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学习心得 第4集


   日期:2015/2/1 2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大德仁者,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我们看到第十一句,这是在讲义的第三行第三句:

  以智轻人是一病。】

  这一条是讲自己有一点聪明智慧就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轻视别人,这是一个大病。凡是傲慢、恃才放旷,自己有一点才华、有一点能力,就傲慢、看不起别人的人,他的后果都不会很好。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们看到,曹操底下有一个臣子叫杨修,《三国演义》特别有一段就记录他是怎么死的。有一次曹操带兵去打刘备,打蜀兵,当时两方相持不下,蜀国这边是马超,也是很英勇善战。曹操打不赢,相持久了就想回朝,可是如果班师回朝又怕被蜀兵笑话,这两边都犹豫不决。有一天他在吃饭的时候,侍卫官就送进来鸡汤,他看到那个碗里头有个鸡肋骨,他就突然很有感慨。这时候他的部将夏侯敦进来请问夜间要用什么口号,军事口号,曹操就随口说「鸡肋」,结果夏侯敦也就传令下去,三军将士今晚的口号就用鸡肋。

  当时杨修是一个行军主簿,听到了「鸡肋」两个字,他就叫随行的这些军士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回朝。当时有人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要收拾行装?杨修就说,因为今晚的口令是鸡肋,我就知道魏王(魏王就是曹操)过几天就要退兵了。为什么?因为鸡肋,这个肋骨吃也没肉,把它抛弃掉了又很可惜,又有味道。现在这个状况就是这样,欲进又不能胜,欲退又怕人笑,在这里也没什么益处,不如早点回家,所以他就预卜魏王过几天就得退兵。夏侯敦这个部将听到杨修这番话觉得很佩服,这个人真的是才智过人。你看魏王,这曹操本来是老谋深算,谁都不知道他心思,杨修居然就把这个心思说出来,於是大家都开始收拾行装。晚上曹操心里很乱,睡不著觉,就提著钢斧出去外面巡夜,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心里一惊,就问夏侯敦,谁让你们收拾行装?结果夏侯敦就说是行军主簿杨修,说他知道魏王您的意思,过几天大家就准备回朝了,所以大家预先准备行装。曹操就把杨修叫来,问他怎么回事。杨修就把鸡肋的意思跟曹操说。曹操就大怒,说你怎么敢造谣生事乱我军心!於是就命刀斧手把杨修推出去斩了。

  杨修死得也是很冤枉,因为他说得对不对?他说对了,正说中曹操的心思。可是曹操这个人本身就是多疑,而且心量不大,你要是把他的心思说出来了,他反而非常记恨。杨修不懂这个意思,有点小才智,恃才放旷,没把人家看在眼里,逞一点小才华,结果误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这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往要知道,要懂得收敛才智,即使自己有才华都应该收敛一点,韬光养晦;如果不懂得收敛,反而常常要把它拿出来炫耀,就像杨修这样,不晓得这正是祸根。

  在《了凡四训》里面,我们看到了凡先生有这么一段话说得好,说「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这是讲守一个谦德,「谦受益,满招损」。你看了凡先生讲的,自己的命虽然是富贵荣显,要想到自己也有落寞的时候。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谁能保永久富贵?谁能够保说不会有个什么吉凶祸福、旦夕祸福出现?所以常常想到自己假如落魄的时候会怎么样,现在要及早修福。即时当顺利,我们现在很顺利,一帆风顺,也常作拂逆想。我们现在年轻的一代,可以说都是非常顺利的一代,没有遭遇过战争,没有遭遇过什么大的变动。像我们的父母那辈,都经过什么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种种的这些运动折磨。我们这年轻的一九七0年以后的,八0后、九0后就更不用说了,都很顺利,顺利就容易养娇,稍微有一点不顺意就自己受不了。年轻人里面有非常用功勤奋的,他就能取得成功,这都是在顺境当中。我母亲就常常提醒我,你这一生没有经过什么波折,都很顺利。所谓顺利,就是你只要努力就能达到成功,譬如说你努力读书,你就能把书读得很好,你就能拿博士学位;你努力去工作,你工作成绩就很优秀。这都是什么?在顺境当中。假如在逆境当中,你的努力可能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你能不能够还挺得住?在顺境当中自己很幸运,会不会以智轻人?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眼前丰衣足食,得到温饱,衣食无忧,你要常常想到假如我没饭吃的时候怎么办,人难免会有这么一天。你看连孔子都有陈蔡绝粮七日;连释迦牟尼佛,这是人天福报最尊贵的,还有三个月吃马麦,我们岂能保证这一生没有贫穷的时候?尤其是现在粮食危机,世界银行统计,现在长期饥饿的人口有十个亿,我们岂能够不惜福,岂能在这浪费自己的福报?所以总要自己节约一点,多布施、多积阴德。即使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可能你德行比较好、智慧比较高,人家就爱敬你,可是你要想到自己是不是能够担当得起人家的爱敬。如果自己德不配位,世间「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那个名不副实的,你想一想往往都会出现祸患,所以要恐惧。家世望重也要常作卑下想,自己没什么了不起。家世是自己的父辈有德行、有能力创业,我们是享富贵、享现成的,有什么值得骄傲,有什么值得拿来做为自己看不起人的本钱?所以要谦卑、谦下。自己即使是学问颇优,很有才智,也要常作自己浅陋想。山外有山,我们即使学富五车,要知道你所学的比起你所未学的,还是远远不够,未学到的更多。知事愈多的时候,你才愈知道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学问深时意气平,大学问者一定会谦虚,绝对不会以智轻人、看不起人。看不起人的人实际上才是浅陋的人,浅陋的人必定是福薄的人,福薄的人肯定会有灾难,就像杨修一样。这都是历史上的真人,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这是第十一句,我们再看第十二句:

