛法应有的内涵,偏离出世解脱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等同于人乘佛教,这是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是我们在弘扬人生佛教时尤其要注意的。

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以“人成即佛成”为目标,而不仅仅是要使人获得一些心灵慰藉,解决一些现实困扰。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思考》一文中谈到,人生佛教应该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才能以人生佛教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

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中说到,出家人有三种行为,一是凡罪行,即凡夫的不善行为,比如为名闻利养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属于积集福报的行为,包括布施、建寺、讲经等;三是圣道行,即成为圣贤必须具备的行为,那就是依佛法正见修习止观,成就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事实上,人生佛教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内涵。如果不是以解脱为目标,单纯将佛法作为哲学义理在谈,作为人生指南来用,虽然也能使人获得平静安详,但终究是短暂而不究竟的利益,不是佛陀设教的本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生佛教       肤浅化)(五明学佛网:人生佛教       肤浅化)  

 赖永海教授: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赖永海教授:太虚大师与人生佛教 

 杨曾文教授: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 

 董群教授:太虚人生佛教的伦理观研究 

 其它法师:试述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乐崇辉居士:人生佛教导致弥勒净土的必将盛行 

 黄夏年教授: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其它: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刘泽亮) 

 惟贤长老: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竺摩法师:善生经与人生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