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三毒炽盛 剧恶极苦


   日期:2015/5/21 1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零二页第五行,科题第六「应知离苦」,请看经文: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彼土名为极乐」,西方极乐世界,也称「安乐」,也称为「安养」,这是依报的名称;正报,「彼佛名为无量寿、无量光」。从依报、正报的名称上来看,就知道这个世界无比殊胜微妙。念老在此地说,「胜妙如是,理应欣求」。照理来讲,应该是非常欢喜求生净土,你真的把极乐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回头再看看「娑婆」,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秽土」,秽是染污、不清净。现在这个染污不清净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到了饱和点,再向上提升就不适合人居住、不适合人生存了。实实在在应该厌离,决定不能有贪恋,为什么还贪著世间的俗事,这个世俗的事情还在贪恋、执著,「譊譊而忧无常」。「譊譊喧也」,吵闹的意思。这个地方,所谓是竞争、斗争、战争,都包括在这个意思里头,「此指争竞喧闹之态」,我们讲竞争。

  「世人贪恋所有」,财色名利,世间人之所贪的,名闻利养、七情五欲,都是贪恋这些东西,「咸欲常保」,都希望能够拥有而能够保存不失掉,对这些地方忧虑就多了。可是事实是没有办法常保的,你有这个命、有这个福,让你多看几眼;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命,看都看不到。譬如现在讲的财富,拥有亿万财富,看到没有?没有看到。他看到的是什么?银行帐单上的数目字,他是看到这个,以为这个东西就是他的。如果银行倒闭了,我们住在美国的时候知道,美国银行倒闭,无论你存款多少,它最多只能赔十万给你,其他的全没有了。所以美国人也很聪明,钱有多的,有二十万,存两家银行,有三十万,存三家银行。拥有几千万、几亿万的时候他怎么办?他没有办法,存在国家银行都会倒闭,让他的钱存在外国银行,天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你说这有什么意思。「故以为忧」。「但忧亦无济也」,这是真的,忧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问题。人长年累月在这种忧虑之下,人会衰老,人会得病,忧能使人老,忧也能叫人得严重的像癌症这一类的,会得这些病,对於五脏六腑都有严重的伤害。於是引出下面这一品经文,「劝谕策进第三十三」,第三十三是接著这个经文讲的,就是讲这两句话。

  「本品」,三十二品,「显净土妙德」,目的是「劝导求生」。下面第三十三品跟这个恰恰相反,要讲娑婆世界的恶、苦,恶是十恶,苦是八苦、三苦,「令知厌离」。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舍娑婆,取极乐,这是大事。请看下面这品经文,「庚二」,科题,「示」,示是指显示,「秽土恶令知厌离」,把它揭示出来,这个世界苦、恶,是真的不是假的。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念老有一个题解,「上品显极乐殊胜超绝,净定安乐,令众欣慕,发愿求生」,这是前面一品主要的宗旨。「本品则说娑婆秽恶」,秽是严重的染污,我们今天处的这个地球,真的,到严重不能再严重,再严重人就不能住了。「众生障重,三毒炽盛,因惑造业,苦报无尽,沉溺苦海,痛不可言」。句句都是实话。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前面我们读过,而且读过很多,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代的科学很时髦的议题,就是念力的秘密。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念头有非常大的能量,无法想像,这就是近代的量子力学。念头的能量能改变物质,这是现代新兴的科学家提出来「以心控物」,就是用念头来控制物质环境,这是最近二十年才兴起来的。我们相信再有二、三十年,这一门科技会应用到生活。应用到生活,第一个就是健康,疗愈不需要用医药。到那时候,医院不起作用、药物不起作用了,用什么来治病?念头。所有的疾病都是不善念头引起来的,因为念头影响我们的细胞,不善的念头会让我们的细胞产生病毒,纯净纯善的念头能让我们带著疾病的这些细胞恢复正常。不但有这个能量,而且能改变我们居住环境,环境也是物质,纯净纯善的念头能叫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海啸、地震、旱灾、水灾,所有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可以化解,念头可以化解。这桩事情,在科学家没有发现之前,佛经上有,佛经上讲得很多,特别是佛陀在世。

