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不知道宇宙万物和自己是一体的,许多烦恼就产生了


   日期:2015/5/8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今天不肯放下烦恼习气,真实智慧有,不能现前。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偏见(就是见惑)。头一个要放下身见,这是最困难的,头一关,头一关是最难破。这还不是放下我,放下「我」,你就成佛了。放下身,知道身不是我,不要执著身是我。接著放下对立,你看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没有对立的。我们看到好像是对立,实际是一体,像我们看一棵树,你从树叶上去看,好像每个树叶都是对立的,这个树叶不是那个,那个树叶不是这个;你看枝,这个枝跟那个枝是对立的;你看干,这个干跟那个干是对立的,你再慢慢往下看,看到根,看到本,原来是一体,没有对立。我们一个人也是如此,你要不看到整个这个人身,你看到眼跟耳对立的,耳跟鼻是对立的,头跟手足是对立的,右手跟左手对立的,都对立的,你看到全身,原来是一个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到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根。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它是一体,你为什么要对立?所以对立是绝对的错误,对立是一切冲突的根源,错了。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宇宙是和谐的,生命是和谐的,大自然是和谐的。


  我们人迷了,迷得很重,甚至於比畜生还厉害。我们细心观察植物,孔子在《易.系辞传》里面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看树木、树林,如果这一片是杉树,它没有杂的,它全是杉树,这物以类聚,这是示现什么?和谐。这个族群,你看一片森林,跟那边森林它不一样,虽不一样,它们互相没有斗争,互相没有侵犯,和睦相处。你看花草树木,在小范围就像一个家一样,和睦;大的范围,你看一群一群的,就好像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它也和睦,体现出一个和字,和为贵。一切众生之类,迷得最严重的是有情众生,六道里头有情众生迷得最严重。人是六道里头迷得最重的,但是他也最容易觉悟。他的住处是染净的临界点、善恶的临界点、迷悟的临界点,所以他很容易迷,他也容易觉悟,人之可贵在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四集)  2011/2/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74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谕眷属和敬」,和敬这两个字重要。佛法非常讲求六和敬,僧团里面,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离开六和敬就不是僧团,佛不承认。四个人在一起共修,佛家称四个人叫一众,就承认这是个团体,依六和敬,佛承认这是僧团。真正能够落实六和敬,这个僧团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一个地区出现这样一个团体,这个地区人有福报,这地区没有灾难。六和是诸佛如来尊重的,一切龙天善神守护的。


  为什么这么难?难在什么?每个人不能放下自私自利,就难在这里。今天这个社会,到哪里去找到一个真能放得下的人?实在说,谁能放得下谁就得大自在。只有放下的人,他才能入大乘;放不下,天天学大乘也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大乘头一个条件就是放下身见,身见最明显的就是自私自利。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与大乘自然就相应了。实在小乘初果就把身见破了,入门了。身见破了,不再执著身是自己,能像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他真放下了。放下边见就是放下对立,边是二边,人我是二边,真妄是二边,邪正是二边,二边这个念头没有了。那是什么?一体,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没有对立。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5

  「若於圆教能生实信,圆解圆修,可称圆人」。大乘圆教,这部经是大乘圆教,究竟圆满的大教,你能生实信,真相信,一丝毫不怀疑,圆解圆修,圆是智慧现前,你真懂得,你所懂得这些道理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活用,灵活运用,千变万化,这个人是圆人。为什么?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处理一切事物得心应手,会让大众都生欢喜心。「圆人修行一日,可当常人修行一劫」。普通人修行一劫比不上圆人修行一天,圆人修一天的功德可能一般人一劫都修不到。我们想不想做个圆人?我想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不想。圆教人怎么个修法?基本的德行必须要有,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日常生活的常规、待人接物的守则。如果要圆,要放下见思烦恼,要放下身见,要放下我执,要放下对立(边见),不跟任何人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要能包容一切。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心现识变的,不是外来的,跟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你不能包容你就错了。


  这个一体的现象,从我们自身就完全能够显示出来,我们身体,外面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你想想看谁不能包容谁?一个也少不了,少了眼睛不能看,少了耳朵不能听,少了鼻子不知味道,不知道香臭,里面五脏六腑,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外五官、内五脏,它们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你才是健康长寿,这小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完全一样,眼耳鼻舌是什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全是一家,如果不能包容,祸害就产生。害谁?害自己,不是害别人。现在地球上出麻烦了,麻烦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是一体,要在这个地球上吵架,最后的结果是毁灭地球,同归於尽。这傻事,这是迷惑到所以然。


