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育儿教育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所暴露的心理问题


   日期:2015/5/28 2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通常亲子关系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子女处于婴幼儿或儿童期,缺乏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能力,主要由父母养育、施爱为主,双方依存度较高。

  第二阶段: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进入青春期,在心理上有断乳、反抗的倾向,要求自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父母对子女控制不得不逐渐减弱,亲子之间的依存度开始降低。

  第三阶段:长大成人的子女,通过恋爱结婚组成了家庭,父母与长大成人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事业、经济生活等,亲子关系的依存度处于最低点或停滞阶段。

  第四阶段:随着子女进入中年期,自身对其子女的养育、家庭的维持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开始理解或同情其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父母也年事已高,对子女赡养的依赖度也在增加,此时亲子关系又得到新的发展。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更有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很多在原生家庭经济不好的家长,希望用物质上满足来弥补自己年少时的缺憾。

  从孩子的胎教开始,家长就在操心,怕生个不健康宝宝,营养和胎教都不敢怠慢。

  出生后孩子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跳舞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上大学的专业选择,到毕业后的工作选择,爱人选择,都要亲自过问,不厌其烦。

  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和“智慧”;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只可以和学习优秀的孩子交往,孩子只可以看和学习相关的同步教材,还要在家长指导下买生活用品……

  孩子的吃,要操心,孩子的穿,要操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孩子的交往,要操心……

  付出那么多,但却制造了大批厌学者,早恋者、网瘾者、人际交往障碍者、肥胖儿童与厌食者……

  当“温室”里养大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没有一点能力为自己遮风挡雨,他们无法适应生活,开始抱怨父母没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才让行为变得退缩,无所适从。这时父母哀叹为时已晚。

  操心”换来什么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你们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

  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亲密应该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距离的不恰当,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的奉献精神,即剥夺了孩子人格的独立又使自己伤痕累累。

  中国家庭教育之弊

  中国家庭教育之弊会使孩子无爱逆反。中国家庭教育之弊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没有责任心,越来越不心疼父母,更不知道感恩。感觉给自己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子把父当马的案例屡见不鲜,但父母依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父母多为儿女操心的根源在于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感觉他们没长大,怕孩子做不好;

  因此凡事代劳,使孩子没有了成长的空间,也失去了自由。总以为给孩子安排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感觉是安全的。

  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休息、娱乐、为孩子默默地付出才感到欣慰。在这种极度的控制中,孩子逆反和不满也会越加严重,也导致教育的失败。

  舔犊方式尚待改进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不妨学习西方的一些教育模式。他们知道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非常关键,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溺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行为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经济观念,以及好的性格,让孩子受益一生。

  使其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但应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学会承受自己该承受的,学会面对自己可以独立解决的事物。

  处处代劳的父母,即失去自我,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最终还会遭到孩子的抱怨。

  亲子关系从诞生到死亡,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都应充分享受人的权力,亲子关系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将不再单纯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奉献,也需要有子女对长辈的赡养和关爱。

  各负其责,给孩子和自己一片属于各自的天空。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至于让其逆反,也充分让自己解脱至酷。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舔犊的方式,尚待改进。需转变教育模式,才能拯救孩子,也是解放自我的唯一出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教育)(五明学佛网:父母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