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与佛相遇,让生命走出迷雾


   日期:2010/2/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有些佛教徒而言,或许难忘曾经在生命困顿时,听闻到一句佛法心开意解;或在人生最茫然时,因佛法中究竟实相之理 ,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找到生命的的皈依处;或是在不经意间,被法像之美而感动,带领您走入佛法的殿堂!不管什么形式或机缘,初次的相遇,也许不经意欲另人难忘,因为在那一刻,自己的生命已经因这一因缘而改变!我在咋见《心经》经文(“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时,内心宛如重击。

回顾与佛相遇的历程
或许您早忘了在何时何地,第一次听闻到佛法?认识到佛教?可是细细地回顾自己的学佛历程,仍可以发现自己的生命,因对佛法的认识、体验、用心,而自己的身行一点一滴受到感化、转变中,步上一条自在、解脱的菩萨道上。

佛法难闻今已闻
人世间,数不尽多少众生都是在生老病死中与佛相遇!有如“千年暗室忽光明”般的另人震懾。也有人,欲是与佛法擦肩而过,或是驚鸿一瞥!但这一瞥,欲如种子般的在人的内心潜藏着,随着生命的前进,常常能在生命需要寻找出口时,这一颗种子即开始发芽、成长。
然而尽管在这咨讯发达、传播网络密集的时代中,还是有着“佛法难闻”的遗憾,环顾周遭亲友,有多少人仍尚未听闻到佛法。事实上,有趣的是,我们看见有人即使已与佛法相遇,欲是不相识,就如佛陀在眼前,欲视而不见,只能以“因缘不足”来看待吧!

让佛法注入生命中
印顺法师在《成佛之道》中提到听闻佛法时,如果抱着三种不同的心态,即使有因缘听闻佛法,也是徒燃无用的!其中有一精彩譬喻:若将佛法譬喻为雨水,听法之人如碗或杯子,倒覆在空地上,雨水是无法流入碗中;以此说明如果态度不注意、不专心,即使听了也等于没听。第二种是由于在碗中原先就已装有葬物或毒素,即使能装入雨水也不能用;以此形容虽然专心听,可是因心里有成见,听了反而会生起对佛法的怀疑。第三中则是碗已有了裂缝,即使清净无毒,也漏得一无所有;以此譬喻心中虽没有成见疑惑,可内心散乱,事物繁忙,听过后忘的一干二净。(也可以譬喻不持戒律有漏功德。)
我们身处在这脚步快速、生活繁忙的时代中,我们永远无法度量佛陀在数千年前所说的哪些经典语录,会在什么时候进入那些人的生命里。“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的同一句话,每个听者会因为各自的根基、理解层次的不同而各自有不同的体会。然而,更重要的是,与佛相遇之后,放下过去,建立起佛法的思维,并在生活中体证佛所说之法。或是,随着学佛日久,虽然晓得佛法的美妙,欲有使不上力的感觉,不防,回首自己与佛相遇的因缘,是怎样让自己感动,回到处发心,再为学佛注入动力。

在这生命的长河中,有幸与佛相遇,如果我们可以依靠着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一点一滴的净化自我,迈向生死的彼岸并不是奢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法       经典)(五明学佛网:佛法       经典)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佛法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处(讲演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