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无”中蕴涵着“有”的契机


   日期:2015/2/14 8: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照老子的看法,“无”中蕴涵着“有”的契机,混沌中包含化生万物的种子。所以“无”比“有”具有更多可能性。在老子这里,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无”和“有”暗示了一种比较和区别。但在佛教里头有些不同,他们把有和无全都去掉了。诸位进佛教寺庙,可以看到前头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四个字“不、二、法、门”。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一切分别都泯灭了,生和死、美和丑、有和无……都被同一性统摄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把“无”和“有”提出来了,这是很吃紧的。因为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这句话的句读有两种,王弼的解读如上,“有”、“无”是副词,“名”是名词。按照王安石《老子注》则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是名词,“名”是动词。这两种句读都能讲得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在最初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天地的起始;宇宙呈现出混沌的状态,这种混沌就是“有”,“有”再慢慢地化生出各种事物。所以,“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

由 “有”化生出来的事物,《周易》中归结为“三才”,也就是天、人、地。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头上顶着天,脚下踩着地。人因为有灵性,所以能够参天地之教化,取法于天文、地象,来创造我们的文明。天地靠阳光雨露、山川江河来哺育万物,人靠文明来教化万众。但是,人往往会忘记跟天地自然这样一种密切关系,诸位看看现在我们这个地球是什么样的?这个地球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古代传说中有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打了败仗,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以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于是替炼五色石补天。今天我们的生活违反自然规则,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比共工怒触不周山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现在再没有女娲了,这个蓝天的大洞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控制人类的欲望,不要无休止地向自然征掠索取。我们把地球毁成这个样子,自然也会向人类施以惩罚。

《老子》中说“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母亲。《周易》里头干卦代表天和父,坤卦代表地和母。母亲跟大地一样生养子女,无私、无怨。基督教里说最接近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是谁呀?就是母亲。母亲永远是安安静静地为子女付出,自己宁可吃最坏的,穿最差的,也要让子女过得好。“有”作为万物之母的品格,由此可以看出。

这句话王弼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谓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故未形无名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这里的“玄”字,很多本子上都改成“元”,为什么改成“元”呢?因为清代康熙皇帝的名字叫玄烨,为了避他的讳,就改成“元”字了。古代不仅皇帝要避讳,圣人和父母的名字也要避讳,比如诸位读以前的《四书》本子,就可以看到“丘”字少了最后一笔,那是为了避圣人孔丘的讳。《红楼梦》中说到黛玉在练习写字的时候,总把“敏”字少写一笔,这就是为了避她父亲的讳。诸位,人们给事物命名本来是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可是在等级社会里却造成了这些个麻烦和不便,完全跟本意相反了。

应该怎么理解老子这句话和王弼注呢?老子提出的是宇宙的本体问题。宇宙本来是“无”,无中才生出有来。“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意思是道因为无形无名才能够长成万物,万物长成了,我们只看到它所呈现出来的这个状态,却不知道它为何会呈现出这种状态,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诸位倘若去追究万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世界为什么有这种种现象,就会体会到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玄奥,是如此“玄之又玄”。

这里说到“无形无名”的时候是天地的开始。无形也就无名,如果有名,那名一定是人勉强给它的;有形也未必就有名,如果有名,那名一定是人类根据自己的认识给它的。到了有形有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宇宙间已经孕育成长万物了,所以才说“有名,万物之母也”。

后来道教中把“无名”称为无极,“有名”称为太极,无极是什么都没有,太极则是指宇宙间混沌的状态。混沌未开的时候看不出什么东西来,混沌既开,才分化出阴阳来。所以我们说无极是最原始的,下来才是太极、阴阳,然后才是万物。

按照老子的看法,“无”中蕴涵着“有”的契机,混沌中包含化生万物的种子。所以“无”比“有”具有更多可能性。比如说这个屋子里有椅子的话我们就把它变成讲堂,把椅子拿开就可以打开音乐,变成舞场。因为屋子是空的,所以它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用途。又比如说做一件事情本来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只是人们习惯了某种方法之后,就放弃其它途径了。在老子这里,从无到有是一个过程,“无”和“有”暗示了一种比较和区别。但在佛教里头有些不同,他们把有和无全都去掉了。诸位进佛教寺庙,可以看到前头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四个字“不、二、法、门”。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一切分别都泯灭了,生和死、美和丑、有和无……都被同一性统摄了。

中国的阴阳思想是很奇妙的。诸位看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就知道,阴和阳不是截然对立、截然分开的,而是阴阳互相环抱,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世界上万事万物来看,阴和阳确实不是截然对立的,比如女性身上有男性荷尔蒙,男性身上有女性荷尔蒙。阴阳结合、相摩相荡就能化生万物。《周易》中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类似的过程。这个宇宙生成论跟基督教很不同。《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用七天七夜创造天地万物,然后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做成了一个人,然后把灵气给了他,叫做亚当。亚当生活得很寂寞,上帝于是取出他的肋骨做了一个女人,叫做夏娃。有一次我问基督教徒,《圣经》中《创世纪》所描述的宇宙的生成过程是否合理,他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对于宗教来说,这个东西是不能问、不必问的,只要相信就成了。你若跟他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的生成是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他恐怕也是无法理解的。

诸位,老子这种“无中生有”的思想,跟佛家哪种思想很相似呢?《法华经》的精髓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意思是世界的本性是空的,因为各种缘才产生了万事万物,可是虽然缘起了,万事万物的本性依然还是空的。性空才能缘起,拿这个屋子来打比方,这间屋子必须是空的,才能往里头摆桌椅。但即使往里面摆了很多桌椅,这些东西也不属于屋子所有,迟早是要搬走的,等它搬走之后,屋子又是空的了。不过要注意的是,佛教中所讲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因缘生的没有一个有自性,也就是“诸法不能自生,亦不能他生”。缘起也有各种不同的缘起,将来我们讲佛家故事的时候会谈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蕴涵       契机)(五明学佛网:蕴涵       契机)  

 李利安教授:坚持素食原则 不忘契理契机 

 杨维中教授:“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中国佛教教团制度 

 其它: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游祥洲)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圆瑛大师的“三求”与契时契机 

 黄国达居士:人类觉醒的新契机 

 游祥洲教授: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 

 金易明教授:以世博为契机 展佛教之魅力 

 学愚教授:契理融和与契机创新 

 关其祯居士:净土宗是一个契机的法门 

 演培法师: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演培法师:根本及部派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传道法师:从契理契机面向探讨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