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念佛往生的几种误解


   日期:2015/5/16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误解-1:“高僧大德念一句佛能顶我们一万句……”

  “在家人杂缘很多,出家师父环境好,所以出家人念佛比在家人念佛管用些,念佛一句能顶我们十句;高僧大德念一句佛能顶我们一万句……”

  很多人有这样的概念,这是怀疑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本来是不增不减,凡夫念它,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人念它,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百元的人民币,不识字的小孩拿着它,是一百块人民币,科学家拿着它还是一百块,不能因为科学家拿着它,就变成一百零一块。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凡夫称念,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高僧大德称念,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可能功德增加,我们凡夫去念,也不可能功德减少,故而叫做“不增不减”,它已经圆满了,不能再增加了,尽虚空遍法界都圆满了,还往哪里去增加呢?圆满了也不能减少了,如果减少,也就不圆满了。大家要知道,不论凡夫,不论圣人,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平等。 ——净宗法师《商丘讲座》

  在我们的概念里面,总觉得:念佛,有的念得好,有的念得不好,祖师大德应该念得好哇,我们念得大概就不成了,功德会小一点。

  曾经有人问法然上人(大势至菩萨化身): “师父,你老人家念佛,功德肯定是无量无边;像我这样的人,罪过这么重,那我的念佛是不是没有功德?”(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家会觉得这个概念很对,“对呀,我们凡夫跟祖师大德比,念佛功德当然是祖师大,我们很小了。”)

  法然上人告诉他说:“没有那回事!我的念佛和你的念佛是平等的。”

  “那怎么能平等呢?你是大师,又有智慧,念佛又清净,我罪过这么重,脑子妄想这么多,怎么能平等呢?”

  法然上人跟他做了这么一个比喻:“比如说有一块黄金,用绫罗绸缎包起来,它是一块黄金,用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包起来,它仍然是一块黄金。虽然绸缎和裹脚布的价值不一样,可是黄金的价值是相等的。我法然的念佛,不过是绫罗绸缎包起来的,我也不过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啊,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好比是黄金,不因为我念了,就增加了它的价值,也不因为你念,就减少它的价值啊。你的心不清净,像裹脚布一样,可是,你念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啊,你和我的念佛是平等的。”这么一讲,那个人恍然大悟,从此回去,就欢喜踊跃念佛了。

  各位,念佛叫“佛佛相念”,在《无量寿经》里说,念佛是“佛佛相念”的境界,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的境界,只要能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是阿弥陀佛决定救度的对象!

  各位,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这个“人中芬陀利花”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是佛所赐,为什么是人中芬陀利花?这样的人,是决定成佛之人。

  ——(净宗法师《烟台讲话》1998)

  误解-2:“我只求下辈子投胎做人,往生太难……”

  很多人都认为“往生很困难”,一百个人一百个这么讲,你怎么去归命阿弥陀佛?“算了算了,咱高攀不起。”难道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碍光是假的吗?“无碍光”就是没有障碍,你偏偏说往生不了,偏偏说阿弥陀佛有障碍,这样的话实在是谤佛谤法。(净宗法师《聚龙寺佛七开示》)

  我们吃这个苹果,跟阿弥陀佛的救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说:“大家吃苹果,一人一份,不要白不要。”阿弥陀佛的救度就这么简单,一人一份,不要白不要。如果有人今天来了,“我跟主人的关系好不好,他让不让我吃苹果?”推推搡搡,想要又不敢要。那就是你自己有问题了。主人削好苹果,就是每人一份的。

  阿弥陀佛成佛,就是给我们每人一份往生,名号里面就包含了我们的往生,每人一份,你不相信,不要,不要白不要──不要不是白不要啊,不要就会受苦啊!你不要,就六道轮回去了;你要了,就得了无上大宝。

  ……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没有差别,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大家个个有份,这不是我所判断,而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这个事实决定的。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的,既然已经成佛了,救度十方众生的一切功德都已圆满了,从这个角度讲,个个有份,不仅包括信佛的人,也包括大街上那些不信佛的人,不信佛的人也有份,他们是还没有信佛,不是说他们就是不信佛。我们原来也不信佛啊,逐渐逐渐就信佛了,我们对阿弥陀佛名号的一念归命,就被救度了,可是,并不是在这个时刻阿弥陀佛才对我们完成救度的,在我们过去茫然无知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已经在那里了,不过我们的眼并没有打开,我们的思想并没有觉悟,我们没有感受到。可是佛在召唤我们哪,佛的救度就在那里呀。同样的道理,大街上那些人,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在,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正是众生可悲叹的地方。

