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信心从哪里做起?


   日期:2015/1/24 15: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至於小始诸教,乃接权小之机」。这是华严宗立的五教,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华严宗立的,这是五种不同的根性。小教、始教专门接引权教、小乘,接引这些人,好比小学。我们读书从哪里读起?从小学读起。《华严》是研究所、是博士班,小学都没有念过,去念博士班行吗?释迦牟尼佛不承认。「对於上根则有教浅机深之失,亦不应机」,上根人看小教太小、太浅了,这个东西还用得著学吗?所以不应机。佛法一定要契机,契机、契理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可是学习一定要具备最低限度的条件,用佛法的名词来说,这个条件叫做善根、福德、因缘。你看《弥陀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连净土宗也不例外。

  什么是善根?你看善,善的根,没这个东西不行。佛法是善法,纯净纯善,没有善根你怎么会学到?多少年来我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善根怎么讲法?我用信解行证四个字来解释,这是清凉国师注释《华严经》分为四科,就是四分。第一分是能信,第二是能解,能信能解是善根。我们是不是信了,是不是理解了?如果能信能解,你就有福了,你的福德现前。福德是什么?你真干,能行、能证!你具足这种条件,末后一个关键的就是缘分,你这一生能不能遇到。前面善根福德具足,后面只要有缘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教,你都能成就。

  这三个条件同时具足,大难大难!古时候的社会教育好,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地区。中国的人,古圣先贤,中国人的老祖宗,都懂得教育,有条理、有层次,教我们开悟,教我们证果。世间法里面,成圣、成贤、成为君子,这都是果报;学出世法的、学佛的,阿罗汉、菩萨、佛陀,果德。得要真干。根本的根本就是信德,「信为道元功德母」,《华严经》上说的。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间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生的,没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没有信心生出来的是什么?生出来的是业,善业、恶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看信多重要,信实在太难太难了!

  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德,千万年前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现在没了。仁者爱人,爱人一定自爱,人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我们想想,现代的人自爱吗?我能自爱吗?不想别人先说我,我能自爱吗?如果真的自爱,决定不会违背性德,那是自爱,违背性德不自爱。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性德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自爱的人一定遵守,一定不会违背。佛菩萨告诉我们基本的德行是十善、三皈、五戒、六度、六和,我们能做到吗?不做到不自爱。因为这是性德,你真正做到,世法里头你是圣人、是贤人,佛法里面你是佛、你是菩萨。我们没有去做,所以我们的信不是真信,这个信有名无实。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清楚、要明了,然后才能够忏悔,才能够改过,才能够真的把信心找回来。不知道忏悔,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改过,永远错到底,还以为自己不错,以为自己真的信了。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华严》跟《大智度论》上说的。《华严》称为大经,《大智度论》称为大论,一般讲大经大论是讲这两部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大经,《华严》是一大藏的大经。今天我们要奠定我们的信心,信心从哪里做起?就真干,要从《弟子规》下手,要从《感应篇》下手,从《十善业道》下手,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没有,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要恢复自己的信心,必须坚实扎下三个根,我们的信心就具足。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自己本性本善,我爱自己,我要把自己的性德统统找回来。说我爱自己,自己的性德完全丢失掉,丢尽了,那个爱是假的,连什么叫做爱都不懂。那个爱是感情的,里头没有丝毫智慧,那个爱是不稳定的。真诚的爱心,这个爱是永恒的、是坚实的,永远不会改变的,佛法里面讲慈悲。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永恒不变,即使造作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也不会改变,这叫真的爱,真有自爱。佛在经上所说的,这些教诲他们全都做到,没有丝毫违犯,这叫真正懂得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如果不具这个条件,学习圣贤之道就难了。

  我们怎样把这个条件弥补过来?在古时候,父母懂得,老人懂得,所以小孩在怀孕的时候就教,叫胎教。出生之后,到三岁这一千天,严密的照顾、防范,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他能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是纯净纯善,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样经过一千天的薰习,他的根种下去了,根深蒂固,他一生不会改变。所以古时候谚语有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种下来这个善根,八十岁不会动摇、不会改变。那是什么?圣人、贤人。随著时代的变迁,这个时代是走下坡,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没有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真正原因是我们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一直在爆发。所以真正有圣贤人来教,我们不接受、不听,父母的教诲也不听,於是世间教诲的标准也不断在改变。

