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化烦恼为菩提:女子亦是大丈夫


   日期:2015/4/30 16: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很多人看见经典中说要“远离衰损根源之女人。”这种说法觉得这是否有点轻视女子,其实这是误解。  佛经里,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这都是因为她对佛经了解不够而产生的误会,经书中的某些教言,只不过是针对女人嫉妒心强等特征而宣说的。有关远离女人的教言,是针对不能消除贪心的男人而言。同样,不能消除贪心的女人,也要远离衰损根源之男人。《中观宝鬘论》在罗列女身之不净后说道:“如于自或他,粪秽起厌恶,自他不净身,云何不厌恶?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可见男身与女身是具有同等过患的。

  一般所说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远离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如来性是丈夫法 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发愿文中“转女成男”的意义

  虽然在究竟实相上,不分男女相,但在世俗的角度而言,女身确实有很多过患。佛陀经常宣说女人的过失,在《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很多经典中,诸佛菩萨发愿时也都愿生生世世转为男身。《极乐愿文》中也说:“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佛教的思想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佛陀以智慧照见,女众业障深重,心眼很小,嫉妒心强,是非比较多,与男众比起来,许多地方自叹不如。因此,《宝积经》、《金光明经》、《白莲花经》等大乘经典中,宣说了女人不得转轮王位等五种过失,以及女人的不共烦恼与痛苦。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中记载,有个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者甚多,便问佛陀是什么缘故。佛陀告诉他:“有四个原因。一、女人对珍宝等财物很贪执;二、女人的嫉妒心比较强;三、喜欢说是非,口业比较重;第四、搔首弄姿,姿态不如法。”女人不但多堕地狱,也多堕于饿鬼中。《正法念处经》云:“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从世间总体来看,虽然男人也有这些烦恼,但总体来看,女性了烦恼深重一些,女人生理上也有一些缺陷,按照藏医的说法,女身天生有32种妇科病,与男身完全不相同。

  在佛陀时代,那时有位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名为优葩拉,十分年轻貌美。依当时传统,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须挨户托钵乞食。有一天,优葩拉走到一个皇宫去乞食,国王看到了便想要她,於是强迫优葩拉到皇宫里去。由于她己证悟到罗汉果位,因此,在国王将要动手强暴她时,她飞上了高空。国王看到她示现的神通,非常後悔自己的恶行,因而把心转向了佛法。从此,国王成为一位大修行者。但也就是从那天起,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条就不一样了。

  女性由于较可能遭遇到不利于身体的状况,而基于戒条是依据外在身体而制订的,因此男女行者在这方面的戒条便不一样。鉴于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佛陀当年给比丘尼制的戒律有三百六十条,较比丘多出一百多条。

  不过,境界较高的女成就者或者心地善良的女修行人,也远远超过很多男众。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拉喇曲智仁波切说:“虽然以罪恶感召而投为女身,可有些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的女人,正所谓的‘身体低劣境界高’,一百个坏男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历史上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很了不起的女修行者,尤其在密宗当中,依靠密法的不共修行,女身成就的现象相当多。因此,显宗经典中对女众的特别呵斥,也是具有密意的。我们在发愿的时候,低劣的女身,生生世世都要舍弃,愿获得具有善心、种族高贵的男身。

  转识成智,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在〈般若心经〉中(宋施护所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世音大士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在这经里,观世音明确指出 '善女人'也可以透过修持而成佛;在经末的部份,佛陀对大士之开示作出了明确的印许。佛教中有一尊广为人尊崇的佛母,称为'度母'(注:在古代中国称为'多罗观音'及'救度观音')。度母在无量劫前,是一叫'般若月'的女子。这女子曾发下宏愿:要以女身修行,以女身发菩提心,以女身成就佛境,最后更要以女身化现度生。她最终果然成就了佛境,被尊为'圣救度佛母'。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以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实物,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说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8岁成就!

  所以,发大乘者,不见男女(女居士的榜样)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YIN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YIN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YIN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著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已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已,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法伦,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化烦恼为菩提       大丈夫)(五明学佛网:化烦恼为菩提       大丈夫)  

 其它:铸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明尧居士) 

 如瑞法师:出家乃大丈夫所为 

 宽运法师: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 

 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此般难行能行,难为能为, 

 净土法门法师:这些東西都放下了,佛门叫大丈夫,这个了不起 

 大安法师: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是大丈夫 

 宣化上人:出家乃是大丈夫事 

 出家乃大丈夫事也,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的功德大得多 

 如瑞法师:大丈夫不分男女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南怀瑾: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邪YIN是事业的克星,大丈夫不可不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