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心地功夫 第十四集


   日期:2015/5/17 20: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人追求富贵荣华

  贪图名闻利养

  沉迷爱欲情缘却不知道...

  欲是苦本

  不可常保 不是真乐

  得到了会失去

  缘聚后会离散

  真正的快乐

  不在外面的刺激

  不在物质的享受

  而是时常保持

  一颗清净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

  学习降低欲望

  凡事随缘

  就能身心自在

  净定安乐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九集)  2013/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49

  要看破,爱欲不要放在心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里面有多少不善的业因,有没有想到?再往深处想,将来一定有果报,想通了,自然你就放下。「《会疏》曰: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散」。会是聚会,缘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决定有散的时候,一定有离散的时候,常常想到离散。「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世间人确实颠倒妄乐,认为七情五欲是真的,拼命在追求,无止境的在享受,确实寿命还没有到,冤亲债主要他的命,天地鬼神夺他的算,苦因必招苦果,乐在哪里?「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这个世间乐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

  「彭际清曰:一切世人以欲为乐」,欲望,他的乐就是他的欲望,不知道欲是苦本。「智者观之」,有智慧的人他看到的,「唯苦无乐。所以者何」,为什么?「以有为乐,无即是苦,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人要懂得有无,有无都不执著,就解脱了。懂得恒顺众生,不为自己想,我以为是乐,他认为是苦,我要顺从他、随顺他,提高自己的警觉。什么警觉?离苦得乐的心,离开六道轮回,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加强了。这好事情,不是坏事情。人要吃苦,他才能发愤。人要在享乐,忘掉了,把求生极乐世界给忘掉、疏忽了,不认真了。天天有痛苦,天天有高度的警觉心,这好事,不是坏事。我们不高度提高警觉心,怕来不及了。

  「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什么叫得?你那个乐的因失掉就苦了。跟前面有无这一对,不知道有者是无所因,有,把有的因丢掉了,就变成无。「以聚为乐」,聚会快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你的因聚因散,因聚,感觉得很快乐,散,悲伤就来了。「以生为乐,灭即是苦」,生,以为生是快乐,灭就是死,死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是把你生的因灭掉。一切法全是相对的,这就是五种见惑里头的第二种。第一种是身见,身见是执著身,以为身是自己,错了。第二种就是对立,边见,就二边,你看生死是二边,得失是二边,聚散是二边,生灭是二边,边见,六道轮回的因。「盖谓众生所乐正是苦因。从兹苦因,必生苦果」,所以总结是「无可乐者」。你在这一生当中所谓的乐,假的,这个乐就是将来六道轮回的苦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0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0

  世间人为什么造作罪业,还不就这四个字!迷在其中,不了解这事实真相。『爱欲荣华』是真有,世间人搞错了,错解了其义。「《会疏》曰: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散」,会是聚会,聚会一定有散会的时候。「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看历史就非常明显,盛极一时到最后还是被毁灭,衰灭了,所以盛者必衰。「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你要看清楚、看明白,你才能把这些假相,假的幸福你才能放下。这种世间人所谓幸福,不知道那是在苦中作乐,不是真乐,是在麻醉自己,真正的乐他不知道。《论语.学而》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是真乐,世间人不懂。大乘有至乐,不但是真乐,是最高的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阿弥陀佛的世界称为极乐,这都是真实的,这种真乐是永恒不会失去的,会失去的不是真乐。

  「彭际清曰:一切世人以欲为乐,不知是苦」,这一句话讲破了,欲是苦不是乐。「智者观之,唯苦无乐」,真正一个有智慧人,在他心目当中,这些人只是在受苦,他哪来的乐?「所以者何」,这下面略略加以解释,「以有为乐,无即是苦」。你的地位不能永远保持,你的财富也不能永远保持。在现前的社会里实实在在说,你的那些欲念完全没有保障,哪里会有乐!「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以聚为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以生为乐,灭即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举这几个例子,说明「众生所乐正是苦因」。你在造苦因,「必生苦果,故云无可乐者」,你乐从哪里来?