  过去宋唐以前,那些高僧大德都有能力治病,他们不是大夫,他们没有学过医,他用什么治病?他用意念、他用咒语,用这个来治病。意念是主,要让病人改变念头,劝他断恶修善,念咒是帮助。这是最高明的方法,比推拿还有效,不需要用药物,也不需要用针灸,这都不需要。我们的疾病都是我们内脏有了障碍,不通了,血气不通就产生病。他教我们念咒,用念咒的音声振动内脏的部位,把那个阻塞的地方贯通,不需要用手,用音声。《大藏经》里头治病的咒很多,可是现在念不灵了,为什么不灵?这个方法一定要口传,它才会有效,你念的时候音念错了不管用,音声的高低长短都有关系。所以一定要很正确,音声达到这个部位,把这个部位阻塞用振动,音声振动的方法让它恢复正常,不是不灵。那个咒并不是什么神咒,没有什么神奇,它有道理的。念的时候音不对,频率不对,它的效果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东西,文字是在,怎么念失传了,没有人传下来,这很可惜。我们在传记里面所看到的,唐宋时代还有,用咒语治病,宋朝中叶以后好像就没有再看到了。这个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佛法是科学,是哲学、是科学,里面没有秘密,也没有鬼神这些东西,没有。在近代我们看到很多附体,从附体里面我们知道,许多鬼神,有低级的天神,也能够干预我们,心不清净的人也很容易受他干扰,身心清净鬼神不敢接近。这些事情,理、事大乘经上都说得很清楚,我们对它要有信心。知道有这些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失传了,可是原理我们能掌握。原理就是什么?心地真诚清净,真诚到极处,一样的,我们病毒的细胞都能恢复正常,感应不可思议。

  秽恶之由来,第一个众生障重。障是业障,我们造的业障造得太重了。下面举例子,三毒炽盛,三毒是贪瞋痴。贪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无所不贪。为了自己的贪瞋痴,一定就会伤害别人,所以损人利己,只要对自己有利的,杀人放火都敢干。国家跟国家为了争利,发动战争。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任何战争,双方死亡的人都在恶道,没在善道里头,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高处长跟我们说过,二千一百年前罗马军团东征,想消灭中国,这些人几乎全死在中国,二千一百年了,他们都没有去投胎,还在打仗,还在打,受苦受难,没有居住的地方,没有东西吃。利宾菩萨救了他们,告诉他,中国不是你们的地方,你来干什么?从菩萨这句话里面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战争能占领别人的地方,那个地方跟你有缘,它是你的,你才能占领;它不是你的,占领不到。过去日本人侵略中国,想占领中国,像利宾菩萨说的,中国不是日本的,你来干什么?占领只有八年,抗战结束,统统要回去,你说有什么意思?这都是迷惑,痴,愚痴,贪瞋痴。统统为了一个贪,瞋恨是手段,发动战争,杀人放火,夺取别人的财物,占领别人的土地,这造业,苦报无尽。我们听了不少这些附体的报告,真的应了经上讲的,苦报无尽,沉溺苦海,痛不可言。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决定不干这个傻事,这事做不得。

  「故哀劝厌离。诲谕众生止恶行善,精进行道,求生安乐」。世尊慈悲,哀劝,慈悲到极处,劝我们要发心永远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一个好地方。教导一切众生要止恶、要行善,善恶的标准是佛经上讲的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十恶要止,真正能止恶就是善。精进行道,行道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修道,这个道是正道,这个法是正法,就是一门深入,此地是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下头一句,求生安乐,安乐就是极乐世界,这个道就是信、愿、持名,这就对了。请看经文: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於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第一段,「勤务恶苦」。我们在经上细心去观察、去体会,释迦牟尼佛代表一切诸佛菩萨,是怎么看我们这个世界。注解里面说,「右段」,就是刚才念的这一段四句经文,「首明此土」,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普皆忧恼」。你去问问,哪个人没有忧虑?哪个人没有烦恼?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没有一个没有忧虑、没有烦恼的。「劝令厌离」,这世界能住吗?还愿意待在这吗?

