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邀一轮明月读经


   日期:2015/3/10 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这是宋朝著名禅师茶陵郁和尚大悟时作的一首有名的偈子。据说,禅师久久思忖,修行佛法,却不得开悟,一日,摔了一跤,顿悟了。

       读林清玄时,见到了这首清凉如珠的偈子,非常欢喜,就珍藏于心,念念不忘。

       《妙法莲华经》里,也讲过明珠的故事。一个倔强、幼小的儿子非要离家出走,慈悲却无奈的父亲唯恐他饿着,在他衣衫里缝了颗明珠,可是直到他四处流浪,沦为乞丐,沿街乞讨,也没有发现这颗明珠,更不相信他本来是长者的儿子,身藏无价之宝。后来,父亲化装为富商,雇佣他做工,循循善诱,启发儿子找到了明珠,衣食丰足,父子误会渐渐冰释,儿子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轻快无比。 

       每当太阳升起,满地的尘埃就飘扬到半空,粒粒通红。我们在纷攘的红尘里来去,内心洒满了尘嚣的影子,不相信我们原本可以快乐无忧地生活,就像那个贫子,苦恼万分。

       可是,我们每个人口袋里确实有一颗清净、珍贵的明珠——那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心,可以带给我们自在和快乐。可惜,欲望的尘埃如雨,蒙蔽了它的光芒,击碎了它清净的湖面,我们只好在爱与恨、聚与离、得与失的追逐、牵挂中,无奈地痛苦着、迷茫着、流浪着。

       禅宗里有则赵州八十犹行脚的故事。

       一衲子问赵州禅师:“将来宇宙毁灭的时候,这个还存在不存在?”禅师不经意地回答说:“随他去。”事后觉得回答未必圆满。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时候,我们这个还有吗?为了这句“随他去”,尽管赵州已是80岁的老翁,却也穿起芒鞋,跋涉千山万水,寻师访道,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奇谈。

       这则公案流传到了明朝,莲池大师写了一首诗来叙述当时的情景:

       赵州八十仍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赵州已经80岁了,为了心头一个问题无法释然,于是颠簸逆旅,四处去寻找真切的答案。经过许多年以后,倦游归来,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才知道自己过去在外面奔波寻找,只是缘木求鱼,空费了草鞋钱。

       曾有位朋友,失恋了,异常失落,向我诉苦。我说,暂时放下它,做你的事情,两周后,再来想办法。

       两周后,她告诉我,如水的时光已经淹没了留恋和痛苦,开始如青莲般自在行走。

       这是现代版的赵州行脚。

       其实,“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须到心外去寻觅,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迷糊了心智,像赵州禅师一般,到处参访,即使花再久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片茫然。如果我们找到了内心,当即安顿下来,清凉的内心和本性,劫火和大水也无可奈何它,更何况区区的得失烦恼呢?

       日在天上走,月在水里行,花在自开自落,风在遇物作声。清净的人,这一切映进心田,处处美好无比;聪慧的人,知道日走月移,纯属自然,花落风鸣,总是无常和菩提;执著的人,却常常为日落月隐、花开花落、风去雨来而悲伤,而感慨。自然只是在自行其事,与我们的烦恼丝毫无干,烦恼的只是我们随之游走、波动的牵挂和愿欲。放下你的观念和愿欲,就会花开见性悟无生。 

       佛陀和古今圣贤都是无为的智者,早已经透彻地演说了这个人生的命题。可惜,我们像贫子一样,不相信父亲的慈悲。当你烦恼时,不妨暂且放下自己固有的知识,固有的观念,深入经藏,在智慧的引导下,学着来观照我们翻腾不已的欲望,把欲望的波澜渐渐平息,清净的世界就无声而来。

       这也是我在红尘里行走、修学所渐渐悟出的道理,就把它零星地捡起来,放在文章中,曾一苇渡江,飞翔到海内外,与同样苦恼的人们共享。原来,这束淡雅的小花编在另外一本待出的书中,有朋友见了很喜欢,就把它们单独抽出来,结集出版,奉献给大家。

       希望朋友们能闻之欢喜,能以安闲的心,来剪半片白云补衲,邀一轮明月读经。

       没有人让我们痛苦,痛苦的只是牵引着我们旋转的欲望,如风牵落叶,如月牵潮汐。不管这种欲望是高雅还是浑浊。

       我们可以有正当的欲望和事业,可以精勤不懈地去做世间的事业。佛陀曾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们要做的,只是觉悟人间事事不离生灭和无常,不随人间的风雨和个人得失而摇曳内心,而留恋,而烦恼。

       大隐隐于市。清净和喜乐,不在寺庙,不在深山,而在我们善护净心、少欲知足的行走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