  乘权纵横是一病。】

  『乘权』,乘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势,玩弄权柄、专横跋扈。『纵横』就是为所欲为,甚至是胡作非为,这样的人必定会招致天怒人怨。人一得势,他不可一世的话,要知道下场一定是不得好死。特别是自己比别人强而逞强凌弱,那个果报也都是很惨烈的。

  就像在二战时期,日本是强,国力强,它欺凌中国。中国那时候已经饱经沧桑,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都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当时日本人乘虚而入,发动侵华战争,这是「乘权纵横」,它有这个势力。纵横几年?不也就是八年,最后无条件投降,而且他们自己国家、人民就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像长崎、广岛两枚原子弹这就不得了。日本投降之后,长期在美国军管之下,它也是得到报应。日本当时有一个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发动美国珍珠港袭击事件一个主要的人,可以说这个人也是好战分子,杀人如麻。他是怎么死的?在发动了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轰炸),惹怒了美国,於是有一次在他要飞往一个地方的时候,这个情报被美军截获了,所以美国就突然袭击,派出这些战斗机去袭击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虽然山本五十六当时有护送、护航的战斗机,但是寡不敌众,最后也是被美国这些战斗机击落,当场他就死了。死了以后过了几天日军把他的尸首找回来,是在一个岛上,发现山本坐在他座机的位子上,全身尸体已经长了蛆,臭气难闻,这是死於非命。

  参加侵华战争的这些士兵,日军,可以说都没有什么很好的下场。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日本军国主义士兵叫中田道二,他临终的一个忏悔,忏悔自己参加侵华战争,造了很多孽,自己得到了一个悲痛的下场。他在一九四一年参加侵略香港的战斗,当时香港是属於英管,英国统辖的,日军跟英军作战,最后把英军打败了,结果洗劫香港。他自己忏悔,说他自己当时在香港杀了不少人,而且还奸杀妇女。在侵华战争当中,他自己说奸污了中国妇女三十四人,亲手杀死了八个女人,打残了三个妇女。后来战争结束以后,他一直都处在良心的自责。这个人真的还算有良心,他能忏悔,但是报应却是免不了。他说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在一次到北海道旅游当中车祸丧生,全部死了,自己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到了晚年,自己得了严重的肝癌,肝癌晚期,非常痛苦。这是什么?花报,将来的果报必定也是堕恶道。他为什么得肝癌?肝出了毛病,我们就知道,肝是五脏里面对应於五常的仁,如果不仁就伤肝。你看在战争里面杀人,那是不仁,一点仁慈心都没有,所以这种人当然会得肝病。像他,我们估计还算是好一点的,至少他懂得忏悔,受到良心谴责;那些还没有忏悔的人,我们可以相信决定也是堕地狱的。所以,不可一世,也就是给你纵横几年,顶多几十年而已,如果在自己有这个福报的时候为所欲为,把自己的福报都糟蹋尽了,最后的结果一定就是很惨痛。

  我们也看到前几年,二00六年底,不到四年前,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被押上了绞刑台,绞刑而死。这位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不可一世,福报很大。他一九七九年,四十二岁就任总统,可谓是纵横捭阖於政坛之上,用铁腕手段来统治国民。对於那个国家,凡是不符合他政议、政见的就进行压迫。他当时杀害和消灭了伊拉克的共产党人;同时也对什叶派伊斯兰长期的镇压和迫害;另外对库尔德人使用毒气在一九八八年屠杀了五千库尔德人,并且总共迫害致死五十多万的库尔德人。他当时也发动了两伊战争,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战争从一九八0年打到一九八八年,总共八年,跟侵华战争的年头一样长。到一九九0年,刚刚停战两年,一九九0年他又入侵科威特。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当时美国就率领联合国军队把伊拉克赶出去了,而且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使得当时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伊拉克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本来伊拉克有石油,他们可以过得很富裕,但是这位领袖却让伊拉克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而他自己生活却是非常的奢侈,甚至是放荡。

  根据后来调查才发现,萨达姆在世界各地买了很多的高级别墅,在著名的旅游胜地都买了那种只有超级富豪才买得起的房产,而且后来评估他总共有十四栋豪华别墅,总值超过一点三亿美元。他的生活也很放荡,可以说是酒色财气、沾花惹草。对待部属也是心狠手辣,连他的家人有时候也不放过。像他有一个大女婿,曾经在某一个事件中得罪了他,带著他的妻子(萨达姆的亲女儿)、带著他女儿,大女婿就全家逃离,逃到约旦,而且在约旦公布了一些不利於萨达姆的资料,包括萨达姆正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秘密。萨达姆当时就很气愤,但也是老谋深算,他就采用招安的方法,跟他讲,你只要回国,我对你一切都能原谅。结果他的大女婿他们家就信以为真,就回国了,回国之后第三天结果就被乱枪打死。