  现在大家都有科学常识,地球在太空当中确实像一条船一样在大海里航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要同舟共济,不能破坏地球,破坏地球大家同归於尽。所以地球人要有这个认识,至少是要认识一家人,都住在地球上,同住在这条船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船生存,对於这个船要爱护、要关怀,要热心去照顾,要互助合作,一个道理。古圣先贤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世界上所有宗教家也是这样教我们的。物质世界,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到底是什么?今天这个问题解决了。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的研究,一生专门研究原子,对於物质究竟是什么,他可以说是尽毕生之力,也真难为他,他真把它搞清楚了。在大乘佛法里头说,他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他的研究报告证明了大乘教里相宗讲的阿赖耶,是真的不是假的。宇宙之间只有三个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科学的名词不是这个说法,意思是一样的,科学讲物质、信息、能量,能量就是自然现象,信息就是精神现象,物质是大乘经里面所讲的境界相。所以是一样东西,被他发现了。佛经上讲的物质是怎么回事情?物质是从心想生,这个被他搞出来了。他说物质的本质是意念,物质确确实实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任何物质里面都有信息,就是都有精神现象。佛法讲心跟物是一体,分不开,物质里头有心法,就是色法里头有心法,心法里头有色法,决定分不开。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八集)  2011/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78

  边见就是对立,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放下对立,烦恼就去了一大半,许多烦恼都是从对立里头产生的,所以这个念头非常非常不好,对别人不利,对自己更不利。你冷静去想想,对别人不利只有三分,对自己不利有七分,这不能不知道。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0集)  2010/11/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0

  诸幻灭尽,刚才讲了,三细相、六粗相,从三细变成六粗,三细相是太微细了,很不容易发觉到。所以今天科学能够说得出能量、物质跟信息,我们不能不佩服它,非常之难得。科学还是要向上提升,我们也希望科学家能够明心见性,但是明心见性必须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如果还用这种心,就是用妄心,妄心只能到阿赖耶就是尽头了,他没有办法突破。所以诸幻尽灭,我们学佛功夫就用在此地。首先它是有次第的,也有难易,首先从执著,决定不能有执著,有执著你头一个关口不能突破,这就是六道。六道也不是真的,你只要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不执著我们常常讲,从哪里下手?从放下对立下手,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的,我们从这里,就是决定不能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我再要跟他对立,那你在佛法里叫寸步难行;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你的心量就扩大,你就能包容,这是初阶。首先要放下的,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有控制的念头,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是你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要在这上下功夫,你才能得清净心,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那非常快乐,叫法喜充满。你看《论语》头一句,这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把你所学的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个心里面喜悦,这个喜悦不是外头的五欲六尘刺激,内心的喜悦往外流。佛法亦如是,你真正能把这些烦恼习气放下,你心多么自在、多么清净。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九集)  2010/4/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19

  佛经里面讲科学,究竟圆满的科学,科学是讲证据的,拿证据来。佛经是有证据的,用什么?禅定,禅定功夫的浅深差别很大,佛告诉我们自性本定,为什么?自性本来没有动摇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说了「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我们常讲的「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华严经》上讲「师子奋迅三昧」,这是自性本定。你的心本来是定的,你现在心里有妄念、有妄想,这是什么?这都是自性里的般若迷了变成烦恼。你能放下,这些烦恼又变成菩提,又变成智慧,你得想办法把它转变、转回来。所以佛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原则告诉我们,放下执著,别再执著了,你就成正觉。放下执著,证阿罗汉,阿罗汉能把见思烦恼都断掉,也就是放下了。见思烦恼是什么?你看错了,见烦恼;思烦恼,你想错了。要怎样才不错?你不看它、不想它,就没错、没问题,就是正确的。见思烦恼是坚固的执著,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觉悟才放下,我们要怎么学法?大乘有方便,让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把我执放下,我见放下,没有我,大乘那是真有方便。大乘教我们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是我,自性所变现的万法是我,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个心量多大!所以佛教我们要随缘,不要有成见,不要有对立。有对立,错了,确确实实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里头没有我见、没有身见,这总得要晓得。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锻炼,逐渐逐渐放下成见、放下对立、放下我执,那叫真做功夫,真修行。学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首先,清净心现前,这是你修学的功夫真正成就了,清净心,你不会再有染污。我们今天讲物质的染污,生理是物质的染污,心理是精神的染污。这两种染污你都放下、都没有了,身心清净。这样的境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在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在方便有余土。在我们此地,像《华严经》讲的修行境界,到什么程度?给诸位说,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中国谚语常说「凡事起头难」,第一关很不容易突破,第一关突破之后,往后就容易了。你进了小学一年级,以后到二年级、三年级就容易了,就是头一关很难过。


