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噶当教言》讲解(二)


   日期:2015/3/2 1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噶当教言》讲解(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噶当教言》。
  善知识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那么,一切道法是如何涵盖在证悟空性当中的呢?”  
  阿底峡尊者回答道:“一切道法都集中、包含在六度里。”   
  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六度也就是六波罗蜜。  
  法门无量无边,菩萨的学处浩如烟海般,但都可以集中在六波罗蜜多里,我们掌握六波罗蜜多,在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去实践六波罗蜜多,也就圆满了一切法门。  
  以前讲六波罗蜜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怎样在生活、工作中落实六波罗蜜多,怎样去践行六度。其实我们的所做所行都可以不离六波罗蜜多,不离菩提道,若能用六度来实施的话,都是解脱的因,都是成佛的因,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我们解脱烦恼,解脱痛苦;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自己的福德、功德圆满。  
  为什么说佛法不离世间,修行不离生活呢?就是这个意思。你要转念,你要转变心态。若是不去转念,没有转变心态,都是搞轮回的,都是造业的——造业了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  
  什么叫搞轮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无论做什么都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叫恶性循环。母子关系,夫妻关系,领导和员工的关系,都越来越复杂了,这就是没有智慧,自己没有转变心态造成的,这叫搞轮回。欠债还债,又欠债又还债……这样没完没了,这个循环叫轮回。  
  想摆脱轮回,想摆脱痛苦,就要修持六波罗蜜多,把六度落实到生活、工作当中去。这是唯一的方法,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方法,大家能不能重视重视,能不能落实落实? 
  光在这听,没有去落实,开法会都是来求加持,或求平安之类的。但是没有重视啊!我再三强调,这是唯一的方法啊!若你不这样做,若你不这样修行,始终都摆脱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无论怎样都是烦恼的,都是痛苦的,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都不会有圆满的时候。 
  放下了才圆满,随缘了才圆满。我们有一句法语:“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圆满,之前没有圆满,不会有圆满。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圆满。放下了、随缘了就是圆满。  
  现在很多人也想放下,也想让自己轻松,但是看破才能放下,你看不破,能放得下吗?看不破,放不下;什么时候看破了,什么时候就放下了;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轻松了、自在了。  
  阿底峡尊者讲:如果无颠倒地了知空性。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说无颠倒地了知空性?意思是要正确地理解空性,若是对空性有不正确的理解,若对空性的理解稍微有错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曾经有一个人,参加了一个法会,在那个法会上讲的都是空性。他回到家里,抓住一只绵羊说:“没有你这个所杀,也没有我这个能杀。”然后把绵羊杀了。这多可怕呀!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说自己见性了、开悟了,说自己已经成就了,然后杀盗YIN妄,什么都做,变成无恶不作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白空性的真理。  
  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还细。”你的见解再高,取舍因果方面一定要仔细。虽然在体上讲都是空的,都没有,但相上都不是空的,都有啊!诸法的实相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是有,自性是空,但这二者是双运的。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断恶行善啊,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讲空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讲空性,就没有空性。这个空性叫单空,这属于寂灭边,也是个边,是不究竟的。  
  诸法自性空,缘起就仍然存在。缘起就是因缘和合,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这是不变的、永恒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变化。缘起就是缘起,这些显现都是缘起。若没有缘起的话,不会有这些显现,显现就是缘起。  
  如果你证悟空性了,却什么也看不见了,见闻觉知都没有了,那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不可能!成就不是那样的一种状态。即使你的境界再高,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个认知还存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一定要依教奉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你有没有见性?有没有开悟?应该用佛法来衡量,用佛的教言来作判断。什么叫作依法不依人,就是这样。这两天我讲的都是证悟空性的内容:证悟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证悟空性以后会怎样,这也是阿底峡尊者讲的,也都是佛的教言,在佛经当中都能找到,都有依据,也是非常合理的,也应该是这样的。 
  “见性以后,如果没有成佛,会不会成疯子了,会不会成傻子了?”不会这样的,佛不会是疯子,佛不会是傻子。成佛了以后,会更有智慧、更自在,可以周游法界。周游法界啊!现在不是都说“周游世界”嘛,这里是“周游法界”啊!  
