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为什么会生气?


   日期:2015/2/2 8: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皆有七情六欲,这一点连宣扬“四大皆空”的佛家也不否认。但芸芸众生如果沉湎于某种感情中,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心理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太高兴,会得意忘形;太忧愁,会“白了少年头”;太悲伤,会有损健康;太气愤,会“怒从心头起”……,况且,感情也是会相互转化的,岂不闻“乐极生悲”的说法?

  在人的丰富的感情中,时常发生的莫过于生气。俗话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司马懿在阵前穿着女人的服装、学女人走路来气诸葛的故事。一个是拥兵百万、驰骋沙场的英雄,一个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敌得过雄兵百万,却敌不过“生气”这个心魔,更何况凡夫俗子呢?

  上司无缘无故训斥你,朋友见利忘义背叛你,老婆赌气回娘家,儿子考试不及格,炒股票全盘皆输,做生意血本无归,评职称被人挤了名额,分房子没赶上“末班车”……,这一切不尽入人意的事,能不使人生气吗?但如果你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些问题,忍辱容让,自净其心,就会远离烦恼,泰然处之,得大自在。

  唐代有个著名的高僧,大历年间隐居天台翠屏山,此山又名寒岩,所以他自号“寒山子”。寒山子爱好写诗,与国清寺和尚拾得友善而又齐名。他的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大多富有哲理禅趣。

  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戏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然而,现实生活中,多的是怒目相向、大动干戈者;多的是耿耿于怀、怨怨相报者,又有几人能够像拾得和尚所说的那样去面对生气呢?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概莫能外。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乐天派的诗人、大文豪、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工程师,还是个佛教徒、瑜珈术的修炼者。在宦海浮沉、颠沛流离、浪迹江湖的生涯中,谈禅说佛无疑是他应对纷乱人生的一剂良方。“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林语堂《苏东坡传-序》张振玉译),与高僧乃至妓女过从甚密,自得其乐,表现出了绝世的旷达与率真。

  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时,结交了好多和尚朋友,其中不乏饱学之士,诸如惠勤和参寥,二人都是诗人学者,颇负盛名。若论风流潇洒、机智捷才,金山寺佛印禅师无人能出其右。东坡自言拈花破颜,无师自通,但在和佛印禅师机锋相交中,他常常落为下风。有一天,东坡自觉开悟到了相当程度,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诗偈,派人送给佛印共赏,偈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后一笑,提笔在诗偈的旁边写了四个字:“放屁,放屁!”交给信使送回。谁知东坡看了勃然大怒,这是开悟的偈颂,岂敢骂作放屁!于是,气冲冲地来找佛印论理。孰料,佛印早已在寺中沏好了茶,静候东坡光临。佛印笑脸相迎,说:“好一个八风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了过来,有失远迎!”东坡顿悟,羞愧难当。

  由此可见,要想不生气,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难怪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佛家把“嗔”(即生气)列为“三毒”(贪、嗔、痴)之一,“嗔心盛于猛火”,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持佛法的过程,就是克服嗔恚,使心灵趋于澄澈、平和与宁静,最终达到“真如”境界的过程。诚如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所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

  清初有一位学人李绂,著《穆堂类稿》,内有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其戒持生气之情溢于言表,不失读书人本色。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知道生气总是难免的。当你面对不如意事,实在气不过时,不妨朗读一首佛教的《正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意。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在里;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子装天地。他人若骂我,当作小儿戏。高骂上了天,低骂入了地。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吃亏天赐福,让人懂道理。若不学忍让,气上又加气。因气得上病,罪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因气亡了命。想到死亡时,其事过得去。他人来气我,我偏不生气。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

  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尔后,你会顿觉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脱窍而出,风流云散,眼前鸟飞鱼跃,花香四溢,佛光普照,仙乐飘飘,一派欢乐祥和、羽化登仙的气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生气)(五明学佛网:       生气)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快乐的追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的和乐之道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