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第三讲


   日期:2015/4/18 7: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戒相经笺要》

   (第三讲 悟道法师)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第三集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我们今天继续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弘一大师演讲录律学大意》这篇文章,上一集我们大家学习到持五戒,讲到受持五戒这一段。大师给我们讲,五戒并不一定一次完全受,可以斟酌我们现前可以做到的,看受哪几条,比如我们在五戒中可以做到一条或者二条,或者更多,三条,四条,都可以随自己的情况来受,不一定一次全部五条戒一次统统受。

  上一集我们读到文章里面,大师给我们建议的,大师讲杀生跟妄语这两条戒有大小不同,大就是重大,小就是比较轻微的。比如杀生,你是比较不会去杀人,我们学了佛,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也有很多人都吃了长素,一般人的杀生,吃众生肉我们也不会去犯,但是在生活当中有意无意伤害到这些微小动物,如蚂蚁昆虫这类的,可能就很难避免。妄语也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经上讲,大妄语就是自己如没有证果,刻意骗人说自己证果,或现在有很多人讲自己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为了贪求名闻利养,造了妄语,这是属于大妄语。举出一个例子,当然这个大妄语相关的还有很多,我们一般听经明理的佛弟子一般不会犯重大的妄语。但是口业含盖的很广,而且口业是最容易造的,生活当中,一些小妄语很难避免,这些小过失有意无意犯了口业,也很难避免。因此大师给我们讲,杀生、妄语大小不同,但是要持到很清净,也相当不容易。所以大师给我们建议可以先受不邪YIN不饮酒,他说这两条对我们现前来讲比较容易。大师是民国初年的人,那个时候社会风气要是跟现在比较,又是180度的差别,在现在这么开放的世界,实在讲这两条戒,也跟着有相当的困难。不像当时,社会还相当保守,现在是完全开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知道他讲这话的时代,知道这个历史、地理,当时的社会情况,如果延伸出去,包括其他国家地区,各地方的风俗民情都有不同。当时在我们中国地区还算是相当保守,特别在乡下。因此大师当时提出,不邪YIN不饮酒这两条比较容易守,先受这两条。但我们到了今天读到大师这篇文章,再看看现在的社会,和当时完全不一样,我们要再重新去思考。

  最后大师给我们讲,他说盗戒是最难持,特别强调偷盗戒这条戒是最难。如果对不偷盗这条戒的戒相,没有十分的明了,他劝我们不要[率而去受],也就是不要轻易去受,[可以稍缓],可以慢一点。等到你把不偷盗的戒相完全通达明了,知道怎么受持再去受。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

从这里我们理解到,成为一代的祖师大德,讲话做事都很务实,不夸张。他要求很实在、很实际的,能做得到我们就去受,做不到就不要受,这个态度是正确的。这也如同我们净空老教授以前常常在讲席当中提到,章嘉大师给他讲有关持戒这桩事情,大师跟他讲,学一条就去持一条,学二条持两条,和弘一大师讲的完全一样。因此对于戒,我们要发心去学习,才知道五条戒我们能做到几条,能做到的先受,还做不到的暂时不要受,等到我们真能做到了再受。这是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从这个地方来讲,五戒不一定完全受,可以分开受。可以选择的,你现在做到哪一条,先受哪一条。

  如果很多人在一起受戒,这就有困难,所以下面大师再给我们补充说明,这时给我们讲。

  [现今受五戒无法个别受,都集体受,俟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未为不可。于自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不妨请其它善知识再重复授一次]。

这段话是讲到[现今],这是弘一大师那个时候,在道场,戒场受戒,也没办法个别来受。因为个别受才有办法适合每一个人,有的人五条戒都受,可以在一起集体来受,有的人只能受四条,有的能受三条,有的人受二条,有的受一条,有选择性的。可能同样能受一条戒,但是受戒的戒法也不一样,比如说能受一条的,有的人先受不邪YIN这条戒,有的人先受不杀生这条戒,同样是一条戒,但是戒的性质不一样,那就不能一起受,就要分开,一个一个受。在佛陀时代不但受戒,三皈依都是个别受,三皈依没有很多人一起受,是一个一个受。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可以集体受,就是有灾难的时候,我们一般讲[非常时期],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只好大家一起受,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皈依可以一起受,如果在平常是要个别受。但是现前我们这个时代也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人少,交通也不便,所以求三皈依的人一次也不会不多。不像我们现在交通方便,整个地球都变地球村,飞机坐个一天半天,地球绕了半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来参加这些话动的人就多,因为交通比过去方便太多。所以每一次道场办皈依,人数都非常多,在过去我们的经验,每一次大法会圆满,少说也有几十个人皈依,多则一两百,有的道场办的活动大,人就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去受。

