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位大实业家的超越与归宿


   日期:2015/2/24 7: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了解穆藕初先生的生平,人们会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这样一位极有钱又积极入世的大实业家,身上居然没有多少“财经味”,而且反而信仰出世的佛教。这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太难做到了。

在穆先生从商的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上的“财经味”、“投机潮”绝不亚于现在。那正是中国资本主义第一次进行原始积累的时期,拜金潮比现在更甚。尤其进入抗战后,重庆被日本人封锁,物资稀缺、物价飞涨,很多商人、官员囤积货物、收藏黄金。因为穆藕初先生有大量现金,人们也想拉他参与,但是这位“老富豪”却怒斥这是“发国难财”,且利用自己从政后的职权对囤积居奇大加打击,以至于当时重庆商人中流传一句话:“穆先生自己不想发财,还妨害他人发财!”并以谐音“木偶”讽刺他。

放在现在的社会环境,当连本应以天下民生为己任的央企都上赶着跟风炒作房地产时,再看穆先生的做事风格,岂不着着实实地让人钦佩?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不是他跟着钱跑,而是钱在跟着他跑!

那么,穆藕初是怎样炼成的呢?

穆藕初资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赴美留学时留影(后排右起:周炳林、段锡朋、罗家伦;前排:汪敬熙、康白情)

以“集亿万金,圈千倾地”为天职的学生

穆先生不爱财,可能人们会认为他成长在大富之家,其实不然。穆藕初先生1876年出生在上海浦东一户做棉花贸易的家庭,早年坎坷,因为父亲早逝,不得不中途辍学,维持家里生计。

但是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经历过国家的苦难和屈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尤以甲午战争中国的耻辱对其刺激为大。爱国主义情怀是深深埋在穆先生脑海深处的。

甲午战争之后,早已辍学的穆藕初痛苦不已,而且认定:要努力学习西学,实业救国,让国家强大起来。

经过多年条件艰苦的学习,穆先生的英文水平已相当之高。而且25岁那年(1901年),在上海经过激烈竞争后考入海关工作。这是穆藕初先生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

进入海关之后,穆先生的生活条件大为好转,尤其是有机会在海关图书馆博览群书,他自己认为27岁那一年是他“吸收新知识最得力之一年”。而且这一年他读了《天演论》,从中感悟到“淘汰的可畏,争存之必要!”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无论从国家的“争存”到个人的“自强不息”,都是穆藕初先生的一个基本人生态度。

在1909年穆藕初出国留学前的三四年,穆先生在海关的月收入已达百元,在当时这是极优厚的待遇,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到1909年,34岁的穆藕初还是决心出国做一名没有收入的普通留学生。而与他同时期考入海关的一位远亲,45岁退休时能领到七万两的退休金!而穆藕初怎么能抛弃这一切呢?

做了普通留学生不久,他曾给亲友写信阐述留学原因揭开谜团:“他日归国,能集亿万金,圈千倾地,烈烈轰轰,为实业界生色,此固留学生之天职,无敢谦让者也。”

多年梦想着实业救国,又看准了中国棉纺织业需要靠工业化大生产来振兴,自然要远赴农场发达又在酝酿现代企业管理的美国“取经”!

当有了“集亿万金,圈千倾地”的大视野,还有什么能拴得住他呢?

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主义的修者

到了中年,厂事纷扰之际,对穆藕初人生态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人,是着名佛学大师弘一法师和太虚法师。此前穆藕初曾经对弘一法师表示:“余仅知佛教系出世的,我国衰败至此,非全力支持恐国将不国,故余不甚赞成出世的佛教。”但经弘一法师点拨,穆藕初已认识到佛教的人生态度其实也是非常积极的。而到与太虚法师交流时,谈得则更加深入。

太虚法师说:“佛教所谓布施波罗蜜,实不限于何界何人……设立一工厂,则赖之维持生计者若干人;创某种实业,则因而得以温饱者又若干人,此皆布施的真义。亦即吾佛利他主义……学佛正是极平常的事体,只要人类各尽正当职业,各发真正的善心,譬如做官的,则尽其做官的本分,以利国福民为职志,弗做丝毫利己损人的贪嗔想,时刻怀着自利利他的菩提心,则成佛可操券而待也……脚踏实地做去,各充其菩提心肠,打得破厉害关头,使此心毫无牵累,不再做物质的奴仆,则菩提正果自然能成功。”

穆藕初得到这样的解答,自感大启愚塞。曾这样评论自己的信仰:“佛教自可纠正人心,使人提起精神,服务社会,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主义,做许多好事于人间。”学佛是自救救人最积极的无上法门。

而穆先生学佛与其他同时代的工商巨子信佛教不同,不去担任职务,而喜欢在家自修,“不愿向热闹场里造因,而取烦恼之果”。

1925年秋,穆先生母亲朱氏去世,他每天早晨诵经念佛半小时,历时两年却没见他去佛寺或请僧人到家中做佛事,可见独自修身的独特性格。

一代大商人的理想人格

修佛对穆藕初先生的精神世界是个大解放,也让心灵更为平和,心胸更为开阔,本来就很强烈的爱国、利他精神更是一以贯之。

1935年穆先生60岁时,子女要为他祝寿,他不允许;学生也要为他庆寿,也不允许。然而就在生日那天,他却悄悄地捐了2000元给中华职业学校,资助办学,成了对自己60大寿的“庆祝”。

抗战开始后,穆藕初去了重庆。重庆大轰炸期间,敌机一来,穆藕初和同事们进入防空洞,敌机一走,马上又投入工作。在洞里,穆藕初和年轻人讲自己的留美生活,有时也畅论时局、谈胜利后的经济建设计划,还谈诗歌……乐观态度绝非能够轻易被环境所影响,大有佛教“以心转境”的精神。

对于后来导致国民党大失民心的囤积居奇、通货膨胀问题,本文开头提到,虽然穆藕初当时有足够储蓄可以参与,但以他的人生态度,又怎么可能去“发国难财”?以至于后来物价飞涨,他的储蓄也一步步贬值。甚至在穆藕初的心目中,就没打算为子女留多少积蓄。这方面他已经非常看得开而且西化了。穆藕初常以一句西方格言与人互勉:“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其实这算是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了!

1943年,68岁的穆藕初老先生去世。去世前要求“不宜厚葬”,并用陆游两句诗叮嘱儿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据穆先生后人说:“父亲去世后,我们检点了一下,发现父亲的旧衣服实在太敝旧了,但又不能违背他的遗训,只好买了一些白布染成了灰蓝色,连夜赶制了一身短衫裤、长袍、马褂。”

这真可谓太虚法师所语的:“不再做物质的奴仆,则菩提正果自然能成功。”这位大实业家实现了他们所信仰的佛家理想人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企业家       信佛)(五明学佛网:企业家       信佛)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60~78)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50~5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40~4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20~3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10~1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1~9) 

 洪启嵩居士:菩萨商主与卓越企业家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信佛与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