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2015年极乐法会《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仪轨讲解


   日期:2015/5/30 13: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三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所用的仪轨是列绕朗巴大师的《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这是莲花生大士的法,莲花生大士当时造这个仪轨的时候,只传给了身边的几个人,并没有公开传,然后就伏藏起来了。后来由列绕朗巴大师取出了此伏藏,把这个法传扬开。

  喇荣开极乐法会的时候,主要用的是这个仪轨。列绕朗巴大师是上师如意宝的前世,也是一位非常殊胜的伏藏大师,他的伏藏非常珍贵,所以上师当时用了这个仪轨。

  修此法也要获得灌顶,上师如意宝每年开极乐法会的时候,也会给大家灌顶。在座的很多人虽然没有得到《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灌顶,但是得到过其他的灌顶,比如说得到过《金刚萨垛修法仪轨》灌顶,这样也是一样的,也可以修持此法,也可以念诵这个仪轨。

  此法也要得到传承才可以修,因为这是密法,没有得到传承是不允许修持的。尽管很多人都得到过这个传承,但也有新皈依的、新学佛的人没有得到过这个传承,今天我可以给大家传承。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这个修法仪轨的内容。

  此仪轨主要修的是阿弥陀佛,修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名为《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若是如法修持,通过这个仪轨可以很快、很迅速地成就,在现世当中即可面见阿弥陀佛,也有临终的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其能令修行者迅速成就,所以称“极乐捷径”。

  仪轨前面的小字部分:

  顶礼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之修法

  首先皈依及发心,复次进入此修法

  “顶礼阿弥陀佛!”:首先,以三门一心顶礼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之修法:修阿弥陀佛。

  “首先皈依及发心”:如果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先皈依、发心。修任何法都应该这样,一定要先皈依三宝,然后发心。

  进入佛门,皈依三宝。相续中必须要有戒体,才算是正式皈依;若是相续中没有戒体,就算不上皈依。皈依要有三种决心——以佛为究竟的导师,以法为究竟的道路,以僧为究竟的道友。若是你真正有这三种决心,相续中就有戒体。

  以佛为究竟的导师:即以佛为导师。如果想要解脱、成佛,就只听佛的话,不听其他的,要有这个决心。以法为究竟的道路:我们要成佛、要到达彼岸,不依靠神通,不依靠其他任何方式方法,只依靠佛所讲的解脱的方法,有这个决心叫皈依法。以僧为究竟的道友:在修行上已经不退转的人都属于僧宝,把他们作为修行的榜样,作为唯一的道友,作为学修上唯一的伴侣,跟着他们学修,这个决心叫皈依僧。你真正有这三种决心,才有戒体。所谓的戒体,就是指这三种决心。有戒体才算真正入佛门。

  以佛为导师,由佛引导,只听佛的,佛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不能听别的。若是再去听其他的,就乱了。只听佛的,不听别的,要有这个决心。不靠权力,不靠神通,只靠佛法,靠智慧。真正的佛法指什么?指智慧。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要有这个决心。

  以僧为道友,要将真正不退转的人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谁信心足,谁有智慧,就跟谁学。在解脱的道路上,在菩提的道路上不退转,这样的人都是僧宝。应该把他们作为榜样,作为自己学佛修行上的伴侣,这也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凡夫,很容易受影响,你必须将这些有修有证的人作为榜样,接近他们,跟随他们,这样你自己就能很顺利地成就,能到达彼岸。

  这三种决心就是皈依。有了这三个决心,才有皈依戒的戒体,这是最最基础的。

  发心:就是发利他菩提心。此法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密法,所以,首先一定要发利他菩提心。若是不发心,没有利他心,就没有办法进入大乘法门,也更不可能修成密法,无法成就这样殊胜的仪轨,所以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利他心),就是发誓为众生成佛,为了成佛而精进修持正法。“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成佛。”只有成佛了,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成佛是为了度化众生,这叫愿菩提心。不可能无缘无故成佛,为了成佛要修持六度,修持这些殊胜的法门,这个决心叫行菩提心。大家要有这个发心。