  像净老教授,九五年在新加坡《无量寿经》讲圆满,已经是晚上十点,当时在场的听众有两百多人发心皈依,经讲完再回向已经十点多。过去取皈依的法名,都是一个一个取,每一个人法号不一样。当时不要说个别皈依,就是个别起法号恐怕都要到天亮去了。因此净老教授就临时想到《无量寿经》后面,佛给大家讲的这段开示,也等于是授记,现在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到十方世界做佛,统统都叫妙音如来,佛号都叫妙音如来。所以忽然想到经上讲这句话,又想到过去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也曾经说过,他说皈依的法名可以用同一个,于是就采用妙音。所以当时《无量寿经》讲圆满,给大家皈依,也等于代替佛给大家授记。大家有缘听到净宗第一经,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将来成佛都叫妙音如来,所以现在净宗道场,我们净老教授给大家皈使用方法,皈依证印的法号都一样,都叫妙音,这也是应付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三皈,五戒都是个别的。如果在一个大活动,大法会,集体来求受三皈五式,当然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受,现在是时间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受五戒,那就大家一起受,反正你做得到做不到就一次全受。过去我在家的时候大概三十年前,我大哥拉我去受五戒,我说现在还不行,他硬把我拉去,也是一次全部受完整的五戒,这是讲集体的,都是集体

  有的人集体受了五戒,有的戒还做不到,怎么办。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一个方法,[俟受戒后,自己再斟酌取舍],就是你五戒都受完之后,自己再斟酌,哪条你做得到,你就先受这条;还做不到,这条戒先舍掉,舍戒[未尝不可],大师给我们讲,这样也未尝不可,也是可以的。[于自己所不能奉持数条,可以在引礼师前或俗人前舍去],舍戒,你对于自己不能奉持的几条戒,比如不偷盗很细,我们没有把握,你可以在引领师前面讲:[我受了五戒,这条戒我目前还没有把握能做到,这条戒先舍,以后能做到再来受]。你受戒出了戒场,要再去找引领师,恐怕不好找,引礼师是在戒场给你引礼的,比如做司仪的,或者敲引磬的,这都是引礼,不过也不一定在戒场的引礼师,其它道场有出家众也可以,就在一个出家人面前,你对他讲,只要他听得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你跟他讲完之后,这条戒就舍了。找不到出家人怎么办?俗人前也可以,俗人就是一般人,一般人的标准,就是他听的明白你讲话意思,这样就可以。不能去找一个神智不清楚的、植物人,老人痴呆症,神经不正常,你不能找那样的人,要找一个正常的,你跟他讲话,你讲的意思他能听明白,跟他讲,你这个戒舍了。[这样办法十分妥当],大师给我们讲,这个办法很妥当,也很方便

  [倘有人怀疑,于此大众混杂扰乱之时,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或恐犹未得戒者],是讲集体受戒会有这种情况,特别在一个大法会圆满,人越多就越乱,如果秩序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扰乱我们心的专注。我们专心去注想受戒这桩事情会受到干扰,就是人多,没有秩序,乱哄哄的,戒师在讲三皈五戒,他也没有专心在听,或者听了也听不明白,听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能是受个仪式,他并没有得戒。因为大众混杂,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恐怕没有得到戒。这是讲如果有人怀疑,在当时集体受的情况可能没有得戒,;因为在大众混杂扰乱的时候,[心中不能专一注想],恐怕没有得到戒,在这种情况有这样的疑惑,不妨再请其它的善知识,再重复的受一次,你可以再到其他的道场,或者另外有受五戒的,你可以请他再重复授一次。这也是补充的做法。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老实说,菩萨戒不容易得的,沙弥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不论在家出家,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能得三皈五戒就很好了,因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既能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终时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段话我们要特别注意,[万不可轻视三皈五戒],[万]是千万,千万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大师番段话是当时在泉州一个寺院道场,举办出家三坛大戒,所以对象都是对出家人讲的。现在包括我们在家人,出家人,都不可以轻视三皈五戒,一般我们好像觉得三皈五戒好像没有什么,大师在此地老实跟我们说明,[菩萨戒不容易得],你要得到菩萨戒戒体是不容易得到。[沙弥戒和比丘戒是不能得的]。菩萨戒不容易,[不容易]是比较困难,但还是有希望得菩萨戒。讲到沙弥戒比丘戒,大师给我们讲{不能得的],就是你得不到的,这桩事情后面大师还会讲到,我们留在下面再讲。这是告诉我们,无论出家在家二众,我们现在所希望能够去落实的,唯有三皈五戒,这句话讲佛门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我们现在所希望去落实的,唯有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我们看《修华严奥旨望尽还源观》这篇开示里面,也有讲到三皈五戒,提到三皈五戒,我们看《中峰国师传》,他在家还没有出家时,就受五戒,因此不但在家学佛的弟子,包括我们出家的佛弟子,对三皈五戒,都要很重视。所以往往我们一出家,不知道从三皈五戒学习,最少也要先学个沙弥戒,进一步再比丘戒,最后再来学菩萨戒,我们现在出家人的观念大部分者是这样,这个看法也非常普遍,原因我们现前这代,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对于戒律学方面这些常识理解不够,没有深入、进一步去理解。

