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锄头贤人


   日期:2015/6/6 6: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

  印度的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一日,他耕作回来,顺便经过精舍,从一个上座比丘碗中分享到了清净的美味食物,他心里想:“我们日夜用手劳动,做了许多工,却从没有吃到这样好的东西,我还是出家为僧吧!”

  于是,他出家了。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还没得到开悟,因此,颇为烦恼所苦,又还俗去了。但还俗后,因生计困难,又回来出家,学习经论。这样,六次离开精舍,又六次出家。到第七次出家时,已通晓七部论典,读过许多比丘法,增添智慧,得阿罗汉位。同他为道友的比丘们便讥笑他道:

  “法友啊!现在你的心,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烦恼呢?”

  “啊,我以后再也不过在家的生活了。”他说:“法友啊!长老质多罗象,具有到达阿罗汉位的能力,也曾经六度还俗在家生活,真是苦恼得很。”

  这时佛陀走来问道:

  “比丘们啊,你们聚集在这里,谈论些什么呢?”

  他们就把经过禀告佛陀。佛陀听后,说道:

  “比丘们啊!凡夫的心易动难制。因为他们对于事物有执著心,有迷恋心,得不到时要追求,追求到了怕失掉,思想没有停止的时候,烦恼也由此而生,所以必须制御自心。一旦心可制御,便生幸福与悦乐。现在我把过去的一段事说给大家听:

  从前,在波罗奈城的地方有一个叫锄头贤人的人。他用锄头耕作土地,种植青菜、瓜果等物,出卖与人,借以糊口。他除了这柄锄头,再没有其他财产。一日,他想:

  ‘有家毫无用处,还是舍弃家庭去出家吧!’想罢,将锄头藏起,弃家去作出家人了。可他老是惦念那柄钝锄头,不能抑制贪恋的心。后来甚至因那柄钝锄头,停止了出家的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以至六次,藏起了锄头出家,也为了锄头还俗。

  在第七次的时候,他想道:

  ‘我为这柄钝锄头,几次还了俗,现在将它抛在大江里出家去吧。’于是,跑到江边,他又想:‘要是看见这锄头沉落的地方,一定又会起回来捞它的心念。’便抓起锄柄,使出巨象般的大力,在头上挥了三圈,闭紧眼睛,向江心抛去,同时,发出狮子般的吼声,大叫三遍道:‘我得胜了,我得胜了。’

  恰巧,波罗奈王平定边界的叛乱回来,在江水里洗了头发,全身戎装,骑着大象经过那里,忽然听到他的叫声,便说道:

  ‘这个人大叫‘我得胜了’,究竟他战胜了谁呢?叫他过来!’

  于是,王的卫士就把他叫了过去。王问道:

  ‘喂!青年,现在我是战胜者,我正得了胜回来。但你也说你得胜了,到底你战胜了谁呢?’

  ‘大王啊!纵使你得了一千个胜仗,一万个胜仗,要是战不胜烦恼,还不能算真正的胜利;而我却抑制了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烦恼。’

  说罢,他注视大江,入‘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腾身空际,向国王说了种种法。

  国王闻法,顿离妄见,绝灭烦恼,遂倾心于出家生活,同时也绝灭了对王权的烦恼。国王问道:

  ‘现在你将到哪里去?’

  ‘大王啊!我想到雪山去过出家生活。’

  ‘那么,我也出家吧!’

  这时候,在那里的军人、婆罗门长者和一切庶民,凡是在那里的人,都跟国王一起去出家了,一个也不留。

  波罗奈城的居民互相商谈道:

  ‘我们的国王听了锄头贤人的说法,带领军队同去出家了。我们留在这里还做什么呢?’

  周围一百一十二由旬的波罗奈居民都出家了,那队伍长到十二由旬。国王就率领了许多人向雪山进行。

  那时,帝释天知道之后,便在雪山平正地区,造了许多房屋,供他们居住,还有许多出家资具。国王自己先做了僧人,然后逐一剃度众徒,分拨房屋,把三十由旬的房屋住得满满的。

  锄头贤人完成了果位,对徒众教授修行的要点。那时,凡得定的,都上升到梵天界;凡信奉的,亦得至梵天界。

  佛陀说了这段事情以后,又再说道:

  “比丘们啊!由此可知,心这个东西,一旦对事物而生执著,就很难舍弃。执著不除,烦恼也就很难解脱。烦恼实能使贤人失去智慧。要知道,当时的王就是阿难,徒众是佛弟子,锄头贤人就是我。”

  佛陀说后,有很多人即得到阿罗汉果。

  【学文解读】

  这是讲佛的本生故事。佛那世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因为到出家师父那儿,吃的饭很好吃,很有味道,于是就想出家了。就为了这个吃,但是他出了家以后呢,还烦恼,并不是说就穿上出家衣服、剃了须发,就没问题了,没有证悟以前还是有烦恼的。因为他没有证悟,还有烦恼,又还俗回去了,来回弄了六次,但是因为生活困难,想着那儿饭好吃,他又去了,离开一次又回去一次,到第七次证了阿罗汉果了。

