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生死心切出轮回


   日期:2015/5/19 12: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档恭录: 《智言慧语》之四 生死心切出轮回 往生心切归净土

  2014/12/27 哈尔滨家中

  说到这,我就想再跟大家说点什么?就是说,你给自己定一个定位。你这一生,或者是像我来说,应该说余下的时间,都不能说下半生了,都七十岁了,未来还有多长时间,我不知道,那不归我管,都归阿弥陀佛管。就是你未来剩下这些时间,你想怎么度过?

  如果说前面的时间浪费了好多,因为我们接触佛法比较晚,道理明白得也比较晚,现在想起来,真是如果我要很早很早我就接触到佛法,那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不用后悔,往前看。就从现在开始,你要是把目标定准了,定对了,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这个目标走,你都会成的。那佛经不骗人,十声阿弥陀佛,一声阿弥陀佛,你都可以成佛!不在于时间早晚。但如果你现在,还是浑浑噩噩的,过一天少一天,那可能是最后机会就不太多了。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活个百八十岁,那很了不起了,老和尚活了一百一十二岁,老法师也说了,那是阿弥陀佛给的寿命。我们能活到一百一十二吗?能活到一百,那都卯大劲儿了,就看阿弥陀佛怎么安排了,如果需要我们也活到一百多岁,那咱们就活着呗。活着别为自己,一定要为众生,为自己太渺小了,为众生你才没白来这个人世间走一遭。

  我有个同学遇到点难题,这个坎就有点过不去。后来她说,素云,这话我只能跟你叨咕叨咕,我实在过不去这坎。

  我说好,那你就上我这来吧,她就上我这来了,我俩就唠一唠、谈一谈。

  因为我这个同学所遇到的这个难题,我已经经历过了,就这关我已经过完了。所以无论是从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反正我是经历过了,我就如实的把我对这个问题,当初我怎么想的,我怎么看的,我怎么处理的。当时用那种心态去处理这个问题,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我心烦,就觉得人活在这个世上太没意思了,人和人之间怎么能是这样!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我说我明白了,我现在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我想的特别清楚。

  我说你不要走我十年前那个老路,你应该按我现在说的来办。

  她说素云,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就告诉她,你现在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这样试一段你看看。我说我实话告诉你,这一关是相当相当难过的,可以说是人生当中,不说第一也差不多,最难过的关,如果你把这关闯过去了,你就进步了。我说你应该感谢他,感谢对方,如果没有他给你这么大的打击和压力,就凭你那个性格、你那个经历,你能够进佛门吗?我告诉她,我说你知道我咋进佛门的?我是得了绝症病,我是恶度进佛门的。我说你虽然没像我得这个绝症病,就你这个经历这个事,我也知道,那对你来说,也是致命的,你也是被恶度进佛门的。

  后来她说,素云,真是这样,你太了解我了,如果要不是他出了这个事,我不会进佛门的,我怎么能接触到这个呢?这是第一。第二,她说如果没有你这么给我解释,来开导我,拿你自己的切身例子来说,这关我也够呛。你要是没有经历过,你说,我可能想,那素云你没经历过,所以你可以这么说,你要经历了,你就知道多么难过了,因为我知道你,你确实是经历了。

  而且她说,过去我不知道你遭了那么罪,受了那么多苦。她说,你知道吗,素云,我看你光盘的时候,我一边看一边哭。我说你哭什么?她说我非常自责,我就想,我的老同学那么好,当她受苦受难的时候,我干啥去了!我为什么没去帮帮她!

  我说因为当时你也不知道,我那些苦那些难,我也不跟别人说,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呀,所以你不要自责。

  她说,现在你看,轮到我了,你那时候没人帮你,现在我难了你来帮我,我得省多大的劲,否则的话,说实在的,素云,我连活的勇气都没有。

  我说没必要,人不是为哪个人活的,你要把心量放大一点。

  后来她说,你说这些我太服气了,因为你做到了,你要没做到,你来说我,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说教而已。现在我服你,你不是说教,你不但是说了,而且你百分之百都做到了。

  就是这样,用自己这点微薄之力,帮助我老同学能够度过这个难过的关。我跟她开玩笑说,你想想这半个世纪的历练啦,你没经历,你这才经历两三年,对你来说这个历练,我是半个世纪的历练。孙悟空在老君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了个火眼金睛。我跟她开玩笑说,你知道嘛,你老同学炼了半个世纪,最后我炼一个金刚不坏身,那多好呀!我说金刚不坏身,我上哪去?我上极乐世界,我回我自己老家去了,那个老家多么美、多么好!