  ——(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我曾经问莲友:“如果自己今生不能到西方去,会到哪里去呢?”有人讲:“我可能做人差不多。”我说:“那是你妄想哦,往生西方比作人容易啊,如果不能往生西方,做人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呢?往生西方靠佛力,做人是靠自力,持守五戒才能做人,我们下生投胎做人的机会很少很少,佛经里有很多比喻。佛曾经有这么一个比喻:有一片茫茫的大海,一只瞎眼乌龟在东海岸,一片木头在西海岸,木头上面刚好有一个孔,乌龟在大海里飘,一百年探头出来一次,木头也随着海浪到处飘,想想看,乌龟哪一年能碰到木头,而且从孔中探出头来?我们要下一世再做人,可能性只有这么大。大家想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啊。所以,不要妄想下一世再来修行,今生不了道,就没有机会了,就要无量劫去流转。今生今世一定要往生西方。

  ——(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误解-3:“我修行很差,差得太远……”

  想一想,往生西方确实没有什么把握,哪一个人敢讲自己有把握?你修行好了吗?你业障不重啊?即使你修得好,也还是担心:临终很难把握,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怎么临终呢?也可能得脑溢血,糊里糊涂的,平时念得再好,那时候也念不出来;现在车祸那么多,被车一撞,大概也不会喊阿弥陀佛了。我们之所以觉得很没有把握,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很差,要修行到西方去,总是很渺茫。

  有必要说明一下,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怎么是多余的呢?我们一定要懂得:念佛为什么能到西方?是靠佛的愿力。佛的愿力你能不能靠得上是最关键的,如果靠上了,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没靠上,就是百分之零。这个不能含含糊糊。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有没有靠上佛的愿力,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如果靠上了,就不会觉得没有把握了。比如我们过海,就要搭船,不是靠自己游泳去,靠自己就没有把握了。但如果靠上了船,你会担心自己过不了海吗?

  …… “我不行,往生大概没份”,这个讲法最让佛伤心了。你又不识字,你又不能修,你才信佛,师父讲了半天你还听不懂,你最有资格去往生。怎么这么讲呢?因为佛是来救度我们众生的。佛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搞比赛的,如果让大家来参加运动会,哪个最有本事,第一名,拿金牌奖励他。救人是哪个最没有本事最先救,对不对?楼房着火了,来救人,妇女儿童先救,没有腿的人先救,他没有腿,跑都跑不出来,是不是先救他?如果不救,马上就要烧死了。如果搞比赛,没有腿的人那是最后一名。来救人,你没有腿,就第一名,先把你抱出来。就这个道理。

  咱们在这个世界是最差的,听经听得也少,修行也差,念佛念得也不清净,最差最差的,最差的,阿弥陀佛最先要救你。这是显然的事实嘛,不然怎么叫慈悲呢?比如说一座房子着火了,里面一个残疾人,一个健康的人,你说先救哪一个?你说“先救那个健康的人”,这个叫慈悲吗?你不是欺负人家吗?这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比如说一个人有残障,双腿不灵便,人家送来飞机票,“你到北京去吧,很方便的。”这个人却说:“某某人哪,我不是怀疑飞机,我也不是怀疑你的好心,我也不是怀疑飞机票,我知道坐飞机能到北京,我就是怀疑我不行啊!我一个残疾人,怎么到北京去呢?”大家想想看,他讲这话,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正是因为他有残疾,才送飞机票给他。

  很多人说:“我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可是我不行。”这样的话经不起推敲。既然相信阿弥陀佛,怎么说自己不行呢?阿弥陀佛说:“你不行,我行!”