  若想无颠倒地了知空性,一个靠信心,另一个靠智慧。通过逻辑去推理,可以抉择大空性;消业、积福,靠坚定的信心,也有开悟、证悟空性的。  
  通过逻辑推理抉择空性的过程有点慢,先要明白相似的,再通过修行,最后证悟真正的。刚开始是比量见,后来通过修行才有现量见。  
  第二种人是消业积福,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心而了知、证悟空性的。这种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现量见,但这一点也是有辩论的,不能特别确定,但基本上是现量见,不是通过比喻了知的,而是直接就明白。  
  如果想证悟空性,想见性,就要这样,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别的渠道。  
  接着,阿底峡尊者讲: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则布施度恒时存在。  
  刚才讲一切道法,一切法门都可以集中在六度里。当你证悟空性时,六度怎么存在,六度怎么包含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  
  当你证悟空性了,就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就是要放下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要放下这种心态。若是不贪执,即使有一亿人民币,也不会障碍你;若是没放下,没有断除贪执,一元钱也会成为障碍,障碍你解脱,障碍你圆满啊!  
  曾经有一位老喇嘛,他生前将自己拥有的几十块银币埋在地下,自己还没有用上就死了。死了以后,他没有放下,后来投生为一条蛇,盘卷在装银币的袋子上,永不离开。你看,因为这几块银币,他没放下,所以障碍了他的解脱,障碍了他的修行。  
  若是没有放下,到时候都会变成障碍。钱财也会变成障碍,儿女也会变成障碍,家人、亲朋好友也会变成障碍,都会变成障碍。若是自己能放下、不贪着,即使整个世界的财富由你一个人拥有,也不会障碍你解脱,也不会障碍你修行。因为一个成就者,他视手掌和虚空等同,黄金和牛粪无别啊!  
  虚空和手掌是等同的。当时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呢?在诸法的实相当中,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如《华严经》中所讲的:一尘中有尘数刹。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无数的刹土。刹土有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整个微尘数的刹土。你看,这就是华严的奥妙啊,也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啊!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就是在讲法,不是在搞神通啊,是在讲真理,懂吗?他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即使他神通再大,也是属于世间的,而佛是属于出世间的,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明白佛性,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了知诸法的真相。  
  黄金和牛粪无别。对一个成就者来说,一屋子的黄金等同于一屋子的牛粪,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讲的是成就者不会执着,不会留恋。其实,真正的福报在自己的阿赖耶当中,根本不用担心。无论是善还是恶,都在阿赖耶当中,都是可以跟随自己的,到临终的时候也是跟随自己的。留下的那些都是不属于你的,这些是因缘和合的一种显现,没有什么。  
  比如说夫妻,也是暂时的一个相聚,没有什么,但现在很多人都特别执着这些。真的,缘来了,缘去了,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若你不去执着,就不会受伤害。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就是缘聚缘散的问题。财富也是如此。你觉得都是自己的,自己挣来的,不一定,这也是暂时的。都是暂时的,也是缘来缘去,因缘到了就来了,因缘散了就走了,就是这样的道理,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麻烦。  
  主要是不贪执,你的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若是你贪执,就不会圆满。若是你证悟空性了,就不贪执了;不贪执了,布施度恒时存在,布施度就圆满了。  
  然后,阿底峡尊者讲:没有贪欲,就没有恶业的染污,则戒律度恒时存在;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所执之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证悟空性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并且,在外境中也不会散乱,则禅定度恒时存在;此时,对三轮的分别之念亦将消除,则智慧度恒时存在。  
  没有贪就没有嗔,没有贪嗔就没有其他的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这样相续就不会有染污。主要是相续不染污,内心清净,戒律度就圆满了。  
  若是你内心不清净,即便受的戒再多,比如受居士五戒、菩萨戒,而且受持的特别认真,戒律度也不会圆满的。内心不清净,就有染污,有染污就不清净,这样,戒律度就不能圆满。  
  戒就是净,受戒以后我们内心要变得清净。这几天大家都在受八关斋戒,看看自己的内心变清净了没有?若内心变清净了,你受戒就有意义了。若是内心没有变清净,你受戒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为戒是净。若是你证悟空性了,你的内心就清净了,此时戒律度恒时存在。  