  后来他的倒台大家也都众所周知。这是二00三年,美国藉口伊拉克在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当然美国打伊拉克本身也是不对的,现在也撤兵了,但对萨达姆而言,这本身也是一个报应。所以很快美军占领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的政权,萨达姆也被捕了。萨达姆的家人死的死、逃的逃,他的别墅最后也就成为了无人再问津的场所。萨达姆本身跟他的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一同被处以绞刑。这得势一时,最后却是落得这样一个下场,逃不了因果的报应。民间传说在东岳大帝殿前(东岳大帝是幽冥界的,专门审判世人罪恶的)有这么一副对联讲到,「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古今不易的真理,怎么能够乘著权势而不顾人民的死活,为著自己的一己之私、一己之欲而胡作非为?这是「乘权纵横」。我们再看第十三条:

  非人自是是一病。】

  『非人』就是否定别人,『自是』就是自以为是,自己觉得自己很对,而对别人一概否定,固执己见,不能听人劝谏,这都是大病。甚至这个「非人」还会表现出来,毁谤别人,这个是变成了毁人自誉。《太上感应篇》讲愿人有失还是心地里,表现出来就是毁人自誉,这些都是很重的过恶。往往自以为是的人都有所谓乘权纵横的倾向,如果他有能力、他有福报,他就会乘权纵横,特别是当官的、有福报的人。

  在宋朝有一个叫张汝庆的人,他是一位提刑官,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司法院,司法部门的法官、检察长这样的一个职务,他就是办案子的。办案子他没有好好办,他用什么样的方法办?犯人来了之后,他不分青红皂白先来个「打一套」,犯人押来了先押出去打,打得他奄奄一息之后,然后逼他招供,用这种方法。所以受讯的人到他那都称为「阎罗催到」,就是阎王爷催命,把你送到这来的,我就对不起了,我就来打一套。当然在他审理的案子里头冤死的,冤假错案就特别多。这是什么?犯人押来了,他就先把人家定为犯罪的,非人;自是,自以为是,我先打他,以为这种方法好用。结果到他任满回老家的时候,在路上,他晚上做了一个梦,就梦到几百人,其实都不是人,都是那些厉鬼,有的是头破、有的是手断、有的是脚断,都围著他向他索命。等他回到家,白天竟然见到厉鬼,最后七窍流血而死。所以古人讲「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梁的人都是因为自以为是,从这个根产生。所以非人自是,如果不在刚起这种苗头的时候把它斩断,让它发展下去,将来造的孽就多了。

  在《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乖僻自是,悔误必多」。乖僻自是的人,就是行为乖张、性格古怪、自以为是,他在社会里面跟人交往肯定是悔误必多,后悔的很多,错误很多。你想想,一个爱自以为是的人,谁敢给他劝谏?特别他还有非人的毛病,就是整天挑人家的错,批评别人,甚至毁骂别人,谁还敢亲近他?这种人当然,自然会招致很多的祸患,所以这都是大病。太上老君说这个病,没一条说身的病,全是心的病。心是身之根,身体的毛病根源於心病,你把这些心病全都化解了,身体怎么会有毛病?一个人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他必定会有好身体;如果一个人心不好,无论怎么保养,吃多少补药,那也是枉然,这是我们应该晓得。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四:

  侮易孤弱是一病。】

  『侮』是欺侮,『易』是轻视,自己仗著自己的强势欺辱孤儿寡母、轻视幼小老弱,这都是倚强凌弱的大病。对於弱小孤寡的人,我们应该存著什么心态?他们是不幸的人,已经不幸了,他无依无靠很可怜,我们应该多关心他才对,怎么能够还要侮易孤弱?趁著他们好欺负而去欺负他、去骗害他,谋夺他的财富,使得他最后孤苦伶仃、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你说这造的孽多深!假如天地鬼神见到这种侮易欺弱的人,他岂能够不动怒、岂能不惩处他?所以当看到这些人,我们应该想到,假如我自己有一天像他们那样怎么办?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助我、关怀我,助我一臂之力。又想想自己可能很强势,可是自己的妻儿可能弱小,他们如果遭人欺负,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心态,是不是会很气愤?所以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只要能够换位思考,反过来一想,就不会造那些重业了。

  在《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讲在方城这个地方有一个叫巩固的人,他旁边有一富贵家,富翁姓周。这个富翁他们家不幸有一次害传染病,结果全家人都死去了,只剩下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年幼的小孙子,当然还有他们的家产。巩固在一旁看到之后就生了歹念,就骗他们,婆婆跟孙子,跟他们讲:「你小孙子年纪太小了,你年纪又很老,这孤老幼小的光靠著你留下的财产度日也不是办法。不如这样,你就把这财产卖给我,我来抚养你们,你就不用操心,你们不懂经营,由我来帮你经营」。结果这祖孙两人听了之后就信以为真,立刻就跟他签订契约,把这全部的财产以半价还不到的廉价卖给了巩固。结果巩固拿到这个契约之后,立刻就原形毕露,逼著祖孙二人搬家,把他们赶出家门,这祖孙两人就只好流浪街头。结果巩固那天晚上就梦到有鬼魂来骂他说,「巩固,你竟敢图谋我的家产,赶走我的妻子和孙子,我已经把这件事情告到了上帝那,明年你的家人都要死光」。结果到了第二年,果然巩固家里来了一群盗贼,打劫他们家,并且把巩固全家杀得一个不留。这老婆婆和小孙子被赶出家门之后(幸亏被赶出去,免除了这场盗贼的浩劫),结果听说巩固家人全死了,於是两人又重返老家,把这产业取回来。这个故事你看看,这财产该谁的就是谁的,不是你的,你用那种巧取豪夺的方式侮易孤弱,最后自己得不到,反而丧了小命,何苦来?

