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如何处事待人?


   日期:2015/1/27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人?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处世?佛告诉我们,菩萨有六个守则,有六条纲领,这就叫「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真正意思就是放下。你能够放下,你就自在;你放不下,你就有无尽的烦恼。把你的忧虑、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自在了,这是真正的布施。布施到极处,把生死也放下,生死一放下,没有生死了。今天为什么有生死?你执著生死,你分别生死,所以你有生死。如果我们真正把生死、六道轮回统统布施掉,生死轮回就没有了,问题是你肯不肯把它放下,这些都是真实话。所以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是不是一切都不要了?不是的,如果这样看经论,你就错解意思。放下是心里放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释迦牟尼佛在世,他也穿衣吃饭,他每天也有正常的工作,一天也没有休息过,辛辛苦苦到处教学,真正尽到老师的职责,他做到了。放下是从心里放下,心地清净光明一尘不染,而对於社会上我应该做的事情、我本分之内的事情,我会做得尽善尽美。

  《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将大乘佛法的修学以五十三个人,加上善财童子,把它做出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这些菩萨统统修的是大乘佛法,不但修大乘佛法,是修大乘里面最殊胜的佛法「普贤行法」。你去看看这些人,五十三位菩萨里面,出家的有五个人,其余统统在家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可见得佛法是生活的教育,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现实、没有脱离社会,他跟大家不一样的就是他觉而不迷。世间人天天也干这些事情,迷而不觉;佛菩萨每天也做这个事情,是觉而不迷,他心里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所以,放下是讲从心地放下,这才能真正做到理事无碍、理事不二。这是布施。

  第二是「持戒」,简单的讲,就是守法。今天的台湾,大家守法的观念太差,所以社会秩序乱了。外国好的国家,老百姓都有守法的观念,这是人家成功的地方。我记得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遇到一个美国人,他给我说了一个笑话,通过翻译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美国人承认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就是中国人,一个人跟一个人比,中国人世界第一,但是两个人两个人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人三个人比,日本人第一。他说这个话对我们是讽刺。他最后就问了一句,「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中国人一个一个比是世界第一,就是不团结,日本人团结,他提出这个话来问我。我听了之后笑笑,因为美国是基督教的社会,我也请那个翻译告诉他,我说「这是上帝的安排」,他翻译过去了。他听了一下就奇怪,两个眼睛瞪著我,「为什么?」我再叫那个翻译告诉他,我说:「中国人要是团结了,这世界上还有你吃饭的地方?」他听著就笑起来了。他对付我,我也能对付他。这虽然是个笑话,对我们是个很深的启示。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小小一不如意,马上要走上街头抗议,我们的社会秩序就乱了。日本人有没有抗议?有。日本人的工人对这个公司老板不满意,提出抗议,但是他不罢工,这一点厉害,他头上扎一个白头巾就是抗议。全工厂的每个工人都包著白头巾,他一样工作,这就是对老板提出抗议。日本人能够顾大体,自己虽然不满,对於国家、社会、大众的利益,他决定不放弃,的确世界第一,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没有走向街头的,抗议是常常有的,我们见到头上扎著白头巾,这个代表他的不满。不像美国人,美国人一不满马上罢工,生产立刻停顿。日本人怎么样不满,他的工作照样进行,所以他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么来的,工人不罢工。现在美国人派很多人到日本考察,为什么日本人不罢工?他们要去考察这个原因。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日本人真正承受我们中国固有的文化。

  最近我到大陆故宫走了一趟,很有感受。清朝从开国到灭亡差不多将近三百年,一个国家能维持三百年决定不是容易事情。我别的没有看到,我看到它的建筑,故宫里面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的名字都叫「和」;儒家讲「和为贵」,它能够承受三百年就是上下和睦,靠这个。日本叫大和民族,他们对「和」非常重视,值得我们警觉,这叫真正持戒守法,持戒就是守法。

  我们今天学佛,尤其学大乘佛法,不要死在戒里头,不要斤斤去计较,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国家法律置之於不顾,这样你五戒守得再好,经上讲「五戒得人身」,我跟你讲,五戒得不到人身,为什么?你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国家民族,不顾社会大众,你来生还能得到人道?我不相信,你要去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不相信,你们把戒律错解了意思。佛法,四弘誓愿的精神,第一条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普度众生,「度」就是服务的意思,为一切众生服务。对於一切众生都不顾,还谈什么服务?什么都谈不上了。所以戒律是守法。

  第三是「忍辱」。人与人相处总有些意见不合,彼此要能相容才能和睦相处。如果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忍让,不要说你在佛法上不能成就,世间法上也不能成就。《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自然的灾害我们要能忍受,人为的侮辱我们要能忍受,修行更要忍受。求学问是长时间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所以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努力去学习。忍辱是修学成功失败的关键,能忍的人决定有成就,不能忍的人谈不上成就。

