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施比受更有福—香港“第一世家”


   日期:2015/3/10 12: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含着金汤匙出世、喝洋墨水长大的豪门子弟,发愿将佛法世界化……

“积善余庆,行道有福”,这是在华人世界赫赫有名的何东家族位于香港山顶道的祖屋晓觉园(Ho Tung Gardens)牌楼上的对联,是何东家族立身处世的格言。现居加拿大温哥华的何东之孙何鸿毅,进一步将它发扬光大。

一个含着金汤匙出世、喝洋墨水长大的豪门子弟,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外表一副混血面孔,内心却百分百的中国。何鸿毅发愿将佛法世界化,以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普度众生,在人间弘法行菩萨道。他的慈善事业不仅是开张捐款支票这么简单,他不急功近利,而是着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独树一帜,捐款对象主要是赞助博物馆展出及培训文化艺术人才,并在世界各大高等院校建立佛学研究课程,铺设全球佛教研究网络,许多项目都注重长远规划。

为人低调 不喜张扬

何鸿毅为人低调,做好事一向不喜张扬。

何鸿毅非常喜欢文化艺术及古董文物,但自己却不收藏,因为他认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如果由自己收藏,就只能放在家中独自欣赏,身后再传给子孙;但若放在博物馆内,就可以开放公众参观,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生应当有这样的境界。

何鸿毅说,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许多文物流传有绪,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应由某个人私藏独享,好东西让社会大众分享,才更有意思,更有价值。

来去皆净土 安稳即名山

何鸿毅在香港长大,然后远赴美国留学,为何他却潜心向佛,满世界弘扬佛法?追根究底,原来是受他的祖母张莲觉影响。何鸿毅幼年时,由于父亲何世礼将军南征北战处处为家,跟祖父母长大。

何鸿毅的祖父何东是香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云人物,也是人所共知的首富及慈善家,曾对中国政坛产生影响,一生获授欧洲八国勋章共11个。何东家族也是香港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第一世家”;何东爵士是香港沦为殖民地后首位最显贵的华人。他虽然兼具欧亚血统,但一直自认为中国人,他在海内外捐献的善款,数以亿万计。

1956年4月27日,何东结束从白手兴家到富可敌国的一生,大部分财产留作何东慈善基金。1958年,何东家族第二代正式分家。何家子孙繁衍向各方,散居世界各地。何东生前几个物业包括湾仔承业大厦及东英大厦等相继出售,山顶道晓觉园遂成为何家仅存的祖屋,入口处古色古香的牌楼内侧,一幅叶公绰写的对联:“来去皆净土,安稳即名山。”道尽人间沧桑和何家兴衰。

何鸿毅说,祖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就跟祖母去道场佛堂念经礼佛,最初对佛教的认识也仅限于“烧香拜佛”。

张莲觉本名张静蓉,法号莲觉,创办东莲觉苑。除庙宇外,还兴建多间中小学、养老院和精神病所等,身后留下许多慈善资产。

薪火相传 回馈社会

何鸿毅在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时移民加拿大,继承祖母衣钵在温哥华创办东莲觉苑。目前家族产业和投资基本交给下一代管理,他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如香港和温哥华的东莲觉苑,花费他很多心力和时间,他是不受薪的主席。

何鸿毅多年来除了乐善好施外,更要求子女参加公益事业,将家族贡献社会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以回馈社会为己任。

何鸿毅生活简朴,最喜欢的运动是网球,说他是“网球高手”并不为过,曾在多项比赛中夺冠。美国老布什总统也是他的球友之一,访港时曾在晓觉园中小住,与何鸿毅一较球技高低。一个受西方教育、早年投身新闻界的从业人员,为何对佛学产生兴趣,甚至作为一生志业?何鸿毅说,虽然他曾留学美国,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下长大,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可谓“中西合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他指出,除了童年时代受祖母影响初涉佛门外,真正引领他进入佛学之门的是悟一法师。由于不少人对佛教有误解,认为烧香拜神纯属“封建迷信”。而一些佛教中人在宣扬佛法时,大多采用“传统语言”,令人无法领悟个中三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悟一法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使他认识到佛教哲学的伟大,体悟到佛学的博大精深。“这是悟一法师了不起的地方,我非常感激他。”从那时开始,他就决心将来一旦有机会,要透过高等教育传播正确的佛学思想。因为个人力量有限,从教育着手事半功倍。何鸿毅与悟一法师在港结缘,他称赞悟一是位“摩登、犀利”的得道高僧。由于悟一法师的感召,更新了佛教形象,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再误解佛教为迷信,愿意深入探讨佛法。

