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远离颠倒梦想


   日期:2015/2/10 1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济群法师讲解:

颠倒梦想,是错误的想法,是与事实不符合的想法。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便是妄想。须知妄想一词,渊源于佛教,但在世俗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比如有时我们对他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会斥之妄想;或者对某种不太可能成为事实的愿望,也称为妄想。从佛教意义上看,这些固然是妄想,而切合实际可能实现的愿望,但假如与真理不相应,都是妄想。

“妄想”一词,它的内涵很广泛,以佛教智慧来看,人类几乎都生活在妄想中。妄想的产生:无明是根源,欲望是动力,对拥有的执著是助缘。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就说明了人类行为的思想基础是无明,无明是生命的迷惑状态,在这状态下出现的一切想法,都称为妄想。

欲望是妄想的动力。人生存在世界上总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大多基于个人欲望的需要: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想找衣服穿;肚子饿的时候,就想找饭吃;觉得吃的太单调了,就想换口味;觉得走路太累,才有汽车的发明;觉得活的不够风光,才有权力的要求;觉得一个人太孤单,才有谈情成家的愿望;觉得精神生活贫乏,于是才有艺术宗教的信仰;闲得无以消遣,于是才有麻将、电视等各种娱乐用品的出现。总之,人类有什么欲望,就会有什么妄想;有什么妄想,这世界就会出现什么现象。

对拥有的执著是妄想的助缘:妄想的产生,执著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比如一个无知的小孩,在一堆干柴上点火,烧著了房子,这时正好又刮起了风,火借风势熊熊燃烧。小孩点火喻无明,干柴房子如欲望,大风比执著。欲望的火是因为小孩的无明而生起,随著大风而增大,因此,在欲望推动下才产生的妄想,是随执著而不断增强,执著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有执著,因为执著不同,那么各人妄想的倾向也不一样。比如女孩执著于服饰:她会关心社会上各种流行的服装款式;她会时常想著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才漂亮;她会去注意每个人穿的衣服是否合身;她会想法赚钱搞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当她穿上衣服的时候,会在镜子前晃上好长时间;当她还没有穿上衣服时,面对衣柜中琳琅满目的时装;会不停的逃选上好一阵。因为对衣服的执著,以致于让衣服占据她思维的大部分空间。过于执著服饰的人,有时就会忽略了生命的内在美。

执著家庭的人:他们终日都在为家庭操心。尤其作为一家之长,她要解决家庭的经济来源;要准备每天的生活用品;要关心每个儿女的成长过程:读书、就业、结婚、生儿育女;要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要调和家庭成员的意见分歧;要想法子如何改善生活的物质条件。难怪有许多信徒来找我说,打坐念佛无法专心,试想她要为这许多事操劳而又很执著,有无穷无尽的妄想,怎么能静下来呢?

那么执著艺术的人,会有艺术的妄想;执著于权力的人,会有权力的妄想;执著爱情的人,会有爱情的妄想;执著于文学的人,会有文学的妄想;执著于科学的人,会有科学的妄想;执著于宗教信仰的人,会有宗教信仰的妄想。所以农民有农民的妄想;工人有工人的妄想;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妄想;文学家有文学家的妄想;政客有政客的妄想;商人有商人的妄想;学生有学生的妄想。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妄想,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妄想的天地中。

妄想,使得我们生活在自己意识构造的世界中,无法正确的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佛教中的唯识宗,把世界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曰遍计执性,是我们意识构造的主观错觉世界;二曰依他起性,是客观的现象世界;三曰圆成实性,是客观的本质世界。通常由于我们生活在遍计执性中,因而无法认清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因此,人类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原因是在人类的认识自身。西方十八世纪哲学注意认识论是有道理的,人类以妄想心去认识世界,所认识的自然是妄境,就像我们带著变色眼镜去看世界,看到的自然不会是世界的真实。

妄想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疲于奔命:鸡在为一把米而奋斗;老鼠为蓄藏过夜粮而奋斗;鸟儿为过冬而奋斗;学生为升学而奋斗;知识份子为职称而奋斗;工人为月薪而奋斗;商人为经营而奋斗;政客为最高权力桂冠而奋斗。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妄想而奋斗。妄想大,奋斗也大;妄想小,奋斗也小;妄想使得人生的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天久地久有尽时,妄想绵绵无绝期”。

妄想也给人生带来种种烦恼:一个老年人回忆过去美好的往事,使她无法面对现实;一个学者因为把自己想得太高了,总觉得人家不够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一个企业家整天想著如何搞好经营,吃不香,睡不好;一个小伙子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而对方又注意不到或不领情,饱尝相思的痛苦;一个小姑娘因为羡慕人家的豪华生活,想有朝一日也能过上这种日子,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痛苦不堪……妄想使人精神焕散,心神不宁,无所事事,思想不集中,干事效率低,打坐心静不来。

妄想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因此,经中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如何远离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打坐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妄想总是不绝如缕的。你越是克制,似乎它越来劲,心很难静下来,因而为此苦恼不已。怎么办呢?《心经》有对付妄想的绝招,那就是:从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相,无智无得,心无牵挂,妄想自然就不会有了。

——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远离       颠倒梦想)(五明学佛网:远离       颠倒梦想)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如瑞法师: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能弘法师:亲近与远离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二讲 如何远离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生死心切勿预计,远离求度之愿,心声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3 远离兴 

 雪漠:擦亮双眼,远离恶友 

 其它法师:远离黑暗的提示(大悲法师) 

 雪漠:远离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