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和南怀瑾老师及洪老师的对话


   日期:2015/4/10 20: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海明:“释迦老师在树下立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他在树下经历七天后认知到“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请你讲讲如何打坐才能如佛所见?

  南师:“注意了啊!“不起此座”是说人在打坐吗?这四个字是多么的美丽,用咱们中国的土话讲:“老子今天就死在这里,不起了。我就死掉坐死在这里算了。”你想过你为什么打坐吗?你天天想着打坐成佛,如你所说要什么如佛之知见,是不是妄想执着呢?”

  海明:“哼,我这个可是学佛的啊!”

  南师:“学佛不是妄想啊?”

  海明:“既然是妄想,那我不打坐了,又不是非打坐不可!”

  南师:“那又不是执着吗?”

  海明:“那么我干脆不打坐好不好呢!”

  南师:“也是执着啊!”

  海明:“那我不学佛总行吧?”

  南师:“更执着!”

  海明:“说是也不行,说不是也不行,不说是不是还不行,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不对的更不对。那我该怎么办啊。”

  南师:“哎,对了!海明。是也不管,不是也不管,是不是都不管。即是“此座”——坐断十方,壁立千仞,密转七轮,妙超影事。就是这个。”

  二

  海明:南师所谈“不是人在打坐”,而是“坐断十方”,非常不解,清你讲讲何为“坐断十方”?

  洪师:海明啊,南师所传之法,皆非小气量之人所能成就,亦非头脑之辈所能领悟,亦非象你那么多啰嗦,数息啊、观心啊、什么观想啊……没有那么多啰嗦。乃顿超直入,妙现本地风光。

  海明:是的,我的这些观想法门是后来加进来的,只是想在治疗层面多些用处。

  洪师:海明啊,是谁在想加进来一些东西啊?是谁在想着治疗啊?你看!有一个“我”出来工作了,不是吗?不是人在打坐!什么意思?你以为真是你在打坐吗?如果有一个“我”在打坐,肯定你是坐不下来的。这个“我的努力”为了维持你的正身端坐,手印会歪掉了垮掉了,脊椎会弯掉了斜掉了,腿也会弯掉了斜掉了,对吧?

  海明:确实是这样的。越努力想坐越是难受。

  洪师:努力没有错的。错是在有“我”。你在打坐的时候,这种努力叫做佛行,佛的行为。不是人在打坐,是尽十方界真实人体(自性)在打坐。尽十方界真实人体是什么?是佛啊!佛在打坐,是佛行。你以为是我们人的身体打打坐,你用普通人世间的努力去坐坐看,做不到,绝对做不到!这种努力跟我们平常生活的努力一样不一样?层次、界次完全不同,那个层次、界次完全不同,知道吗?人世间为了求名求利有各种努力对不对?用功考大学,用功拿博士,用功能得到好的职业,用功博取很多的名望……各种人世间的努力跟这个“只管打坐”的时候,那个努力的层次完全两样,天地之差!所以“只管打坐”的绝对价值在这里。

  海明:请你谈谈“只管打坐”的绝对价值是什么?

  洪师:好,现在我在重新讲一次重要的部分。这个只管打坐有三个部分的要点对不对?身、口、意。身体怎么摆,口呢,把嘴合拢来就对了嘛。轻轻地合上就对了,不讲话。这个意,问题在意。现在各位都知道,那个意呀,心头的念一上来,就过去,一上来,过去,生灭不止,对不对?这个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叫做生理的现象,生命本来的活动。我们没有办法管它,硬压制那不对。它是自然地上来的,跟心跳、呼吸一样,这个讲过好多次了。问题是第一个念头一上来,我们把这个念想成各种各样啊…这个不是妄念,这正是生命的代表,生命的活力的显现,生理的现象。我们叫做“正念”,不叫妄念。或者呢,叫做“无念”。我们讲无念,其实正是讲这个念。或者叫做什么,“不起的一念”。“不”就代表尽十方界的真实。“不起”就是整个宇宙、十方的那个真实的自然的念,“不起的一念”。不管名字有多少啦,反正是第一个念。平常我们做人做事是不是要接念呀?不接念你怎么生活啊。不接念的话就没有生活了。我们不能讲话,不能吃饭,不能走路,不能看东西,对不对?不接念,我们没办法生活。当你只管打坐,这个时候呢,你可以不接了。因为你坐在那里,没有人吵你,你也不会吵到别人,对不对。那个不接的努力——听清楚哦,不去接它不是用意识去不接哦,你想“我不要去接它”,这个动念本身,那意念,意,那个意识分别没有力量——那我们是努力,我们叫做“努力”,这个在禅宗语录里时常用“觉触”,尤其是择木兴道常常用“觉触”来表示,努力不接,那个“努力”。这个“努力”千万要注意哟,不是思想。你动头脑没有用。这个 “努力”表现在维持你的正身端坐上。手印歪掉了垮掉了,脊椎弯掉了斜掉了,哎,我就晓得你开始在接了。努力不接就是你把身体的姿势保持端正。这样子努力的话就可以不接,不接第一念,然后就这样消失。那么另外一个新的第一念又上来,你保持努力,, 不要去接它,那么上来的新的念又消失了,这个就是“只管打坐”对意念的努力,大概是这个样子。你以为是我们人的身体打打坐,想要不接第一念,你用普通人世间的努力去坐坐看,做不到,绝对做不到!这个价值就在这里,层次、界次不一样!

