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第十一讲


   日期:2015/5/14 23: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接着前面一段经文,大概简单的再重复一下,我们前面学习到本经正宗分第一段经文。在这段经文,佛给我们讲,犯杀戒,有三种方式夺取人的生命。第一个是自作,第二个教人,第三个是遣使。自作是自己本身去杀人,第二个是教旁边的人去杀人,第三个是遣使,就是杀的对像并不是在眼前,请人去把那个人杀死,这叫遣使。遣使就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职业杀手,专门替人家杀人赚取钱财,所以有一些人用钱去请职业杀手,把他想要害死的人给杀死,这类是遣使。所以第一段经文我们看到,杀人、夺取别人生命有这三种。犯了其中一种,只要把对方的生命真正杀死,这在五戒来讲,优婆塞(受了五戒就是优婆塞)就犯了不可悔罪,不可以接受忏悔,也就是说,已经丧失掉优婆塞的资料,也不可以再重新受戒。

  犯不可悔罪,把人杀死,也必须要具备五种因缘,才构成不可悔罪。五种因缘第一个是人,就是他所杀的对像是人,他杀死的是一个人,不是杀死一个畜生。第二个是人想,他的意思主要是杀人,不是杀畜生,也就是说,他的动机是杀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这并不是误杀,不是要杀害其它动物,误杀把人给杀死,所以动机主要是要杀人,这叫人想。我们现代的话讲动机,他的动机是要杀人。第三个杀心,第四个兴方便。杀心就是他起了杀心,兴方便就付诸行动,方便就是起心动念要杀人,他在行动里面,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这叫兴方便。所以有了要把某人杀死这个心起来,兴方便就是付诸行动。杀心跟兴方便,就是我们这段经文讲的自作、教人或者遣使,这三种方式。第五个因缘,前人命断。前人命断就是他眼前这个人、他要杀的人,命被断掉,真的被杀死了。如果具备这五缘,就构成不可忏悔的罪过,所以叫不可悔。这是五戒,包括出家沙弥戒或者八关斋戒,在小乘戒的结罪来讲,必须具备这五缘才构成不可悔罪,如果不具备这五缘,是中品可悔或者下品可悔。

  如果这五缘都具备就不可悔,这也是跟大乘菩萨戒结罪不同的地方。所以小乘戒比较容易持,因为他是一定事情已经造成事实才定罪。就如同我们世间法律一样,你有证据,已经构成事实才定罪,所以小乘戒偏重在戒事相。大乘菩萨戒就不一样,它偏重在心地戒。你起心要杀人、要杀害众生,就结罪;如果要杀人,在菩萨戒来讲就犯了重戒。所以菩萨心地戒,主要在起心动念地方结罪。五戒很明显,我们一看就知道,偏重在事相上的结罪,从身口、事实行为、造作来论罪。受了五戒,如果具五缘去杀死人,就犯了不可悔罪。不可忏悔就是不可以再受戒,不管大乘戒、小乘戒都不能再受。不可悔主要是不能依作法这个方式来忏悔,我们一般讲作法忏,就是在三师面前,或者传讯师、引礼师、或者有道德学问的师长,或者在佛菩萨像前发露忏悔,这叫作法忏。如果犯了不可悔,作法忏这个方戒不可以忏除,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叫不可悔。只有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见到好相,罪业忏除,才能够重新受戒。破戒的罪,依大乘取相忏见到好相,罪业忏除,可以不堕三恶道,因为破戒就要堕三恶道。

  在序分的经文,佛给他的父王讲,受了五戒,[当得成佛],就是受了五戒之后,应当可以得到成佛。可见五戒是成佛之因,我们不可小看。受了五戒之后,如果犯了戒,比如说犯了严重的戒,犯了不可悔罪,或者比较轻的,没有忏悔,就[常堕三涂],常在三涂受苦。犯了不可悔罪堕三途,我们比较没有疑问;如果犯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而没有忏悔,是不是也堕三途?也会堕三途。为什么?因为俗话也常讲,恶业不要以为它小,我们就不改过来,如果小恶不改,就不断累积,时间久了,小恶就变成大恶,罪业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重。罪业多了、罪业深重,当然会堕三恶道。为什么?因为没有改过,没有忏悔。因此我们受了戒之后,不是说忏悔法就不需要了,实在讲还是要时时忏悔,也就是时时反省,时时检点,时时改过,我们持戒才不断提升。所谓戒有下品戒、中品戒、上品戒,我们总希望能够提升到上品戒,最上品的就成佛了。我们从前面经文来看,五戒持到圆满就成佛了。这个我们也不能不知道。祖师在《笺要》里面也给我们提醒,破戒之罪虽然可以由取相忏来忏除,可以不堕三恶道,但是世间性罪还是存在,所以因缘聚会的时候,还是要去还债,所谓欠命还命,欠钱还钱,要去酬偿夙债。除非你证果入涅槃或者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不受业报。我们上一集讲到这里。

