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自他相换和菩提心


   日期:2010/2/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菩提心?怎样才能发菩提心啊?很多学佛者很困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缘众生的悲心,也就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二是缘佛果的智慧,只是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快乐,拥有财富、寿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愿使他们远离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圆满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曾经有个比丘尼显愿为我做了自他相换,把我的阑尾炎代去受了,结果她病了三天,对我来说真是奇迹,病是可以代受的!但这不说明可以全部代受只能是一部分,但已经很了不起了,想想别人的痛苦你来承当那有多大的勇气啊,慈悲心是多么的伟大,这也就是菩提心,是成佛必备的条件之一。

第一次自他相换我代受了一个要自杀女子的病,我病了三天却因此体会到了空性的感受.以后我按照丹增嘉措活佛的开示每天把菩提愿念三遍,坚持了半年,我发现我真正具有自他相换的能力了,即只要和有病或烦恼重的人讲讲话或吃饭,然后我就会代一些病过来,甚至于一个电话对方的病也能跑到我身上来,我当然难受一阵子有过懊恼,但看看别人因此而获得安详和健康,而且自己有办法可以驱除,何乐而不为这是菩提心啊,我所有的修行功德因为有了菩提心而会成倍增长啊!

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就是我没想做什么却代了一些病了,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我试着有意识做过两回,一次我妈她病得不行晚上不能睡觉说难受要死,我躺在她身旁想她的病全部吸过来.....,再给她观想念百字明,慢慢看她睡着了.第二天她说好多了,成功了!而我明显干瘪了许多有一星期没有食欲.还有一个活佛特地赶来上海给我传法,我好感动,他说身体不好我就试着自他相换,第二天见他真是红光满面,而我也难受了一星期......有个师傅说必须证得空性后才能做自他相换,否则自己可能会得不偿失......

自他相换是培养菩提心的方法之一,就是观想以自己的痛苦来代受众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同时发愿:愿以我这一次痛苦的经历来消除众生的所有痛苦及其根源,愿以我的痛苦来换取众生的痛苦,愿以我的忧伤来取代众生的忧伤,愿以我的死亡来替代众生的死亡......对此,愿上师三宝加持我如愿以偿!

我们若更进一步修行的话,可以采用大乘佛教所教授的窍决方法,即通过自己呼吸气息的出入,来进行自他苦乐的交换.可以这样观想:从鼻孔呼出清净之气时,将自身的安乐和安乐之因,化成白光融入众生或某个特定痛苦众生的身中;在吸气时,将那些正在经受苦难折磨的众生或某一众生的痛苦与痛苦之因,都化为黑光,通过鼻孔,融进自己心中的"自我痛苦"的念头上......[丹增嘉措活佛文集]

当这种修法修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具备真正消除众生痛苦的能力.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现在还没有依靠观想呼吸,而具有真正苦乐相换的能力,但是,我们若依靠清净意乐,依照此法去修行,也能够间接地对众生有帮助.

对此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样修持观想力真的可以把他人的痛苦拿到自己身心上,那对自己乞不是太危险了吗......其实将众生痛苦真正换取到自己身心上的高深修行力,并非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所以,"危险"的程度自然是很小的.万一真的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于那些大菩萨来说,则是求之不得.能用自己这么小的痛苦去消除众生巨大的痛苦,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不但不会令人困顿,反而已成为生活上的一种乐趣.我们自己过去世所积造恶业的种子,一直存留在相续中,在没有彻底铲除之前,它肯定能发芽生长,早晚都会造成剧烈的痛苦与沉重的灾难,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受一点微小之苦,如果能够正视它,它就会使大的罪业净除,今后再也不经受痛苦了.

