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王志远:中国佛教为何缺乏走向世界的使命感


   日期:2015/4/19 1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核心提示:中国佛教是面向世界的宗教,从汉唐开始,就不受国界的束缚,不仅不断地从海外走来,也不断地向海外走去。从历史沿革来看,中国佛教不存在走出去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王志远指出:中国佛教走出去,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涉及当今国家的方针、政策、策略乃至法令;是因为涉及中国佛教的社会团体行动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中国佛教是面向世界的宗教,从汉唐开始,就不受国界的束缚,不仅不断地从海外走来,也不断地向海外走去。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佛教的三大语系,在亚洲形成具有历史传统的汉语系佛教传播区域乃至近代向欧美扩张,在世界许多区域分布着藏语系佛教的传承体系,在东南亚南亚维系着与巴利语系佛教的密切关系。从历史沿革来看,中国佛教不存在走出去的问题。走出去,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涉及当今国家的方针、政策、策略乃至法令;是因为涉及中国佛教的社会团体行动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因此确实还是需要明确,如果作为一种自觉的走出去的行动,中国佛教当下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最突出最现实的是加入建设“一带一路”的队伍。“一带一路”与中国佛教三大语系息息相关,法显、义净、玄奘……以及许许多多为佛教求法弘法前赴后继的高僧,曾经在“一带一路”上奋不顾身,名垂千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佛教现在当然要继承这个传统,有所不同的是,要在这条路上,把中国佛教的种子再播回去。不仅要沟通,更要传播。在“一带一路”上,缅怀先人,就是肯定后人。当我们在斯里兰卡纪念法显的时候,也就为我们自己找到了一块精神、心灵和物质的立足之地。在先人走过的路上,我们不仅能够收获友谊,更应该吸引信众、传播已经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佛教。

  基督教走遍了世界,他们对传播上帝的福音从来没有任何顾虑。而多年来,中国佛教几乎根本没有这种使命感,始终平静地保持着姜太公的心态。当然,也有开创者在行动。最杰出的有两位。

  第一位是净慧长老,他以创立“生活禅”著称于世,彪炳史册。他在欧洲许多地方建立了“生活禅”的传播中心,从佛教根本义理的角度,让中国佛教以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各国民众。

  2014 年,在中国湖北第四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上,关于“净慧长老与生活禅”的论文数量在几个研究子题中列第一位,多达47篇,内容丰富、深入、生动。其中,一批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学界教界人士带来的论文展示了生活禅的国际视野。净慧长老生活禅著作体系的代表作《生活禅钥》一书被翻译成日语后,不到一年时间已销售近3000本,长老另一著作《做人的佛法》也已经译成日文出版。这些都表明契理契机的“生活禅”已经跨出国门,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普适性。

  另一位是永信大和尚,他把“少林寺”的旗帜插到几乎全世界,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四海。2010年8月28日至31日,在奥地利举行的著名的“阿尔巴赫欧洲论坛”上,应邀参加论坛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开幕式上,论坛主席布赛克特别向与会者介绍了自论坛创办以来邀请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主宾——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鉴于释永信为推动少林文化的保护以及全球传播所做的努力,在西方人眼中他不仅被看做“禅宗的领袖”,还是“中国的文化大使”,希望他能从禅宗文化角度,对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发表看法。永信法师强调,“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宽容与和谐。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中国文化也日益彰显其宝贵的价值,将会促进中国的健康发展,使之为世界的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释永信方丈的演讲,获得了长久而热烈的掌声。大会期间,出席会议的各国政要和著名学者纷纷与释永信方丈结缘,少林文化受到空前的关注与欢迎。

  少林寺在海外建立的“少林文化中心”,截至2010年底已经有38个,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而永信法师在欧洲论坛的成功演讲,成为少林文化传播的新起点。来自欧洲多国的少林文化社团代表于2010年9月1日在维也纳市举行“欧洲少林联合会”成立大会,德、法、英、意、荷、奥等国的10个少林文化社团成为创始会员。释永传大师当选为协会执行主席。“欧洲少林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首都柏林。

  在中国,具有传播能量的绝不仅仅是上述两位大德,后起之秀,人才辈出,各具通天手眼、无碍辩才。如果为他们打开走向世界、走向“一带一路”的大门,几乎可以预见会出现一个中国佛教在“一带一路”上繁花似锦的局面。

  如果我们肯定“走出去”,认可这是中国佛教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那么走出去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突出“时代特色人间佛教”的中国佛教思想,把“以人为本,四众和合,契理契机,依法弘教”作为“四项原则”,把“清净庄严、悲智修证、求同存异、辅世教化、传道人寰”作为“五大传统”,求得各国佛教信众乃至民众的认可,建立中国佛教徒与各国佛教徒的一致信仰取向,打好心灵沟通的基础。

  第二,要口惠而行实,推进“东南亚南亚佛教命运共同体”、“亚洲佛教命运共同体”乃至“世界佛教命运共同体”的组织建设和基金筹措,为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亚洲各国佛教乃至世界各地佛教提供切实的帮助,为佛教信众即所在地民众解决一点实际问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好事做多了,自然就人心所向。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包括中国佛教的复兴。实现中国梦,这也应该是中国佛教复兴进程中真正的历史使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国佛教       走向世界)(五明学佛网:中国佛教       走向世界)  

 其它:简述中国佛教的涅槃思想(方立天)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吴立民居士:中国佛教文化的“三世”与二十一世纪的十大工作 

 王雷泉教授:蒋维乔《中国佛教史》提要 

 王雷泉教授: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王雷泉教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佛教 

 王雷泉教授: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 

 郭元兴教授:中国佛教与医药 

 郭元兴教授:中国佛教宗派 

 黄夏年教授: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黄夏年教授: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