  经文第一句话,『共争不急之务』,这个话说得太好了。大家都在争,拼命在争,争的是什么?不要紧的事情。「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这两句话重要,这真正是急迫的大事,疏忽了。名闻利养、七情五欲,根本就是带不去的,得不到的。所以天天搞这个东西,错了。把时间、精神都放在这上面,以为能得到,殊不知全是假的。我们看到世间的灾难,没亲眼看到的,但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前年日本的大海啸,是三一一大海啸,这个海啸才只有十米,不是很大,你看看生命财产损失多严重。如果有个三十米的海啸,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几秒钟就没有了,生命财产全没有了。地震,我们也是在新闻报导里面看到汶川的大地震。水灾、旱灾、雪灾。你回神想一想,连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几分钟、几秒钟之间就没有了。经里面说得好,「不急之务」,赶快放下。

  念老在这里说了三句话,「但贪名利,故忧苦万端,无有出期」。稍稍有一点智慧的人都会想到,怎么会迷到这样的程度!严重的贪名贪利,因为贪名贪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眼前纵然贪得了,你能享几天?而且在享受的时候,你的良心不安,如果你还有良心的话,你受良心责备;没有良心,你的果报在无间地狱,又何必干这些坏事?所以忧、苦,万端是形容,无有出期,没办法离开忧苦。

  「如《会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会疏》里头有个比喻,说明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什么事情重要要先办,次要的事情慢慢来。人生一生最大的事情,怎样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大事;实在脱不掉,如何才能够让我们自己超生,生到天道,这也行。千万不能任性,不能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一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真的是无有出期。堕到三途,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好难。地狱、饿鬼大家知道,那畜生呢?畜生好像很容易,因为投胎,投到鸡胎变成鸡,那个鸡还不到几个月就被人杀掉了,那好像很容易。其实不然,投畜生道要算多少次。譬如你投的鸡道,你这一生吃了多少只鸡,杀了多少只鸡,杀了一百只鸡要投生一百次的鸡,死了还是鸡,被杀然后死了还是鸡,到一百次,你才能够离开鸡的身体超生,都是这样的,麻烦大了。你要吃这些小鱼、吃一些虾米,经上说得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你这一餐吃多少只,你将来都要变这个身还它,你要还多少次?投像这样小动物,恐怕得几百次、几千次,死了又变它,死了又变它。

  让我们想起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了一个故事。只园精舍当时盖房子,有工程,佛在工地看到一窝蚂蚁,就笑起来了。佛身边这些弟子向佛请教,佛为什么笑,笑什么?佛就说,我笑这一窝蚂蚁,你们大家看看。那都是阿罗汉,阿罗汉的神通能看五百世。你们看看这个蚂蚁,它在这个窝里头窝藏了多久时间?阿罗汉一看,摇头,怎么五百世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佛告诉大家,佛眼看它,七尊佛过世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一尊佛就算是三个阿僧只劫,三七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没有离开蚂蚁身。就是蚂蚁死了又是蚂蚁,蚂蚁死了还在这个窝里头做蚂蚁,生生世世,七尊佛过去,它都没有能够脱离蚂蚁身。说明地狱不能去,饿鬼不能去,畜生也不能去,恶道真的去容易,出来好难好难,真正是受苦万端。回过头来我们想到,这一生得人身多幸运。人的寿命不长,如何能叫我们成无量寿,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就是无量光,还有比这个事情更大吗?没有了。

