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你没真放下


   日期:2015/2/26 10: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人学佛,学错的人很多,自己不知道,知道就不错了,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知道?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经教,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从佛的言语,佛不在了,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这个符号要能看得懂,跟听讲经没有两样,会开悟。终於把这桩事情听明白了,听明白了叫看破,看破之后真正得受用,能契入,那叫放下。看破放不下不行,放下没看破也不行,必须是看破、放下,或者放下他立刻就看破,这也行,一放下他就看破。凡圣的关就在此地,看破放下,这个人成佛了,这是因为学习而放下的。另外一种是自己先放下,就看破了,也成佛了,成佛不外乎这两大类。释迦牟尼佛成佛,先放下再成佛,他是先得定才开慧,放下,智慧就现前。惠能大师是听经,先听经,听完经之后放下了,经听明白放下了。这两者哪个在先不一定,各人根性不相同,都能成佛。成佛没有障碍,成佛才真正叫大自在,真正叫了生死出三界,真实的成就,永远不再搞轮回,永远不再迷惑颠倒。

  可是欲望这个东西,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烦恼,说放下很容易,真放下很难。放下了,烦恼的习气还很重,习气要控制不住,习气遇到缘又造业、又犯现行,那你就又被它拉回来了,你没真放下,这种人不知道有多少。一放永远放下,不再有这个念头,事上有,心上没有。譬如说,事上你有财富,心上没有了,这真放下。事上没有心上有,心上是什么?求财的欲望很重,心上有,那个没放下。最重要是心。心跟事统统都放下了,这是佛菩萨为世间人做榜样,告诉你怎样才叫真放下。

  释迦牟尼佛出家了,放下烦恼障。十九岁出家,出家还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不学了,大概也没地方学了,应当去学习的地方他统统参学过。把所学的放下,菩提树下就入定,开悟了。这个入定,放下所知障,也就是说,十二年所学的东西放下了,两种障碍没有了。释迦牟尼佛确实久远劫已经成佛了,三千年前这一次在地球上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成佛,早就成佛了。像舞台表演,重复表演给我们看一次,你看人家怎么放下烦恼,怎么放下所知,然后入大般涅盘的境界。表演是身教,说法是言教。根利的人不要听法,看他的表演完全开悟了,完全懂了,这上上根人。上中下三等根人,表演没看出来,没看出来得听讲,这四十九年说法是教上中下根,表演是上上根人,一看就明白了。放下就是,他分作两截,非常明显的放下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所知障一放下就开悟。这两种障碍,哪一个在先、哪一个在后不一定,人的根性不一样,烦恼障重先放烦恼,所知障重先放所知。总是重的先放下,那个轻的就很容易放下,或者两个同时放下。关键是放下,谁先谁后没有大关系,成就是一样的。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0集)  2013/4/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8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五明学佛网:放下       )  

 黄夏年教授: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徐文明教授:慧愷、真谛与早期唯识学的命运 

 方立天教授: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 

 方立天教授: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 

 李利安教授: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 

 能除众怖作依怙 真实不虚无他方 

 省思物欲过患获得佛法真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