  第四、「精进」,精进是求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精进。如果说学佛是开倒车,学佛是不合时代,学佛是落伍,这是完全对於佛教产生误会,没有真正的理解。真正理解明白了,佛教是求进步的,天天在求进步,它不落伍,它不后退。真正学佛的同修,佛法讲智慧,最高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决定不能忽略现代,现代人的思想、想法、看法、做法决定不可以忽略,如果你忽略了,佛陀教育在这个时代就没有办法推行。你一切都要了解,然后你以善巧方便来诱导他、教化他,使他趋向一条光明的道路,使他真正能够得到圆满的幸福,这叫做精进。精进不是说我每天念十万声佛号,每天拜一万拜,那种精进,说个不客气的话,还是你自私自利的精进,你没有能够把整个社会、一切众生容纳在你的境界当中。无怪乎一般人看到佛法消极,看到佛法悲观,一听说你学佛了,「那个人学佛,赶紧走,那不是个好人」。使人产生这么大的误会,这是我们自己要负起责任,我们自己对於佛法没搞清楚。

  第五、「禅定」。六祖大师说得简单明了,是根据《金刚经》上所说的,禅定的意思,「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叫禅定,绝对不是盘腿面壁叫修定,不是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鬻香长者修禅定在哪里修?市场上修,哪里热闹到哪里去修。他绝对不是到热闹场当中去打坐,不是的,他是去逛街,去看热闹,那叫修禅定。他去逛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他的智慧,看了之后怎么样?他如如不动,这就是他的定功。不像我们走在街道上一看,这个想要,那个想买,心就动了。人家看了,不起心、不动念,他如如不动,这是禅定的功夫。所以他那个逛街就是真正的用功,定慧等学,这是真正的佛法,这是高级的佛法。小乘佛法为什么禁止你去唱歌跳舞?那是什么?你是小学生,你的心不定,你遇到这个境界,心就被人牵跑,你不够资格学,所以关起门来叫你这样不准做,那样不准做。如果大乘菩萨,开放,你看释迦牟尼佛讲经,天女散花,天女又唱歌又跳舞。你去看看敦煌的壁画就能看到,佛坐在那里讲经,许多比丘在听经,空中的天女又散花、又唱歌、又奏音乐,那是什么?讲的、听的人都不动心,福慧增长,天人赞叹,天人供养,这是真正的禅定,这正是佛陀教育精神之所在。所以,他这个禅定有体有用。如果盘腿面壁是禅定,那一入定什么作用也没有了,什么事都不能办。佛法这个禅定是应用在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保持你的冷静,你的事情才能处理得适当,才能做得好,这叫禅定。绝对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这就是「外不著相」,内里面决定不起贪瞋痴慢,这叫「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讲这个禅定就是发挥《金刚经》上这两句话,这是佛法讲的真正的禅定。

  第六、「般若」,是智慧。简单的说,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智,不要用感情,理智就是般若,一用感情,什么毛病都出来了。

  佛教给我们的菩萨六度,就是我们生活的纲领、守则。我这一生中处事待人生活依什么原则?就依这六条。讲得非常圆满,简单明了。我们真正了解它的意义,能够依教奉行,我们的生活怎么不幸福?怎么不美满?所以学佛不要学呆了,不要学成一个佛呆子,那就很可惜。学佛要开智慧,活活泼泼,叫社会上一看到,「你学佛的人这么快乐,你的快乐从哪里来的?」「我学佛来的」,好,大家都愿意学佛了。你学佛处处执著,学得呆头呆脑,人家一看到你学佛,佛不能学,大家都劝告他的亲戚朋友不要学佛,「你看看那个佛教徒可怜,呆头呆脑」,把人都吓倒了。你虽然没有过失,你已经把佛教的形象破坏,这就是你的罪过,你自己并不晓得。是不是有意破坏?不是有意的,虽不是有意的,但是这个罪过你还是要承当。有意,你的罪更重,无意,罪也不轻,这大家要晓得。

  讲到修行,我要把「修行」两个字的意义告诉大家。「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你想一想,修行对我们人生重不重要?哪个人不要修行?千万不要误会「修行人,那是出家人的事情,我们不是修行人,我们不要这个」,这对修行两个字的概念错了。一般人认为什么叫修行?每天拜佛叫修行,念经叫修行,每天敲木鱼叫修行,这个弄错了。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大意  (第一集)  1988/8  台湾台北中山堂  档名:05-002-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修行)(五明学佛网:学佛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