  《会疏》里面举了个比喻,一定是以办了一大事为急先务,就是先干,这个事情急,一定要摆在第一优先。「譬如人入大城中」,出外面办事,要进这个城市,一定先要找一个旅馆,把这晚上居住休息的地方先找好,然后再出去办事。先安顿下来,「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到晚上事情办好了有地方休息,先把休息的地方找好。这是比喻。下面要说出比喻的是什么,「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这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知道。先把净土取得了,我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住几年不妨,说去就去,在这个地方办什么事情都不障碍。如果净土没有把握,这个事情不管办得好不好,来生要搞六道轮回,这一生得人身的机会缘分错过了,这才叫真可惜,这才叫真错了。你遇到了超绝轮回的这个机缘,你怎么不把它抓住,还干这个傻事,跟别人争名夺利?你的名跟利全是假的,你决定得不到,到头一场空,非常可能你堕三恶道。为什么?心行不善。争名夺利的心,这是三恶道的心,不是人天福报。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这讲寿命到了。「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这一朵莲花,阿弥陀佛会把它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中,等你花开见佛,你一生圆满成佛。「然」,这个然是感叹,「诸人」,就是众生,「缓於火急之事」,往生极乐世界是火急之事,把它疏忽了,没有认真在做。走怎么?「走不急之经营」,这个世间这都是不急的经营。这个世间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不急的经营,没人知道。「大命将尽,虽悔何益」,等到寿命到了后悔莫及。遇到了净土,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这个事情,确实,到临终咽气的时候后悔,后悔来不及了。

  下面一句,『剧恶极苦』。「剧者,甚也」。最苦的,最严重的苦、最大的苦称之为剧。「《浊世恶苦品》曰: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弥陀经》上也说,「五浊恶世」,我们处在这个环境比什么都苦。做坏事苦,后头还有三恶道;做好事也苦,众生没有福,所以好事不能成就。好事,一定要众生有福报,它才能成就,众生才能得福;众生没福,你要做好事,那得受苦,受苦未必能成就,这个要知道。「又曰: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浊世恶苦,在后面两品,我们现在这是三十三品,在三十五品,到那个地方我们会学到。「恶是因,苦是果。杀盗YIN妄酒」,这是五种恶,不但是恶,是剧恶。「造恶感受恶果」,这个恶果名叫「五痛五烧」。五痛是现世的,现在你所受的。五烧是来世,五烧多半是讲地狱,地狱是一片火海。

  造地狱业,怎么能不受地狱苦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动一个念头,一定要想一想后头有什么样的果报,如果要知道了,不敢做了。别人对我不好,我吃了亏,他占了便宜,我心里不服。如果我还有一点智慧,我就想一想,我要不要报复他?我报复他,他也不服,他将来又报复我,这样变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彼此双方都痛苦,算了。这就对了,一笔勾消,能忍受,不要干后面生生世世的果报。但是,这个害我的人他受不受报?要受报,不是我报复他,他是受什么?他是受自然的报应,他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像他对我,他自然遇到,与我不相干。为什么?这叫性罪,他本身有罪,我不怪他,他本身有罪。所以恶念不能起,恶事不能干,真的害别人就是害自己,而且害得非常凄惨。原谅别人是原谅自己,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这是圣人、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要不受到佛菩萨教诲,怎么会知道?报复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你骂我一句,我得骂你两句,你打我一拳,我得打你两拳,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家看到这是正常的;如果人家骂你、打你,不回话,这不正常,这奇怪了。这就是人生的价值观颠倒了,五常没有了,五伦没有了,四维八德没有了,人不像人的样子;外表像个人样子,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像。

  所以这些都是不急的,不急的天天干,干得非常起劲,信愿持名是最急的,反而不干,把它忘掉了。一切时一切处,分秒必争,不要把一秒钟空过了,一秒钟念一句佛号,绝不能把这一秒钟错过。佛号忘掉了叫失念,佛念失掉。失一念都是过失,要是几分钟失念、几个小时失念,不能往生,这个问题是真严重。