  海明:那么你说的尽十方界真实是什么样子呢?本来面目是什么?本地风光是什么呢?

  洪师:首先你先要了解十方界真实不是什么才行,本地风光不是什么才行!

  第一点,这不是用想(思想的、想象的)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不是用想的,“哎哟,我们的本地风光、光明是什么,我们的本性、佛性是什么”那是用想的。

  第二点,也不是你能够感受的啦!所以打坐的时候,舒服的境界了,什么光了、灵力了、轻灵了,那都是感受嘛!千万要注意,不仅是不能想象得到,而且我们一般人的感受器官呀,不能感受到!本地风光哪里能够感受到?感受到就是人世间的层次了嘛,你不必要在不同的〔人世间〕层次去努力了嘛。所以说“要怎么样去感受,怎么样怎样……”哎,听听就好笑了。这个弄清楚了,那么这样子努力,你这样“只管打坐”的时候,当下就是一超直入如来地,佛在佛行。这样坐的人叫行佛,这种行为,这种坐叫做佛行、行佛。否则的话平常你说生气的念头一来,尽量不要去接,做的到吗?因为你没有经过这个界次不同的努力呀!我说的是“努力”啊,不是思想呀,不是念佛学就知道,或者是拜一拜呀、求呀等等人世间的那种界次的求法可以求得到的呀!只有你坐上去,做佛行,佛的行为一坐,你才能有本事在平常生活里头,能够慢慢地去生气,欣赏你的生气是什么样子。哦,原来这是既定的人的生理的习性带我们这样走,你马上就知道,然后你能够不起第二念,不去接它,你就可以看你的生气。这个能力并不是人世间的一般的努力做得到的。所以讲学问讲得好,佛学讲的很好,这老师回到家,在公司里头,在上班的时候,他有时候的表现还不如一个不学佛的人,为什么?他误会了,误会以为佛法是用念,用想修通的,用思想想得到的这个那个道理。哎呀,那个第一念不接的能力不是人世间一般的努力可以做得到的,只有坐的人才知道。

  第三点,那么坐的人说,“我这么一坐,不想接第一个念的努力,我来坐”,哎,有一个“我来坐”的念头加进去了,就泡汤了,没有了。所以叫做无所得无所悟的坐。那么很多人听到“无所得无所悟”,那我就不要了,何必学佛?你看,他老是掉在人的层次里头去想学佛,所以当然坐不好,所以当然不要学。只肯相信这个绝对价值的,跟师资相通的,而且你真正自己坐了,才是佛行。还有别的吗?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打坐是那么样的不同,是佛在做佛行,否则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你都没有办法,挡不住的,因为你要接第一念嘛。如何不接?哎,就是这样,“打坐”就是“只管”,“只管”就是“打坐”。

  海明:在内观中,我开始会专注在气息的出入上,同时在鼻端建立正念的当下,心境一如。当想法和念头来的时候,也能不加批判的觉察到这些想法念头的生住异灭,即生即灭,但好像总有一个我在那里看,那里听,在那里觉察?

  洪师:佛在阿含经说:“看就是这样看,听就是这样听”。我们的六根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打坐时就只是这样的坐,六根本身在自自然然的状况下来去自如。千万不要去管它们,甚至连不管也不管。总之不是有一个我在那里看那里听。所以坐禅就是让万法来证明没有你,不是有一个你来证明没有你。关键就在这一点,千万就不要搞错了。因为当你自己去证明没有你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个“我”去证明了,这个还是叫忘我吗?没有吧!

  海明:那么如何让万法来证明没有我?万法指的又是什么?