  “复次进入此修法”:皈依和发心属于前行,也就是前提条件。若是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就不是这个法的法器,所以不能修持这个法,即使修持了也不会成就,会一无所获。

  下面是仪轨正行部分。

  一切法皆空性中

  首先是观想,这属于生起次第。无论是自观还是他观,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具备一些条件。今天我们观想阿弥陀佛,这个仪轨里讲的是自观,把自己观成阿弥陀佛。这时如果你直接把自己观成阿弥陀佛是不行的,这是不如法的。为什么?这样很容易成魔。

  现在,有些人修忿怒本尊,比如把自己直接观为普巴金刚,这样都是不如法的,很容易成魔。藏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些修行人修法不如法,最后成魔了。在甘孜,曾经有一个很厉害的魔。当时,有位上师想降伏他,所以就自观为普巴金刚,非常高大,比我们这边的高山还要高。但是这个魔也会观。他之所以成魔,就是因为以前修生起本尊没有修好。他也在那边观想,把自己观成一个更大的普巴金刚,比那位上师所观的普巴金刚还大。结果,那位上师也没有办法,无法降伏他。

  可见,无论是自观还是他观,首先要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有这种正见,这是很重要的。以前讲过,无论是清净的显现,还是不清净的显现,都是从空性中产生的。因为是空性,才可以显现;如果不是空性,就不可能显现。显现即是空,它肯定是空性的。

  首先你要了知空性的真理,然后对此大空性的真理要有定解。

  不仅在此处,观其他任何一位本尊都一样,一般的情况下,都要具备三等持,就是三种三摩地。

  第一,真如等持。“真如”指诸法的实相,也就是大空性。

  “一切法皆空性中”,就是讲空性,这个空是大空性,不是单空,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跟显现无二无别的空,也可以说是远离八边的大空性。

  我们为什么观想佛出现在我们的前上方?为什么连自己都可以成为佛?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空性的,所以都是允许的。轮涅一切法的自性都是远离八边的大空性,这种认知很重要。若是没有空性的见解,修本尊都是不如法的。

  如果没有空性的见解,你修本尊是不如法的。如果你不下功夫,什么收获也不会有;若是你下了功夫,最后就会成魔,没有别的结果。尤其是修忿怒本尊,会变成非常厉害、很难降伏的那种魔。在一些道场里有很多这样的人,就喜欢修忿怒本尊,越忿怒越好。修普巴金刚不行,修大威德也不行,就修胜乐金刚等这些忿怒本尊。还算幸运,他们没有下得了功夫,所以现在还没成魔。若是真正下了功夫,就成魔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空性的见解啊。

  之所以说“显宗是密宗的基础”,就是这个意思。讲空性,密宗也没有更高的见解了,主要是显宗里讲的,尤其是应成派所抉择的空性是最究竟的,没有比这个还究竟、圆满的。但是密宗为什么高于显宗呢?因为显宗没有强调明分,没有太注重讲明分。这就是显密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密宗高于显宗的地方。

  证悟空性很重要。有些人就想一步登天,“我直接修本尊就可以了,直接修大圆满就可以了……”大圆满有立断法和顿超法,立断主要是空性。修顿超法要观很多景相。现在有很多人在修顿超法,比如观光、太阳等,若是没有立断法的基础,就好比小孩玩游戏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若是要证悟大圆满,首先要证悟大空性。

  真如等持,这是第一个条件。可见,不研究中观不行啊!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研究中观。如果你不研究中观,不学习中观的这些理论,怎么能了知空性呢?怎么能证悟空性呢?尽管也有极少数人通过一些特殊的窍诀等证悟了空性,但这是很难的,也是很少的。相续成熟的人可以这样证悟,但是一般都不行。所以大家应该重视,应该多研究中观。空性见很重要,这是基础。

  我们今天修生起本尊,就是修密法,空性见很重要。第一个条件是真如等持,就是空性见。

  当修周遍慈悲心。如是空性悲心中,万物皆成极乐刹。

  第二,显位等持。空性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坛城、佛啊,主要是因大悲心。悲空无二,也就是现空无二。