  头一关要断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不再执著身是我,知道身不是我,这要常常记住,身不是我,要破身见。身怎么看?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那一般人,我是什么?一般人误会了,灵魂是我,身有生死,灵魂不死,灵魂它在六道里投胎。佛家叫神识,不叫灵魂,佛家叫神识。这还是错误的,比执著身高明一等,这还不是。那是什么?那是迷惑颠倒的自己,不能说不是自己,是迷惑颠倒的状态;应该要帮助他觉悟,觉悟的时候叫灵性,灵性才是我,灵魂不是我。所以就要觉悟,觉悟是灵性。灵性自自然然就脱离六道,灵魂出不了六道,它迷,还是执著。灵性怎么回事?灵性跟灵魂是一桩事情,不再执著,不执著那个东西是我,他就超越六道轮回。不能执著,执著是很糟糕的事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心量拓开,不要去执著,不要对立,不要有成见,我想怎样怎样,把我的意思加给别人,这都错误的。佛菩萨没有,佛随缘,你怎么做,佛都好、都点头,佛没意见。佛看到你错了,错了也没意见,看到你堕地狱,也没意见,为什么?知道你将来地狱罪受满了,你又会出来,我在等你。他没意见,这很高明。

  我们六道凡夫,这六道是个大舞台,我们在台上表演,诸佛菩萨在旁边观看,我们在表演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有种种不同的果报,他在旁边看,他看得很清楚,决定不动心,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高明在这个地方,这叫什么?这叫随缘妙用。我们不行,我们一看到马上就要干涉,一干涉怎么?就跳到舞台上跟他一起表演。所以真正修行叫历事炼心,你不入这个境界,你到哪里去练?在这个境界练什么?练不动心,练不分别,练不执著。这是很难,净宗有特别方便,就是才起心动念,才有分别执著,立刻就想到阿弥陀佛,不能有第二个想法,念头一起归到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取代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名号是什么意思?名号是无量觉,你要能懂得,一句阿弥陀佛无量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所以念佛会开悟!得无生法忍就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禅宗功夫是平等的,没有高下。


  证不退转,只要成无生法忍就证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地位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圆教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他到一真法界去了,他到阿弥陀佛实报庄严土,那怎么会一样?念佛同修必须要记住,情执愈深,给自己添来的麻烦愈大、愈严重,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成问题,情执重的没有把握。所以一切大而化之,什么,随他去!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干什么?今天有个老同修,上午来看我,我想应该是有人欺骗他,骗了他一笔钱,他一定要再追查,来问我,我不晓得这个事情。钱,身外之物,丢了就算了!你用好,他用也不错!何必那么计较?学佛,是不是真正学佛就在这里看,丢失再多若无其事,为什么?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你想这个东西干什么?错了!所以真正学佛人没有一桩事情不自在的,时时刻刻真的法喜充满,这是真的,真受用。这证不退转,我们就晓得这个境界。


  「可证弥陀名号,妙德难思」。这一句里头真正关键就在这个妙字,跟《还源观》里面随缘妙用,那个妙是同样的意思,随缘妙用就是此地讲的妙德难思。「如东密」,东密是日本的密宗,他们修阿字观;如东密「阿字观云: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这一个字,现在讲文字学里头母音,母音里面第一个音。现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文字很多,但是发音第一个母音都是「阿」,可见得这确确实实口一张开这个音出来是阿音。一切的语言都从这个音里头变化出来的,所以它是第一个母音,第一个原始的音。能出一切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咒,咒语。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密宗里面的,密宗修行著重在三密相应,这咒有没有意思?有的有,有的没有,大概有意思的少,没有意思的多。为什么?有意思,你会胡思乱想,没有意思就叫你没法子想,这个好!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四集)  2010/6/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6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