  我们师父最近常提到有一本书,甘肃一位作家写的真人真事,《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讲两千年前,大概中国汉朝时期,在罗马帝国当时凯撒大帝派出一个十万人的军团要来侵略中国,以为中国好欺侮。这军团当时因为都得靠走路,他们也有骑军,当然也有步行军,就得慢慢走,走了差不多两年才到中国新疆的边境,要来入侵中国。结果第一仗自己就损失惨重,死了九千人。本来这一路上已经有不少人死在路上,到了中国边境上这一仗马上士气大折,想要侵略中国的这种信心全部崩溃了。最后又打了好几次仗,都是损失惨重,到最后就全军覆没,最后还剩两百多人集体自杀。这些鬼魂一直都没去投胎,两千年来他们也算有义气,这军团他们还在一起,在鬼道里面。结果最近,就是前几年,附在甘肃的一个女子身上把这段故事说出来。这段故事在历史上还没有特别去写,结果通过灵媒方式把这段历史讲出来了,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鬼魂在那边境上还遇到有菩萨给他们施食,很慈悲的菩萨,也给他们教化,跟他们讲,「中国不是你们的,你们来这干什么?」

  你想想这个话给我们很深的启示,这个国土不该是你的,你用你的势力、用战争去夺取,到最后还不是你的。就像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打了八年最后不也就无条件投降?不是你的,你没这个福报占领,你就老老实实待著,何必要生这些歹念?就像刚才我讲这个故事,这个叫巩固的人,人家周家的财产不是你的,你用这些小人的手段谋夺来了,你看一年,最后自己是命也丢了,当然财产更带不走,欠的是什么?欠的是债。要知道钱带不走,债可会带得走,今生欠的债来生得还,你说这是何苦来!所以,岂能够有侮易孤弱的这些念头?这些念头就造很大的罪业。要常常存著仁慈的心,《太上感应篇》里面讲「矜孤恤寡」,对於孤寡的人、对於老弱的人,特别的爱怜,特别要同情照顾,养自己的厚德,也为自己子孙积一分阴德。所以侮易孤弱这是一个大病。我们再看底下第十五句:

  以力胜人是一病。】

  这个意思就是说用强力来压制别人、来战胜别人,这都是刚强的罪恶。本来天生万物是有强有弱,强者应该帮助弱者才对,怎么能够仗著自己力强而去欺侮弱小?要想去制胜别人,显示自己的力很强、势很大,要知道这种强势不会长久。为什么?因为天道讲究和谐,天、地、人本来是一体,你破坏了和谐,天地之间就要把强弱力量均衡一下。你的力太强了,天就要把你的力收回去,天会帮助那些弱小的人,这是自然之理。

  上次陈静瑜老师来这里给我们讲女德,她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她认识一个人,也是一位女强人,很强力,压制她丈夫,这是倚强凌弱。丈夫本来在家里是男主刚,女主柔,刚柔相济这就很美。女性要是太刚强,男性被制伏在底下,这也不是什么太吉祥的事。这个女子很有能力,所以什么都是她说了算,丈夫只能唯命是从。结果后来这位妇女得了全身的骨痛,骨头痛得站不起来,就只能躺著。所以陈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时候她很感叹,她讲真的得学女德,你看不学女德,太强势,天怎么对付她?就让她站不起来,因果就这么快速。

  还有彭鑫大夫也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临床的例子。有一位甲状腺肿瘤患者,一个姓高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性格非常倔强,也是那种强势得不得了的女孩。本来女子柔弱这是符合天道,太强的人就会出现毛病,她属於肝经淤积。太强势的人就损肝,不仁则损肝。她的父亲告诉彭大夫说,这个女孩在家也不太孝顺父母,而且对外人也是很倔、很要强,一定要超过别人,以力胜人。就像在马路上开车,当别人超过她的时候她就不服气,她一定加大油门把车开上去,然后把人压挤到一边,就是这种人,结果患了这个病。这个病当然是不够畅通,气都冒在上面,甲状腺肿瘤。彭大夫就告诉她要把这气沉潜下来,首先你得改你自己的毛病。第一,你得孝顺父母,修你的柔顺心。孝顺能治百病,百善孝为先,不孝的人肯定会出身体上的毛病;也让她把自己的性格加以修正,不要争强好胜,不要总以力胜人,给她先调心,再加以中药辅助治疗。结果本来这种甲状腺瘤用中药来治是治得很慢的,可是没想到他这个病人,她回去真把心调整好了,气也就顺了,经络通了,结果很快瘤也就消失了,好了。可见得要治身病,真的首先得治心病。太强的人,肯定就会出现所谓肝经不通这类病,长瘤的人可能多半有这个情况,不通,淤积在那,特别是上面。像我知道有一个人,他就是整天都暴怒,特别是对他父母常常发脾气,结果长了个恶性脑瘤。