  “当修周遍慈悲心”:“周遍”,就是指对无边无际的众生无分别,也可以没有偏向。主要是指平等,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亲人还是仇人,对一切众生都平等发慈悲心。大悲心是本具的。当你证悟了空性的时候,大悲心就会显现,它是无造作的、本具的、平等的。所以如果证悟了空性,不可能没有悲心。如果没有悲心,说明还没有证悟空性。如果证悟了空性,大悲心自然就会产生。

  大悲心,就是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悲之心。若是没有悲心,会堕落寂灭边。声闻和缘觉就是如此。他们利益不了众生,远离了轮回边,却堕入了涅槃边。诸法的本性、自性是不堕落任何一边的,它是具有大悲心的。若有了大悲心,就不会堕入涅槃边,会以大悲心饶益众生,以大悲心而出现利他的种种事业。

  “如是空性悲心中”:大空性和大悲心是双运的,大悲心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大悲心。

  所谓“智悲双运”,就是这个意思。“智”指智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和空性没有能取和所取之分,它们是一体的。这个时候,简单而言就是回归自性,和自性是一体的,就是自性。犹如水融入水,水成为水了,就是水了。同样,真正回归自性的时候,所归和能归是一体的;真正证悟空性的时候,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这个时候,空和悲是一个意思。一般的情况下,空性是所取境,证悟空性的智慧是能取心。但是真正回归自性、证悟空性的时候,所取境和能取心是一体的,所以也可以说是悲空双运或智悲双运。

  这时,空性不离大悲,大悲也不离空性。“大悲不离空性”是什么意思?即大悲不离智慧。

  我们现在有时候有同情心,也有“慈悲心”,但是没有智慧啊,这种悲心是有分别的,不是平等的,所以不是本具的。虽然我们现在有时候也发善心,也慈悲,甚至去利益他人,帮助他人,做一些善事,但是都缺乏智慧。很多人不明白,然后开始怀疑因果:“不是讲过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我怎么了?我做好事了,为什么没有好报呢?我行善了,为什么得不到善果呢?”你缺乏智慧!无等塔波仁波切讲过,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所以真正的慈悲心不离智慧。

  “空性”与“悲心”,这二者是一体的。双运也是一体的意思,“一体”也是本来如此的意思,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它不是“多”和“一”之间的“一”。为什么?因为它不是观待的,所以它不是“多”和“一”之间的“一”。

  “万物皆成极乐刹”:“万物”包括内情众生、外器世界。万物都变成极乐刹土。心里应思维:现在我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不清净的。

  密法里首先强调的就是清净观: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眼前的这个人就是无量光佛,你周边的这些众生都是莲花部的尊众。这种清净观很重要,修密法就要修清净观。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修啊,嘴上说“我修密法”,但观的都是不清净的。认为这个不清净,那个不清净;这个不圆满,那个不圆满……哪有这样修密法的啊?

  修密法一切都要观为清净的。地方是清净的,道场是清净的,没有不清净的;人也都是清净的,没有不清净的。你现在虽然有分别念,但是你也要向这方面努力,尽量观啊。当观不出来或起分别念的时候,你应该忏悔:“你看,我这业障!分别念又起来了……”应该指责自己,不应该指责别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大家若是想修密法,就要这样。若是想凑热闹,有很多其他地方,去那些地方凑热闹吧。也有很多隆重的灌顶修法的场合,去凑热闹吧。但是这跟真正的修行没有太大关系,对成就没有多大意义。修法应该实实在在的!

  大悲心,这是三等持中的显位等持。

  莲月垫上自心舍,由彼发光成二利。

  其变自成出有坏,阿弥陀佛身红色。

  第三,因位等持。因位等持就是因。

  “莲月垫上自心舍”:“莲月垫上”,指在莲花和月轮组合而成的坐垫上。为什么要坐在莲花上呢?莲花表示清净无染,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显现在哪里,它都不会被染污。以莲花表示无有污染。在八瓣莲花的莲蕊上面,有圆圆的月轮。月轮代表功德圆满。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满的,无有丝毫欠缺。圆月表示功德彻底圆满。