  这段我们也是要常常提醒。性罪跟遮罪这是两种,性罪就是自性的罪过,[性],我们用比较白话、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叫做性质,也就是说那桩事情的性质。杀盗YIN妄这四桩事情,本身的性质就是有罪过,所以叫做性罪。也可以讲自性之罪过,因为罪过会障碍我们的自性,障碍我们明心见性,以佛法来讲就比较深入。一般人我们跟他讲,性质是有罪的,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所谓性罪,就是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或者是中国人、外国人;有文化水平的地区,或者没有文化水平的地区,苦犯杀生、偷盗、邪YIN、妄语等,都是属于本质的罪恶行为,称为性罪。所以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佛也给我们讲,造了地狱的罪业,不管羌胡夷狄;羌胡夷狄是中国古人对外族的称呼,就是不同种族、不同族群的。不管你是那一族的,信仰什么宗教,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你只要造了这个业,果报都一样的。不是说中国人造了这个罪要下地狱,外国人造了杀盗YIN妄,他就不用下地狱,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你只要造了这个罪业,不管你是中国人、外国人,果报都一样的,所以称为性罪。你相信它,果报是这样;你不相信,果报还是一样。所以它是事实真相,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信不信,它都是一样,这是讲性罪。

  另外方面讲遮罪,是[伴随性罪引起之各种过失]。我们简单讲,遮罪本身有罪过,比如说五戒,饮酒这条戒就属于遮戒,它不属于性戒。学习到第五条戒,我们就知道,饮酒这条你犯了,都是可悔,只是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不像前面杀盗YIN妄,有可悔、不可悔。饮酒这条你犯了,都是可悔的,只是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为什么?因为它是遮戒。这条戒本是不是性戒。遮戒用我们现代话讲,就是预防的,防范的,遮就是防范的意思。你守了这个戒,防范你去犯杀盗YIN妄前面四重戒。它是预防作用的。因为酒本身没有罪过,是因为人喝了之后会丧失理智,会做错事情,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比如现在世间各国的法律规定的很严格,喝酒都不准开车,为什么喝酒不准开车?怕发生车祸,车祸严重就闹出人命,它是预防这个。这是讲到性罪、遮罪,很多戒是属于遮罪,像我们《沙弥律仪》有十条戒,大家都听过,前面杀盗YIN妄是性罪,后面可以说都是遮戒,就是预防的,防范的。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经文。诸位同学如果有课本,自己可以翻开课本;如果没有课本,我们银幕上都会打出字幕,大家看字幕。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复有三种夺人命:一者用内色;二者用非内色;三者用内非内色。]

  我们先念到这段。[复有三种夺人命],[复]就是还有。因为前面经文给我们讲,有三种方式夺取别人的生命,接着说还有三种方式夺取人的生命。这三种方式有内色、非内色、内非内色。下面的经文就给我们解释这三种,我们接着看经文。