  所以《道德经》里面有一段话,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这句话就很有辩证的道理。天地之间就有这种平衡,一个事物太弱了,天就要让它强起来;一个东西太强了,天地就会让它弱下去,就所谓事极必反。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求强、绝不求满,知道什么?月要亏之前它都会愈来愈盈满,满到最满的时候就要亏下去,月满则亏;灯烧到最后将灭的时候会特别的明亮,这个都是自然的态势。老子主张我们要守柔弱、守谦卑,这是长久之道,所谓柔弱胜刚强。所以以力胜人、以强胜弱这不可能长久,守著柔、守著弱的才长久。好比我们身体,你看这个身体太强的部分往往会比弱的部分要寿命短暂。最简单的,用我们嘴里的牙齿跟舌头来做比较,你说牙齿的寿命长,还是舌头的寿命长?你看一个人到七老八十,可能他的牙齿都掉光,可是舌头还在。为什么?牙齿是刚强的,舌头是柔弱的,这不就是柔弱胜刚强?自然界都是这样一个道理。

  老子《道德经》上也讲,「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打个比喻,鱼在深渊里面游动,这是比较深的湖泊,它可以潜行,潜得很深,但是它不能够脱离,如果是脱离了,鱼就要死了。鱼不能离开水,水是很柔弱的,而且深渊是很低的,愈低、愈柔的愈好,这比喻柔弱胜刚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家如果有很不可一世的这些武器,或者是它的长项,最好把它收敛起来,不要去耀武扬威,这个不可能长久。我们现在看到,像美国常常都研发一些新式的武器,两个多月前我看到一个报导,说美国现在研发的一个远程导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打中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目标。这个武器拿来公布出来,目的是什么?当然很明了,为了显示它很厉害,你们如果不听我的,你的那个国家会在我的导弹射击范围之内。这样是吉还是凶?如果你读了《道德经》「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要是以力胜人、倚强凌弱,这是国运衰的一个徵兆,不是好的。即使是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实力,我们都应该收敛、若无若虚,这样我们一能长久,二可以以德服人,我明明能够站在高位的,我现在不站在那,我还守著谦卑,这就是厚德。你愈谦卑,人家对你愈尊重;你愈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人家对你愈嗤之以鼻,这个是我们应该晓得的。下面第十六句:

  贷不念偿是一病。】

  『贷』是借贷,借贷别人的钱财而不想著偿还,这个念头不好。《弟子规》上讲「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如果我们借了人家的物品或者钱财就不想还,想把它吞掉,这属於偷盗。借了人家的东西不仅要想著快点还,而且应该想著还得多一点,要去报答别人,这是培养自己厚道的存心。借人的东西我们就要爱惜,而且这借也是不得已的时候才借;如果自己有,当然就不能借,除非是不得已的时候。要知道借了钱财、财物,不该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不还,以为占了便宜,其实欠了债,来生还得还,那是跑不掉的。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这么一段故事。这是在燕京,有一个居民叫张元,他养了一头驴,这头驴每天都能走二百里路,它是一个很强健的驴。这个驴很倔,除了张元父子三人能够乘坐它的背,其他人只要一近身,它就踢,或者是咬人,很凶狠。结果有一个姓杨的人就很好奇,觉得张元三父子的这头驴真有这么厉害吗?他就想试试看,就把这头驴借来要骑它,大家说,你可不要骑,骑的话它把你给褪(音臀,去声,卸脱)下来,它是除了张元父子三人以外,其他人都不敢骑它,它不让人骑。结果这个杨先生很顺利的骑上了驴背,他就觉得好惊奇,他觉得我也能驯服这个驴,就骑著它走。晚上,这位杨先生就梦到一个黑衣人来跟他讲,说我就是张家的驴(这驴来托梦),他说我前生借了你三百钱,还没还,这一生要还给你。你昨天已经骑著我走了二百八十里,按照价钱来算,也还得差不多了,今天你再骑我二十里,我就还清了,我就再不欠你了。这个杨先生在梦中就问这个驴,就是黑衣人,说你欠了张家,就是你的主人家,欠了多少钱?黑衣人就摇头叹气,他说,欠得太多太多了,说不出来。

  第二天杨先生醒了,醒了以后他觉得对这个梦很清晰,觉得很奇怪,好像是真的,又是个梦。於是就继续骑这头驴回家,结果走了大概二十里地,这个驴忽然之间就把他褪下来,不让他再骑了。这个人突然就明白了,这真的,昨天晚上的梦不是假的。於是就跟这个驴讲,跟这个驴商量说,我现在还有十里地才能回到住的地方,你能不能这样,你让我再骑十里地,你把我背回家,我一定会用十文钱买那些你爱吃的给你吃。跟它谈谈价钱。这个驴看著,瞪著他,瞪了一会终於答应了,於是杨先生就继续骑上驴背,他就骑著走完十里路。回到家里之后,真的把十文钱买东西给这个驴吃。以后他想再骑这个驴就不行了,最后这个驴还得归还张家。所以你看看,借了人的钱没还,来生做驴来还,真的是一分钱我们都不能够欠人,根本这世上没有占便宜的,也没有吃亏的。

  曾经有一位企业家被人骗了九百万,不少,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也是学佛的。他跑来跟我讲他这个事情,很气愤,要起诉那个骗子,这是生意人。我劝他,我说你学佛了,就不要起诉人了,骗了就当还债还给他。你想想,他为什么来骗你不骗别人,而且他骗你还能骗成功,把这九百万都拿走了?你肯定前世欠了他,这生还了就做还债想,你就没烦恼了。他说,我前生欠了他的,会欠他这么多吗?没有理由欠他这么多的。他问我,他说假如前生我只欠他三百万,这生他骗了我九百万,我是不是还得起诉他,把那六百万拿回来?我说你也不需要,为什么?你果然还他还多了,变成他欠你了,他欠你的来生他得还你,就像这头驴似的,他也得还你。所以你把三世因果想通了,真的没什么不平的,绝对没有吃亏的,我们就多布施。人家来占我们便宜,我们就给,欢欢喜喜的去给,你心平气和;同时你也不会真正吃亏,那个人也不可能说占便宜,他想占便宜反而丢了便宜。为什么?他把你的钱骗走了,钱最后带不走,你看他死的时候连身体都带不走,他岂能带走一分一毫?带走的就是这个宿业。占人便宜,「贷不念偿」,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何苦去做?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不可以再做这种傻事情,多还好!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七:

  威势自胁是一病。】

  这个『威势自胁』就是在威势面前自己就惧怕了,惧怕威胁、听从威胁,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没有骨气,这当然也是个大病。要知道,天地之间一定要讲求一个「义」字,所谓义就是讲天理,讲求我们的良心,讲求天地之间的正气,即使是受到威胁,乃至身命都有危险的时候,都要做到舍身取义。孔子讲成仁,孟子讲取义,仁人志士决定要把生死、富贵抛到九霄云外去,「惟义所在」,只是为了正义。自己会不会遭难,自有因果,前世我欠了他的命,这世逃也逃不掉;如果不能坚持正义,反而死得一文不值,这就叫死得轻如鸿毛。人在世间总有一死,不如死得重如泰山。所以惧怕威势,只有小人、愚人才会这么想,真正君子一点不会惧怕,自有因果,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来的就来。而为正义献身的,这个人的灵魂往上升;失义而死的,魂就往下堕,不仅是阳间背负恶名了,所谓遗臭万年,像秦桧就是遗臭万年,来生堕三恶道中永无出期,这个真的是太可怕了。

  在近代也有一个跟秦桧差不多的人,在民国年间,汪精卫被人骂成大汉奸。汪精卫他本身性格就是那种懦弱、优柔寡断,不能坚持正义,最后真的就走上卖国求荣的道路。当时一九三二年日本侵华,汪精卫代表国民政府去跟日本人谈判,日本人很强势,当时正是不可一世的时候,汪精卫就非常的懦弱,对於日本人提出的很多条件都不敢说一个「不」字。最后汪精卫在日本人的唆使下,他卖国求荣做了汉奸,投降了日本。日本人很会算计,他让汪精卫筹建一个伪国民政府,就像当时满清的时候搞一个伪满政府一样。在一九四0年南京成立了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汪精卫成了日本的傀儡,为日本人说话。当时国民党的抗日势力,共产党也是抗日,都被汪精卫打压。据记载,当时汪精卫曾经跟抗日将军冯玉祥有过这么一段对话,汪精卫问冯玉祥,现在国民都喊著抗战到底,这个「底」,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底?他认为现在就应该跟日本人谈和。日本人表面说要跟你和,其实他都是要占你便宜,欺辱你。结果冯玉祥说,这个底是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就是底。汪精卫听了说,「你这是狂妄无知」,他还这样说冯玉祥。结果当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的时候(在南京,南京是在日本人统治下),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搬到了重庆,大家都很痛恨汪精卫,当时还在重庆造了一个像,汪精卫夫妇跪像,叫汪逆精卫。逆就是逆子那个逆,大汉奸,真的就好像西湖边那个岳王庙,岳王祠外面秦桧夫妇俩的铜像也是在那跪著。当时汪精卫还没死,就被人造了这个像,你看人家对他多痛恨。

  这是什么?在日本人威势底下,自己就不能坚持原则,卖国求荣做了汉奸,这下场,人还没走,已经遭唾骂了。他走的时候是四年之后,一九四四年,你看不就是挣得四年的光阴吗,结果背了千古骂名。一九四四年他死於日本名古屋,死了以后日本人都不管他,当时也没办法管,因为一九四四年抗战快结束了,日本已经慢慢衰弱,所以汪精卫当然也就随之衰了。后来他死了以后,别人把他的尸体送回来,在南京郊外梅花山下葬,因为当时还没解放,还没有把日本人赶出去,南京还是日本人手里的。后来抗战结束胜利了,全国人民就一片呼声,说汪精卫的尸体不能够葬在南京,於是强烈的要求要把它铲除。所以当时蒋介石在舆论的鼓动下,派何应钦把汪精卫的坟墓给扒了,把他尸体再拿出来,然后烧了扔掉。你看看得这么个下场。

  所以在大节之上不能够把持好自己的原则,临劫而改节,最后下场都不好。要知道,其实在威势面前我们自己保持原则,最多不就是一死?你要知道人是不死的,学了佛的人对这点很有概念,人哪里会有死?人只是换身体而已,舍身受身。我们讲灵魂,佛教讲神识,不断的在不同的身体里变换。这一生要是行善积德、守节守义,你一定是得到善道,要真的倘若是被枪毙的时候,你念著阿弥陀佛走,你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大无畏!大无畏者才不会做出那些卑鄙行径。你看像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视死如归,永垂青史;岳飞是精忠报国,即使被秦桧谋害,也成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所以,我们宁愿永垂青史,千万不可遗臭万年,遗臭万年的人决定是在恶道里面不止万年,肯定的。阳世间跟阴间,我们想都是对应的,世间人造恶已经背负了这个恶名,阴间他肯定是要受刑罚。