  “自心舍”,这是自观,将自己的心观成红色的“舍”字。为什么要这样观?因为这个“舍”字是阿弥陀佛的种子字,通过这个种子字而显现阿弥陀佛。

  大空性和大悲心双运,在这样智悲双运的状态中,可以出现清净和不清净的一切法,但都必须要有种子。比如说,我们要种青稞,首先要有种子,否则种不了青稞。同样,缘起要有这个种子。此处,要显现阿弥陀佛,首先要有种子。将自己的心观成红色的“舍”字,这就是种子。

  “由彼发光成二利”:将自心观为红色的“舍”字,红色的“舍”字就是自己的心,红色的“舍”字发光,要做二利——自利和他利。

  自利。首先光向上方照耀,每一个光端上有无数的供养天女,手里拿着珍贵稀有的供品,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是自利。为什么称为“自利”?供养佛菩萨,通过佛菩萨的加持,令自己的福德资粮圆满。

  他利。光又向下照耀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消除了众生身口意所造的一切业障,令一切众生得以清净。这是他利。

  自利圆满,他利圆满。各个仪轨内容有所不同,有的是光不收回来,有的是光要收回来。比如我们修金刚萨埵的时候,光就收回来。

  “其变自成出有坏,阿弥陀佛身红色”:红色的“舍”字变成了阿弥陀佛。“出有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共同称呼,是一种称号。“出”,是超出三界。也可以说超出二边——轮回边和寂灭边。“有”,是具有圆满的功德,也可以说具有五种智慧。“坏”是毁坏四魔,也可以说是毁坏一切障碍、罪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如此,所以都可以称之为“出有坏”。

  阿弥陀佛的身相是红色的。汉传佛教里阿弥陀佛的身是金色的,而在藏传佛教里,阿弥陀佛的身是红色的。为什么身是红色的呢?阿弥陀佛是莲花部的主尊,莲花部是用红色来表示的,莲花部里面的尊众基本上是以红色为主,因此阿弥陀佛的身色也是红色的。

  一面二臂定印上,持着充满甘露钵,

  两足不变跏趺坐,三种法衣美妙身,

  圆满一切相随好。

  “一面二臂定印上”: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跟我们正常人一样。有些菩萨是多面多手,但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一面”表示一真法界。“二臂”表示悲空二者。“定印”指手结定印,表示智悲双运的意思。

  “持着充满甘露钵”:阿弥陀佛手里持着钵,钵里盛满甘露。表示以甘露满足众生的意思。

  “两足不变跏趺坐”:阿弥陀佛的坐姿就是跏趺坐。

  “三种法衣美妙身”:阿弥陀佛身着三种法衣。“三种法衣”是小乘出家人的衣服,指祖衣、七衣和五衣,这是三法衣。

  “圆满一切相随好”:阿弥陀佛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也是指阿弥陀佛具备了佛特有的功德。

  圆觉五身胜本性,现而无有自性者。

  “圆觉五身胜本性”: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心,自心红色的“舍”字变成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具备五身之自性。所谓具备,是以一体的形式具备,跟五身一体。

  “五身”指法身、报身、化身、现前菩提身、不动金刚身。

  法身。现前通达诸法无相,自性清净之离戏智慧分,即是法身。“现前通达”,指不是通过比量而是现量通达。“诸法无相”,即空性。

  报身。由法身的妙力中出现无边清净显现分,为报身。它是由法身妙力中显现的,都是清净的。只有内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也可以说报身也就是给这些人显现的。

  化身。从报身中根据清净和不清净的所化众生各自信解随机显现分,为化身。此处讲的是“从报身中”显现的,也可以说是从法身中显现的。所化众生当中,有的心地比较清净,有的心地比较不清净。众生各自的信心和意乐都不一样。根据这些清净和不清净的众生各自的信解,随机显现分,这是化身。

  我们以前讲化身佛的时候,讲过四种化身佛(殊胜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种种化身佛)。对一些内心清净的,就示现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等清净的形象,此外还有不清净的化现。比如种种化身佛,就是指房屋、桥、柱子、宝瓶等等。如果很多众生心地不清净,业障不清净,就只能看到这些不清净的现相。