  我能够记事的时候,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六、七岁的时候,有一门功课叫「修身」,那是伦理道德的课本,修身。我大概只学了两年,之后就变了,不叫「修身」,叫「公民」。好像三年,我小学没有毕业,小学是五年级、六年级又改了,改作「社会」,「公民」没有了,改成「社会」。不断在改标准,跟原来的伦理道德距离愈来愈远、愈来愈远,到现在没有了,现在小学没这个课程。我们的习性,习性不善,本性本善,距离愈拉愈远,远到把本性忘掉了,不知道有本性,只知道习性,不知道有本性。

  本性是圣贤,习性是贪瞋痴慢,这还得了吗?现在人只有贪瞋痴慢,不贪、不瞋、不痴在这个社会好像行不通了。早几年我在香港,何守信先生曾经采访过我,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大家都公认的,问我怎么看法。我说错了!我告诉他,我说孔老夫子不为己,天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释迦牟尼佛没有为自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我这一生学习圣贤的教诲,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我、也没有灭我。这句话说错了,不必再说了,再说对社会会产生严重负面的影响。真正明白的,受过这一点教育,还能把持住,守住不改变。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我们起心动念、一切行为的规范、轨道,人生的轨道,不可以越轨。你在这个轨道上,这轨道通到哪里?通到圣贤,通到佛菩萨,只要在轨道上不越轨,肯定成佛成菩萨、成圣成贤。这里头有真乐,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智慧。现在不但说是不越轨,这个轨道没有了、不见了,所以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造成社会的混乱,造成地球的灾变。

  所以,整个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出在我们把祖宗的教育丢掉了,就是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丢掉了,出了问题。如何挽救?得把它找回来。古人有句谚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这一代的人不听老人言,现在吃了大亏。怎么办?还不肯认错吗?还不肯回头吗?那后来再往前面还有大亏吃,比这个亏还要严重。古人还有句话说「回头是岸」,看你什么时候回头,回头就得救,回头就消业障、免灾祸。可是现在人很难回头,他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他不懂得回头。真的,他没有智慧,愚痴,没智慧,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也没有人来带头,帮助他觉悟。这个就是严重灾难怎么发生的。

  本经所提倡的持名念佛的法门,能救社会、能救灾难。什么道理?因为这个法门首先教我们建立信心,你没有信心,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首先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像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我们本性本善,我们要相信。我为什么不学善?学善就是相信自己,学善就是爱自己。违背性德的事情不能做,那就是错误,那就叫罪孽。首先恢复对自己的信心,然后恢复对家庭的信心,我要信我的父母,要信兄弟姐妹。现在父子没有信心,夫妻没有信心,兄弟没有信心,人活在这个世间好可怜,孤独!你在急难的时候谁会帮助你?谁关心你、谁照顾你?没有,一个人都没有。

  跟古代社会不一样,古代社会你再无能、再没有智慧,你有人照顾你,谁照顾你?家照顾你。你的家人爱你,你的家人关怀你,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去,你的家人都记念著你。所以落叶归根,你年岁大了,不能再工作了,回老家,老家照顾你。老家里面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家照顾你。你小的时候,只要你好好念书,你不会失学。为什么?家庭帮助你;父母没有能力帮助你,你的家庭帮助你。年老的时候回到老家,享受天伦之乐,家族养老。家里面的家学,私塾,就是子弟学校,就是从幼儿园培养你到大学,家学。以前教育,家把教学的责任担负起来。国家也办学校,很少,它的学生来源是从家学里面考试录取的,上国家的学校。国家为培养各级管理人才干部,设立有县学,每个县一个学校,有省办的学校,中央办的学校,叫太学,它懂得。所以现在人生活得真苦、真可怜,人生在这个世间毫无保障,确实苦不堪言,浊恶达到了极处。