  这些必须要从平常点点滴滴,我们的起心动念去把守,小病要是不治,等积成大病这就难治。像汪精卫这种人何以会犯下这个大错?肯定是在平日里,也都是在义与利之间的选择上,他没有把握好标准,往往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可能他在小的时候,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譬如说他可以为了拿一个小糖果而去撒谎,这是见利忘义,撒谎是不对的,不义就是不该做的事。为了取那个小糖果他可以去撒谎,再长大一点可能为了要骗取他父母一万块钱,他可以去撒谎,再长大一点可能为了一个高官的职位,他可以做下伤天害理的事。所以在日本人给他许诺让他做国民政府主席的时候,他就听从了,这是什么?见了利就忘了义,可是他没想到,利追求到最后反而是丢了大利;坚持仁义的人到最后他得到大利。孟子在见梁惠王的时候,我们读《孟子》第一篇就讲「见梁惠王」。梁惠王见到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你对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利益?你看,开头就说利。结果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你何必要跟我讲利?你只需要讲仁义就行了,你讲仁义才是大利,你愈讲利,最后愈丢了利。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这是第十七句,下面我们再看第十八:

  语欲胜人是一病。】

  『语』就是说话,说话总想要胜过别人、要压著别人,这是什么?好占上风、好胜争强这种心态,这都是大病,每一条都不是小病。我自己反省,我过去就常有这个毛病,「语欲胜人」,自己比别人好像聪明一点,读的书多一点,就爱跟人辩论,一定要辩赢。我口才还算可以,一般跟我辩论的人都辩不过我,他讲了什么道理,我的道理还胜过他,其实仔细想想都是歪理,但是听起来他又辩不过我,无话可说,我就赢了。过去有这个毛病,都是争强好胜。这跟前面讲的几句都是有连带关系,你看「以力胜人」、「非人自是」、「以智轻人」、「乘权纵横」,这都连带关系,这都是争强好胜的病。被别人胜过自己就不甘心,别人胜过自己就嫉妒,自己胜过别人就傲慢,都会连带著出现这些烦恼。

  现在可以说,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这些毛病基本都改了不少,但是还有习气在。什么习气?就譬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同修可能因为什么事情误会了,批评我,当时我也没跟他生气,我给他道歉,其实他是误会我了。可是我道歉完了之后回头还想想,不行,我得要澄清一下。於是准备写一个电邮告诉几位当事人,把这个情况都得表白一下,证明我是清白的,他对方误会我了。花了二十分钟把这个电邮写好,之后回头一想还是不发了,为什么?这个还是有一点语欲胜人的味道,大家细细想想是不是?古德讲「闻谤不辩」,人家毁谤你,你都不辩论,你看你何等的修养,不放在心上;你现在还放在心上,虽然是跟人不生气了,好像忍辱功夫有那么一点点了,但是你这个习气没断,虽然没发作,有习气在,习气也不行,贪瞋痴慢这些习气,根都不能留。所以我后来想过来了,这电邮就没发,误会就误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一定要胜过别人,一定要把道理澄清,证明他错了、我对了?虽然以理服人,《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是,他无言了,但是你真学佛,不能只停留在理服人的阶段。你跟人讲道理讲得再明白,他最多就不讲话,他服气,但是他心里还是不以为然,他没受到感化;你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后他明白了,他对你才真正感佩,这叫德服人,比理服人又高一筹。语欲胜人这本身的确是个大毛病,真正有德人只是希望德能胜人,绝对不会希望语言能胜人。语言胜人有什么了不起?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在战国时期,我们看到赵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讲廉颇与蔺相如,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学古文都学过。赵国当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和氏璧是个价值连城的宝玉(现在已经不在了,那是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秦昭王听到了这个事,於是就派人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希望用自己十五座城池来跟赵国交换这个和氏璧,「价值连城」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赵国是小国,秦国是大国,秦国写这封信,赵王也就了解,其实秦王就希望得到宝玉,并不希望把城池割让给赵国,这都是有点倚强凌弱,但是那时候还讲一个礼,所以他要等值交换。赵王就跟大臣们商议,最后就决定还是不能够回绝秦王,如果回绝秦王,可能秦王藉故就带兵来打你,说你不肯修好,他有藉口。怎么办?於是就找到蔺相如(蔺相如当时是一个没有官位的人,廉颇当时是个大将军,而且是英勇善战),大家推荐蔺相如出使秦国办这个事。当时蔺相如不辱使命,带著这个和氏璧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拿到了和氏璧,看了之后就不想还给他。蔺相如就知道秦王有歹意,就跟他讲说玉上有一个污点,我指给你看看。秦王就把这个玉给他,蔺相如一拿到玉就非常正气凛然的对秦王讲,「秦王,你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换我这个和氏璧,但是我看你好像没有给的意思。如果你要是强抢,我蔺相如就跟这个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个柱上!」秦王一看,这来真格的了,就安抚他说,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长计议。蔺相如就说,「我们赵王对这和氏璧非常的珍爱,在临行前都斋戒沐浴五天才送和氏璧过来。你要接受,你也得要斋戒沐浴五天」。理都说到这了,秦王也就只好答应,所以斋戒五天。