  洪师:佛在阿含经说:“看到的色相,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尝到的味道,感受到的冷热,来去的念头。这些万法处处都在告诉你,没有我啊!没有我啊! 例如坐久了脚会麻,当然是麻嘛,因为你平常不打坐嘛,这是自然的关系。你说现在我来修行,我要坐得好,不要让它麻,我一定要忍耐住,这样坐已经是在玩起“我” 的游戏来了。你平常不练习打坐,坐一下会麻,那当然嘛;因为这就是缘生之法。修行就是要忘掉这个我~假我。千万不要玩弄这个“我”去修行。

  这个关键的地方我再三的讲明,希望你不要拿我去忘掉我。很多人以为打坐时要没有念头才对,所以打坐的时候有很多念头,就觉得我这样念头纷飞不好,要把它去除掉。请问你这样对不对?你想我是个用功的人,打坐功夫好,怎么今天念头这么多,不要!不要!其实如果这样坐这样想的话,你自己已经在胡搞了,在卖弄自己了。这里请你自己细心反省一下,念头来,你知不知道那个念头要来?念头去,它要去的时候也有没有请教你可不可以去,对不对?因为念头本身就不属于你的啊!它是缘生之法。什么念头要来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跑掉你也不知道。所以当念头来了之后你才知道:“啊!念头”,那是你的分别意识在事后去知道的。如果还以为有一个你在知道,那就是你自己的妄想。这就是所谓的根本无明,修行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当打坐的时候念头来念头去,你千万不要以为有个不动的在知道你的念头来去,就以为这个对了。以为有一个不动的对着一个来去的念头,好象有两个个别的念头,那是不对的。其实,来的念头本身就是你法身的用。很多人不晓得这个,误以为有一个“我”知道念头来,念头去。明来知道明,暗来知道暗,那个不动的就是真的了 ——唉呀!错了!这是外道的说法。你有一个不动的在你的概念里头,拿这个不动的当宝贝,然后觉得这个就对了。那不是你想象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你,还要那个不动的做什么!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作用,通通都在无我的、真正的实相里头自由自在的活动。我们就是误会了,把那个能分别思虑的当作是我。其实它本身只是法身的作用而已。分别思虑这个东西太灵了,一起分别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自动的把能分别的当作是我。其实意根和眼根耳根一样,对到什么缘,那个在,皆是实相。当你对到石头就是石头,对到馒头就是馒头,你不会在讲石头和馒头这二个名字后,才知道是石头是馒头吧!文字语言的分辨,是事实发生以后的分别意识活动。这个以前,石头在,馒头在,那个在,是分别意识还没有动以前,本身已是了了清楚的分别的了。无分别的分别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把“我”加进去,我们的意根本来就了了分明。

  当我们的眼睛对到相,相跟见,是一体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念头的升起跟那个无我的知,也是一体的作用。所以来的念头本身就是你意根的作用,其实就是你的实相。修行能够知道这个就好了。能够了解到这个,噢,你就进步了,你在打坐时就不怕念头的来去,因为念头本身就是你的实相啊。你以为另外有一个念头能让你知道吗?不可能的啦!因为在每一刻的当下能和所、根和尘、心和境、念头和你,本来是不可分开的,永远同时用,同时起,同时灭。本来就是一体的。是我们把一个东西硬硬分开两个来说明,这就是事后的聪明,事实之后的意识分别。

  啪!(拍桌子声),迷也是因为它,认为“啊!我听到他拍桌子”;悟也是因为这个,“噢!噢!噢!原来不是你在那里敲,我在这里听,声音跟能听的是一体的东西啊”。啪!(拍桌声),悟也是这个,迷也是这个。同样一个声音,一个迷一个悟。不是悟了就把这个声音听成别的声音,或者一般人以为悟了就等于入定时什么都听不见,那你当石头好了。这也不是说你悟了,就会把馒头看成金刚石,把草茅蓬看成宫殿,把厕所看成饭店。不是这样的,那是神经病!

  海明,迷在何处?如果把一个相对的色相,当作真正有一个色相在那里;而我这里呢,也是真正的有一个我在看到那个色相,这就是迷。而开悟就是假我的误认没有了。那里不是有一个相对的色相真正的存在,而是无相而显现那个样子。无而有的那个样子显现。而我这里呢,也是无而有的缘所生的存在而已,不是真实的有一个叫做‘我’的存在。能看的功能和所看的相,都是无自性对无自性,在缘生缘灭。这就是所谓的缘所生法,了无自性。把这个弄清楚了,一样看一样听,这一切就是法身,遇缘则显,即生即灭,变化无碍。

