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日期:2010/1/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粗分讲,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细分讲,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包含著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著「常恒’。‘有漏’的‘漏’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自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我)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虚,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这是下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槃,——这是中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下自己的享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这是上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价值观是约束自己诸恶莫作,大乘的价值观是无我无私,奉行诸善,利乐众生。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根本差别是,有的宗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生命和万物的创造者,造物主,人类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乐靠上帝。佛教认为众生的业力创造世界,也创造自身。世界上没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创造者、拯救者,觉悟要靠三宝的启示,离苦得乐要靠自身努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100问       人生观)(五明学佛网:学佛100问       人生观)  

 圣轮法师:「积极力行」的人生观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陈兵教授:佛教人生观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十、依佛观念造世间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七、惭愧观苦得解脱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五、学佛不盗世太平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二、正觉观念修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