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心性不定要如何对治


   日期:2015/2/26 8: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性不定要如何对治?我们的心就像一匹野马,狂放不已,这种狂放不拘的心,该要如何使它安定下来呢?该怎么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做法,有些用当头棒喝,直通通、毫无遮拦的就把你那个不定的、晃来晃去的心,就把他给剖开了、把他打碎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接受了,你就可以进入一种开悟的状态,但是很不幸的,如果说你不能接受的话,那么你就会起了一种轻慢之心,觉得说也不过尔尔。
可是在这样一个工商发达的社会当中,要如何收拾我们的心呢?怎么做比较好呢?第一个就是,恐怕我们要切断我们所接收讯息的管道,说切断也许是太过了,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减少」。

比如说,你们电视上那些不停播放的、负面的那些讯息,该如何去和这些讯息保持距离呢?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是,把这些讯息的来源把他切掉,你不要开电视嘛,对不对?!

你另外一个讯息的管道就是,可能跟朋友,也许和同事,或者某位人士,你们交换了讯息,就像从古以来的那样子,这样的讯息就是所谓的东家长、西家短,评高论低,这样能够让你的心安定下来吗?不行,所以呢?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避免这种无益的谈论。

工作中,我们为了要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你必须做很多符合这个世界运作法则的事情,但是,我们能不能够在这个之中保持,或者稳定住我们的心呢?可以的!就是你要开始学习如何去看待你所面对的情况。

比如说,现在,可能你的某一位上司,或者某一位同事,或者……,总之呢,有这么一位,他交代给你了,他告诉你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的,那个时候你会怀抱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抱怨?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会被派到这种工作?还是说,你很高兴终于有这个机会表现自己了?这,其实都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比较正确的态度是这样,就是,事情来了,我们就去处理它,处理好之后,就把它放下它;事情不来,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招揽这个事情、那个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情并不一定是你能力所能及,即便这些事情是你能力所能及的,也并不一定非要由你来做不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你有能力,你不一定有那种精神去做这些事情,还有呢,比起其他事,有其他的人更适合、比你更适合,你为什么要妨碍了别人有所贡献的机会呢?我们总是在抱怨:哎呀,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知道我的才能,但是,我们是不是曾经反过来问:我,真的有这种才能吗?真的有这种能力吗?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了解自己,不只是其他的人不了解你,你连自己都不一定了解你自己,是不是?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自我了解,其次要能够了解其他的存在,这样保持一种清明的知觉,然后,对于这些来到你的生命当中,又从你的生命当中离开的这些事情,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态度,就是,我并没有一头陷下去,觉得这件事情非我不可,我们不需要这样,但是也不要说:唉呀,你们千万别来找我,做这种事情呢,我只有倒霉没有好处的。

所以,当现前了,当某个东西、症状、状态现前了,你就去看着它、处理它、放下它,就这样就好,不必去争功委过,去做这些事情,不需要,这只是一种现象,我们已经提过了,是不是?现象本身是空性,它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因素聚合起来而产生的,当这些产生现象的因素解散了,现象也就不见了,所以,我们就保持这样的心态,逐渐、逐渐让你的心安定下来。

另外一个你可以考虑采取的方式就是、也许有满多人采取的方式是,你去某一个地方,找一位老师指导你,如何让你把心安定下来,很多人是这么做,但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需要这么做呢?倒不是这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永远是重要的,你有很多、很多可以为师,看见天上的云不能为师吗?看见很多、很多……,只要你认真的思考,都能够成为你的老师。

但是,如果说你对于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进行的话,那你可以去追寻,追寻你的指导者,请他指导你、引领你进入这么一条道路,但是要小心,因为不够格的指导者,似乎说再多也……往往使你误入歧途而不自知,所以,在你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这样的途径去做的时候,一定要对于这些号称的指导者,要时时刻刻的去审查、去鉴别,他们到底能不能指导你呀?还是说,只是会说一两句漂亮的言语,也许还能够作个几句诗,听起来有点学问的样子,但是,只要别人少敬了一个礼,就暴跳如雷;少捐了一点钱,他就满肚子不高兴,是不是这样?所以不只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不要随便去选择一个号称是名师的老师,不要,一定要考验再三、谨慎再三,名气大并不代表程度好、并不代表智慧好,但是名气大也并不代表他就智慧一定不好,就是,智慧跟你的有名无名是没有关联的,这一切都要由自己来判断,所以,讲了这么一些,到底要如何使你的心安定下来呢?就是要保持这样一种镜子的态度,将事物的本质如实的、原原本本的把它映照出来,不要多也不要少,就这样把他映照出来就好了,这样,了解吗?有没有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性       对治)(五明学佛网:心性       对治)  

 陈兵教授: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惟觉法师:对治欲爱之法及夫妻相处之道 

 周贵华博士: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周贵华博士: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学心性论的批判 

 净界法师: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 

 徐文明教授:楚山禅师论心性 

 徐文明教授:百丈怀海大师的心性思想 

 方立天教授: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方立天教授:儒、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 

 方立天教授: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方立天教授:天台宗心性论述评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