  这和我们也类似,我们学习佛法以后回家做功课,可能做一做也不爱做了。因为什么呢?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没有突破业障,没有得到好处,觉不出佛的光明,慢慢就不爱学了,不爱做了,很痛苦,很费劲,每天做功课是很痛苦的事情,得不到好处就不爱学了。

  修行是个难事,这个故事讲反复七次出家,也算是个表法的说法吧,为什么?因为七代表生命的一个基本阶段。所以到寺庙打七为什么打七天呢?就是把生命的一个基本的阶段要经历过。就好像吃馒头,吃七个饱了,前面六个馒头都得吃,不吃最后还是饱不了,都得经历。

  我们在家修行有懈怠,很正常,不要紧,继续坚持就好。一个同修说,她老公反对她学佛,只要她老公不在家,她就把佛像贴出来了,跪念《地藏经》、拜忏,她老公一回来赶快收起来,上午念地藏菩萨、下午念阿弥陀佛,这样挺好的。如果我们实在忙,家庭忙,事业忙,实在没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就半天念地藏菩萨、半天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数量就是尽量多念,只要有空赶快念。佛就好像蓄电池,断了以后,再想接上这个茬儿就难了,恐怕还得把这个业障拨开,把佛光弄进来,不容易,非常困难。所以无论如何,实在忙得不行了,我们念几声地藏王菩萨、念几声阿弥陀佛也得念,无论如何保持下去,再想集中起来再修行也相对容易。无论如何不能断,断了以后再想接通,又得费很大的劲儿,这是个坚持过程。

  这个人他出家七次,每一次在做什么事情呢?做化学反应。因为好吃出家了,当时佛在,那里肯定有很多成道、证道的阿罗汉,有很多的圣贤,但是他没有成就,他就烦恼痛苦,这七次出家其实是什么呢?是在化学反应,在变化。每一次出家他一定不同了。所以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我们每天修,还觉得退步了,还难受,可能还烦躁,觉得不对,其实是没有问题,都是在进步。中间有烦恼是正确的,没错的,因为还没有得到清净,当然咱们现在离成就有点儿远,离清净还远一些,这都是正常的,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我们现在就不说证阿罗汉果了,咱们就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坚持一定能去。

  即使在那个时代,已经修行证阿罗汉果了,还有同修讽刺他,佛在的时候都有人干这事儿,这跟佛有关系吗?跟佛就没关系。佛在的时候,就像善星比丘,作为他的侍者做了二十年,怎么样呢?还深深地堕入地狱,这跟佛有关系吗?难道说佛没教化他吗?佛四十九年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该说的都说过了,责任不在佛那儿,是在善星比丘那儿。佛在的时候,也有提婆达多要害佛、反对佛,难道说这个责任是在佛那儿吗?不是佛那儿。就像天上有太阳,大家已经习惯于有太阳了,到了夏天,如果我们中午出门了,让太阳晒得头晕眼花的,我们是怨谁呢?是怨太阳吗?还是怨自己呢?可能很多人怨太阳,这就完全错了。对于太阳来说,它放出光明来已经完成了它的职责了,完成了它的任务了,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没有太阳,我们活不了,植物也活不了,大地都是黑暗的,有了太阳以后我们才能活。对于太阳的热,我们自己要想办法,中午尽量躲开,别出去,要出去打把伞,实在热的不行了,想办法去游泳去、避暑去,觉得热,种树去,有树荫,那是我们自己的事,跟太阳没关系。

  报纸说抓了一批黑社会的,在审判呢。这些搞黑社会的人过去可能都上过学,父母都教育过他做好人,现在他受审判,可能还要受到刑罚,难道说责任在父母那儿,还是学校老师那儿吗?我想父母、老师绝不会教育他当黑社会老大去,不会。那是自己的事,现在受法律的审判也是自己的事,和老师、家长没有关系。包括其他一切,水我们怎么对待,空气怎么对待,一切都是这样,教育也是这样的。佛教育了四十九年,说了一切的法,能不能成,都在我们自己,跟佛没关系了。佛已经尽到责任了,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我们不能再怨佛了,我们没成佛,没有成功,是我们自己的事儿了。我们不努力,明明知道佛法讲的是什么,我们偏偏不听,偏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跟佛毫无关系。所以学佛在自己,有了问题先找自己,不要找别人,一切靠自己。我们觉得自己一说佛法我们就成佛了,很可笑。