  现前菩提身。法身、报身和化身这三身之现分毫无混杂分,即是现前菩提身。法身、报身,化身三者在体上就是一个,但是自己的现分都是不同的,毫无混杂,法身就是法身,报身就是报身,化身就是化身,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都是不虚的,这就是现前菩提身。

  不动金刚身。三身无二无别分,为不动金刚身。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者的显现都是分别的,都是不混杂的,但是他们在本体上是一体的,无二无别。三身无二无别分,为不动金刚身。又是一,又不是一。说一是一,说一切也是一切。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这叫不动金刚身。

  佛有五种身。我们刚才观想的阿弥陀佛也圆满五种身,也可以说是五种身之自性,就是五身之自性。阿弥陀佛的自性就是五种身之自性。

  “现而无有自性者”:它是显现上有,本体上是无,但这个有和无是一体的,有不阻碍无,无不阻碍有,又是有又是无。也不是完全有,也不是完全无;既是无,也是有。显而无自性,它无碍的显现,在显现上是不虚存在的;但是同时又是无、空。无论是空还是有,都不是观待的。

  我们现在所了知的,在我们境界当中的“有”与“无”二者是相违的,不可能成为一体。二者是观待的,有“无”才有“有”,有“有”才有“无”。通过观待“有”而安立“无”,观待“无”而安立“有”,就是这种观待法。

  此处,这个“有”“无”是超越的,既是“有”,又是“无”。空即是现,现即是空,我们必须有这种见解,才可以如理如法地修持。

  心间月上红舍字,根本咒文右旋绕。

  由其发光诸善逝,如同所修迎请入。

  “心间月上红舍字”:继续观想:自观阿弥陀佛的心间还有莲花,上面有月轮,月轮上面有红色的“舍”字。

  莲花与月轮,尤其是红色的“舍”字,观想的时候越细微越好。莲花很小,上面的月轮也很小。月轮的大小如同压扁的芥子,很小很小。月轮上面红色的“舍”字也特别细微,犹如毛发般。

  为什么要这么细微呢?这样你的注意力越集中,专注度越高。我们修行必须要有定,为此此处观想得越细微越好。越细微,你的集中力越高,你的专注力越好。

  “根本咒文右旋绕”:“根本咒文”,指“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红色的“舍”是种子字,在中间;其他的十个咒字围绕着“舍”字,都是竖立着的。观想:中间是红色的“舍”字,“嗡”在红色的“舍”字前面,“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依次围绕着“舍”字。

  “由其发光诸善逝,如同所修迎请入”:心间的咒轮发光,照耀整个法界,十方三世诸佛都被迎请过来,都变成了阿弥陀佛。“如同所修”,指我们现在就是在修阿弥陀佛。

  在此处,自己观成阿弥陀佛了,这是事业本尊;从十方净土里迎请过来的那些佛、本尊,都是智慧本尊。那些迎请来的佛都变成了阿弥陀佛,全部融入了刚才我们所观想的阿弥陀佛当中,都融为一体了。其实,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通过这个方法,去了知、达到这样一个境界,这也是引导的作用。

  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有的境界高,比如在无上瑜伽里,主要讲的就是“本来就是一体的,不用在另外的世界里迎请过来”。但是,此处这个境界没有那么高,所以有迎请。将其他十方清净刹土中的诸本尊、佛,都迎请过来了,都变成了阿弥陀佛,融入了我们刚才所观想的阿弥陀佛当中。也可以说是融入自身,因为是把自己观想成阿弥陀佛了。

  匝吽瓦吙

  这是咒,意指融入变一体。咒文有四个字,分别有四个手印,都有各自的含义,但是今天就不展开来讲了。

  咒文发光作二利,色现清净无量光。

  声响清净心咒音,意聚清净五智慧,

  大乐之中念心咒。

  “咒文发光作二利”:现在,智慧本尊和事业本尊都成为一体了。自己所观想的阿弥陀佛与真正在西方极乐世界所安住的阿弥陀佛,二者是无二无别的,就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心间有咒轮,发光做二利。所谓二利,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色现清净无量光”:所有的色法——有情的众生以及无情的山河大地,都是佛,都是无量光佛。

