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大意


   日期:2015/3/21 1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大意[1](1932年)

(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2]中所说三辈往生[3]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4]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临终乃有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5]。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横说。若就竖说,所经之时间,非一日数日、数月数年。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尽于未来,决不厌倦。因我愿于三恶道中,以身为抵押品,赎出一切恶道众生。众生之罪未尽,我决不离恶道,誓愿代其受苦。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亦决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厌心。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竟。

至于读诵大乘,亦是《观经》所说。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然亦可以读诵《普贤行愿品》,回向往生,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华严经》之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此经中说,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

至于作慈善事业,乃是人类所应为者。专修念佛之人,往往废弃世缘,懒作慈善事业,实有未可。因现生能作种种慈善事业,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

就以上所说,第一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心者,自无此讥评。复劝常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

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6]。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注释:

[1]本文系弘一大师1932年11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2]《无量寿经》:佛宣讲《无量寿经》,说出阿弥陀佛因地修行之事迹:弃国王位,出家修行,发四十八大愿普度众生,经过长时间的依愿修行,终于福慧圆满,得证佛果。他修行所感得的极乐世界,庄严无量,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共赞叹,十方世界的菩萨、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以及具足惑业的凡夫,只要肯往生,咸得往生。

[3]三辈往生:《无量寿经》讲:“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4]《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佛讲净业三福和十六妙观以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原理和九品往生的因果,归结为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5]世界:佛经中说的世界以三千大千世界为基本单元,是一佛出世所教化的范围。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是指: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个空间,便是一个小世界。这中间,有四大部洲,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积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按照《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而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这个三千大千是世界叫做娑婆世界。

[6]无俟赘陈:不需多作说明。

(辑自《弘一大师说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       大意)(五明学佛网:净土       大意)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阿赖耶识的伟大意义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果煜法师: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人在净土打佛七 - 沉明进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