没有修自他交换的过失——今生遭受痛苦,来世也遭受痛苦,从两方面已经叙述了。反过来说,如果修持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利益他众,今生来世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和快乐。一切快乐是从利他而生,倘若从现在开始修自他交换,平时在生活中认认真真去行持,自然会带来许许多多的利益。
那怎么修呢?外面有那么多芸芸众生,看到他们快乐就随喜,看到他们痛苦就想:“这个人很可怜,愿他的痛苦我来代受。”如果自己身体和心里感到快乐,马上想到:“我吃得特别好,今天真是过年了,多舒服啊!这个快乐不应该消失了,应该回向给众生,让他们也快乐。”古代修行特别好的人,认为痛苦和快乐不能浪费了,应该要用上。怎么用上呢?当我遭受痛苦,甚至有感冒头痛的小苦时,马上想众生无始以来的痛苦让我代受;稍微有点快乐,比如冬天晒太阳很舒服,立即把这种舒服回向给众生。众生无始以来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的执著,一定要彻通过中观、密法、大圆满的修行彻底断除,假如没有断除,不愿修自他交换,那么三界的痛苦绝对不可能消失。

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若想迅速救护自他众生脱离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唯一的窍诀是什么?就是要修自他交换——将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施予众生,或者像保护自己那样保护众生,像讨厌众生一样讨厌自己。这就是最殊胜秘密的成佛妙诀,也是所谓的“密法”。《大圆满前行》中说:“哪怕相续中生起一次这样的自他交换菩提心,也能清净多生累劫的罪障,圆满广大福德、智慧资粮,从恶趣、邪见之处获得解脱,你如果想证悟空性,就要修持自他交换。现在有些人希望很快就证悟空性、获得解脱,那修自他交换是最方便的了.大家应该经常修自他交换,成千上万的大成就者都是通过这种修法获得了成就。哪怕能修一天,你一天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如果一千个人能修,对社会安定、对人类和谐等方面的利益无法言说。可是,这样的知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从古至今,从释迦牟尼的佛教法开始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来,不管是学显宗、密宗,还是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修行者,依靠菩提心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的有多少个呢?可以说根本数不清。那么,没有依靠菩提心而得成就的有没有呢?绝对没有。有些人可能问:“往生不是不用菩提心吗?”不可能,真正往生的人,相续中没有菩提心的是没有的。《净土教言》中也讲了,有福报的人在往生的前一刹那,所有的菩提资粮(包括菩提心)就已经圆满了。

有了菩提心,获得佛果会非常顺利,不像外道那样,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苦行,比如说拔头发、跳入火炕、在恒河里沐浴、用五火焚身等等。可能有人问:“佛经里不是有很多依靠苦行获证佛果的公案吗?释迦牟尼佛经历了六年苦行,很多高僧大德在修学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苦行,这难道不是苦行吗?”当然是苦行,但佛教的苦行与外道的苦行有很大差别。外道的苦行,确实会在身心上造成相当难忍的痛苦,而佛教的苦行,比如一地以上的菩萨将自己的头目手足布施给他人,是因为菩萨的利他心特别强,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所以就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也像割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其实,仅仅念诵仪轨的词句与修生圆次第是有天渊之别的。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则其所修之法也不会成为有实质意义的生圆次第。

在宁玛派里,其密宗修法的着重点是什么呢?比如,在每一个生起次第本尊修法的前面,都有两个修法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空性和大悲心(菩提心)。每次修本尊法之前,首先,不但必须精通空性,而且要或长或短地实修空性;之后,还要修大悲心。只有修完这两个法后,才能正式进入本尊的修法。当然,其圆满次第的修法也有同样的要求。

宁玛巴的经续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没有证悟空性和没有生起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将愤怒本尊观想得再清楚,也不一定能得到修法的真实利益,反而有可能会引起一些解脱的障碍。由此可知,空性见和菩提心是修习密法的基础,而菩提心又是证悟空性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菩提心开始做起。当然,在修菩提心之前,还必须具备出离心。

不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我们要想马上达到这个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立即达到修法的真实境界,但若能在每一座中都造作地发菩提心,或者造作地修自他相换等法,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一定要认真地修,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他相换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自他相换       菩提心)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