  现在因为她遇到这个难题以后,倒是一件好事,我俩接触的次数多一点儿,每次跟她说说话,哪怕通个电话,我昨天上午我还跟她通通电话,我说最近两天可能我有点事,我就没工夫跟你说,趁这个机会我跟你说两句。我跟她说的什么呢?我说,明竹,我写了一个小本本,这个小本本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它取个名,就叫《心语》。我说我这个小本名字叫《心语》,就是心,每个人不都是有一颗心嘛,就这个心;语,就是语言的语。什么意思呢?我自己取的名,就是说小本里说的就是我的心里话,我就这么告诉她。我说下面,我还有八个字。她说你那八个字是什么,保密不保密?我说不保密,我这没有保密的东西。

  她说你给我说说,你那八个字。她说你等着,我拿笔拿本,你那东西都是宝,我得记下来。我说这是啥宝呀,这字也是宝了。后来她说,你说吧。我就告诉她,我说底下这个八个字是「自勉自度」,就是自己勉励自己,度化自己,这是头四个字。后四个字是「勉他度他」,就是勉励别人也度化别人,这个别人就指众生。所以人不要自私,我为什么把自勉自度放在前面?老法师说,先把自己度明白了,你自己成就了,你才能度别人嘛。所以先是自勉自度,然后是勉他度他。

  她说,真好,素云,你那《心语》的内容是什么?我说,不能一一给你读,我给它取个名叫「云之语」,「云」就是我的名,「素云」的「云」。「之语」,就是素云说的话,就这个意思吧。我说有时候,随时来了一句,我就写了,随时来了一句,我就写了。她说,你挑挑,你给我念点,越念得越多越好。我说,行,我给你挑几段,我就给她念了这么些。

  我说「宽容别人的人绝不会使自己变的渺小」,这是我给她读的第一个。她说,接着念、接着念,这话太好了,宽容别人的人绝不会使自己变的渺小,素云,这你不就针对我说的嘛,你让我宽容对方。我说对,你这么理解是正确的。

  我说,下一句是「能把快乐给予别人的人,这个人一定是快乐的」。你给别人快乐,你一定快乐;你给别人痛苦,你必定痛苦。我说,这是我的名言警句。她说,真好,慢慢说,我一个一个记。这是我给她说的第二个。

  第三个是「能把幸福给予别人的人,这个人一定是幸福的」。就和前一句内容差不多。我说你现在入没入佛门?她说我入了,素云,这场磨难把我磨进佛门了,我是百分之百的,我除了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那,我哪也不去了,我这一生真是没白来这个世界,也没白活。完了说一句,我也没白认识我这个老同学。因为我俩同学应该是六十年了,五三年我俩开始同学,小学同学四年,好像是,三四五六,对,四年,初中同学三年,高中同学三年,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联系。所以现在找六十年的老同学,好像也不是那么太容易的。后来她说,你再找几个,你认为对我有帮助的。

  我说再说一个,「净土来自于美好的心灵」。不有人老说净土嘛,我曾经写过四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前我讲课的时候可能跟大家说过,「净土净土何为净土,人人都在寻求净土,心不清净,无有净土,心若净土,处处净土。」我说这个世好像有一两年前说过这四句话。现在又说,「净土来自于美好的心灵」,你心灵美,你心清净,你当下就是净土。上哪找净土去?那个净土不就是你的心嘛。你心清净是净土,你心不清净就是秽土,就是这么一字之差。咱们都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为什么我觉得我生活在净土里,你生活在秽土里,因为这个心的清净程度不一样。她说,这些警句太好了,我现在需要的就是这个!

  我说,你现在不是有苦有难嘛,我给你说,「千般难万般苦,阻挡不住回家路」,就你这个苦就像一个拦路虎似得,立在你的前面,你往前走,不突破这个拦路虎,你回不了家,你到底能不能突破这个拦路虎?她说,素云,我有决心,我一定突破,我一定回家,这个拦路虎它拦不住。我说我就愿意听你这么说,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她说,我这心有时候挺平静的,就我一个人,我觉得挺好的,听听经,念念佛,看看光盘呀。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生起一股烦恼,心就乱。

  我说这四句话给你,「心静如止水」,那个不动的水,「止住」那个「止」,说「心静如止水,无浪亦无波」,那个止水、不动的水,它当然就没有浪,它也没有波,它平静嘛。第三句,「任凭风浪起,清净念弥陀」,你不管你刮多大的风,起多大的浪,干扰不了我,我这面就是老老实实地念我的清净弥陀,我给她说了这一句。