  我们看近代中国佛门大家公认的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他一生对戒学下很深功夫,因此他给我们讲的话都有根据,都是很实在,很务实的,我们应当要深信不疑,所以我们不管在家出家,能够得三皈五戒就很好了。[因为受持五戒来生定可为人],你五戒持好,来生得人身就没问题。[既能持五戒],你能够受持五戒,[再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几句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持戒念佛]。持三皈五戒,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往生是最稳当的。如果不持戒,念佛比较没有把握,不能说一定不能往生,但是比较没有把握,如果能持戒念佛,这是决定有把握,因此古来祖师大德、佛在经上不断给我们劝导,就是以戒为师,老实念佛。我们两方面都不能疏忽,这生才有决定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希望我们同学,大家在这上面共同来勉励,我们接着看下一段。

   [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实,沙弥,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只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

   这是弘一大师就自己情况来讲,因为大师也是跟一般人一样,出了家去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受了戒,大师讲,[对菩萨戒是有名实],有受菩萨戒的名义,但是没有实质的;沙弥戒和比丘戒是决定没有得到。[即以五戒而言],就是以五戒来讲,大师也[不敢说完全。只可谓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他不敢说[出家优婆塞];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藕益大师两位得意弟子诚时法师,性旦法师自称[出家优婆塞],因为藕益大师一生,到最后他的戒只能做到[菩萨戒沙弥],他得到菩萨戒,在声闻戒来讲做到沙弥戒,从比丘戒退到沙弥戒,所以他叫[菩萨戒沙弥],他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称呼,想想自己修行没有办法超过老师,所以这两位弟子自称[出家优婆塞]。出了家,实际上在戒律方面只能做到五戒的出家人。到弘一大师他又更谦虚,出家优婆塞他都不敢称,他只说[出家多分优婆塞]。多分优婆塞,五戒当中受三条、四条就叫多分,五戒你受一条、两条叫少分,五条戒全部都受叫满分。多分,我们根椐前面大师演讲的话来看,他说偷盗这条戒他没有把握,也就是说不杀生、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他确实可以做到,但是不偷盗,他自己说没把握,所以他在这里讲他自己只可以说是出家多分优婆塞,他能够持四条戒,[这是实话],给我们讲,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盼望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

   我们读到这段文对三皈五戒要重新去认识,我们过去在道场,也常常给人家受三皈五戒,我们没有进一步深入去理解,怎么落实三皈五戒,大概在佛前举行个仪式也就完事了,后续的在生活当中怎么去持五戒是完全不知道。我们净老教授给人家传授的也是三皈五戒,所以皈依证前面是三皈依,后面就是五戒。这都是根据弘一大师的,弘一大师根据佛陀给当年在世给人家受皈依传五戒的仪式,仪式很简单。但是受了皈戒,后面怎么去受持,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受了,后面不能去持,那也落空。

下面这段给我们讲受戒时候,在什么时候得到戒体。

[当受五戒,应知于前说三皈正得戒体,最宜注意。后说五戒戒相为附属之文,不是在此时得戒。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例如不饮酒一戒,不惟不饮此地酒店之酒,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余戒准此,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

这段给我们讲,当我们受五戒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得戒体。我们应该要知道,在受五戒前面,给你说三皈依这个时候[正得戒体],得戒体是在给你授三皈依时候得到的,所以在受三皈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最需要注意。[注意]就是你的心要专注,不能想其他的事情,专注听三皈依。我们在道场也常常给我家授三皈五戒,三皈依受完,然后礼佛三拜,再受五戒,那个时候讲五戒戒相,那是附属之物,不是那个时候得戒的,而是在受三皈时候得戒的。[又须请师先为说明五戒之广狭],这一点最重要,必须请法师为大家说明五戒的[广狭],广是广泛,狭是比较狭小的,这些戒相要明了。[戒相]就是这条戒的事相,在生活当中你要怎么去持戒,要先说明,这就非常重要。过去很多人受了戒,戒场回来,不晓得怎么持,产生很多困扰,很多疑惑。问题就是没有请法师先给他说明五戒戒相,意义的广狭,先明了再去受。因此受了戒也不晓得怎么持戒,到底自己是持戒还是犯戒也搞不懂,也不清楚,这样受了戒也得不到戒律的真实功德利益。因此这次为什么在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特别开这个课程,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净老教授为人授三皈五戒,净老教授讲的《三皈传授》已流通很久很广,但是五戒这部分比较缺乏,所以我们这次跟诸位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藕益大师的《五戒相经笺要》,主要目的也是在此地。《五戒相经》我们来学习一遍,也可以提供给已经受过五戒,还有将来要受五戒这些同修,大家可以参考。

