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禅兴法师:佛门四威仪之行


   日期:2010/2/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门四威仪之行一直很期待禅兴法师给讲四威仪的课。终于等来了。

讲的是佛门里的行、住、坐、卧。

行就是走路,过去不解内情,会觉得,走路谁还不会,最多走的端正一些而已。进了僧团,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觉察到里面肯定会有很深的意趣。但,究竟这个“行”要行到什么地步,到底有什么意趣,却是一知半解。只是零碎地听说一些,见到一些。见解上还是停留在人的仪表上,威仪嘛,有威严的外在仪表。

禅兴法师的课一共两个小时,讲了行、住、坐、卧四个具体内容,最后还讲了一点广义的四威仪。这才有了全新的认知,对佛门的威仪有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了解,庆幸不已,生而为人,能够有幸听到这样的课,学习到这样的常识,万幸。

过去讲,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

可是,能把路走好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惭愧,知道需要努力地学。

禅兴法师先让大家讲讲学四威仪的目的,大家纷纷零星讲了一些自己的了解的,综合起来,定义上也就比较全了。但是,名相上说清楚了,只还是名相。在五观堂,禅兴法师让大家先走几步。

走一个,就把全场笑翻。走一个,就笑倒一片。

以前在世间,也没想过走路要有威仪,要走好,走正,能走起来就是对的,也没有观照,进了僧团,觉得上座法师走的跟别人不一样,可到底有什么区别,也没有那个心地去判断和思考。

等到法师让我们一走,这才觉得自己如是如此的可笑,有的耸着肩膀,有的两肩高低不平,有的步伐极不靠谱,有的胳膊的摇摆明显和身体和腿的节奏不配合,走几步就成一顺的了。别人一笑,就更紧张,平时没人观察时走起来还不这么可乐,大家一评价,就更不自然了,有的就踩成猫步了。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

有的干脆就不走给你看,怕被笑话,也不想想,不走,还能一辈子坐在凳子上啊,下课了,总得自己走回寮房吧。第二天还得走路吧。

禅兴法师给大家示范,起步一走,大家顿时鸦雀无声,内心瞬间被摄受住。可以肯定的是法师内心散发的真实的力量被觉察,绝不是他作为上座法师的地位而给大家带来的摄受。

这时才真正理解他讲的,四威仪是为了摄心,是修行,是自利和利他,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仪表问题,威仪是严正摄根之相为威仪,僧是代表诸佛的清净幢相。从个人的修学来讲,威仪也是为了以后持戒打基础,通过威仪让身心寂静,制止散乱,先从行为上拿掉粗猛的烦恼,观照到粗猛的身口意上的问题,然后才逐渐有可能去觉察微细的烦恼,真正走上修行的道路。

“行”的具体方法是眼睛观脚前一米或者多一点的地方,不可乱看,一是可以观察脚下是否有虫蚁,以免踩杀,二是收摄住眼根。

抬脚时,从抬脚到落下的每一步要分成三个动作,心里要念念觉察和观照到其动作,更细的经行可以达到六个动作。这三个动作分别是,脚后跟起,脚抬起至悬空平缓划过,前脚掌落地。

呼吸时自然呼吸,脚掌不要偏。更不要有脚后跟拖地这样的习惯。

脚下要轻,轻到程度呢?至少要轻到不要去惊扰别人的地步,走在楼梯上,走廊过道里,切不能发出咚咚的声音,宁搅千江月,不动道人心。这话谁都会说,但很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脚步声会打扰到身心很寂静的法师们,这样会造下不好的业。辛苦干活积累的善业资粮、福报,就这样再被消掉,很不值。

脚步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心。谁的身心比较寂静,法师一听脚步声就能听出来。

有的时候上殿前,贤因法师会在一边提策,心在脚下,心在脚下。

那时候不了解到底是讲的什么,这时才有了一点点的体会,走路的时候心就应该在脚下,不然心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脚下咚咚咚咚擂鼓一样自己却毫无察觉。

尤其是晚上如果要是有特殊承担,回来晚了,更是要轻轻走,切不可大意。

上殿的时候就更要注意,特别是绕佛的时候,以前每个人姿势各异,心神风光也都各个不同,就曾经有法师感慨地说,哎呀,某某绕佛的时候怎么跟趟地雷的一样,还有的铿锵有力地走正步。

禅兴法师的课让我们意识到,学佛法不是靠谈玄说妙,就是从脚下起行,点滴的生活小节上做,积累多了就是觉受,不是学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因为下课的时候,大家都轻轻地走路,跟小猫一样,尽量不发出声响。一个团体忽然之间变的柔和了。就在上课前,大家下楼的时候都是咚咚地下来。

班导法师讲,嗯,这堂课一上,感觉就跟刚才不一样了。

除了学习到了该学习的走路方法,还意外地体会到了法师的高处,从十一住进见行堂,法师们就这样天天被咚咚地影响着,但只是今天的这个因缘才跟大家讲,这份宽容和慈悲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汗颜。当然,这里面也有智慧和经验,刚入佛门,没有寂静的体验,资粮、机智都不具足,讲也白讲,只会凭添烦恼,就跟教小孩子一样,他好动调皮不爱学习,你跟他讲,哎呀,你这个孩子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否则的话,长大了你就惨了,人家做人上人,你做人下人。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啊,你看,隔壁的李富贵的儿子都考到外国去啦……

基本上这种话是大实话,没错,但对小孩子来说,都跟没说一样,小孩子根本就听不懂,他想的就是怎么再去跟隔壁的王小三一起去闯点祸别让老师知道。

要么宽容地忍耐,伴随孩子长大,要么就找孩子听的懂的那些话讲。去引导孩子。

讲这些晚入佛门的弟子们现行的时候,法师的方法很善巧,不像这篇文章,先是调侃挖苦一番,再入正题,而是先说,我刚做净人的时候,走路就是耸着肩膀的,是上面的法师教我改掉的这个毛病,我刚做净人的时候就是如何如何的……

但凡是说别人的某个缺点,法师先说自己。然后再切入话题,而且很温和,让你能够并愿意接受……

让你听着就是服气,就是想改,就是想做到如他那样。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净罪积资,似乎有了点资本了,法师一讲,大家就都有受用,感觉很不一般。立刻就可以行持的起来。

所谓“圣与贤,可训至”,也没有谁生来就是威仪十足,都是一点一滴地学习,靠师长耐心的教导,靠自己不懈的努力,靠道场环境的保护,同行善友的正面影响,逐渐修正和改变自己。

努力做,几年以后,后来人乃至再后来的人,再再后来的人,做到禅兴法师那样,也是可能的。

而且,做到禅兴法师这样,在这样一个时代,其意义绝不仅是一个人的修持、一个团体的修持,一个道场的兴隆,应该还可以具有更宽广的意义和价值。

三宝地,三宝弟子,举手投足之间可以造这么大的业,确实是真实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