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让佛法的光芒照亮众生心灵


   日期:2015/2/11 20: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杂志   文/叶青

我这辈子干得最漂亮、最棒的一件事,就是皈依三宝,信受佛法。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午夜梦回,思考人生的意义。我是谁?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生命的尽头,究竟是灰飞灯灭,还是春风吹又生?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人类穷尽心力创造的文学、美学、音乐、建筑乃至历史的意义何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思想体系,超越我所认知的一切而达至圆满的境界?

我这么想的时候,月亮在白墙上静静地爬,爬过菊边东篱,爬过南朝悲歌,爬过一页又一页的日历。

我的困惑直到读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才终于找到答案。经文彻底颠覆了我业已形成的种种知见,初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有一种刻骨的熟悉感,恍若生命初起时的第一缕芳香,穿越遥不可知的岁月,回溯到今生。那天夜晚,我独自走过寒山寺,走上枫桥。月色古老,映一片重檐如梦;兰舟静泊,点几盏灯火若幻。寺院的鼓声穿透夜的黑暗,在我耳畔明亮地响起,我凝神倾听,真实的感受到内心对佛陀最深情的渴望。那一刻,我忽然对佛法产生了信心,决定信受它,修习它,并发心尽己所能,让身边人和我一样听闻并修习佛法。

弘扬佛法,我从家人开始。老妹是个幼儿园老师,爽朗正直,有着难得的天真,我向她一说佛法,她立刻就信了,自觉地开始诵经念佛。初战告捷,我信心大增,便开始对老妈宣说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极乐世界的美好。可老妈小时候受过洗礼,自觉是天主教徒,一时不能信受佛法。我仍是坚持不懈地每天晚饭后讲一些佛教典故给她听,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到老妈的旧识开始有些动摇,就抓住时机对她说:“信仰不能强求,这样吧,以后我和老妹去西方极乐世界,你去天堂,我们各去各的地方,分道扬镳,有空再联络了。”听到我的话,老妈愣住了,但当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早上,我正在梳头,她主动过来问我:“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一个人吗?”那一刻,我内心的喜悦在晨曦中如繁花绽放。

总结我劝化家人信佛的体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从自身改变做起,比如:学佛后,脾气大的,要渐渐温和起来;自私的,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任性的,要把心量打开等等。你的每一点进步,家人都看在眼里,即使他们暂时还没信佛,但起码不至于对佛教反感,而且家人能在浮躁拥挤的末法时代听到钟磬声、木鱼声、诵经声,就会在他们的阿赖耶识中播下道种,待机缘成熟,必然会唤醒他们的尘世迷梦。

佛化家庭的最大好处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能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比如,我看到环境污染或猎杀动物的新闻,会心生烦恼,边听边评论,越说越气,老妈一句“瞋恨心”的提醒,立刻令我幡然警醒,止语忏悔。就我个人体会而言,弘扬佛法时我们还应尽力避免“强求”二字。强求别人学佛或听我们讲佛法,都是欠妥当的。同时,也要清楚,通过我们的努力,他人若能生起信心接受佛法,那是接受者本身善根具足,而非我们之功。对家人如此,对亲戚和朋友亦是如此。

我的朋友李君是个诗人,也是诗歌评论家。我送了一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给他,他很高兴,当下展开阅读。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这部经。他很坦白的告诉我“不大懂,但很喜欢”,所以一直读诵。不久,他又读了《六祖坛经》,激动地打电话给我,谈了许多读后感。以前品茗闲聊时,我们的话题可以钉在诗歌上几小时不动。学佛后,我们谈佛学的内容越来越多,终至于竹溪横笛吹的也是佛乐了。接下来,李君开始打坐,诵经,听法师光盘,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观心。有时他特意不开车,走路上下班,一边走,一边大声念佛。假日去乡野闲游时,也是如此。想着李君一米八四的个子,大步走路,大声念佛,飒爽英挺,回头率一定很高。谁说佛号不是天地间最美的诗画呢?李君一路走来,可是步步莲华,香远益清啊!

