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业障就遇不到善知识


   日期:2015/3/15 13: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刚学佛,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接引,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以前修行人,冬参夏学,冬天去参禅打坐,夏天要安居学习。学习都是在丛林里。以前丛林很多,明眼的善知识也特别多,要求也特别严格。

虚云老和尚在鼓山涌泉寺出家,出家后又跑到山上洞里住了六年,六年后,方丈跟他说,你除了修慧还要修福报,然后又回到鼓山来为常住服务了三年。后来他又去参访善知识,到天台山拜访融镜老和尚,他给云公指点了学习的方法。虚云老和尚在天台山修学了三年,学天台止观。

像虚云和尚这样的少有的大德,据说他前辈子是明末的憨山德清大师再来,憨山大师前辈子据说是苏东坡。虚云老和尚在修行时,也一辈子遍访名山,到处参访善知识,而且老和尚对丛林以及佛教圣地特别照顾。他去上海讲经,得到几万银元的供养,他全部都送给了四大佛教名山和大丛林。可以说,老和尚能有如此的成就,善知识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要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的引导。古人讲的,不破参,不闭关。没有亲见本来面目之前,是不能关起来修行。你觉得自己念经拜忏,闭关起来好像很精进,但是是对还是错,谁来指引?这就需要善知识了。

永嘉大师开悟后,别人就跟他说,自从威音王佛以后,开悟的人都要大德的印证,否则都是邪魔外道。他就去曹溪,六祖大师给他印证,印证他开悟。永嘉大师的开悟,也需要六祖的印证,六祖的开悟,需要五祖给他印证。所以你去看禅宗就知道,修行离不开善知识。

但你要遇到善知识,不仅需要缘分,而且需要福德。你没有福德,文殊菩萨现前,你都认不出他来,还会诽谤。为什么,你摄受不了文殊菩萨的功德。为什么呢,好比说文殊菩萨的功德犹如大海的水,可是我们的心,犹如一个碗那么大,也装不下。

一般你只能见到佛的化身。释迦佛也是化身佛。就像九华山,看到金乔觉,也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法华经》说了,娑婆世界的众生,身体卑小,佛菩萨的身材,也是很小。不像其他佛的国土,身体很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为什么佛身要卑小,是摄受娑婆世界的众生的根器。

我们看出家人,不要以佛的标准来要求他。好像出家人都不生气,都不骂人,也不会犯错,甚至会显神通。尤其是很多人看高僧传记,很多人动不动就显神通。然后你再去观察,好像你看到的出家人都很普通,只会做做早晚课,扫地念经,甚至你师父还会发脾气,你就会误解了,可能他们是凡夫,不是什么善知识。

要知道善知识,首先要有福德。佛经讲的,我们先不要问师父是不是具足善知识相,先要问我们是否具足弟子相。我们算不算合格的弟子,是不是经常拿着一把尺子来衡量出家人,他持戒他毁戒,他能讲法,他一字不识。我们的种种分别,都会障碍和善知识的缘分。

佛经很多故事,菩萨显神通来度人的,都是现个反面的形象。比如在五台山,有个带箭文殊,据说当年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不守戒律,他就亲自来五台山,在澡浴池,果然看到一个和尚和一群女人在洗澡,他一气之下,就射箭。僧人就负箭逃跑,跑到了菩萨顶。僧人没了,箭竟然插在了文殊菩萨像的背后。这就是文殊菩萨感应。

五台山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供千僧斋,每个僧人都可以应供。这就是佛门的平等。也告诉我们,你不知道哪个僧人是菩萨再来,都不能轻慢。以前在塔院寺,就有文殊菩萨化身一个妇女来应供,知客当然认不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是文殊菩萨再来。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就是不能轻慢任何一个人。

在业障现前时,我们看不到师父的功德,相反你会看到过失。很多人接触出家人久了,他看到出家人,好像不像佛一样,甚至也有看到不合戒律的事情时,就退失了信心。如果你碰不到善知识,是福德不够。而你目前碰到的,都是自己业力的感召。想要找到善知识,就要多念《地藏经》,忏悔业障。

如果一个人常听到僧人的过失,其实是自己业障重,才会听到这些负面消息。这些负面信息是不是真的,你不知道,但你业障一来,你就接触不到正面的信息。有的人瞧不起出家人,其实障碍的还是自己的解脱之路。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业障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业障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