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放下得失之心


   日期:2015/3/1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将得失这种二分法的概念把它放下,也就是说,不要从得和失这样的观点去看一件事,将你们自己的心摊开来检查一下,检查什么呢?检查你是为了什么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获得生存的条件?还是为了获得美好的名声?还是为了利益大众?检讨一下。 

当你的出发点是单纯的为了自己,那么要你放下得失之心、不从得失的观点去看事情,是缘木求鱼、渺不可得;但是,当你的行为是为了利益大众,那么你对于得失这件事就能比较轻易地释怀。 

这一类的事情我们应该要着重的是它的过程,而非它的结果;一切的训练学习,都在于它的过程而非它的结果。所以不只是得失,还有成败、好坏、快慢等等,把这些二元性的概念放下,单纯的、直接的面对自己的內心。 

那我们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譬如说,当你捐款的时候,有些人捐了一百万、一千万,为的什么呢?为了能够少交一点稅、能够博得美好的名声等等,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第一个,你帮助了很多的存在解决了他们生存的问题,这样是有福报的,但是,就你个人而言,这种所谓的福报,从比较高远的层次来看,其实是不够的、是很少的。如果说你的捐款甚至只是少到一块钱,但是却能用一种纯然的、奉献的心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你的福报将会非常、非常的大,这就是发心不同,结果会不同。 

以往从因到果要经过很久的时间,但是,在这样的时代,因与果之间,时间上,就是从你们的观点来看,时间上是很短的,也就是你将面对什么样的情境,它所显化的状态很快,也许是一、二十年,也许是一、二年,也许是一、二个月,甚至一、二个小时。当然我不得不提醒各位,这样所获得的只是福报,更重要的,我们要能够获得智慧,有智慧的指引你的慈悲才能走对方向。 

譬如说,我们再举个例子,你或者是某位亲近的朋友或者家人,他陷入一种自怨、自哀、自怜的情境,而你和他一起、陪着他陷入这种自哀自怜的情境当中,这或许表示你很有慈悲心、悲悯心,但是大家一起陷落、一起苦恼的这一种行为,是不是具有智慧呢?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是让这个客体能够脫离这样的状态,那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就有赖于智慧的指导。所以同情心是好的,但是泛滥的同情心就不太好。 

将那种同样陷落的悲壮之情改变一下,运用你的智慧,把这样的情况转变成皆大欢喜、同步提升,这样不是很好吗?但是详细情况要如何做呢?这就是需要锻炼的智慧,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如何获得这样的智慧?第一个必要的训练就是你经历过这样的情境,所以你能够很真切地了解,陷在这种情境当中,那种深刻的感受,并从这样的状态当中超脫,当你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或者说智慧之后,你遇到了同样的情境的那些存有,你才能够具备协助对方的能力,也才能够把事情处理的圆满。这些就是各位生生世世在这红尘打滚,所获得的最大的利益,就是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 

道理人人会说,特別是尖刻的批评,人人能说,而且都说地非常的好,但是坐而言怎么能比的上起而行呢?口口声声说要慈悲、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即使你喊了十年、一千年、一万年,还不如实际去行动一次、一个钟头、五分钟,不是有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光说是不够的,实践才是最后的真理。在你们这样的世界当中,谁具有最大的实践力,谁就是各位应该要学习的对象。 

但是我也要提醒,因为每个人的特质、才能各不相同,有些人甚至连照顾自己都很困难,那他只要能把自己顾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有些人他能够服千百人、亿万人之务,那么,如果他只服务了十个、三个、两个、一个,这些都是不及格的,强调的重点就是你的能力和你所做的事要相称,这就是之前所说的量力而为。 

不用和任何人比较,因为天生具备的才能各不相同,有人生下来就具备了音乐的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是画家、有些人天生就是科学家,这些没有什么好比,有些人生下来四肢不全或者智力不足等等。你们所身带所被赋与的能力,都和你们这一世、那一世的学习目标有极大、极大的关联,这里面并没有高低、好坏的区別,就只是因为各人学习不同、面对的情境不同,所以配备也就不同。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以为自己有多么超人一等的能力。这样的观念要时时刻刻自我检讨,谨记在心!很简单,不是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得失)(五明学佛网:放下       得失)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得失大其心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