  还有,我说放下自己,放下那个我,为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感受,「给人以火星者,必心怀火炬」,就是我给你一个火星,那我自己心里揣的是什么?是一个火炬。你说我没有这个火炬,我那个火星从哪来呀?所以就说,你要帮助别人,你先把自己帮助好,你自己认识明确了都好。她以前问我,素云,你说这佛究竟在哪呢?就是那个佛像吗?我说不是,佛在你心里。我这会,昨天我给她一个答案,我说你不问过我吗,说佛在哪里?我告诉你「佛在清净心里」。说道在哪里?咱们不都学道嘛,「道还是在清净心里」,你这个心清净,你既是佛,你又成了道。

  反正昨天就拿着这个小本,用电话跟她交流,我觉得我能感受到,她那个心开了,就不那么紧绷绷的拘着了。她说。素云,我跟你通完电话以后,我就好像我解放了似得,比如说现在天是阴的,我现在我就觉得豁亮了,天都晴了。我说你现在你看到了吧,这个心态是多么重要。她说真是,一个人的心态真是太重要了。我说,病是从哪得的?心态不平衡。心态不平衡,那你就生毒素,你那个细胞就变病了,那日积月累的就成了病了,那癌症不就是这么的积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癌症了。我说,你跟谁也别争。我俩同岁,她说这个我能做到,我跟谁争呀,都退休了,现在目前我干的这摊工作,再干一年半载的,我就退下来了,我就不干了。我说我听你这个心情转过来了,你快乐了,你知道我这面我心情,都感觉到特别快乐。

  我跟大家说,就是一个人要快乐,能做到这一条,你就是快乐的始发站。哪一条呢?「远离名闻利养,离的越远越好」。就这个名闻利养,这几个字,你沾一个,你都成就不了、你都快乐不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只要你追求这个名闻利养,你到手也好,不到手也好,你都会活得很累、很痛苦。如果你离它远远的,离得越远越好,你会非常轻松自在。另外我告诉大家,人不要出名,这个话是师父说过的,师父说「人不要出名,出名麻烦大了,出名以后,你就身不由己了」。这回,我可有切身的体会,真是人不能出名。所以有人很羡慕我,他说刘老师你多好,我可羡慕你了,你现在这么有名气。我实实在在告诉他,我说这不是我所求的,我喜欢那种平静的生活、安稳的生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读我自己喜欢读的书,这是我内心深处非常喜欢的一种生活。我说我不追求什么出名,我七十来岁的老太太,出什么名呀。后来有人因为一件事,说起来了,就说我姐姐我们俩个,怎么骗人,怎么出名,为了名闻利养。我想,没必要,我那四条,不争论不讨论不辩论不解释。我自己想,人家那个老太太,人家极乐世界做佛去了,人家回常寂光了,我这个老太太也七十多岁了,我追什么名呀、追什么利呀,我要那个干啥呀!我现在就是一个心眼,我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啥时候接我,我就啥时候走,我就这么一个念头,别的第二个念头我都没有。所以至于别人怎么说,你不要去理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我对我自己的名言是,「做人要正,当官要清,学佛要像」。我衡量衡量自己,从做人来说呢,好像这个做人正,我做得还差不多,我不搞那些歪门邪道。我的原则就是,你强者,你有权有势,我也不溜你,我也不拍你;你是弱者,无权无势,我也不欺负你。这是我的做人原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比较同情弱者。如果你是弱者,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会尽力去帮你的。我相信这么一句话,说什么是财富?这是我自己的话,我觉得人品是财富。为什么有的人说,刘老师,你怎么人缘那么好?我承认我人缘比较好,因为人缘好,我的法缘也比较好,这是事实,我不否认这个。我也不是,假惺惺的谦虚,不是呀,不是呀。我承认我人缘比较好,因为这个人缘好,随之而来的这法缘也比较好,我法缘还是比较殊胜的。所以我说,对我来说,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我的人品。