  [内色者,优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是给我们解释用内色去杀人。什么叫内色?内色就是用身体、四肢去夺取别人生命,把人给打死的。[优婆塞用手打他],[用手]就是没有拿武器,赤手空拳[用手打他],用手把一个人活活打死。大部分人,打成重伤是我们比较普遍可以看到,但是如果学过武术的人,他真的赤手空拳,用手就可以打死人,因为他学武术,打人都是打要害,打中要害就要人的命了。像我们中国一般武术、打拳的,打中人的要害,真的就被手打死。在外国我们看现在西洋拳击,在一些运动场合里面,这种比赛也常常看到。在拳击比赛当中,也有人被打死,当然他们是为了比赛去打死人,不是跟他有什么仇恨去打死对方。但是学习过这种拳术的人,他故意要去打死人,是可以办得到的。所以[优婆塞用手打他],这在中国外国都有,包括古印度。我曾经看过电视,泰国拳也是类似西洋的拳击,打起来也是很凶狠,被击中要害,真的可以打死人。除了用手之外,[用足及余身分]。除了手足之外,手足是比较普遍的,那么其它的,比如我们现在讲柔道,或者摔跤,或者日本相扑,两个人吃的肥肥胖胖,撞来撞去的,相扑就是用身体,除了手脚,其他的部分,也可以致人于死地。所以内色就是用我们身体,把对方打死。从头到脚,这就叫内色。

  那么不管用自己身体那一个部分,要去杀死人,他心里[作如是念:令彼因死],他念头就是要那个人死,要取他生命,[彼]就是对方。那个人因为这个原因被打死,优婆塞就是犯了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有的人被成重伤,没有当场死掉,送到医院死了;或者送到医院路途当中死了;或者过了几天,是因为被打成重伤这个原因死掉的,也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就是说把人打成重伤,没有打死。这个人过了没多久也死了,但是,不是因为被打伤这个原因死的,是其它的因素死去的,还是有罪,是中罪可悔。因为毕竟把对方打成重伤,虽然没有打死,后来也不是因为被打成重伤死的,是其它原因死的,还是有罪。因为你打人,要人的命,没有把对方杀死,就没有构成不可悔罪,是中罪可悔。这是用内色去夺人命。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用非内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非内色],经文里面举出几种东西,[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非内色就是拿东西,我们一般讲拿武器,武器有这几种。非内色主要是遥掷,就是远距离,用这些东西丢过去,或者射过去,像以前弓箭,远距离就可以把人给射死,或者刀。这个刀,大家如果看过武侠片《小李飞刀》就知道,以前我看过武侠片《小李飞刀》,刀好像镖一样可以飞出去,远距离的投掷,给对方杀死。或者丢石头、丢瓦片、丢木头,这些就是遥掷,比较遥远的丢掷过去,用这种方式。远距离的伤人,现在科技就更厉害,用枪、用大炮,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致人于死地。如果用在军事用途现在就更厉害,用飞弹,整个地球都在射程之内,它发射的距离可以含盖整个地球。现在还有把飞弹送到卫星上去,所以它这个射程,可以攻击地球任何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讲都属于非内色,远距离伤命的。

  [遥掷彼人,作是念],[作是念]就是他念头是要让那个人死,[令彼因死],就是要让那个人死,他武器丢过去,就是要他的命,这叫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彼因死者],彼就是对方,那个人是因为你投掷武器过去,真的把他的命给结束、杀死了,就犯不可悔罪,如果优婆塞造这个业,就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不即死]就是那个人也被击中,但是没有当场死,后来也是因为被击中这个原因,伤重不治死亡,也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如果当场没有被打死,后来也不是因为被投掷武器这个原因死的,是其他的原因死的,是中罪可悔,可以接受忏悔。但是中罪,罪也比较严重,比较轻的是下罪、下品,这是中品,为什么?毕竟是要夺他的命,只是没有杀死,没有杀成功,还是有罪。因此这个结罪,像菩萨戒结罪就是重罪,是上品罪;但是在小乘戒来讲,一定要构成事实才是不可悔,没有松成事实,是中罪可悔。这是讲用非内色,用各种武器远距离去伤人命,这就是用非内色夺人命。我们再看下面第三种。

  [用内非内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这段是用内非内色,所谓内非内色就是自己亲自用手抓东西,前面非内色是拿着东西,远距离丢过去,这里讲内非内色是手抓着东西,比如说抓个木头,或者瓦片,或者拿个石头、或者拿刀、拿矛、弓箭....种种的武器,像我们中国古代讲十八种武器,刀枪剑戟,各种武器。举出几样东西,我们要以此类推,你只要手拿着东西就是。过去在台湾,我也看人家打架,刚开始喝酒,大家都是好朋友,喝醉了起了口角,起了争执,就打起来了。喝酒不是有酒瓶吗?我看有个人,把两个酒瓶拿来敲碎,酒瓶尖尖的,他就拿那个当武器。所以用手抓东西打他,就是用各种东西、武器打他。[作如是念],他当时的动机念头,[令彼因死],就是要让那个人因为他去功击他,要让他死。[自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自就是对方,因为这个原因被打死,优婆塞就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如果没有当场死掉,后来因为是这个原因死的,也是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如果没有马上死,后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这是中罪可悔。这是用内非内色这种方式夺人命。以上佛又讲了这三种方法,也是可以夺取别人的生命,接着我们看《笺要》的注解。

