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章嘉大师:哲理蠡测


   日期:2015/3/1 21: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宿慧有基,仍当凝思潜修,自达佳境

——章嘉

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此下六章论本体)

大全本体。学问之根本也。然古今圣哲。何尝言其所以然也。是其究竟诚不可言表也。然则何故。曰。本体者。非语文所能明者。盖语文有尽。而真理无穷。是大全本体之大道。可心悟神会而未可先传也。

第二章

吾尝思之、辩之。心有所悟。证之以身。固不知己身为何。取之于物。亦不知物之为物也。身与物尚不可言表。况本体之大道焉。思于此。其旨得矣。故自然之现象。即宇宙本体之具体说明者。何玄妙之有哉。

第三章

本体非心非物。无有无名。冥默混沌。不觉不识。成化作育。皆自然也。其大无涯。生生不已。老聃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经有第一义谛不可思议。试熟思之。道固非道。名本无名。吾生于其中。何求于玄虚疑难之学说哉。

第四章

本体生形象。形象生变化。变化生万物。万物变化。一以形象为本。形象宗本体。故万物复归之于变化。变化复归之形象。形象复归之于本体焉。

第五章

宇宙之始。不可知也。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老聃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果然。太极何来。天地何来。道又何来。或曰神创。问。神又何来。或曰无生有。问。无何能生有。静如何能动。天地之始。浑朴无谓。本不可知也。是强之曰「无始」。

第六章

观天体。空间不可思议。体天行。时间不可思议。人生百岁。比之无限时空。何异微尘之于太虚。有生之年。正如秋霜朝露。何其短暂。然日夜为利欲劳身。为福德伤神。非自寻烦恼者何。智者不为也。故为济世而学术。非为己也。若为己学。有道足矣。何必言术。

第七章(以下十七章论人生)

人生之意义为何。曰。人生在世。水月空花。佛曰。五蕴皆空。古人云。浮生若梦。哀吾生之须臾。果耳。人之一生。诚如是也。人与兽何分。动与植何分。知与不知又何分。是则一花一鸟。一草一木。其生之旨何在。曰。生成化育之本义。自然之常道也。

第八章

人之生也。当觉其觉觉以尽其天。从万物而适自然。不以世间色相相累。不知喜忧。不思善恶。不失常乐。不易天真。是人之生也。

第九章

人生之大事。莫大于生。是生为众生之目的。适生为吾人日日所慕求者也。是有进化、有文化、有创造、有发明。无论其为物质抑精神。莫不以求适生为本。

第十章

古今圣哲。明乎自然。知万物生死。莫不求其极高之境界。而尽其生命。为生民谋增幸福也。

第十一章

人之至者。其服役于众生。不知有功。不知有名。不知有利。不知私己。故无所谓得失。无所谓仁爱。本体天心以证道。似天地之作育。如造化之常行。故其心。天地之心也。其行。造化之行也。其为生民立命。虽劳而无获不怨也。老聃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其行也健。是谓之至人。

第十二章

至人明乎自然之大道。其服役于生民。已无求焉。是其所虑。民之温饱、康乐、教育、文化。日有增乎。日有进乎。养生送死。顺其性。尽其情。美其俗。谓之真善美之境也。

第十三章

人生之行。但求尽其心。尽其性。则事有始终。敬业乐群。生民康乐。相亲相睦。天下可一家矣。

第十四章

一分知识。一分苦痛。世俗之谓也。明乎道者则不然。知识者。所以造福人群之工具也。明乎道者本造化常行之理。取之以增福民生。非为己也。是其知识。可取可弃。可增可减。可求可不求。不改其常心也。

第十五章

道盛则诸德归。诸德归之则无物不成。是道弥纶天地也。其视人如己。视万物如身。庄周曰物化。曰万物齐。盖万物人我本一体也。故能弃私身以惠众生。

第十六章

儒曰。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何谓也。曰。凡人日常立身、处世、颐养、乐业。莫不以修身为本。修身首重在明自然之大道也。

第十七章

至人无蔽。所以不惑。故其思真。其见明。庄周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人者。人之至者也。

第十八章

人之善者。必无冤雠。待人以诚。人必成之。待人以德。人必敬而崇之。为其能爱人胜于己者也。

第十九章

至人不珍珠宝壁玉。而以道体。谓哲学。学用。谓科学。为贵。不知有身。常怀生民万物焉。是能劳形天乐。

第二十章

天下有道。至人生焉。生者。养成己天真。独修其圆觉也。天下无道。至人成焉。成者。劳己之形。全人之道也。

第二十一章

至人入世。生民之得也。出世。生民之失也。入世。劳形。亦俗。出世。至乐。神矣。

第二十二章

至人于人。愿人人能修其学。同物化。造福以惠众生。成其圣。明其明。唯其愿如此。故其爱真诚。其情笃实。

第二十三章

至人之爱。予也。至人之情。成人之美也。无私妒。无夺取。其爱人也爱其各适其所。爱其所爱。乐其所乐。不以爱违其天。不以情背其性。至爱者也。

第二十四章(以下六章明鬼神之事)

鬼神者。迷信之产物。宗教者。精神寄托之所也。人以不能明道之所以然。观形象变化而莫测。是宗教思想生焉。科学愈昌明。宗教愈没落。鬼神命运之说。弗攻自破。代之者。真理也。自然之大道也。

第二十五章

人之生果有命运乎。曰。本无神鬼。何来命运。命运一辞。惑众之凶蔽。天下之大害也。

第二十六章

果有司命者。吾从墨子非命。是事而不疑。则天命不能移。时变不能迁。况乃无耳。

第二十七章

叹世人熙熙攘攘。夺此争彼。所为者何。曰。身外物也。人莫不为私。私,天下之至不祥者。祸争罪源也。人为之所惑、所迷、所累。为之争短竞长。时乎命乎。不可一日少安者。皆自取之也。岂能归诸命运哉。

第二十八章

命者。个性遭遇也。运者。行为环境也。故命运者。因果也。生死者。自然生化之常道也。

第二十九章

至人默默。法自然之常。行大道之正。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性至真。其行至善。其言至美。不识鬼神。安知司命。庄周曰。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是生死一也。故无所谓生死。无所谓命运。无所谓祸福吉凶。故能成其真。

第三十章(末二章论学)

学贵好疑。疑必究。究必穷。穷则明矣。明贵致用。是知之真也。知而弗行。是知之不真也。非不能行也。善学者。法自然。师天地。友古今圣哲。故学独真。见神明。明其道后。适其性。从其志。察秋豪。思也好问。故能成其学。

第三十一章

至人之道也虚。其行也谦恕。故能益智增识。守其道而养其真。其责人也含蓄。教人也真诚。

中华民国四十二年元旦后十日徐业鸿写于潭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哲理蠡测)(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哲理蠡测)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