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爱,是天性,在佛法叫慈悲


   日期:2015/5/16 5: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爱,是天性,在佛法叫慈悲。

  2 爱,不附带任何私心与条件,就是慈悲。

  3 慈悲,是理智的爱心。

  4 慈悲是性德,是天性,本来具足。

  5 慈,是随时把欢乐的气氛带给别人;悲,是心中常怀恻隐之心,时时帮助别人。

  6 真正慈悲的人,不仅要容忍作恶的人,而且要用智慧善巧去感化他,这就是大慈大悲。

  7 大慈悲心,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爱天地一切众生。

  8 慈悲是一个动力,推动的力量。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9 慈悲心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纯粹的理智。

  10 基于理智的爱叫做慈悲,如果慈悲里头带着感情就叫爱,实在讲是一桩事情。

  11 我们把情执转变为智慧,就是慈悲。

  12 佛菩萨慈悲,可以说是真爱,真爱永远不变。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13 可靠的爱,需要找佛菩萨才行,那是真的,决定不会变;所以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就是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14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换换名词而已,是一桩事情。

  15 观音菩萨代表自性里面的慈悲,我们称作大慈大悲,是清净的、不染的、平等的,没有偏爱。这种大慈悲是怎么发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16 大慈大悲是一律平等的,无分亲怨,这才叫做真正的大慈大悲。

  17 佛心是什么样子?就是清净、平等。我们能在人事、物质环境里面去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真正学佛。

  18 诸佛菩萨在世间所示现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19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佛教。

  20 “慈悲”是指无条件的爱,“方便”是指用最合适、最便利的方法去教化众生。

  21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人缘熟了,佛菩萨大慈大悲,自然会化身来度他,一个都不会舍弃的。缘没有成熟,不能去,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坏事,为什么?引起他的反感,使他缘成熟的时间延长。

  22 众生机缘没成熟的时候,佛菩萨不来,众生遇不到佛法;机缘来的时候,众生一定可以遇到,这显示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23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大慈悲心。

  24 度众生出六道、了生死,才算是发大悲心。

  25 清净心、平等心,生慈悲心。

  26 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

  27 慈悲一定是从清净平等里面生的,这个慈悲是真的,是大慈大悲。

  28 如果不是清净平等里面生的,你这个慈悲叫爱缘慈悲,它是从感情里面生,不平等。

  29 慈悲心是平等地爱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的真心,这是我们的本性,是真如本性里头本具的德能。

  30 我们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果不见性,这个慈悲心流不出来的,我们想学也学不到,怎么勉强学都学不像的,必须自己亲自入了这个境界才行。

  31 一个觉悟的人对待一切众生,他用的是平等心,他用的是大慈悲心,为什么?因为自他不二,都是自性里头变现之物,所以佛的慈悲,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32 无缘是无条件,同体是一体,自他不二。

  33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真正的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

  34 没有说对这个我特别喜欢,那个讨厌,没有!它是清净平等的,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35 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

  36 见性的人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他真明白了,这个时候起的作用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是清净平等博爱一切众生。

  37 我们对一切众生应当常怀慈忍之心,慈悲忍让。

  38 众生愚痴,众生烦恼很重,学佛的人不应该跟他计较;你跟他计较,那你跟他完全一样,没有两样。

  39 各种宗教讲的“爱”,与佛教讲的“慈悲”,都是指无条件的爱。

  40 仁慈博爱是菩提心,是所有宗教的根本。

  41 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仁慈博爱,是所有佛菩萨、圣贤、宗教创始人共同的一个善心。

  42 对人要有真正的爱心,真正的仁慈,不但对你喜欢的人仁慈,就是对恶人,对冤家、仇敌,都要用仁慈的心。

  43 心地仁慈博爱,身心与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好!

  44 佛告诉我们,相好从哪里修?从心地上修,你心地真正慈悲、清净、平等,相自然就好了。

  45 我们要用慈悲的水灌溉心田,用智慧的光驱走黑暗。

  46 我们要用慈悲的心来修心,用感恩的心来修身。

  47 诸位要知道,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真正的慈悲救济。

  48 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从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阿弥陀佛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天性       慈悲)(五明学佛网:天性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