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为何要依此持名念佛法来平等普觉一切众生


   日期:2015/3/30 1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不肖凡愚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释开怀,今天恭敬汇报的主题是:浅谈《大乘无量寿经》经题。

  《大经科注》云: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又云:「若以经题配三大,则无量寿体大,庄严清净是相大,平等觉是用大。」经题中「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即是我们日常修行的指导原则。弥陀因地发心,志求无量庄严净土,庄严众行,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依持名念佛法普度一切有缘众生。学人应效法弥陀因地发心立愿,成就自己,利济众生。

  一、志求无量寿

  无量寿者,《大经科注》云:法身常住之体。志,心之所之矣。志求无量寿,即是起心动念不离法身常住之真心本性。此性无形,无法解说,离一切语言分别。《甄解》云:极乐净土「三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一切归寿命」。又「安乐国土依正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无量寿故。」故行人念念不离法藏因地愿行与果地佛德,极乐之依正主伴,即是志求无量寿矣。

  二、据庄严清净

  「清净」者,身口意三业,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染之谓。「庄严」者是具德义;真实之际也,是谓具德。凡夫从无始劫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出,妄境现。众生於妄境中起分别执著,造无量无边种种恶业,随业流转,於六道之中轮回往复,无有出期。若能妄心初动之时即已警觉,以庄严清净复自本心。即是据庄严清净义。

  据者,杖持也。清净心如杖,必须持之勿失。「汉译」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又其中第十八愿曰:「我作佛时,诸佛国人民有作菩萨道者,常念我净洁心。寿终时,我与不可计比丘众飞行迎之,共在前立。即还生我国,作阿惟越致。」此中之净洁心即是清净心,亦即《往生论》中之清净句。佛名无量清净佛,佛心是无量清净心,总之是一法句,即是清净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亦即是一句佛号。

  故我辈业重凡夫,起心动念用一句万德洪名,替除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起心动念如是用功,久而久之自然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从有念入无念,因往生证无生。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得生西方,成就圆满功德智慧,度脱无量无边有缘众生。

  三、依平等觉

  平等觉者,《科注》云:「平等普觉一切众生,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经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法,普被三根。本经谓,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为何要依此持名念佛法来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以下是从《大经科注》中引证四点浅显分析说明:

  1、横出生死

  善导大师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余门修行名竖出三界,如虫生竹中,竖出则难,故称难行道。但念佛如虫横出竹中,易於透脱,是横出三界,称易行道。喻为径路,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

  以自力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次第历经阶次而出离生死,称为竖出。师父在讲席中告诉我们:通途修行,要先断见惑,证得须陀洹果。而后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思惑,证阿罗汉。后伏尘沙、破无明,入实报庄严净土。分分破除四十一品无明后,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此修行证果,称为难行道。

  持名念佛法,不必断见思惑。只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临命终时,心无贪恋,意不颠倒,一心系念,必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生极乐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必定成佛。称为易行道。

  在修行路上,断见思烦恼,出六道轮回,最为不易。古德云:「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以期得须陀洹果后即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必定证阿罗汉果。而六道轮回头出头没,便有隔阴之迷,前世修行功夫,俨然遗忘。无量劫来流浪生死,坚固执著此身是我,从而起惑造业,造作善业得善果,生三善道,便起贪爱;造作恶业,堕落三途,受无量苦,便有瞋恨。如此贪爱、瞋恨又做业因,遇缘又结善乐苦果。因遇缘结果,果又为下世因。如是长劫流转,不知何时何日能有出离之期。世尊在经上说六道轮回的真相:只园精舍中的蚂蚁,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蚁身还尚未出离;在因地修行光是为白狗身,尸骨比须弥山还高。省庵大师云:「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於大地。」这便是我们在六道轮回中的真实写照。

  而念佛一法不必断身见,只要一心系念,伏住烦恼。如石头压草一般,临命终时,仗佛慈力,便得出离六道轮回。不必像竖出之法,时间久远。故善导大师曰:喻为径路,方便直捷。

  2、方便行持

  《大经科注》云:念佛有四种:(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念佛法门於诸法中称为径路,而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更为方便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