  “声响清净心咒音”: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咒语,包括有情的声音,比如我们说话的声音等;无情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等。

  “意聚清净五智慧”:所有的意念、意识,无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都变成了五种智慧。

  我们都怕起念头,怕生烦恼,其实烦恼你一观察,它也是空性的;烦恼一转,也是智慧。

  佛具有的智慧有五种: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如实通达法界为法界性智;明知分不灭为大圆镜智。这里讲的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证悟诸法等性,即诸法平等,为平等性智;互不混杂,同时了知万法,为妙观察智;以无缘大悲无碍洞悉利众事业,任运自成,为成所作智。什么都明白,这是妙观察智;一切任运而成,即成所作智。从佛的角度来讲,就是这样;但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讲,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众生福报不够,众生自己有业障,所以他收不到这种能量,不可能得到这些利益。

  站在佛的境界里,就是这样。妙观察智,什么都知道;成所作智,什么都能。所以说,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站在众生的角度就不是这样了。对于真正有缘者,真正具有善根者,福德和智慧资粮都具足、圆满者,是这样的,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对于一般众生来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他有自己的业障,自己的福报不够。就像前面所讲的“根据所化众生各自信解而随机显现”,所以都不一样。

  “大乐之中念心咒”:“大乐”,清净平等叫大乐,随缘自在叫大乐,这才是真正的大乐。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才能做到清净、平等、随缘、自在。我们不仅仅是念佛,念咒也要这样,清净、平等、随缘、自在念咒。若是真正想念咒,就这样念,这样才有收获,这样才会真正成就。

  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

  这是阿弥陀佛心咒。

  下面是仪轨后面的小字说明: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万遍得悉地,佛现摄于无缘中,其后回向发心愿,消除现世非时死,来世极乐深捷径,是故具缘当修持。沙玛耶。

  “一十一字根本咒,三十万遍得悉地”:心咒一共有十一个字。若是你如理如法地念诵,达到三十万数量的时候,绝对能成就。尽管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也不一定都达到这样的成就,但是从法本身功德的角度而言,确实是这样的。

  “佛现摄于无缘中”:最后,前面所观想的这些内容,诸如尽虚空遍法界的阿弥陀佛、咒语以及五种智慧等,都又回到空性中了。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是你正在观想,正在兴奋的时候,怕忘掉了空性,因此还要回到空性中去,还要提起正念:都是显而无自性的,还是空性。但是,从空性当中还可以显现。刚开始是从空性中来,最后也要回归空性,都不离大空性。

  “其后回向发心愿”:接下来要进行回向,发愿。

  “消除现世非时死”:修此仪轨,多念一十一字咒,今生可以遣除非时死。

  有的人生命延续不了,这是指什么样的情况呢?福报尽了、业尽了、寿也尽了,这叫三尽。若三者都尽了,谁也没有办法,即使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没有办法。除此之外,若不是三尽,还是有办法的。比如,若寿命尽了,而福报没有尽,这样可以将福报转为寿命;若业尽了,也可以将其他二者转为业。这时都是有办法的,通过法力,通过一些修法,可以转变。通过比较有法力的人做一些修法,能转变;或者自己的修行有了一定的能力,也能转变。

  如果好好如法地修持这个仪轨,除了“三尽”这种情况外,其他的都有办法,可以令寿命延续。

  “来世极乐深捷径”:到临终的时候,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

  “是故具缘当修持”:所以,具缘者应该修持。谁是“具缘者”?对这个法有信心,得到过灌顶,得到过传承,这些条件都具备的人。这样的具缘者应该修持此法。

  今天简单地给大家解释了这个仪轨。现在,大家也都明白了这些内容,以后就可以依此进行修持了,这样比较如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接下来,大家以恭敬之心来接传承。

  【上师念诵仪轨,赐予传承】

  大家都已经获得了传承,以后应多念,多修,主要是念阿弥陀佛念咒,至少念三十万遍。

  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极乐法会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极乐法会       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