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佛教若排斥互联网就没有力量


   日期:2015/5/10 2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XC法师 16岁出家,2005年担任北京龙泉寺方丈。今年4月20日,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等职务。

佛教若排斥互联网就没有力量

XC法师

【对话动机】

从山间破旧小寺,到拥有高学历僧团的“最强科研寺”,龙泉寺方丈XC法师详述龙泉寺10年间的发展之路。

佛教弘传需与时俱进

新京报:龙泉寺有一批清华、北大等名校高材生皈依剃度,被称为“最强科研寺”,它为何能吸引高学历人才?

龙泉寺位于海淀区,和很多高校离得较近,一些对佛法感兴趣的人经常来寺里访问交流,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选择出家。实际上来龙泉寺出家的人,各种学历、阅历的都有,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并不与学历挂钩。

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也需要高素质的僧人团队。从全国佛教整体比例来看,出家人的学历普遍偏低。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当中来。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没有人才,没有传播,怎么走向世界?

新京报:有人质疑高学历人才皈依剃度是消极避世,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你怎么看?

佛教若排斥互联网就没有力量

龙泉寺山门。这里吸引了很多北大清华的高学历人士出家。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有人认为出家人比较消极,不做事,与世隔绝,实际上佛教是非常积极入世的。历史上,大量高素质的出家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代出家为僧、尼须通过考试;清朝中叶后,因为战乱,很多底层的人,乃至难民为求生或避债而出家,所以长期给社会造成出家人避世的错觉。

现在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如果出家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没办法把佛教善的力量释放到社会中去。现在正处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高素质人才出家,正体现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新京报:你说过,“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就传不出去。” 龙泉寺建立了科技团队,并有一群精通程序的义工,你为何如此看重高科技?

佛教是古老的、传统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佛教徒和佛教应该接受和欢迎所有先进科学。我们应该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递出去。佛教的弘传方式和方法需要恰当地与时俱进。

在这个时空因缘下,佛教要弘法、广度众生,就要利用高科技,利用现代传媒的方法与手段,才能快速把佛法传播出去。出家人不应拒绝新知,而要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才能在心灵世界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的帮助。

“网红”僧人能帮许多人

佛教若排斥互联网就没有力量

XC法师(左)正在指导弟子贤启法师学修。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专业博士。

新京报:你2006年开通博客,2009年起用中文、英文、法文等十种语言在互联网上弘扬佛法,被誉为最会利用互联网的法师,但很多人批评互联网消解了严肃文化,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传播佛法?

这个时代是网络时代,各行各业发展都要网络化,并像网络一样连成一体,孤立肯定没有力量。佛教若排斥网络,就没有办法去广泛深入地影响社会。

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载体,关键是怎么面对它、如何选择它。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不实、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在这个信息海洋中,我们应该去传播正面、积极、健康的信息,为人们提供净化心灵、精神交流的平台。

新京报:佛教给人的印象是深山古寺、清净,重在修行、参悟,你把互联网引入寺庙,是否担心会影响僧人清修?

佛教有许多面,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一面。龙泉寺的僧人,并非外界传说的那样都是手机不离身的网络达人和科技高手。龙泉寺要求僧众专心办道,远离世染。为保证清修,寺庙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用电脑、上网要申请;也不允许拥有手机,只有少数执事法师,因工作需要,才会由寺院配备。龙泉寺的僧团是有分工的,负责事业部门、需要上网的只是少数法师,绝大部分僧众的学修不受网络影响。

新京报:你每天上网多久,主要使用哪些互联网产品?

我平时上网主要是了解一些国内外时事,宗教界、佛教界大事,以及一些社会评论和舆论。现在除了博客、微博、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我还开通了微信平台。我们的动漫制作中心除了见行堂语系列的漫画,还制作了很多动画片、微电影,这些在网络上都能见到。

新京报:你怎样看待“网红”僧人,比如有2400多万粉丝的延参法师?