  没有见性的人,永远是我听到那个声音。我和声音是相互分开的,我(根)是跟外面的存在(尘),是永远相对而隔离的。这样永远没有办法成佛,也不是佛的好学生。如果有一个我在求佛法,我拜了会得到加持,我要成佛,我要开悟。以这样的方式来修道你就一直都是在修那个假我。结果会使到自己的我见越修就越多越大,离道愈远。

  正传的坐禅是那么的重要,能让各位自己去发现真正的自己。怎样去发现呢?不是“我”去知道,去发现这个不是我。如果这样做,那你已经拿一个假我想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那怎么办呢?——放任六根兀兀的坐。

  六根本来就是那么的实实在在,如如的在那里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六般神用空不空。那么自然啊。这是必然的关系嘛。这就是说唯有在真正坐禅的当下,就会悟到我们的心量本来是很广大的,应用无穷。六根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应身知触,应意知法,一切施为运动,皆是法身。六根本来毫无挂碍,无爱无憎,平等平等地随缘生灭,皆自然解脱。

  释迦牟尼佛亲自讲,如果你能够真正让万法来证明根本没有你,这样子老老实实的去坐禅,这样子去修持的话,只需要像蚂蚁从你的鼻头跑到你的额头这样短的时间,就胜过你用一个我去坐十年一百年。如果用自己去求法一百亿年都没有办法的啦,永远没有办法的。因为有一个“你”想要成佛啊!

  海明:明白了。谢谢啊

  洪师:所以尽管打坐时你能够清清楚楚地知道第一念上来,我们的生理的习性是一定要去接。这个不是你坏,不是你不好,这是人性本来的、生理的习性,让每一个人一定会去接,因为我们都是这个样子生活的。只有只管打坐,这样子打坐,这样打坐在打坐,无所得无所悟地打坐的时候才能显现,才能是本地风光啊,才能是本尊佛啊。一超直入如来地,当下就是。那你在那里接的话,你看,手印都乱了,腰也是弯掉了斜掉了,头也歪,身体也动了,都给那个感受带走了。感受是世间事啊,本地风光哪里由自己的人世间的感受可以谈得到的,能够用人的头脑的分泌可以想象得到的,那实在是太自大了。我们的本地风光没有那么狭小,那是无边无量,你怎么想都想不透,怎么感受都感受不到,就这个样子。以后的人因为不习惯,一定要有人间的习性动,根据人间生理的习性要求这样要求那样,认为这样才是修行,那没有办法,只好丢给你几个观想的法门。那是方便,都不是究竟。直截了当的这个就是,一超直入,本地风光就现前,虚明自照。自照,不是你想出来的,不是你感受得来的哦,千万注意!

  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这个行为不是人坐的,是佛坐的呀!你在那又跟人一样地坐那简直是把佛法诽谤掉了。如果你坐,就坐佛的坐嘛,做佛的行为嘛,否则大可不必,坐在那里凉快就好了,对不对,躺在沙发上凉快多好。所以当下就是佛行,佛的行为。这样第二念就不去接。对境不动,哪有那么容易,人的生理的习性很可怕,各位清楚没有?这么一坐的功德是无边无量的,因为这个功德不是人世间的所以叫做无边无量,不是用人世间的“量”去量一个无边无量,不要又误会了。

  洪师:另外想说一点,你要记住,一用头脑就会当“真”,一用头脑亦会造“假”。即落两边(边见)。不要玩弄头脑的小把戏。不要以人的意識思維去衡量佛法!念頭本身没有能觀、所觀,念頭没有分本末、没有分性相。你跟外界、心物也是一樣,心物一如,本來是一如,所以是妙修,果上妙修。 心念想到什麽就什麽,不理不睬,連這個不理不睬的人都没有,因為心念本身就是你自己。“只管打坐”这个法门,是正传的坐禅之法。坐的当下就是行佛威仪,就是佛的行履。没有妄想的当下就是佛的行仪,所以这个叫做大安乐法门。

  海明:合十礼敬。

  三

  海明:请你从唯识的角度谈一下“只管打坐”的绝对价值?