  这样的人,表面上怀疑自己,内心折射出来他对阿弥陀佛的怀疑。

  …… 当初法藏菩萨五劫思惟,细细想来,竟然为我一人!怎么是为我一人呢?不是为大家吗?打一个比方,工程师设计桥梁,载重量设计成10吨,10吨的卡车就可以通过,那5吨8吨的卡车也可以通过,可是这座桥是专门为10吨卡车设计的,附带地,10吨以下的卡车通通可以通过了,对不对?可以讲专门为10吨卡车设计的,如果设计成9吨,10吨的车就过不了了。所以,10吨的卡车一看到这座桥,“哎呀,这是为我设计的。”5吨的卡车不一定这样想,“不一定非要设计成 10吨哪,设计成5吨我就能过得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要救度一切善恶凡夫,圣人也都可以救度,可是他们业障都比我们低啊,我们是最重的大卡车,我们也能到西方的话,可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为我设计的。法藏菩萨五劫思惟,思惟什么?就是要救度最恶劣、最卑下的凡夫。如果我们体会到“哎呀,我就是最差的”,就知道是专为我一人,如果为了好一点的人,不需要五劫思惟。(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像我们这些人,是阿弥陀佛优先救度的对象,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为我们这些没有力量出离生死的人而发。比如说工厂生产轮椅,本来就是为残疾人生产的,所以就考虑到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残疾人最有资格享受轮椅,他不会说“我身体很差,那些身体好的人坐轮椅应该更好”,这就是不懂得轮椅的设计意图了。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设计了名号,就是要救度我们罪恶众生的,最相应的就是我们这些人,因为是以我们为设计目标的,要弥补凡夫众生各个方面的缺陷。而凡夫众生的缺陷就是不能解脱、烦恼无量等等,所以,阿弥陀佛说:“不靠你来修行,靠我的名号!”残疾人自己不能走路,因此要靠轮椅。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就是一个残疾人,三学六度都修不了,而这样的众生,正是阿弥陀佛慈悲的对象。所以,“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净宗法师《念佛问答》)

  “我修行太差,罪过太大,我不能往生。”听起来这句话很谦虚,其实简直是颠倒。为什么呢?就像一个人对着太平洋说:“我游泳技术太差了,太平洋太宽了,我游不过去啊。”你怎么会讲出这种话?难道太平洋窄一点你就游得过去吗?你怎么会有靠自己游过去的想法呢?说明你还自认为有点本事。有这样讲话的吗?如果是小池塘,这样讲讲还差不多,“本来我能游500米,这个池塘600米,我游不过去。”也还接近。太平洋那么宽,你会讲这种不着边际的话吗?往生如果靠自己,根本是没份儿的事,你有什么资格讲你能不能?你讲能不能,就是傲慢。就像没有腿的人说“我不能走远路?”你没有腿怎么说这样的话呢?现在不是知道你没有腿,人家来接你吗,不是让你坐车吗?

  你虽不能修行,靠上阿弥陀佛,决定去往生。如果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罪过大,那就全部放下了。你说“我业障重”,重到什么程度?重到你还能挑得动,那就不叫业障重了,“我业障太重了,我要慢慢修,慢慢消。”那你还有本事,还能消。如果真的太重了,那“哗啦” 一下就扔到地上了,对不对?扔到地上就轻松了。那么重的业障,你为什么不扔给阿弥陀佛呢?你扔到阿弥陀佛的愿船上,说明你知道自己业重了,你还要自己挑着,说明你自己还有本事,那就不叫业重了,你的业只有那么一点点重啊?你的业太重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罪业,你自己怎么消?所以,完全投托于阿弥陀佛,一切不管。“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行住坐卧,这种念佛完全是没有自我的。(净宗法师《蚌埠座谈》)

  我又想起现在的科学发明,现代科学正是为弥陀的救度作种种的证明。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设计一个产品,比如说,为什么设计这个麦克风?为什么设计这个扩音器?我们是考虑到什么呢?考虑到人的嗓音有限,在比较大的房间里边讲话传不到后面,为了弥补这一缺点,科学家就设计了麦克风、扩音器,让很小的声音能够传遍整个大厅。我们选购了这样的产品,就可以用它来讲话、做报告。就是说,刚好的,为的就是弥补我们的缺陷。

  弥陀的大愿也是这样子的:“正是由于你们有妄念、恶业、烦恼,所以,我选择我的名号来救度你,弥补你的妄念、弥补你的恶业、弥补你的烦恼,我通通把它们弥补掉。这个名号就是来对治你的,所以,你就放心大胆。”