  「五痛五烧,如火烧身,故曰极苦。又《会疏》曰:人世炎炎,犹如火聚」,炎炎是难过,发烧、发热,「故云剧恶极苦」。这要认清楚,我们活在世间真苦,无论什么人,贫富贵贱都苦,贫贱人有贫贱人的苦处,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处,甚至於富贵人的苦比贫贱人还多。贫贱人苦在什么?没吃的、没穿的。富贵人的那个苦,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丢掉,天天在担心,最后还是等於零,还是完全等於空,一场空,他的苦比贫贱人还要苦。

  『勤身营务,以自给济』。「《会疏》曰:营谓经营,专力於事云务」,事务,「以是勤劳其身,故云勤身」。在那里工作,这个工作是为什么?为贪名贪利,为贪图享受,为损人利己,干这个。甚至於现在人干的这个业可不得了,损害人民为自己,损害国家为自己,这是无间地狱。佛法里面讲盗戒,偷盗,你偷一个人的财物,你的债主只有一个,将来只还他一个人,好办。如果这个财物是公共的,是县政府的财物,譬如一个电话亭,这是公用电话,是属於县政府的,你把它偷去了,县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的?人民的税收,这一县的人都有分,换句话,这一县的人都是你的债主,你将来要还一个县的人,要还这个债,麻烦可大了。那要是国家的财产就更不得了,中国的国家财产可不能动这个不善的念头,因为你要偷了国家的财产,中国这个国家有十几亿人,你的债主有十几亿,你怎么还得清!《地藏经》上有一段话说,释迦牟尼佛说的,你造恶,造了十恶五逆,佛说我都能救你,但是你盗僧伽物,佛不能救你。僧伽物就是寺庙的、出家人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有多少出家人,不是说一个地球,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佛道场、所有的佛弟子全是你的债主,没办法,还不清。所以盗出家人财物的罪比盗国家的不知道重多少倍,算不清的。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施主对於寺庙这些供养,他的期望太大,他希望你接受他的供养,你将来修行证果,他沾光,他得福。如果你要没有修行,你要造恶业堕恶道了,将来生生世世披毛戴角还。这些事情我们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然后你才完全明了,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要断得干干净净。因为什么?占人便宜的念头是盗心,偷盗的行为是从这来的,要把盗心断掉,不义之财决定不能取,取了决定有罪,而且罪很重。

  「以自给济」。「给者,相足也。以物饶足为给」。这个给你,供给了,这是以财物,饶是丰饶、是很多,就满足了。现在有些人他不满足,永远不满足,大概整个地球给他,他还不满足,他还想别的星球,这个麻烦就大了。「又给者,供给也。济者度也」,度是度苦。「故知经义为:勤劳其身,经营事务,求能自给自足,以度此生」。这是老实人,这样的人不错,正人君子。现在的人他不知足,他不是求自给自足。能求自给自足以度此生,修行都会有成就。

  下面《会疏》说,「士农工商」,这是古时候的社会分为这四大类,士是读书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农是耕田,工、商,这四等。「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我有多的,别人有不足的,我要帮助他。要学布施,要学忍让,这就对了。读书人没有从事於生产事业,农工商都从事於生产事业,很辛苦,所以读书人生活要靠大家供给。在古时候是家族,一个家族人很多,士农工商都有,家族的经济是共有的,不是个人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不分家的。所以五代同堂是非常正常的,几乎家家都是五代同堂。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赚的钱,除了自己省吃俭用维持生活之外,多余的都要归家庭。家负责教育,育幼是家负责,养老是家负责,所以家是个团体,是个社会组织。现在没有了,抗战之后中国的家没有了。所以中国在八年抗战最大的损失是什么?是家没有了。

  中国大家庭我们这个年龄还见过,十岁以前我们住在一个大家族的边缘上,这个大家族跟我有亲戚关系,我的姑妈家里,我父亲的姐姐、姐夫,父亲的姐夫这一家还是大家庭,兄弟十个不分家。所以,这个家庭的人口差不多有二百多人,已经衰了。正常的家庭三百多人,兴旺的有六、七百人,这是家里很兴旺,人丁兴旺,这么大的家族。所以他家庭是有组织的,没有组织不就乱了?所以有管家的,有家长,每个人都要听命於家长。家有家规,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家学就是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以自己家里面子弟为主,还有亲戚朋友送来念书的,都收,甚至於地方上有很优秀的小孩,家庭很穷不能念书,都把他找来,替国家培养人才。