  本经教我们起信,教我们发愿,教我们修行,修行的方法,老方法,老方法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这个方法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使用的办法,释迦、弥陀也不例外,都遵守。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看这个家庭它是兴还是衰,如果这个家庭有兴旺的将来,从哪里看?它的家里面的规矩一定非常整齐严肃,一丝毫都不苟且,这家庭决定兴旺。如果这个家庭里面的规矩松弛了,都很随便,这个家庭慢慢就衰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中国古人教养下一代,在幼年的时候非常严格。现在人反对,小孩管得那么严,他那一点天真烂漫全都没有了,都赞成外国的方法。外国儿童是天堂,老年是坟墓;中国小时候,小时候严加管教,退休老年是天堂。中国人享福在晚年,外国人享福在幼年,儿童的时候把福享光了,老年可怜,老年就是坟墓。中国人小时候严加管教,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年老的时候他享乐。我们到底是愿意年轻就把福享光,还是把福留到老年来享?外国跟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受到社会尊重,一看到老人都会礼让。外国人不是的,老人他欺负你,没有人尊重你,没有人让你。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对这个信心有无限的感触,信心就是建立不起来。根有没有?根肯定有。为什么?根是性德。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怀疑,根没有了、拔掉了,根没有了,那就错了,根决定是有。而我们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虽有不知道,就摆在面前不认识,不识货,我们今天遭难的原因在此地。现在我们唯一的一个希望,希望佛门同学,希望净宗,修学净宗的同修,特别是我们在一起学习这部《无量寿经》的,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从我做起。不去问它将来有没有效果,不要去问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老老实实的,活一天做一天,做出一个好样子给大家看,这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宗,对得起一切大众,叫问心无愧。要真干!

  持名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是妙极了。就这一门,这一门能帮助我们开智慧,能帮助我们通达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世间人情事理,出世间法的修行证果,能通达。但是你一定要相信,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相信老祖宗的教诲。老祖宗教给我们,「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佛教导我们,持戒、修定、开智慧,这是一门三个阶段。持戒就是守规矩,现在人不懂规矩,也不会遵守规矩。我们遇到一个有缘的就帮助一个,好!遇到两个有缘的就帮助两个。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习,我们用网路、用卫星,在这个时候他能够打开频道接收我们的节目,这都是有缘人。我们在一起真干,真有成就。自己成就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我们这一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不但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热心把这桩事情介绍给我们,我们要感恩,我们要接受,依教奉行。

  这个法门「圣凡齐收」,圣是声闻、缘觉、菩萨,凡是六道凡夫,都有资格修学这个法门。而且都有这个能力成就往生,无论是利根,无论是钝根,个个都有分。所以这个法门就变成无上法门,变成究竟圆满的法门。「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华严会上的二大菩萨,他们是华严会上的上首,都学这个法门,「尚发愿求生极乐」,这《华严经》上看到的,他们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普贤偈云」,这是《华严经》上的原文,普贤菩萨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这个「我」是普贤菩萨自称,「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发愿的。再看文殊菩萨,意思完全相同,文殊说得简单,「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我是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两首偈子,我才相信净土法门。为什么?对文殊、普贤的仰慕已久,今天看到这两位大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殊胜,不殊胜他们怎么会去?他们平常在哪里?在华藏世界,在毗卢遮那佛的旁边,帮助毗卢遮那佛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何等的人物,还发愿求生净土,这净土还能差得了吗?

  「又如本经云:佛告弥勒」,本经前半部的当机是阿难尊者,后半部的当机是弥勒菩萨。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此是指娑婆世界,指这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娑婆世界这些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菩萨们,这些菩萨善根厚,他们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众德的根本。这根本是什么?众德之本就是孝亲尊师,净业三福第一条,「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众德根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人就没法子学习了。师里面最重要的,是古圣先贤,他们都是我们的模范,都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诸佛菩萨是老师,我们称释迦为本师,我们修净土的人称弥陀为本师,我们的根本老师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对得起父母吗?能对得起老师吗?能对得起一切众生吗?一切众生人人为我,我要怎样去报答他们?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没有想到?这一餐饭是多少人贡献出来的,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报在享?就像这个经上说的,我们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如来,这么大的福报在今天享福,福享尽了怎么办?福要是享尽了,恶报就现前。为什么?还造了很多恶,不善的习气,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生世世觉悟的时间少,迷惑的时间多,修善的时间少,造恶的时间多,我们这一点善福报尽了,恶业果报现前。恶业果报现前肯定时间长远,我们要受长劫的苦难,这苦难在三途,你能不害怕吗?三途苦报不远,可能就在眼前。真正觉悟的人,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些修行总归结为一处,那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已曾供养无数诸佛,佛说的,说给谁听的?说给我听的,我们人人都有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二集)  2011/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心       学佛)(五明学佛网:信心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