铺设全球佛教研究网络

“何鸿毅家族基金”由何鸿毅于2005年在香港成立,致力推动及支持中华艺术及文化,特别是艺术教育和佛教哲学。何鸿毅深信,艺术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艺术文化教育能丰盛人生,使人具有创意思维,培养人际关系及同情心,启发视野,激发潜能,开放胸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以更互谅的态度面对生命,带动社会健康成长。

何鸿毅移民加拿大、创办东莲觉苑后,更加坚定传承家族笃信佛教心志,在海外弘扬佛学哲理,俾使更多欧美人士认识佛教的内涵和精神。继先后赞助香港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多伦多大学成立佛学研究中心后,并准备捐助美国史丹褔大学成立佛学中心,铺设一个全球高等学府佛教研究网络,把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引入传统中国佛教中。

据加拿大统计局资料显示,加拿大的佛教徒在1991年至2001年上升近84%。有见及此,何鸿毅创办的东莲觉苑,捐款四百万加币给多伦多大学士嘉堡(Scarborough)分校成立佛学研究课程,希望对佛教社群做出贡献。这是该校历来最大笔捐款。多伦多大学校长David Naylor说:“东莲觉苑的捐款,提升了加拿大佛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何鸿毅指出,多伦多大学的佛学研究发展已相当成熟,其东南亚研究及宗教系一向开办“佛教及亚洲宗教”本科生课程。该校为一年级生开办的“全球宗教”课,即使在大型演讲厅上课,也经常座无虚席。

何鸿毅说,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亦是公认全球最多元文化及多种族的城市,也是弘扬佛学思想的理想环境。近年,东莲觉苑积极融入香港及温哥华社区,向普罗大众推广佛学,希望将东西方思潮融入佛学研究课程。除了支持学术界研究佛学,捐款亦会用作每年一度的学术会议及公开讲座,让普罗大众有机会接触佛学研究成果。

基金还赞助泰国及香港高等院校的佛学研究,包括创办“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希望给佛教高尚的学术包装,提升佛教的社会地位,并使佛法进入主流社会。

“何鸿毅家族基金”的设想是,大学生大多是优秀青年,未来有可能成为各界领袖人物,若在学生时代有机会接触、学习和研究佛教,对佛陀的智慧有心得,未来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仅成为佛教的护法,由他们来传播佛教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其影响力不可低估。这将打开佛法进入高等学府、政府部门和各阶层大门,使佛法得到更多人认同。

与国际接轨 开创新思维

在西方,研究佛教的历史并不悠久,只有短短的一百年,但发展速度惊人,研究成果丰富,令东方佛教学者刮目相看。相对而言,中国佛教虽有辉煌的过去,并一度领导世界佛学研究的潮流,至今仍被世界视为佛教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可是近百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佛教一蹶不振,目前连系统的佛教教育体系尚待建立,更遑论兴办佛教大学。为了尽快使中国佛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级僧才,创办佛学研究中心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因此,何鸿毅认为,在世界一流大学创办佛学研究中心,不仅可以成为中西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研究中国佛教的平台,从而提升汉语系佛学研究在国际佛学研究中的地位,而且可以透过整合佛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为佛学研究开创新思维、新路子,而佛教的伦理道德模式,更可以为“迷失的一代”寻觅精神出路,以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凝聚力与自信心,探索如何以佛陀的智慧化解当今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使弘法方式与时俱进,改变人们对佛教的不正确观感。

与时俱进 长远规划

何鸿毅还赞助夏威夷美术馆展出来自不丹的金刚乘佛教艺术品,这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全球性展览,同时为不丹僧侣提供保护文物的专业训练,以及详尽的保育、记录、出版工作,并摄制宗教舞蹈Cham的录像库。展览首站为夏威夷(檀香山),已于2月23日揭幕。

何鸿毅说,不丹虽然拥有众多历史文物,但一向没有建立文物收藏档案。他期望藉此鼓励大众保存传统艺术文化。

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

纵观何鸿毅的人生,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隐居山林静修,比不上在闹市中修行。因为前者是个人静修,没有太多外界引诱;后者则是在人间弘法行菩萨道,若仍能对境不染,进而度化他人,才是更高境界。旧时僧侣多隐居山林,对世间疾苦不闻不问,也不主动负起弘法责任。何鸿毅本身是居士,主张僧侣走出佛堂,传扬佛教的入世精神。

他除了有高瞻远瞩的胸襟,最重要的是有广度众生的大悲弘愿,也就是大乘佛教所强调的“菩萨行”,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乘菩萨道,应众生需要而弘法,从而确立“人生佛教”的理念。

何鸿毅最后表示,他一直牢记祖父何东的训诲作为人生座右铭:“你在接受别人赠予之前,应该先帮助别人。”也就是说,“施比受更有福”!

作者:曾慧燕 来源:中国侨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