勤是我的同学兼好友。她虽在商场上打拼多年,整日忙于生意,但心中自有一片青山秀水。针对她的实际情况,我特意选择了一套方便随身携带的佛学小丛书给她。再次见面时和她聊起那套书,她向我抱怨自己太忙太累,公司要打理的杂事太多,没什么时间看书,只看了其中的一本,但是很赞同里面的内容,觉察到自己以前对佛教认知很肤浅。我告诉她,财富的正因是布施和不盗,她很赞同。这以后每次与她见面,我都会主动与她分享我自己修学佛法的心得,如是这般,大半年过去了。一天,她突然兴奋又急迫地打电话要见我,我们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昨晚的一个梦:梦中,她一个人在爬山,山道很长,她一边慢慢走,一边观赏风景。来到半山腰时,前面出现了一个面容和悦安详的僧人,那僧人双手合掌,清晰地念出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刹时,她只觉天地间一片空明澄静,当下体会到“阿弥陀佛”四字的无限慈悲和光明。说这番话时,她的眼中闪耀着欢悦的光。我看着她,内心十分的欣喜。我的好朋友,终于善根成熟,开始踏上践行正法的大道了!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佛法,我也渐渐领悟到劝人修习佛法的又一个要点——因人制宜。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性爱好,劝导的内容也要相应。比如医学工作者、学理工科的人一般逻辑性强,讲求数字和证据,相信眼见为实,介绍缘起、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观等给他们,就容易引起共鸣;文学圈里的人,尤其是那些爱好古典文学并对老庄有好感的,则大多数会对般若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则必须从工作生活角度或亲情孝道入手,才好沟通。

一次,我从寺院乘出租车回家,的士司机好奇地问我:你这么时尚、年轻,怎么会到庙里去?我笑着答他:“去那儿礼佛、亲近善知识。”他很疑惑:“善知识有什么好处?”我趁机向他讲解学佛的好处:“佛教提倡活在当下,拿你们司机来说,就是专心驾驶,关注路况,对周边的状况做到心里有数,这样起码可以保证安全行驶。”这些话与他工作相关,所以他很感兴趣。我接着告诉他:“佛法讲‘孝养父母’,如果你妻子学佛,心地就会更柔和,对公婆更孝顺,遇到事情能客观处理,对他人时时怀慈悲之心,与家人和邻居和谐相处。佛教因果论通俗的解释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丈夫,你学佛后会变得更包容,更有责任心,更能担当。做起事情来,会比以前更谨慎,更懂得把握进退的分寸,甚至会用智慧去觉照生活,而不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

临下车时,我建议那个司机去西园寺找弘法部请些书回家看,并告诉他,学佛最重要的,是启发自身本具的智慧,了知宇宙人生的实相,解脱生死。当他听说寺院里的经书不要钱时,开心得不得了,应承“一定去”。他还告诉我,长这么大,他还从没去过庙里。这让我吃了一惊。苏州是个庙宇林立的城市,当地人不管信不信佛,寺院大多是去过的,可是这位司机朋友,居然从没进去过!我鼓励他:“如果能在西园寺遇见你,一定请你喝茶。”他眉开眼笑地连连答应。我是真心希望此次偶遇成为这位司机与阿弥陀佛的缘起,更希望世间有情皆能如他,如我的亲人朋友,有缘听到佛法,进而信受佛法,修持佛法,告别无明的忙乱,审视生命的实相。那时,岁月将呈现落日的静美,星月的纯真,山水的质朴,自由的真谛。

愿终有一天,大家都能至诚持诵佛号,飞越生死重洋,回到永久的家乡——那儿,微妙香洁,莲华朵朵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心灵)(五明学佛网:佛法       心灵)  

 唐仲容居士:怎样弘扬佛法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佛法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处(讲演 

 普献法师:忙碌的心灵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