  [笺:此三种亦皆杀法,所谓兴方便也。手足身分是凡情之所执受,故名内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执受,名非内色,有处亦名外色。用彼内色,捉彼外色,故为双用内非内色也。因此方便而死,不论即死、后死,总是遂其杀心,故从前人命断之时,结成不可悔罪。后不因死,则但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故戒体尚未曾失,犹可殷勤悔除,名为中可悔罪也。]

  这是《笺要》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的大意。说此三种[亦皆杀法,所谓兴方便也],讲用内色、非内色、内非内色这三种也是杀人的方法;这也是兴方便,就是方法手段。[手足身分是凡情这所执受,故名内色],内色就是我们身体本身的,称为内色,我们手脚,整个身体就是内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执受,名非内色],这是外面的东西,是非内色,不是身体的部分。[有处亦名外色],[有处]有这个东西,我们刚才讲过,就是任何一种东西。经文是举出几个例子,我们以此类推,不管你拿什么东西安,目的就是要到致人死地。这是[用彼内色,捉彼外色],就是抓一样东西来,手拿东西。我们过去看电影也常常看到,有女人要被侵犯,在房间里面,他手摸到一个剪刀,他就握着剪刀把那个人杀死,这是举出一些例子。这是[用彼内色,捉彼外色],抓住一样东西,[故为双用内非内色也],内非内色就是你用手去抓东西叫内非内色。

  [因此方便而死,不论即死、后死,总是遂其杀心]。这是说不管是当场死亡,或者没能当场死亡,后来因为这个原因死亡,总是达到他的目的,总是[遂其杀心],这是达到他杀人的目的。[故从前人命断之时,结成不可悔罪],当前这个人的生命断结了,他生命一结束,他不再呼吸,断气了,这个时候就结成不可悔罪,戒体就破掉了。只要这个人气一断,戒体就破了,就结成不可悔罪。[后不因死,则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故戒体尚未曾失],后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但是为什么还有罪呢?因为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就是没有达到他的止的,他的目的是要致对方于死地,但是没有过到目的,这在一般法律讲,叫做杀人未遂。杀人未遂就是他想把那个人杀死,但是那个人没有被杀死,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这叫杀人未遂。所以这里讲[未遂彼之杀心],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故戒体尚未曾失],优婆塞五戒的戒体还是没有丧失掉,因为那个人没死;人死了,他戒体就没了。那个人没有死,所以戒体没有丧失掉,戒体还是存在。戒体存在,因为也有兴杀方便之罪,所以[犹可殷勤悔除],除灭这个罪,还是要忏悔。[所以名为中可悔罪也]这是中品可以忏悔的罪过,这里重点就是可悔,一定要忏悔,如果优婆塞犯了戒,戒体没有丧失,但是要忏悔,不忏悔,罪过越累积就越重,将来就会堕三涂,所以重点还是在忏悔。

  广化老法师下面有一个问答,我们还有一两分钟进间,把它念完。

  [问:受五戒若犯一条,戒体全破否?答:若犯根本重罪,则随犯一条,戒体全破。如人之胸、腰、颈、心脏,皆重要部位,随杀一处,是人即死,不须四处全杀也。]

  五戒,如果犯了四重戒,其中犯了一条不可悔罪,整个戒体都破坏掉。此地用比喻形容,好像我们人的五脏六腑,重要的部位,你伤中其中一脏的要害,命就没有了,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去伤害到。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段。剩下的经文件,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

  谢谢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五戒相经笺要)(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五戒相经笺要)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 

 悟道法师:疼痛是果报,有痛的因 

 悟道法师:理念是开智慧,事念得三昧 

 悟道法师:念佛心口耳这三根如果念清楚,其他三根同时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