  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执的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就没有我执境及我所执,没有我执境我所执就没他执境、他所执,这样就没有嗔恚。有我和我所,才有他和他所,然后贪心、嗔心都会生起来。有贪心就有嗔心,没有贪心就没有嗔恨心。没有嗔恨心,安忍度恒时存在。不嗔恨,心里没有怨气,安忍度就圆满了。  
  证悟空性了,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处处法喜充满啊!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享受禅悦,始终是法喜充满了。为什么?因为你证悟空性了。有止而观,止观双修。止是定,观是什么?就是慧。定慧是双运的。你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肯定就有禅定的功德,就可以享受禅悦。此时也是明明白白嘛,心里没有任何烦恼和疑惑。处处是法喜充满,事事是快乐无比,所以“精进度恒时存在”。  
  什么叫精进?有欢喜心。有这种法喜,这叫精进。你们闻法、修法有没有这种欢喜?有没有这种喜悦?若是有这种欢喜,有这种喜悦,才叫精进。若是没有这种欢喜,没有这种喜悦,还是不够精进。虽然表面上很刻苦,很努力,但还是不精进,因为你没有这种法喜啊!为什么?还是自己内心里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就没有这种喜悦;你有恭敬心,就有喜悦。恭敬心是怎么产生的?你对法的功德、法的利益能生起欢喜之心,这叫有恭敬心。有恭敬心就有喜悦,能有法喜,这叫精进。  
  你念一百部经文,若是没有得到法喜,还是不精进;假如你没有念那么多,只念一句佛号或一个咒语,但是自己内心充满喜悦,这样你也是精进的。精进与否就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  
  与此同时,在外境中也不会散乱。你证悟空性了,内心就不会散乱,如同被风刮的沙子,风停了,沙自然就落地了。明白了,证悟空性了,心就不会再散乱。  
  尽管这个可能有一些直觉、明知,但也不是分别念,所以也不叫散乱。可能都知道,明明了了,但是这不叫分别念,这是明知,也叫觉知,都是本具的,也是原本的状态当中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不离佛性。所以你真正明白了,证悟空性了,心不会在外境上散乱,则禅定度恒时存在。  
  此时对三轮的分别念亦将消除,则智慧度恒时存在。所谓的“三轮”,比如说我现在在讲法,讲法的对境——这些众生,讲法者——我自己,所讲的这个法,这叫三轮。对三轮有执着、分别,这是解脱的障碍。证悟空性了以后,你对三轮就不会有分别,不会执着,此时智慧度恒时存在。  
  以布施为例。做布施的人,布施的对境,布施的东西——物质,这三者叫三轮。对三轮没有分别,不执着,就叫布施波罗蜜,则智慧度恒时存在。  
  在此处讲,证悟空性了,六度都恒时存在。六度里包含了所有的佛法。所以,若证悟空性、了知空性了,就了知一切了,这才是成就的要诀,也是最究竟的法。  
  仲敦巴接着问:“既然如此,一切了知中,对空性修法的了知才是唯一成佛之因吗?”
  是啊!轮回的根是我执。我们要断除我执,必须要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所以可以说这是成佛的唯一之因。  
  阿底峡尊者回答:“所见所闻无不是从心中显现,一切都是从心中显现。心即觉空,了知此理,这就是见解;安住于彼当中而不散乱,保持明了,这就是修持;保持如此的境界,并积累如幻的资粮,这就是行为。现在能对此产生觉受,还能在梦中出现的话,临终就能出现,若临终能出现,中阴就能出现;若中阴能出现,定能获得成就。”  
  万法抉择为心,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心的显现,心的游舞,也就是心。为什么说“心无处不在”?就是这个意思。在密宗里,为什么把心叫做“普作者”?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都是由它来造作的。  
  唯识宗讲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都是心。它是怎么变的?我们无法衡量;轮涅一切法,是怎么造作的?我们也无法说明。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已经超越了。  
  心即觉空。心是空的,是空性,心也不是实有的,它也是空性。一切就是心,也就是大空性。显现上是心,但本体上是大空性,指的是大空性,所以明心才能见性。首先要明白心,要找到心,心在哪里。  
  很多禅宗的大师们,给弟子传法,尤其给弟子传窍诀的时候,就问:心在哪里?同样,我们大圆满的成就者们、我们的历代祖师们给弟子们传法,尤其是传窍诀的时候,也问:“心在哪里?”让你找心。  
  我们所认定的这个心不是心,是妄想,这是假的,妄是假的意思,假心不是真心。妄心不死,真心没法显现,所以要破除妄心。  
  现在的科学家也研究心。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是假心,这个能研究得透吗?结果他也没真正找到心。首先要找到心,明心才能见性。原来万事万物本来即是心,都是心。这样心无处不在,这个时候就是见性。  
  这一切都是心,但无论是心,还是一切万事万物,也是不生不灭的,它也离不开缘起缘灭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心。明心见性,不明心没法见性,明心我们才能见性。然后心即觉空,真心的自性也是空的,是大空性。这个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它也离不开缘起缘灭的真理,这就是心。所谓的“明心见性”,不明心就无法见性,明心我们才能见性。“心即觉空”,这个真心,它的自性也是空的,就是大空性。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显现;也可以说,都是大空性中的显现。二者是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这叫做缘起论  