  那真正的乐?真正乐不在外面,与外头境界不相干,自性里面有乐。自性乐的什么?自性乐的是智慧,智慧开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乐。德能现前,这里头有真乐,永恒之乐。乐在什么地方?乐在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乐事;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世间乐事没有能跟这个相比,所以这是永恒的,它是不断的。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二集)  2011/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2

  底下《会疏》讲的,「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散。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纵然他知道这回事情,他也不会放弃,有一天享受,他得好好享受一天,明天,明天还没到,还没想到。所以这非常难,要人家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荣华富贵,这个在今天比什么都困难。如果真正放下,他尝到法味,那就不一样,真的明白法味超过世味,法味里头有真乐,与性德相应;世间法与烦恼相应,与不善的心行相应。法乐不是如此,法乐确实与性德相应,这是圣者之乐,应当去追求的。佛在这里讲得好,儒跟道亦如是,荣华保不住,时间很短。世间荣华富贵至极无过於帝王,我们看看历史,历代的帝王他们能享受多少年?享受二十年的就不多。你看他在位多少年?少的二、三年,他寿命到了,多的也不过是二、三十年,很难得了。五、六十年,在位五、六十年的不多,很稀少,清朝康熙不错,那福报是真大,做六十年皇帝。可是雍正只有十三年,乾隆也做了六十年,往后时间就不长,二、三十年,十几年,像康熙、像乾隆真正是太少了。乾隆自称为古稀天子,自古以来稀有的,真是稀有,他活到八十多岁。寿命到了,再一转世,福报享尽了,福享尽一转世那个不善的业报就现前,到哪里去?没有多大的过失,一般人道、畜生道,能够到天道的很少。这些只有真正学佛的人他知道,真正入佛境界,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表演的是一个真正超脱的人的生活,他自在、安乐,经上前面给我们讲四个字的标准,「净定安乐」,释迦牟尼佛全有了,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这些弟子各个也都得到。净定安乐是真乐,比荣华富贵高得太多!为什么?他这个享受,他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自在无碍,这世间法里头找不到的。净定安乐可以常保,永远不衰,愈修愈快乐,境界不断的向上提升,它不一样!所以称世间叫颠倒妄乐。

  「彭际清曰:一切世人以欲为乐」,这个欲是财色名食睡,叫五欲,以这个为乐,「不知是苦」。这五样东西不是真乐,能够有节制可以得它的乐,不受它的苦;如果不节制的话,贪而无厌,五种都是害,确确实实会把你的寿命减损。极其纵欲享受,你付出的代价是寿命,你有八十年的寿命,可能六十年就享完,六十岁死了,你付出二十年寿命的代价,不值得。还有更早的,四十几岁就走,三、四十岁就走,他那个享受不过十几年而已。所以「智者观之,唯苦无乐」,真正有智慧,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他看到了,没有乐。「所以者何?以有为乐,无即是苦」,有为的乐,佛法讲的是无为之乐,净定安乐是无为的。这是有为的,有所作为,每天歌舞游宴,乐!但是如果没有,没有他就觉得很痛苦,所以这种乐是刺激。「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你所有者无所因。「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上面的无所因跟此地失所因是一个意思,你把你那个乐的因失掉,你就感觉得很苦,得到财富是乐,财富丢掉你就觉得苦。所以佛他是无为的,他不要财富,他每天生活很简单,出去托钵,三衣一钵,衣食方面他永远没有苦,他真的是快乐自在,知足常乐。大概世间法主要的痛苦就来自不知足,所谓欲海难填,欲望像大海一样永远填不满,换句话说,永远觉得不够,永远痛苦。不如知足常乐,知足这是无为之乐。「以聚为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有聚就会有散「以生为乐,灭即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2

  我们讲修行,讲功夫,或者讲享受,试问问你们世间人讲的享受,到底享受了什么?都含糊笼统,迷惑颠倒!你们所享受的是什么?佛的眼睛很清楚、很明亮,你们享受的是苦,除了苦之外,你还享受什么?你们自己冷静想想,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是不是受的苦?无论你做的什么工作,佛法讲的造业,你造的什么业?善业、恶业、无记业,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所受的都是苦,没有乐!那个乐是什么?乐是打麻醉针,哪里是乐?这是苦海无边,所以回头是岸,没有乐。真正的乐是什么?寂灭,心地清净,那才是真乐,你们没有法子体会,为什么?从来没有享受过,你怎么会体会得到?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真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就乐在其中,真乐。所以是清净寂灭是最高的享受,的确是一尘不染,无所不知。

资料恭摘: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四集)  2014/11/14 华藏净宗弘化网  档名:67-004-001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心地功夫)(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心地功夫)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