  南师:海明啊,不要死扣那唯识的词汇,如果只是把唯识搞成学问来研究,你不如好好的做你的工作就是了。洪师来我这里学法,发心要觉自心现量,这是需要粉身碎骨的坐出来的啊。前五识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这是一个关键!!你要注意哦。所以《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告诉无著菩萨,记载的第一篇就是五识身相应地哦。这里是个关键哦。

  阿赖耶识是跟我们精神,生理、身体、精神同这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体的哦。以凡夫没有成佛以前叫做阿赖耶识哦,假设真正成佛了,不叫阿赖耶识叫什么,你知道吗?如来藏识,如来藏识。它的境界就转成大圆境智了,就是阿赖耶识。它能藏一切种子,这个是不是这样啊?你们听的,佛学是不是这样啊?好,是,你点头了,你批准我了。所以这个生命的功能,阿赖耶识变成我们这个身体,前五识就是现量。所以你打坐,告诉你,你走唯识,法相路线,两退一盘,生死摆在那里没有动嘛?有没有去杀生,也没有去偷盗,也没有去搞男女之间作爱的事。杀盗YIN都没有了嘛,现量摆好了嘛,两手一结定印摆好,眼睛也不看,也不看光,也不看妄想。眼耳鼻舌身,现量摆好了。只有一个问题,第六意识管他的,你爱去分别就分别,不分别就不分别,分别即不分别,不分别即分别,娑婆诃,去你的。我不理意识,然后这个意识,自然清静一点了。你就认清楚,这是意识的现量。现在我摆在,这里一切不动得。所以我叫你走路,端正,头脑正看前面,眼睛摆好,不要乱看。前五识的现量,现成摆出来。不要加比量,不起分别心了,就现成的嘛,就定了。然后上起座来,两退一盘,嗯,不要吵啊。我要打坐了、入定,去妄念了。糟了,统统是比量来的,不是现量。比量都是分别心。所以你学问好得很,像我现在讲话是比量。动念,起心动念,所以禅宗告诉你,动念即乖,就是比量来的。佛说法也是比量来的,不用比量怎么能够说那么多经典度众生啊。然后说完了就是提得起,用比量,放下就是现量。就那么简单。

  海明:那么非量又是什么呢?

  南师:现量、比量、非量,什么是非量?乱想,错误的见解,幻想境界,这都属于非量。乱想,没有道理的。所以人生非量很多,做学问、写书,像那些大学者们,都有著作的。这学问、书本,都是比量出来的。修行是现量境界,前五识,这个身体,都是现量的。山河大地。你看禅宗祖师说,万象森罗,圆明自在,这是现量境。世界有什么不可爱啊,所以人家问释迦牟尼佛,别的成佛了,都有净土,你在这个婆娑世界,怎么那么丑陋呢?他说,哪里?你看看,佛把手一按,大家看到婆娑世界那么美啊,没有净没有垢。现量、比量、非量。三境,性境,山河大地,整个法界,都是一个如来藏的性境。

  海明:何为三境呢?

  南师:带质境,我们有这个身体,有这个思想、习气,每个是阿赖耶识种子生现行,这一生的现行变未来种子,都是带质而来。所以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给人家问到唯识,做梦也是不是带质境?我说,是。有个唯识学者站起来说,你讲错了,梦不是带质境。我说你不要乱搞啦。我清楚啦。带质,有真带质与假带质。真带质境,就是第七识的我执带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起来的。这是讲学那么讲。我们讲作功夫,要把学问外衣把他剥掉,实实际际的来。我们打起坐来有时你不想的境界都出来了。怎么来的,你以为神通吗?你以为走火入魔吗?不要怕啦,是你前生前世的习气的影子。重新在静当中,在京的当中,独影浮现而已。阿赖耶识种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你就好办了。但是你说对不对,对,执著了就错,不执著就对。性境,带质境,还有个什么境没有交待?独影境讲过来。

  海明:何为独影境,如何用运独影境?

  南师:独影境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代逹赖,出去风流的,他就有情诗。他讲打坐哦,讲的真好、真坦白啊。西藏文,入定修观发眼开,他打坐了,祈求三宝降灵台,打起坐来观想文殊菩萨,十方诸佛呈现观想,入定修观发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结果观想文殊也想不起来,想准提菩萨、佛都观想不起来。不请情人却自来,不要念咒子,也不要想,那个情人,那个爱人的影子就出现了。你看他讲得多坦然,,动时修止静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若把此心移学道啊,假设把这个心转的过来,第六意识扭的过来学道,即身成佛有何难。

  海明:受教啊。

  南师:三境三量都交待了,交代的目的是就你修持注意。我不是给你讲佛学耶,我才不愿意讲学呢。老师讲,我有资格讲,世界上哪一门学问,我都学过。当一然没有学好,我都看不上,只有一门学问,我都不敢吹牛了,如何打坐成佛,如何自己亲自证道成佛。这个我不敢吹了。那要真实的,至于那一种学问,随便你科学、哲学、宗教容易的很,那算什么。都是比量境界来的,都是妄想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洪老师)(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洪老师)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