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放生的心态(上)


   日期:2015/4/21 21: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近日我们将举行秋季大放生活动,所以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放生的功德。其实做任何善事,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但若是不如理如法、盲目地放生或做善事,就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善,还是恶,完全在于心态,不在于形式。若是心态没有调整好,心不善,行为就是不善。比如,吃饭可以变成恶,也可以变成善,也可以变成不善不恶。若你的心是善的, 吃饭是为了更好地修行, 是为了做一些善事,吃饭的行为就是善业。你也可以有菩提心的摄持,吃好、穿好是为了保护身体, 身体健康是为了修行, 修行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度化众生,这叫发菩提心。若有菩提心的摄持,吃饭的功德也是非常殊胜的。若是你有更高的境界,知道自身是一座圆满的坛城,为了保护坛城而吃饭,功德就更不可思议,这是密宗里讲的。

  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也没有刚才密宗里讲的大光明的境界,而是在吃饭时贪着饮食的味道,这叫贪吃;若是吃饭以后是为了去造业,如去做杀生、偷盗等恶事,那吃饭的行为就是一种恶业。若是没有任何发心,没有想吃完饭以后是去做善事,还是去造恶业,只是糊里糊涂地吃,这种心态就是无记的状态。无记是指不善也不恶,这样吃饭的行为也变成了不善不恶。

  这是拿吃饭来做比喻,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包括我们今天放生也是。从大乘的角度而言,若是你为了世间一些暂时的利益而放生,就变成恶业了;若是你不为自己,而是为众生去放生,就是善;若是你随着别人去放生,没有任何发心,就是无记了。所以发心很重要。若是发心不好,放生就会变成恶业。

  “我在放生,我在解救众生,还会变成恶业吗?”会的!你念佛持咒也会变成恶业,也会变成堕入恶趣的因,但很多人都不明白:“我念佛怎么还能堕落恶趣呢?”因为你发心不好。同样,你若是发心不好,放生就会变成恶业。

  法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善业有世间的善业和出世间的善业。这次放生时我们都要调整心态,心态不能是恶,也不能是无记的状态,要发善心,保持善念。

  佛讲了三种善:

  第一种善是有漏的善,就是为了世间的福报,比如说为了得到人天的安乐去放生。我们经常讲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只是为了世间的健康、长寿等福报去放生,这是一般的善,有漏的善。如果是这种发心,即使你再精进、努力地做这些善事,积累福德,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与安乐,这个果报是投生到上三道,就是人、阿修罗、天人这三道,还是在六道里,也不离痛苦的本性。虽然你有一些世间的福报,但是这个福报是有染污的,你仍然有烦恼、痛苦。因为你做的善根是有漏的——有漏是指有烦恼的染污。因有染污,果就有染污。即使你有钱有权,也很健康、长寿,但是依然解决不了烦恼、痛苦的问题。这种善是一般的善,在佛法里叫人天道。

  第二种善是解脱道,是指有出离心的摄持。你做功德、做善事的时候,不求世间的福报,不求人天的安乐,只求自我解脱。能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对世间法没有贪恋,叫出离心。有出离心的摄持,做任何善事,包括放生都是善业,而且是无漏的善业,其果报是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可以摆脱轮回,摆脱痛苦。

  第三种善是菩提道,就是有菩提心的摄持。刚才讲的解脱道不求世间福报,但是求自我解脱。菩提道是不求自己解脱,只求利益众生,这叫菩提心。我们明天放生也要这样发心, 我们积累的这些善根、 功德完全是为了能成佛度化众生。这样发心是为了断除自私自利,这是有菩提心的摄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生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放生       达真堪布)  

 惟觉法师:吃素与放生 

 道坚法师:放生是什么意思 

 道坚法师: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明一居士:放生改运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 

 妙祥法师:放生·护生——东林寺心开法师向大悲寺妙祥法师请 

 印广法师:放生特别开示 

 仁焕法师:放生仪轨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生态放生”及其对当代佛教“放生”的启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护生放生 

 衍慈法师:放生的意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放生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