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处?_太上感应篇


   日期:2015/3/8 15: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面观察了“忠孝友悌”中的“忠孝”,下面观察“友悌”。友,是指兄长对弟弟的友爱;悌,是指弟弟对兄长的恭敬。友悌,泛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的友悌,对于自他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非常重要。

首先,“友悌”是“孝”的重要组成。《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说:“兄长对待弟弟应该友爱,弟弟对待兄长应该恭敬,兄弟和睦相处,就是在尽孝。”为什么兄弟姐妹和睦就是在尽孝呢?因为从父母的角度看来,兄弟姐妹是一个整体,兄弟姐妹不和睦,父母内心就会忧愁不安;相反,父母如果见到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就会感到很开心。所以,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才算是将孝道奉行到完整;也只有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一个家庭才能真正地温暖幸福。家庭温暖幸福了,一个人的性格才能健康。一个人性格健康,走向社会的时候,就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相反,不幸福的家庭,会造就病态性格的人,具有病态性格的人走向社会的时候,必然会伤害他人,危害集体。

特蕾萨修女曾说:“有爱的地方就有祥和,而爱始于家庭。”又说:“当今世界有如此多的苦难、仇恨与动乱,这一切源于什么?都是因为家庭生活的破碎。因为破碎的家庭会造就不健康的人格,不健康的人格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与痛苦。所以,没有健康的家庭生活,世界就不可能和平与安宁。一个人能够奉献给社会的最好礼物,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佛陀在《梵网经》中教诫说:“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在《无量寿佛经》中又教诫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如何奉行孝悌呢?《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应当看轻财物,看重亲情,不为财物斤斤计较,就不会彼此生怨恨。即便对方有不合理之处,也不要出言不逊,用言语伤害对方,这样彼此就不会产生忿恨。在饮食、就坐、行走等日常生活中,年幼的应当礼让年长的。

袁世范说:“父兄爱子弟,不必责子弟之必顺;子弟爱父兄,不必责父兄之必慈。各务自尽,责望之病自除。”意思是说,父亲爱护子女时,不要责求子女一定要孝顺,兄长爱护弟弟时,也不要责求弟弟一定要顺从;子女爱护父母时,也不可责求父母一定要慈祥,弟弟爱护兄长时,不要责求兄长一定要慈爱。各自只管尽自己的责任,只要求自己,不要去要求对方,这样家庭就会和谐。

《劝发菩提心集》中说:“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见作非恶,私于屏处,谏晓呵止;二、有小急,当奔赴救护;三、有私语,不得为他说;四、当相敬叹;五、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意思是说,兄弟姐妹等亲属朋友相处时,应该做到五件事:第一,见对方作不好的恶事时,应该私下在没有他人见到的地方,好好劝说、晓之以理,或者言辞呵斥,令其停止作恶;第二、哪怕对方有小小的急难之事,也应该立即去救护;三、不得泄露对方的隐私;四、要相互尊敬,称扬赞叹对方的优点;五、有了好的饮食等受用,应当或多或少地与对方分享。

法昭禅师曾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说,兄弟好比是同一个树根上长出的不同树枝,他们各自开花结果,形成一颗完整的树,因此不要为一些区区小事而出言互相伤害。兄弟之间见一回老一回,不可能永远都活在世上,所以应当彼此珍惜。兄弟居住在一起,相互之间忍耐包容就会平安无事,不要因小事而起争执。自己生的孩子彼此也是兄弟,自己兄弟和睦,为他们做个好榜样,他们将来也就会和睦相处。

汉代时,有田真兄弟三人,父母去世之后,商量分家产,决定所有的家产都平分。堂前有一颗紫荆树,他们也想分为三份,打算第二天就操办此事。不料,这颗紫荆树当天就枯萎了。田真大惊失色地对两位弟弟说:“这颗树的树枝都是从同一个树根长出来的,听说将要被分开,所以枯萎了。如此看来,我们弟兄三人,连这棵树都不如啊!”说完,心里非常难过伤心。弟兄三个决定不再分这颗树,这颗紫荆树听到他们的话之后竟然又奇迹般地复活了。于是,兄弟三个大受感动,又将已经分好的家产合并起来,住在一起。当时他们的义举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宋代有个叫司马温的人,他的兄长已经八十岁了,司马温恭敬他就像对父亲一样恭敬,而爱护他又像爱护婴儿一般。每当兄长吃得少了,司马温必定问兄长:“吃饱了吗?”天气稍微有点寒冷的时候,一定摸着兄长的背问:“衣服没有穿得太薄吧?”