  中国古代政府没建学校,学生学出来全是靠家学。政府办学校,那像现在的党校一样,它是培训各个阶层的政务人员,官吏,它培训这个,这是要考进去的。所以县考秀才,县考取了称秀才,秀才就是学位,有秀才的学位政府就要养他。他每个月,在那时候是用米,食物,秀才大概一年可以拿到七十石、八十石米。当然这个米他吃不完,他卖的话他就有钱,能够维持他的生活,他可以安心读书,就有收入了。省考举人。国家考试,皇上做主考官,叫进士,那是最高等的考试。考试及格,大概政府都分配到哪些地方去做官去了。

  所以基本的学术统统是家庭培养出来,家庭有教育子弟的使命;有负责养老的使命,老人退休了,不能再工作,回到家养老。养老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一段时期,这之前都是付出,现在要收果实了,所以养老是最快乐的。不像现在,现在老人真可怜,没有人养老。外国国家养老,只管吃住、医疗,精神生活完全没有,真是中国谚语所说的坐吃等死,不是味道。养老院几百人,每天都有人过世,抬走了。天天都这样,看人抬走,联想到什么?哪一天轮到我。很苦,很伤心。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这些是家庭负责任。所以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到,中国地图你打开看,城市外面农村,这是王庄、那是李庄。那一庄什么?过去就是一家人。地图上还看到这些痕迹,实际上没有了,家破人亡,人都散掉了,亲戚朋友这些都不知道了。大概只知道兄弟,堂兄弟也许还知道,族兄弟就不知道了。族兄弟,同一个曾祖父的、高祖父的,就彼此不认识了。在从前都住在一起,一家人。你说现在多苦。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起惑妄作」。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一段讲人情。前面这四对,从『尊卑』到『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种种类类也」,这社会上人,种种类类。「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财多者富,财少者贫;年老者长,年幼者少,种种不同之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之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奔波劳碌,无有已时。故曰:累念积虑,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妄想。这是社会现象,得看清楚、看明白。社会上一些人,细心去观察,真正看出来,无不同此愚痴,都是愚痴。天天搞什么?都是搞贪瞋痴。痴是迷,迷惑颠倒。贪心不断的增长,不断在膨胀,真正膨胀到贪而无厌,没有一样不贪。一个人一生活在贪欲里头,你说他多苦。真的没有止境,把整个地球给他,他还不知足,还想要太阳系;太阳系还不知足,还要找银河系,没有法子。这一膨胀起来可不得了,你看他多苦。苦心积虑,虑是在打妄想,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丢掉,叫患得患失,他没有安乐。

  竞争没有休止,竞争提升是斗争。小事情竞争,大的名利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战争为什么?还是为了名利,还是为了满足贪欲。凯撒大帝要征服中国,贪心,罗马帝国不够大,还来并吞中国。日本人对中国发动战争,也是觉得他地方不够大,要占领中国,要统治中国。他看到满清可以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他也想统治。满清人有这个命,有德,他没有这个命,他没有德。中国的人民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民,听话,几千年来接受的伦理道德的教育,都能够安分守己。所以满族入主中国,完全用中国的文化,中国人喜欢,这皇上好,比我们明朝皇帝更好,服了。日本人不然,到处奸YIN戮杀,在南京大屠杀,一个月杀了四十五万人。日本人不能统治中国就是这一个月造成的,为什么?中国人醒过来了,决定不能做亡国奴。把中国人觉悟起来了,誓死也要跟日本人拼到底。最后还是中国人多,日本人少,拼不过。如果日本人要像满清顺治、康熙这些皇帝,真的,中国现在变成大日本的,不会反对。政策错误,不把中国人当作人,你就应该灭亡。你能把中国人看到跟日本人一样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中国人喜欢,他真的统治了。