  我记得我从上初中的时候,我所有的书、所有的本,就是那个扉页上,都是就是「正直诚实善良是做人之本」,那就是我当时念书的时候,我自己的名言警句,都写在我书本的扉页上、使用那笔记本的扉页上,我就是用这个。后来就是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为什么我能把「人品等于财富」作为我自己的座右铭?我真是这样想的,也这样认为的。我说人有再多的财富,你人品不好,没有用,那个都是身外之物。所以我说,「人品等于财富」,下面还有后半句,「奉献等于积蓄」,「积攒」那个「积」,「储蓄」的「蓄」。「奉献等于积蓄」,我不知道这个理念,同修们能不能能够接受?因为什么,我什么积蓄都没有,从财富上讲,我什么积蓄都没有。但是我觉得,我这一生,当别人有难有苦的时候,我能帮,我都尽力而为地去帮了。我真是比较喜欢奉献,我不喜欢索取。我从来也没想,我为别人做了什么好事,等着别人来回报我,我从来没有这钟想法。我为别人做好事,我会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别人为我做了什么,对我有恩的,我记着,我是这么一个性格特点。所以有些时候,我说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别人对我有恩,我虽然不在口头上时不常的说一说,你对我有恩啦如何如何,我不太善于这个,但是我心里有数,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凡是对我有恩的人我不会忘记的,在必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报他,但是这个要尽力而为,我不勉强,我一切都随缘。所以这个能不能作为大家的名言警句,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比较喜欢,就是「人品等于财富,奉献等于积蓄」。

  因为为什么我能拿这句话作为我的名言警句呢?因为师父讲法的时候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对照了,师父这么说的,说「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拥有的多,但不满足的是穷人;拥有的少,但很满足的人是富人」。你说是不是这个,师父告诉我们说,「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师父这一段话,我记得在哪节课讲的时候,我反复听了好几遍,特别有哲理!我再给大家读一遍,「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拥有的多,但不满足的人是穷人;拥有的少,但很满足的人是富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你想想是不是,他再拥有的多,他心里是没有满足的,那你说他是不是穷人?他不满足嘛。那拥有的少,我非常满足,那我就是富人!这个我想,师父老人家真是不简单,说出的话有时候你越琢磨越有味道、越琢磨越有味道。

  还有说,「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有的人可能替我担心,说刘老师,你说你成天猫在家里,你寂寞不寂寞呀?你孤独不孤独呀?我告诉你们,别替我担心,我既不孤独,我也不寂寞,而且所谓你们认为的孤独和寂寞,正是我享受的,我享受这种孤独,我享受这种寂寞。这种享受,你们现在可能还不理解,当你们亲身经历了,体会到这一点,你就想原来刘老师说得真对!我现在这种心境,可能有些同修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说那一个人就守着那样一个老伴子,最多还有一个刘悠秘,成天埋头在家里,能不孤单吗?能不寂寞吗?真是不孤单、不寂寞,那么多佛菩萨在我身边,那么多护法在我身边,我怎么能孤独呢,我怎么能寂寞呢!

  还有一句话,我供养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借鉴。就是说,「对人一片慈悲,对伤害我的人尤要慈悲」,哪个字是重点?「尤要」的「尤」,「尤其」那个「尤」,就是「龙」字没有那个撇。就是「对人要一片慈悲,对伤害我的人尤要慈悲」,重点在后一句,对人慈悲还远远不够,对伤害你的人,你更加要对他加倍的慈悲,这才是佛菩萨的境界!如果说你对我慈悲,我还给你慈悲;你对我不慈悲,我还给你也不慈悲,这不是佛菩萨境界,那是凡夫的境界。我们不是要作佛嘛,要做菩萨嘛,那我们的境界得提升啊。所以说,对伤害我们的人尤其你要慈悲,我给它加上两个字,要加倍的慈悲。

  我和我同学,就昨天用我这个小本本,我俩通话可能半个多小时。她说素云,耽误你时间。我说不耽误,只要我说的这些话,能让你开心,让你从那个烦恼当中解脱出来,这是我最喜欢看到的。我今天刚才跟大家说这个题目,就是说「少欲知足心则安,心安念佛真智慧」,是不是这样,什么是真智慧?你心安,你念佛,你是真智慧。然后你再解决,把生死心切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解决了轮回问题,你把往生心切的问题解决了,你归净土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人世间,最大的事不就是这件事嘛,我们把这件事办完了,没有其他的事了,是不是这样。今天这个题目,咱们就交流到这,如果还有时间咱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历练       生死心切)(五明学佛网:历练       生死心切)  

 万行法师:生死心切 做事认真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生死心切勿预计,远离求度之愿,心声 

 达真堪布:勇敢地在红尘中历练 

 虚云老和尚:悟道不难,总要生死心切,具长远坚固向道之心, 

 他经历了奔波和历练,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憨山大师: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洛桑陀美上师:勇于分享历练自己 

 人间天:在苦空无常的烦恼中如何历练真心 

 憨山大师: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自了法师:怎么体会生死心切的样子 

 印光大师:生死心切 

 净土法门法师:生死心切,才是真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