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日期:2015/3/15 22: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讲“结束是另一种开始”。我们这里讲的结束是指一般所谓的死亡,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稍微不一样的观点去看这样的事情,就像春天的 树梢,开始发出新芽、长出新叶;到了夏天,叶子成长完成;到了秋天,叶子枯黃了;到了冬天,叶子凋落了,但是第二年难道它就不再长叶子了吗?不!叶子之所以凋落是因为在这样的季节,春夏秋冬的历程当中,累积了许许多多或好或坏,应该说是非好非坏,总之是累积了许许多多的历程,到了结束的时候,就是把这些历程做一个结算、总结,做为下一次开始的参考。

身而为人也是一样,但是大部分的人在物质生命的尽头,会暂时进入一种浑沌不明的状态,如果说没有经过适当的锻炼,就会像冻结在时光之 中一般,历经了千年、万年也难以改变。所以很多人追寻这样一条修行路,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状态,而不是浑沌无明 的状态,这是经由努力可以达成的。

要先从日常生活当中保持觉察开始, 我们已经阐述过很多次,什么叫做觉察呢?就是当你在愤怒的时候,要知道你正在愤怒,并要去检讨产生 愤怒的原因、愤怒的主体、愤怒的客体,然后你们才能够发现或者明了,这个发怒的主体就是自认为是的那个“我”,把目前这个身体当成我 ,这就好像你们搭船,这个船是临时租来的,你们却以为这个船是属于你的,下一位租船的人又认为这个船是他的,却不知道这个船载来载去 ,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搭乘的;但是,真正的那个主体(佛性),却不能随意的替代。

所以,我们要一再的阐述、说明,这愤怒的主体其实只是一个假的我,是表层认知的我,同样的,你愤怒的对象亦复如是,愤怒的缘由更是如 此,既然施者、受者和施受之物或事都不具有自性(空),那愤怒本身不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吗?其余的情况可以据理类推,经过这样思维的 锻炼,你们将会逐渐的进入并且保持在清晰的(空性)状态当中。这样,当你在睡梦中,或者有一天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仍然能够保 持足够的清醒,而順利地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旅程。

在这样的一段历程当中,假设你是扮演接受照顾的角色,比如说像社会上的某些弱势团体,当你下了戏台,换上了新的戏服,下一出戏你可能 演的是负责伸出援手的那些角色。所以不必羡慕、也不用鄙视,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有自己该学习的课题,不用以为自己是比其他的存在更高 贵或者更低下,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也要告诉各位,当你们还在舞台上展演的时候,最好要卖力的演出,否则就辜负了你千辛万苦来 此经历的目的。

再来我还要阐述一点,也是和上一段讲话相关的,就是世人都喜好功名利禄,所求无非荣华富贵,但是当你两眼一闭、两腿一伸,离开了这个 世界,你的荣华富贵、你的金银财宝、你的一官半职会不会跟着你呢?这个答案各位应该非常地清楚,所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就是你在这一个世界的经历、和其他存在互动的过程,所留下的痕迹会跟着你生生世世,但是那些你们以为是重要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却 是永远也无法带走。

虽然如此,我也不得不提醒各位,当我们还在这个舞台展演的时候,当我们还航行在烦恼海上的时候,我们最好把自己所乘坐的生命之舟(身体)保养好、照顾好,不要在未达目的地之前就沉没了,若是如此,那就表示你们得重新再来一遍,这恐怕也不是一件你们所乐意见到的事。 这些都是说了又说、讲了又讲的主题,可是我还是要、还是会继续提醒下去,直到有一天,这样的世界不再需要我的提醒,那我的愿望就完成 ,我也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今天就讲到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结束       开始)(五明学佛网:结束       开始)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结束语 

 徐文明教授:和谐世界从口开始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结束语 

 贤崇法师:改变自己从当下开始 

 如瑞法师:早斋开示 从内观开始修 

 如瑞法师:修行从心开始 

 如瑞法师:修行从根本开始 

 明奘法师:明奘法师解读“和谐伟业,从心开始” 

 李向平教授: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从“心”开始的功德 

 仁焕法师:改良生命从心开始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