  国际上,这么多年来中国崛起了,大家担心,怕的是中国人将来要报复。因为外国人这么多年欺负中国,怕中国报复,要结盟对付中国,这个想法错了。所谓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绝对不是中国的武力,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科学技术,也不是中国的经济,而是《群书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唯有中国传统文化会带给全世界安定和平。大家都来学这部书,把这部书翻成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字,一起来学习,天下太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事情不是我说的,我没有这个智慧,我是听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汤恩比博士在一九七0年代曾经讲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群书治要》这一出现,全世界人得救了,大家能够依照这部书,这是智慧,指导你怎样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平等待遇,和睦相处,天下就太平。所以地球上可以出现和平盛世,这是人类的福。中国人能为全世界造福,所以每个宗教神圣都会保佑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不应该有灾难。当然我们自己要觉悟,我们自己要遵守,老祖宗东西好,可以救世界,可以救国家,可以救我们的家庭,可以救自己。

  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就是把传统的教育疏忽了,才有这么多灾难,才受这么多苦。如果我们大家一起都学、都懂,我们的社会安定,我们的人民幸福。现在这个迹象出现了,我听说潮州,广东潮州谢总办传统文化讲座。他跟政府关系很好,所以有两个书记支持他。什么人接受传统文化?全是官员,这两个县有一千多位官员去接受。他学习的时间只有七天,七天就把人完全转变,真了不起!他来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在汤池做了个实验,人是很好教的,我们现在看到了,真好教,只要你肯教他,一个星期,良心就发现,不好意思再做坏事,真正他能回归到毛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太难得了,我问他,你请的哪些人?没有人。没有人怎么教?用光碟。过去国内办传统讲座的这些老师,像胡小林老师、陈大惠老师、蔡礼旭老师,这些人光碟都很多,用他们的光碟来上课,做到这么好的成绩。

  如果国家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些光碟在国家广播电台里面每天播上四个小时、八个小时,我相信中国的社会三个月到半年,天下太平,国家大治。这些政府官员七天就改变了,良心就发现了,所以中国要回头、要大治是很简单的事情。这些老师,他们的东西国家可以认真去审查,自己好好的看几遍,觉得好就播,哪个地方不妥当删掉,用这些东西来教育。不需要人,人没有分身之术,用这个东西在国家广播电台,三个月就见效,见大效果,让你感到非常惊讶,半年,中国天下太平。为什么?每个人良心都发现了,都肯定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理念、老祖宗的方法。我看到欢喜,中国这一带头,全世界响应。要办学,办什么?《群书治要》,不要搞别的,《群书治要》能救国家、能救世界。办个群书治要大学,专门研究《群书治要》所依据的六十七种典籍。其中有几种失传了,大概现在能够有的只有六十四、五种。每一种里面成立一个学科、一个小组,有三个、五个人来专攻,十年之后他们就是活的《群书治要》,不难办。儒释道三家都能够复兴起来,只要有学生专攻。

  但是认识、选择是要费时间。道理,我是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可是还是放不下。我放不下不是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早放下了,放不下大乘经论,各个宗派典籍我都想学。现在年岁大了,不行了,不放下不能往生。我从八十五岁放下,一心一意专一就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我就依一部,就依一句阿弥陀佛,决定这一生求生净土。除这个之外,我今天读的这段经文,我完全接受了,我完全照办,我统统放下,不再搞别的了。马来西亚的汉学院、斯里兰卡的龙喜大学建成之后,我什么名义也不要,包括给我顾问我都不要,什么都不要。我说我去当教授,我教一门课,《大乘无量寿经》。这个课程要多少时间?跟我现在讲经的时间一样,一千二百个小时,算学分六百个学分,我就来教这门课,时间是一年。我的教学法,学一门,不能够学第二门,一门毕业了可以学另外一门,这一门没有毕业不能学第二门。我这一门的时间是一年,一年毕业了你再学别的,可以。如果你十年专攻这一门,你就是这一门的专家学者,世界一流。这是中国古老的教学理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教学的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著重在自见,自见是什么?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自见。