  在这五天当中,蔺相如就已经把和氏璧偷偷请一个随从送回赵国。到了五天之后,秦王又来召见蔺相如,蔺相如就对秦王讲,说这个和氏璧现在已经送回赵国了,我知道我欺骗大王罪该万死,但这是为了赵国著想。因为赵国弱小,它不会弃约的,如果秦国真正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你先把十五座城池的这个契约送给赵国,赵国一定会把和氏璧送给你,它不敢抗拒,你是大国,否则只好就此罢休。秦王跟大臣们面面相觑,没办法,只好放蔺相如走,也不好为难他,因为毕竟是两国之间还没到战争的地步。结果蔺相如就这样回来,立了大功不辱使命,没有给赵国丢脸,而且和氏璧也完璧归赵。

  后来蔺相如又跟随赵王与秦王有一次会面,也立了功。秦王要羞辱赵王,没有得逞,都被蔺相如给很圆满的解决了。赵王也就非常的高兴,所以就将蔺相如提为上卿大夫,他的地位就在廉颇之上。廉颇就有点嫉妒,不高兴了,他说我身为赵国大将,立下汗马功劳,出生入死;蔺相如只是凭著他的一张嘴,立了这么点小功,竟然他的职位在我之上。他不服气,所以他说我再见到蔺相如的话,我一定当面要羞辱他,扬言。有人把这话传给蔺相如,蔺相如听了之后就不跟他见面。有时候上朝的时候,蔺相如还故意托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会面,不愿意跟他争高下。

  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就看见廉颇的车队来了,立刻就叫人赶快回避、赶快走。结果廉颇也就很得意,说你看看蔺相如胆小如鼠,都不敢跟我见面。这是语欲胜人,扬言说蔺相如很懦弱。蔺相如听到这个话也不以为然,他的这些跟从听了都很生气,说「我们跟著您,是希望能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结果你怎么这么懦弱?对廉颇这样的羞辱,你怎么能够忍?我们现在就要离开你了」。蔺相如手下人都不服他。蔺相如就非常心平气和的跟他们讲,说你们看看廉颇将军跟秦王哪个厉害,哪个更强?大家都说当然秦王更厉害,那是大国的国君。蔺相如说,秦王那样的威风,我在他面前对他都毫不客气,据理力争,不受他侮辱,难道我还偏偏会害怕廉颇将军?大家听了是有道理,「为什么你老躲著他?」蔺相如就讲,现在秦王之所以不敢打赵国(赵国是弱小),正是因为赵国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我们文武两个人合作,家和万事兴,所以秦国就不敢冒犯;假如我们两个人在这窝里斗,秦王他们就更高兴,他们就可以乘虚而入,我们赵国就岌岌可危了,我这是为国家著想。

  后来这个话传到了廉颇将军耳朵里,廉颇也是一个明理的人,也是位忠臣,听到蔺相如这么一说,自己非常的羞愧,知道自己语欲胜人这是大错。所以他也很难得,他负荆请罪,把衣服脱了,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来请罪、来求忏悔。后来蔺相如跟廉颇和好了,真的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你看这是国家有福。所以我们明了这个道理,其实对人,只要不是违反原则性,不像汪精卫对日本政府那种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互相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我们多一分忍让、多一分谦让、多一分礼让,其实更显得你有修养,日久见人心,别人对你就更敬佩。

  语欲胜人,跟大家再讲一个故事,都是历史上的故事,欲胜人者反而被人胜,不欲胜人的人反而能胜人。在唐朝,唐太宗他要立太子的时候,当时唐太宗原来的太子叫李承干,因为犯罪被废掉了,唐太宗就在想,剩下的几个儿子当中立谁做太子好,将来要继承王位。太宗非常喜欢四子李泰,李泰是天性聪明,而且擅长於文辞,很会讲话,也很有谋略,深得太宗的欢心。李泰也是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很希望夺太子的位置。有一天唐太宗很高兴的跟臣子们讲,昨天有一个青雀飞到我的怀中,魏王就跟我说,「我今天如果能够做陛下的太子,将来我要去世的时候,我会为您把我的儿子杀掉,能够让我的王位传给晋王」。晋王是太宗第九子,叫李治,后来就成为皇帝,叫唐高宗。他俩现在都可能做太子,太宗还没有决定给谁。李泰说我能够把我儿子杀掉,好让我的王位将来传给九子李治,这表示对於父亲的忠心。结果褚遂良,这是一位贤臣,就提醒太宗说,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证明他心怀不轨,你不能传位给他。你想想,他要争太子的位置,好不容易争到手,怎么可能说这个王位将来还会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把自己的儿子杀掉传给自己的弟弟?太宗被这一点醒他明白了,知道李泰确实心机很深,所以最后就决定还是立李治做太子。李治为人比较敦厚老实。李治当了皇帝之后,李泰(就是四子)最后也就忧郁而死。所以巧言的人最后反而得不到他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红楼梦》评王熙凤,王熙凤也是一个语欲胜人、很会说话的人,就评论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想评论李泰也很合适。所以说话宁少勿多,以厚道为美,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这十八条就讲完了,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学习心得—身心净洁 与善相应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2010/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36-0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太上老君)(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太上老君)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钟茂森: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爱欲看破、放下! 

 钟茂森:一位双博士,真诚拜佛癌症十五天竟神奇痊愈! 

 钟茂森:见色而起YIN心,报在妻女 

 钟茂森:防止邪YIN,得延寿、功名的故事 

 钟茂森:每日坚持护生,不与虫蚁众生结命债的方法 

 钟茂森:文昌帝君显灵,奖罚两位读书人的神异故事 

 钟茂森:怎样可以时时刻刻积阴德 

 钟茂森:家境比较好时,正好要赶紧修福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四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三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