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到无求品自高


   日期:2015/1/27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贾平凹先生写过一篇关于“舍得”的文章,在他看来,世界是阴与阳的构成,人在世上活着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诚如平凹先生所言:会活的人,或者是成功的人,其实是懂得这两个字的: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然而这只是对“舍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舍得的第二个层次:舍,就是得。蛇在蜕皮中完成了长大,人在经历中迈向了成熟。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在对立统一中,达到了和谐。这和《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并无二至。包含了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辩证法。

然而,当我们在说“舍,就是得”的时候,其实依然执着与“得”。

舍得的第三个层次该是“无所得”。“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

清代陈伯崖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望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而不是那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

“高标做事,低调做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必然是一个在工作、事业上高要求,在生活上低标准的人。只有抛开了荣辱得失、舍弃掉名利枷锁,一心一意地去追求高尚的事业和完美的人生,才能胸怀坦荡,大有作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欲       品行)(五明学佛网:无欲       品行)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法清法师:佛倡导无欲而不是禁欲 

 悟澹法师:悟欲为苦本,无欲是菩提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经:本 

 信愿法师: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中辈品行者的修因 

 佛说妇道:品行端正的女人鬼神拥护,不会遭受灾祸,财富与日 

 化永法师:苦海本无路,若人无欲心,即可到彼岸 

 法王如意宝:佛弟子品行低劣的种种表现,你有吗? 

 法王如意宝:唾弃佛弟子品行低劣的种种表现 

 南怀瑾:有求皆苦,无欲则刚,谁能不落入欲望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