  就像我现在拿着麦克风,我就放心大胆呐,不会害怕我的嗓音小,不会害怕我的声音传不到大厅的后面。正因为我嗓音小,所以才有麦克风啊。

  你不要说:“我修行这么差,怎么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正是因为你修行差,所以弥陀才成就六字名号啊,靠你自己能往生吗?这个不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吗?太自然了!这样的往生就太自然了。(净宗法师《烟台讲话》1998)

  误解-4:“我有把握去往生,因为我修行得很好。”

  有人说:“我有把握去往生,因为我修行得很好。”这都不是真正的有把握。

  我们之所以往生有把握,完全是佛慈悲的摄受。如果我们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的修行上,那是可进可退的:今天身体很好,念佛念得不错,觉得把握很大;明天身体差了,生病了,念佛念不出来了,就着急了。到了最后的时刻,眼看就要死了,“佛怎么还没来?”焦急万分,这时候,你平时的信心就完全垮了。因为你完全靠你自己,“哎呀,是不是我的修行还不够啊?是不是还没感动佛啊?”这种疑惑心使你的前途一片茫然。

  因为众生自己的心可进可退,总是有浮有沉,总是有明有暗,是极其不确定的。人在颠簸的车里容易晕车,因为车子在不断晃动,如果下车来到地上,大地如如不动,他就安定了。就是说,把自己放在绝对不变化的东西上面,才会感到安定。我们把自己交给自己的心,我们的心是这样浮沉,不断晃动,我们怎么安住呢?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心放到阿弥陀佛的誓愿上面,放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上面,放到阿弥陀佛的彻底慈悲上面,如如不动,法尔如是,那我们才可以如如不动。就像把自己放到大地上,才有安定的感觉一样。如果放到自己的心上面,那是极其危险的。对这样的众生来讲,他的往生是不可靠的。(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我心诚,做功德,念佛用功夫,所以能往生。”这就不符合善导大师的机之深信,因为你认为有种种修行,了不起,没有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我今天打坐打得不错,念佛念得挺好……”这个不是在修行路上真正用过功的感受。善导大师有四句话:“一人一日中,八万四千念,念念之所为,无非三途业。”没有哪一念不是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业因。善导大师讲两种决定深信,他自己当然也是这么深信的了。像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师,自己说是罪恶生死凡夫,我们就要从祖师大德的体验来反照我们的内心,以祖师的自觉作为镜子,看我们自己。昙鸾大师讲:“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三途堕六道。”一念之间所造的恶业,足以让我们系缚在三界之内、六道当中,无法出离,何况我们一天多少念?昙鸾大师在世的时候,梁武帝称他为“昙鸾菩萨”,那是不可思议的人物,他都作这样的反省,我们想想自己,怎么样呢?道绰大师说:“若论造业,何异暴风驶雨?”这些都是祖师大德的亲身体验,教育我们众生要有这样的自觉。

  很多人说:“祖师大德他们很厉害,修行很好。”可是祖师们把自己的内心翻给我们看,“我也是不能修行的人,我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去往生。”昙鸾大师这样讲,道绰禅师这样讲,善导大师也这样讲。

  印光大师称自己是“常惭愧僧”,“常惭愧”就是自己修行不行,这是对佛恩深有体会的。

  有很多初学佛的人,对佛道的长远不了解,认为这样做一做就可以了。实在来讲,修学佛道是太遥远、太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不可思议长久的难行苦行。如果看的经典多,了解的多了,大家可能都寒毛发怵了,傲慢心再也起不来了。龙树菩萨讲:重如举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修学菩萨道是要一个人独自承担一切众生的苦恼、罪过。(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修净土法门的障碍和忌讳

  最大的障碍是疑惑不信。最大的忌讳就是杂修不专。除此之外,没有障碍。

  所以,善导大师就讲:「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除了你不信佛、诽谤佛,你不愿意念佛,除此之外,通通往生。

  所以,印光大师说:「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没有不往生的。故名万修万人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26c600100mksz.html

  本文由逍遥游师兄推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往生       误解)(五明学佛网:念佛往生       误解)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楼宇烈教授:别误解了佛教 

 陈燕珠居士:佛法要义 切莫误解佛教 

 仁焕法师:如何念佛往生 

 觉明法师:如何念佛往生 

 大安法师: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雪漠:“念佛往生”的误区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4 常见误 

 灵山居士:关于修行,关于误解 

 侯松蔚教授: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