  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现并宣讲了这个真理,最后通过缘起论,才说明了一切问题,才解决了一切问题。这一切现在解决不了啊!那些物理学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有解决,也没有说明白。这就是见解。  
  我们现在说见、修、行,有见解才有真正的修持,才有真正的行为。  
  一切法,所见所闻,都要从心中显现,心即空,心即觉空。你明白了,你了知了,这叫见解。  
  “安住于彼当中而不散乱,保持明了,这就是修持。”有了见解以后,在这样的认知与觉知当中,不散乱,这叫修,保持明了,这叫修持。  
  “保持如是的境界,并积累如幻的资粮,这就是行为。”积累如幻如梦般的资粮,这就是行为。  
  此处是指先有见,然后有修,最后去行这个过程。尽管同样是菩萨,但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是这样,先有见,然后有修,最后去行;一地以下的菩萨就是行、修、见的过程,先有行为,然后有修持,然后才产生这样的正见。对于后者而言,这个行为,即我们在积累善根与福德等资粮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如法和不到位的地方;我们的修持也毕竟都是相似的境界,这样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到位和不究竟的地方;见解也是如此。这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以毒攻毒,以妄治妄,只能以这种方式来修持。只有你真正见性了,明白了,才有真正的修行,才有真正的修持和行为。那时才能到位,才可以说是完全如法的修行。但这也是有过程的。  
  “现在能对此产生觉受,还能在梦中出现的话,临终就能出现。”若是对这样的真理产生觉受,然后在做梦时能够出现,那么到临终的时候就能出现;到临终的时候能够出现,到中阴身的时候就能出现。若是在中阴身出现,就能获得成就。这应该是最次等的成就。最好的是在现世当中就能够成就,最次等的就在中阴身阶段成就。我们在死亡以后还要进入中阴身阶段,在中阴身当中能够出现,能够保持,那就能在中阴身当中获得成就。  
  在这段对话当中,主要强调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犹如全治妙药般,即犹如一种药能治一切病,跟这种药一样的法是什么?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只有对证悟空性无颠倒地了知,没有错误地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是究竟的。  
  证悟空性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证悟空性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这里讲得都很清楚。我们也要以这些教言和标准衡量自己,不能自作主张。  
  现在很多人好高骛远,只追求高深的法,根本不重视基础。基础是最最重要的,不重视基础,成就是非常难的。现在学佛的人也不少,表面上看很多人都很精进。但是,真正获得成就、有所改变的人非常少。为什么呢?就是学修不如法,很多都变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从基础开始。所以,在弘法的十年中,我再三强调基础,这个非常重要。我要负责任。你不听,你不按照我的教导做,是你的问题。但是,我必须要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  
  真的,得人身太不容易了,遇到正法更是不容易啊!所以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学修,这样我们才不会浪费光阴,才能获得成就。要不然,真的非常可怕啊!这样的机会、福报随时都会失去,随时都会离你而去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什么都不重要,修行最重要,如理如法地修行最重要。若能这样,暂时的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和功德自然就圆满了。按佛的教言,按上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行,心灵上、身体上、家庭上、工作上的一切的一切问题、烦恼都会迎刃而解,自然就会消除。  
  大家相信,得人身不容易,太不容易了,闻到佛法太不容易了!今天你能到这里听闻佛法,这是你宿世修来的福报啊!这不是偶尔的一个机会啊!很多人都不了知,就是来看看,来听听,都当作是茶余饭后的事。若是这样不珍惜,成就难啊!想得到真实的利益,非常难!这也没有办法,个人吃饭个人饱,你不修行、不重视,也是你的事,我也没办法。  
  学佛修行不能勉强啊,都是自己要发心去做的,自己自愿要去修的。修行的成就要靠信心,要靠自己的意乐。你的信心越大,意乐越大,成就越快,成就越大;你的信心越差,意乐越差,成就越慢。  
  某些人没有什么信心,也没有什么意乐,就是来凑热闹的。有的人就是来求加持,求平安的。这些都不用求,若你对佛法生起信心了,若你真正去修持佛法了,这些都自然圆满了,身体自然就健康,家庭自然就平安。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为什么说是世间的福报?世间的福报不用求,自然会来的。看看那些大德高僧,他们所求的不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但是,都来了,躲也躲不开,这才是修来的,自然来的才是修来的。  
  希望大家明理,希望大家精进学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噶当教言       讲解)(五明学佛网:噶当教言       讲解)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50~55)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