互联网是与大众交流互动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佛法,获得心灵的启发,也可以在博客、微博上提出他们在家庭、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我们通过网络给他们适当的关注、安慰和鼓励,能够帮助到很多的人。

新京报:你用动漫形式出版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成为畅销书,为何用这种形式传佛法,效果怎样?

能传播出去才是好东西,不能传播出去,东西再好,作用有限。传播出去,还要大家容易懂,能够渐入人心,才真正对生命、对社会有帮助。

太严肃的东西,大家往往有畏惧感,心生远离;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对漫画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时代不同,有人喜欢更亲切的佛法,那就要有这样的佛法。最近,《烦恼都是自找的》在中国国际动漫节荣获金猴奖,这也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寺庙应恢复清净道场”

新京报:龙泉寺是为数不多向公众开放修行的寺庙,有各种禅修班、法会,这为了什么?

只有被现代人所欢迎和接受,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到社会内部去。佛教需要用大众喜欢的方式贴近社会、民生。

很早以前,我注意到北京高素质人才密集,但很少有对公众开放的道场,就特别想在北京建立一个大道场,培养佛教人才。终于在龙泉寺实现了这一心愿。

新京报:龙泉寺不收香火费用,各类禅修班都免费,寺庙没有经济压力吗?

龙泉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十方信众的支持。寺院不断完善一些基础设施,的确一直存在着资金缺乏问题。然而,龙泉寺有自己耕种的有机农场,僧众平时吃穿住用比较简单,所以自身开销不大。只要大家能够坚持戒律的行持,就能保证基本生存。

新京报:目前中国许多寺庙重视经营,比如少林寺,除了打造少林寺商业品牌,还在海外买地开设公司……你如何看待这些举措?

在现代社会如何来保持和传承宗教的基本教理、教义和宗教的基本精神,同时又能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个时代的大问题。这里面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各地的寺院都在做各种尝试,因为因缘条件不同,呈现的面貌也有所不同。

当今的宗教界存在“寺庙被承包”、“烧高价香”、“私设功德箱”等不良现象,这是唯利是图的物欲文化对宗教界的腐蚀,影响很不好。

新京报:你认为寺院该呈现如何的状态?

我觉得寺庙应该恢复清净的道场,让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办道。比如龙泉寺僧团持金钱戒,对上网和手机的使用等进行严格管理,设立了种种规矩,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有了清净和合的僧团,把寺庙的各种防范措施做到位,寺庙各种功能比较具足,各项事业才能较好发展。寺院的自身建设搞上去,才能够把好的影响释放到社会中。

青年人三大困惑:择业、孤独、家庭

新京报:佛教是一门出世的宗教信仰,你作为宗教领袖,又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等诸多职务,两种不同的身份发生过冲突吗,你如何平衡这两种角色?

佛教根植于社会,所以要从如何契合时代缘起、利益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其发展。发展佛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所以,我这两种身份是不矛盾的。

在当今世界,国家和社会也都期许佛教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佛教的责任,佛教界应该积极契应这样的使命,勇于担当。

新京报:为何有很多高知、白领到龙泉寺来体验修行?他们能从龙泉寺获得什么?

现代都市的白领,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身心都比较疲惫。人要调整、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宗教思想从人的内心出发,容易让人接受。

龙泉寺对公众开放,举办了IT禅修营、音乐禅修营、动漫艺术禅修营等,包括静坐、行脚禅、农禅等体验式课程,就是要让大家体验传统的生活,让躁动疲惫的心安静下来。大家与出家法师、义工交流,学员之间也互相交流,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心扉就慢慢打开了。

新京报:你是全国青联副主席,龙泉寺有很多青年义工,青年人向你倾诉得比较多的问题和困惑是什么?你是如何开导他们的?

还有很多青年人通过博客、微博和我互动交流,问题多是精神层面的,以下几类问题比较多,第一,择业问题,第二,人们远离家乡择业,内心容易产生孤独和疏离感。第三是家庭问题,比如父母不和等。

很多时候是我引导大家思考和认识什么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让内心的力量得到培养。

新京报:你有困惑吗?若有,你是如何化解的?