下面大师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五戒广狭,就是它广泛的意义跟狭小的意义,讲得也是非常浅显,但是义理是深广无际,[例如不饮酒一戒],他举出不饮酒这条戒,[不唯不饮此地酒店之酒]当时大师这个开示是在福建泉州讲的,不但不能喝泉州的酒,泉州以外地区酒店卖的酒也不能喝,说明你持酒这条戒,他与世间法律有一些不同,它没有受时间或地区性限制,换一句话说是超越时空,我们世间有一些法律有时间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比如说,过去我常常听人家讲,在一个国家地区,比如说在香港这个地区,政府有明令规定不准赌博,赌博是犯法的,被抓到要受处罚。有一些人喜欢赌,他们就租一条船,从香港出发,轮船开到公海,什么人都管不到(公海不属于哪一个国家)大家就在船上大赌一番,然后船再开回来,他也就没犯法。这就说明它有一个地区范围,在这个地区不可以做,超过这个地区的范围他做了,法律就管不着,他就不算犯法。这象我们每个国家法律一样,在这个地区犯了罪,跑到其它国家地区,在那个国家地区,只要你不出事情,他不一定会抓你。但是佛法方面的解释就不一样,所以特别说明,它没有地区性限制,不但这个地方做的酒不能喝,其它地方的酒也不能喝;不但其它地方,整个地球的酒都不能喝;不但整个地球的酒不能喝,尽虚空遍法界所有星球的酒,都不能喝,所以[凡虚空法界之酒皆不饮],这就是无量无边,[余戒准此],其余的戒以此类推,跟这个一样。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五戒超越时间空间,它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有所改变,它超越时空。时间过去三千年、三万年,三百万年,无量劫以前,现在,未来,无量劫以后都一样,在时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代,在空间,不管你在哪个世界都一样。超越时空。因此下面这段话给我们讲,[所以受戒功德普遍法界,实非人所能思议],因为它超越时空,所以受戒的功德是普遍整个法界,实在不是我们人的想像,我们人的常识能够去思议,在大乘经上常讲[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受戒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下面是要给我们讲八戒,[八戒--具云八关斋戒]。讲到八戒这两个字,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是八关斋戒,一般没有学佛,社会上的人士,我们中国人大概就会想到西游记那个猪八戒。八戒是八条戒,八戒的基础也是从三皈五戒所提升的。我们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戒律,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是从三皈五戒这个基础所提升、所发展的,没有三皈五戒的基础,实在讲后面的戒也学不好,因此大师在前面才特别给我们强调[不可轻视三皈五戒],我们在《妄尽还源观》这个文章里面,也看到了三皈五戒,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你看到讲到《华严经》的境界,讲到一生成佛,还这么重视三皈五戒,换句话说我们这生要成佛,如果你不从三皈五戒做起,你就成不了佛。在经文里,佛给我们讲,我们特别留意这桩事情。八关斋戒是五戒的提升,[八戒具云八关斋戒],[关者禁闭非逸,关闭一切非善事]。这是给我们解释[关]这个字的意思,[关]是禁止,[闭],好像我们关门,门关起来了,关闭一些不好的,所以[关闭一切非善事],非善事就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就是非善事。[斋是清的意思,绝诸一切杂想事],这是斋的意思,[斋是清的意思],也就是清净的意思,断绝我们心里有杂事,心里乱想这些事情,就符合斋的精神。[八关斋戒本有九条],八关斋戒本来有九条,戒的名相有九条,八条戒一条斋,[因其中第七条包含两条故,合计为八条,前五与五戒同]。你看八关斋戒前面五条与五戒要同,我们沙弥十戒前五条也是与五戒相同,[唯五戒不邪YIN,斋期则为不YIN],在家五戒则讲到不邪YIN,但是受斋这个期间就改为不YIN,[后三条是另加的],后面三条是另外再加进去的,所以称为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后面大师还有再给我们做了一些说明,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先跟大家学习到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