  我们晚年做一个榜样,做个模范。我对这个事情真著急,别的不著急,第一著急的是往生极乐世界,第二著急的是把中国教学的理念跟方法传下去,这世界上没有的。我必须要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大家才会相信。所以我急著要找学生,我不想多,只想找四个人,跟我一年,一年毕业。完全用古老的理念跟方法,试试看一年效果怎么样,效果真成功了,我们再扩大。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影响龙喜大学跟马六甲的汉学院。走的这个路子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识。

  这段文里头给我们说现在的社会百态,应该说是全世界,男男女女无不同此愚痴贪欲,贪瞋痴。用贪瞋痴的心,苦心积虑,忧念重重,这是心苦;奔波劳碌,无有已时,这是身苦,身心都苦。所以经文上这两句话说,『累念积虑,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妄念,为贪瞋痴的妄想在走使。「义寂师曰:累念於既往,积虑於未至」,就是未来,想前想后,想过去想将来,「累念积虑。常为欲心所驱役」。心自己做不了主,什么人做主?欲望做主。欲望,为了欲望,心也苦,身也苦。心,妄念多、杂念多,身,劳碌奔波,这都摆在我们眼前。现在交通便捷,他劳碌奔波的范围大了,是走在国际上,今天在这里,明天到别的国家去了,后天又转一个地方,很辛苦,真是为欲望、为妄念在走使。

  下面黄念老为我们解释这几句,意思是说,「意谓思忆过去」,这个思忆是回忆,想过去,这是累念,「忧虑未来」,这是积虑,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不稳定,地球上灾难频繁,忧虑不晓得加多少倍。「故此心念,无有安时。因心有所欲,身必随之」。心不安,身也安不了。「例如」,这是念老举个例子说,如「欲购爱物」,你想买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怎么办?要排队,「不顾拥挤杂乱,奔波排队」。排队,身苦,都是为心里想得到这个东西。「故曰为心走使」,指为这个欲望的心而奔走。

  《嘉祥疏》里头有一句,以「心财相积不舍」,心里想的外面财物,念念都想获得,贪而无厌,来解释「累念积虑」。以「勤求无宁」来解释「为心走使」。这个也说得非常之好,这些统统都是不重要的事情。「盖谓积於心念之中,俱是财物,故名累念积虑」,这是嘉祥师所说的意思。「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为心走使」。这些我们细心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属於这样的人?可能说的就是自己。再把自己放下,看看周边的人。到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去看看,那些人是不是这样的?有几个人心平气和,不受外面物质诱惑,有几个人?只有不被外面境界诱惑的人,他的心才能够定下来,身也就不必那么劳苦了。为什么?他每天吃饱了,穿得暖和,有个小地方可以避风雨,他知足了,知足常乐,知足就不会被外面欲望勾引,不受外面环境干扰。这个现在连修行人都少了,只有极少数真正修行人他能做到,不是真正修行人都做不到。现在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古时候没有,现在到处都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三毒炽盛 剧恶极苦  (共一集)  2013/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02-040-0542集)  档名:29-408-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乐       竞争)(五明学佛网:安乐       竞争)  

 净界法师:追求安乐人之常情 今生后世要当兼顾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安乐行品第十四 

 如瑞法师:事事磨练心安乐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十一讲、自在逍遥的大安乐法 

 仁焕法师:安祥而生 安乐而死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四章 中韩天台宗关系研究 二、天 

 道坚法师:佛教是非盈利单位,因而不需要竞争 

 衍慈法师:合十共祈--世界和平 社会繁荣 风调雨顺 人民 

 温金柯博士:「末法」与「净土念佛得度」考 --由道绰《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竞争与创造 

 游祥洲教授:一行禅师的正念禅——序《步步安乐行》中文版 

 业露华: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