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心灵要装宝藏,别装垃圾


   日期:2015/5/16 16: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传喜法师:学佛不是茶余饭后的事,也不是红花配个绿叶,佛教不是来做绿叶的,佛教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当一个人他只活在物的层面,他没有精神层面的时候,他为物欲所转,心为物所迷失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他自己很痛苦,他甚至他的行为不受控制,甚至会走极端,会伤害到社会,伤害到他人。首先伤害父母,天天跟他一起过日子,然后他也会伤害到亲戚朋友,甚至社会无辜的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阴阳如果失衡了,他就是病体,生病,社会物质和精神如果失衡了。社会也会生病,所以我们讲到的那些现象其实这种社会的现象,就是一个人精神上没有得到滋养。这个生命它没有智慧,没有道德标准去约束自我,这个佛教就是可以正好对病下药的,佛教专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然后这种正确的信仰。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是经过数千年检验的,是对人类没有负作用的,所以比我们现在奇形怪状地找一点精神依靠要有用得多。所以这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的。

  还有现在,你说我们都讲物质上的建设,你前面也讲到,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改善我们幸福的指数。所以这个在多少年前,我们寺院,外面有一块牌子我就写了,就说:幸福是精神范畴。幸福是精神的范畴,它不是物质范畴,所以你要想找幸福,你在物质里找幸福本身就找错方向了。我们有一句话叫“到火里面找水泡”,你找不到的。所以古代我们佛教有永明延寿大师,他是国师级的,他就讲过一句话,他说“心若迷失,物何以救?”一个心如果迷失掉的人,你拿物能救了他吗?救不了他的。所以我们,如果觉得不幸福,这是精神范畴的事儿。那你这个,你应该在精神里面找到能量,文化的能量,就是可以填充我们空虚的精神世界的。

  我们佛教讲佛像要装藏,我们人的心灵世界也是需要装藏的。哪些装藏?总是拿宝来装藏吧,不可能拿垃圾塞进去吧。我们社会的人心太多的垃圾塞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成为受害者,所以现在我们弘扬佛法就是用这种,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对生命的一种爱,一种责任感,把优秀的经过数千年人类检验的文化宝再传播给这个社会,传播到人心,让这些充满他的心里面,让他的心里有阳光、有温度。这样子的话,幸福感就,对,这种幸福,而且这种不需要,没有什么贫富差距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佛教里说,哪怕是一个乞丐,他有了这种精神内涵之后,他也可以活出颜回的那种人格来对不对?别人请他做宰相,他不要做,别人说他太可怜了吧,物质条件这么贫乏,一瓢饮,有上一顿,有一顿,没一顿,别人也不堪其忧、别人也不感其乐。他的精神世界是很充足的,他的幸福指数很高的。

  也就是说,你哪怕是一个物质很贫穷的人,但当你拥有这种文化,你的心里面你充了文化的电之后,你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这也从根本化解了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所以我们以前常常是从阶级斗争的眼光来看,说佛教是封建社会的那个,它其实不管是任何社会,佛教都是社会的正能量,都能够化销戾气,平衡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这是佛教它自身的魅力。所以谁能够发挥佛教的这种正能量,谁的社会就会获得这种安宁、祥和,国泰民安。

  阿弥陀佛。

  腾讯佛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灵       宝藏)(五明学佛网:心灵       宝藏)  

 普献法师:忙碌的心灵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圣轮法师:宽恕容忍无怨仇 海阔天空任遨游─「宽恕包容」的 

 如本法师:超越心灵之法宝 

 楼宇烈教授:佛教能净化心灵 

 赖永海教授: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李利安教授:法显精神对现代心灵环保的启示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回归心灵 

 万行法师:身心灵的修炼 

 万行法师:为人处事就是心灵的显现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四篇 随信安住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