汉代有个叫许武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为了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许武白天耕田夜里读书。白天耕田时,两个弟弟虽然不能拿锄头,但一定让他们在旁边观看,教他们种田。读书时,就坐在两位弟弟旁边,亲自一句一句地读,并详细讲解给两位弟弟听。教他们待人接物的礼义,指导他们如何做人。有时,两个弟弟不爱学习,许武就自己跪在父母牌位前,责备自己没有德行,不能教诲两位弟弟,父母有灵,望开启教导两位弟弟。就这样,一直到两位弟弟流泪请罪才起来,但从不用过激的言语训斥他们。许武年纪大了也不娶妻,有人劝他,他就说:“万一娶的女人不贤惠,就会让兄弟之间产生隔阂。”因为这些原因,邻里都称许武为“孝子”,这个县有名望的人都争相推荐他到朝里做官,于是皇帝征他为“议郎”,从此名闻遐迩。后来回乡时,先给两个弟弟议亲娶妻之后,自己才娶。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后来,两位弟弟也德行高尚,很有出息。

五代时,有个叫张士选的人,年幼时父母就去世了,等到他长大时,也只有叔叔在了。他叔叔生有七个孩子。一天,叔叔对他说:“我想把祖上留下的家产分一半给你。”张士选说:“我不忍心您七个孩子只得一份,而我一人却独占一份,可以将家产为八个孩子分为八份,我只要一份即可。”叔叔坚决不答应,执意只分成两份,张士选也执意自己只拿八份中的一份。叔叔没有办法,于是就听从了张士选的建议,将家产八份中的一份给了他。那年张士选刚好十七岁,入京参加考试。同住在宾馆的有二十多人,有个相面的人指着张士选说:“此次只有他能考中。”那些住在宾馆的人都笑着驳斥这位相面师。相面师说:“至于你们写文章的水平,不是我能知道的。但这个少年,满脸有阴德之气,一定是积善所致。”等到揭榜时,这二十多个人中果然只有张士选考中了。

北齐时代,普明这个地方,有兄弟为了争父母留下的田产,吵了一年都无法达成协议,最后他们决定让太守来为他们做主。当时的太守苏琼对他们说:“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得到的是田地。假如现在让你们中的一个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你的心会怎样呢?”这些兄弟想想都流下了眼泪,旁边的证人也感动地流泪。于是,这些兄弟都争相礼让父母留下的田产。

上面这些故事中所说人物的友悌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确确实实,当今社会的一切混乱与纷争,都是源于家庭的不幸福,因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和谐的,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痛苦的。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特蕾萨修女的另外一句意味深远的话:“如果你的家人患病,或是感到孤单,请不要走开,也许你只是握他的手,也许你只是给以微笑,这是世间最伟大而美好的事情!”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兄弟姐妹       和睦)(五明学佛网:兄弟姐妹       和睦)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妙量法师:玉树 我们在一起 -- 为玉树兄弟姐妹祈福超度 

 仁焕法师:和睦、和谐与和平 

 仁清法师:教派和教派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恭敬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纪晓岚推荐解决夫妻和睦相爱的“神咒” 

 净土法门法师:一家人不能团结和睦,是衰败之相 

 一位大学教师的自述:让昔日反目夫妻变为和睦体贴夫妻的办法 

 感谢准提咒使我家庭和睦 

 净土法门法师:与一切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重要 

 达真堪布:有哪些修行方法可以保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净土法门法师:与难相处的人和睦相处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