困惑,佛教讲即是“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我们因为没有智慧而起各种烦恼。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断除无明烦恼,用佛法去断。佛教里有系统讲述断除无明烦恼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当然,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明烦恼还是会起来,这时候正是考验和强化自己佛法修行的机会。我出家以后,按照佛法里的方法修行,让内心保持清明和安宁。

探访

“中国科研最强寺庙”如何炼成?

低沉的英语阅读声,肃穆的佛殿,数十名披着袈裟的法师,十几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近百名年轻的义工。这有些“错位”的场景是龙泉寺“五一”法会多语种分会的一幕。用英语阅读的是佛经《楞严经》。

与京城富丽堂皇的雍和宫、法门寺等著名寺庙相比,龙泉寺有点“寒碜”,古老破旧的山门狭窄难容一辆小车通过,院内仅有的四间拜佛小殿堂也有些破旧。

但用心观察,你会发现龙泉寺独特之处,公共小广场公示板上贴着招募影视动漫制作义工、多语种翻译义工等告示;在寺内数字图书馆,用手机就可以查找要借阅的书;寺庙的门禁系统使用指纹识别,僧人刷指纹即可进入。

这是座古老和现代结合的寺院。

“学霸”僧团改造寺院

2004年,禅兴法师追随方丈XC法师来到龙泉寺,一起入寺的,包括禅兴法师,仅五位法师。

10年间,龙泉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寺庙,成为“中国科研最强寺庙”,“学霸寺庙”,坊间戏称其为“极客圣地”。

龙泉寺有一支让外界好奇的高学历僧团。2004年追随XC法师入龙泉寺的五名法师,其中三位名毕业于清华大学,一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禅兴法师说,如今龙泉寺僧团扩大到100多人,约有一半以上法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5位书记法师中两人是清华大学博士:除了他,另一位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专业博士。普通法师中也不乏名校毕业生身影,贤宇法师柳智宇毕业于北大数学系,贤超法师毕于北大物理系,贤威法师是中科院博士。

禅兴法师是大藏经整理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组6名骨干成员均是名校毕业。“整理佛教经典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做。”

参与大藏经整理项目的贤宇法师柳智宇2010年入龙泉寺,他曾取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柳智宇逻辑思辨能力很强,脑子很聪明,非常适合整合佛法、义理。”禅兴法师说。

除了典籍整理,禅兴法师说,高学历人才还参与寺庙的各方面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博士贤立法师参与了庙宇的设计、制图、监工等工作。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贤信法师设计和维护龙泉寺官网“龙泉之声”,目前已有上千万点击量。

最具互联网思维的寺院

2011年,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举办移动者开发大会,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互联网大佬中间,身着黄色僧袍的僧人满口互联网术语,谈论最新技术潮流,引发了围观。

这位僧人就是龙泉寺的贤信法师,“一开始他们以为我走错门了,后来才发现我确实是来参会的。”贤信法师笑着说。仅2013年,龙泉寺就参加了9次各类技术开发大会。

贤信法师2009年进入龙泉寺,之前他曾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进入龙泉寺后,为方便僧众学习佛法,义工住宿等,他设计了多个程序。

贤信法师频频与IT圈人才互动,国内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也组团来龙泉寺参观,交流互联网技术,一些投缘的IT人才主动成为龙泉寺义工。龙泉寺信息技术组逐渐名声在外。贤信法师说,有不少IT界大名鼎鼎的工程师来龙泉寺禅修。

贤信法师介绍,龙泉寺对僧团的管理依然遵循清规戒律,但在弘法方面非常现代化。龙泉寺新的建筑都安装了音频和视频设备,覆盖网络;开会可以使用网络会议、电话会议,联络北京、外地和外国的不同会场。遇到重大法会,人比较多,可以同时开辟数个分会议室现场直播主会场法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