  观像念佛:要陈供圣像,注目观视。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

  观想念佛:如《观经》所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但凡夫之心散乱浮动,鲜有静定之时,难入微妙之观。

  而持名念佛之法随时随地可修,不问上智下愚,无论苦乐忙闲,人人能念,个个可行。工业信息时代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因生活而劳碌奔波,鲜有时间静心修行。持名之法正契现前大众根机,不论您在何时,不论您在何地,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从心念口出,还从耳入。或出声念,或默念,或口动而声於唇齿之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二六时中,不令间断。工作需要思考时,即放下佛号,专心思考;不需思考时,提起这句万德洪名,不令间断。再忙碌之人,日常也可行师父所提倡之十念法,即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如此方便,不离世法而行佛法,何人都可修,何时都可行。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即是无住。於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此本众生行不到处,兹以念佛故,暗合道妙,不行而行,无到而到。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密教谓『声字皆实相』,故念佛名即是念实相。持名念佛,无异实相念佛」。

  《科注》云:「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全显两土导师,十方如来之本心。弥陀无尽大悲之胜愿,方便至极之大慈,力用难思之果德。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下至十恶五逆,饿鬼畜生,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广被一切含灵,普惠真实之利,大恩大德,大愿大力,度生大用,微妙难思,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3、何人都可修

  持名念佛之法巧被诸根。《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圣凡齐收,利钝悉被。

  《大经解》云:「至於当世,若问何人正是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只要於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从愿起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是之人,正是当机。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行谓:从愿起行,一向专念,无有间断。」

  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盖以生死凡夫,迷心逐境,沉沦苦海,头出头没,若无此十念必生之大愿,众生何由得出轮回?故为多障众生,特垂方便,开此易行之法,甚至於经灭时独留此经,以作舟航。即此持名念佛法,即使是造作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但能深信切愿,亦可修行成就。

  4、成就殊胜

  如此简易直捷,方便究竟之持名念佛法,成就亦非常殊胜。经中「往生正因品」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极乐胜於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此翻不退。不退有三义:(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除见思惑,伏断尘沙,恒度众生,不堕小乘地。(三)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念念流入如来果海。凡往生者,不再堕凡地,是证位不退。极乐国土,唯一佛乘,故不堕於小乘,是行不退。既生同居,即同生上三土,圆修圆证,於此土中,必破无明,显佛性,而证念不退。於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一生成佛。如《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又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於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见阿弥陀佛即见一切诸佛,经云:彼国菩萨,承佛威神,於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其往生者,功德智慧,神通相好,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大经中广明。如是功德庄严成就皆是弥陀愿力之宏深,及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议。

  结语

  我们净业学人,当志求无量寿,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心心念念不忘弥陀因地愿行,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恒常守护己之净洁心,於妄念初动时即当觉知,以阿弥陀一句,顶代替除一切纷扰。以此简单方便、成就殊胜之持名念佛法,自利利他,成就一切众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师父上人一般,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於迟暮之年,依然讲经不辍,只为众生做最好榜样。

  东天目山齐老菩萨,晚年得闻师父上人讲解《无量寿经》,深感六道轮回之恐怖,发心念佛了脱生死,志求无量寿。於中天竺,掩关三载,执持名号,二六时中不令间断。夜晚常与灵位、棺椁为伴,但其从未恐惧,只此更增念佛出离之决心。三年后,冥感护法韦驮菩萨嘱托恢复东天目山昭明道场。上山后,不畏劳苦,不惜身命,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感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道场恢复后,老人家在山门前立有一碑,碑文是:「一个师父上净下空老法师,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念到底。」专修专弘净土持名念佛法,依平等觉普利一切有缘众生。我辈弟子自当以师父上人和齐老菩萨为修学榜样,志求无量寿,据庄严清净,依平等觉,念佛成佛利济众生。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34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六十正理论释(任杰 藏译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