  有机会我们学学佛本生故事,看看佛是怎么走过来的,佛有没有怨某个人,说你咋不让我成佛呢?现在我们都喜欢怨别人,不怨自己。我们看即使佛祖在世的时候,依然有出家比丘还嘲笑人,而且嘲笑是什么呢?得了阿罗汉果位的人,还嘲笑他。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特质,过去佛在的时候有这样,现在有没有?多的是。

  佛讲了个很根本的道理,对事物执著了,只能是烦恼,只有心调御住了,才能得到幸福,一句话就把根本说清楚了。所以我们现在从这些故事里边学这些道理,对物质、物欲,对生活的追求等等,要放得淡一点,不要想得太多。想的太多,得到的就是苦恼、烦恼。对心要找一找,对自己的心进行一点收缩,管一管,约束约束,只要把心能约束一点,我们就快乐一点。一切通通在心而不在于物质,不要在物质上面打转转、琢磨。琢磨是错的,完全把方向搞拧了。“锄头贤人”这个故事,他出家了,就想着那个锄头,藏哪了,就放不下了,咱们有没有?咱们也有啊。咱都有想法,都放不下,多了去了。心里有放不下的东西呀,就会惦记,放不下来就是什么呢?就是痛苦。

  这个锄头贤人,要把这个锄头,想办法给它弄一边,记不住的一个地儿去,这样的话他就放下来了。这是啥办法呢?这也是个自欺欺人的办法,骗自己的。我们也要学会骗自己,喜欢什么,我们弄一边,不要老想它,处理掉,要骗自己。一旦把心里边执著的这个东西、这个锄头扔掉了,再找不着了,那么他说什么呢?就叫“得胜了”,“我得胜了”。战胜了烦恼,抑制了贪欲,就得胜了,就这么简单。这个锄头贤人,他也是干了七次,这也是个循环。这七次不是简简单单地,出家、还俗,出家、回来,也不是这么简单,七次中间他的身心里边是化学反应,剧烈的化学反应,苦恼,烦恼。产生了烦恼,把这个烦恼干掉,战胜它,除掉它。七次以后,怎么样呢?心的力量就出来了,烦恼的执著一去,我们心的力量立即就产生,就这么快。他注视大江,就入了“水遍处定”,得了这个定呢,得了大自在力了,就能够腾升在虚空中间了。“水遍处定”是什么?依然是一种力量。得到了这种定,就得到了一种大自在力。

  这个锄头贤人他自己的心的力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贪欲,得到了一个自在的力量。学佛,得到的是力量,不是说多看了几本书,多了解了多少知识。要不就回到自己心的力量那儿去,要不就得到佛的力量去,一定是力量。得不到力量,怎么可能就像这个贤人一样入了“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呢?就自在不了,解脱不了,就得烦恼。所以说真理是最强大的力量,这个影响力是最强大的。战胜了自己心里的贪欲,心里对物质的贪著慢慢放下,割舍,放得淡一点,一点一点做,最后完全放弃、割舍掉了,就得到了心的力量,得到了自己心的保障,实际上根本一切都得到了。我们学习佛法,学这个故事,绝不是说佛威胁,这是咱自己的事。割舍不割舍物质的追求是自己的事,佛也管不了。佛天天跟着我们屁股后面说,吃饭少吃两口吧,买东西说少买点儿得了,会不会这样呢?不会,绝不会的,这是咱们自己的事,佛给我们做了表率,剩下是自己的事儿。不能啥都依靠佛来劝我们,那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了,那是完全错误的。把这个责任推到佛头上,自己永远不可能成就。

  这个国王,他一听就明白了。他过去没听到佛法,不知道“战胜烦恼才是根本的战胜”这个真理,他听到了以后,他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明白了呢?因为他打仗也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古代战争是这样,现代战争也是这样,战争是要死人的,是要决策的,有可能是被人家杀掉的,是有恐惧的。真正的战争胜利得到的不一定是喜悦,有可能是心里边的负担、心里边的恐惧、心里边的不安。他这时候心里面可能有很多战争引起的不安,听到了战胜烦恼,他立即就明白了,所以立即放下国王的位置,立即出家,要得到什么呢?要得到心里的安定。这是佛法的力量,这是真理的力量。

  国王出家以后,他的人民也跟着出家。这里边还讲了很有趣的事情,一旦有人修道追求真理了,帝释天就开始忙活了。真正去学习真理、实践真理,整个宇宙的力量都会去支持的,都会帮忙的。

  这个锄头贤人就是过去的佛祖,佛祖过去是那样的,国王是阿难,那些人民都是现在的佛弟子。可见佛祖在过去世,为了求道、战胜烦恼,做了很多次这些努力。佛祖是这样,我们也得向佛祖学习,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解脱不解脱烦恼是我们自己的事儿,不解脱,我们依然在这个六道中轮回,依然会受苦,跟别人就没关系。要把这个事情作为我们自己一个最迫切需要来看待,不要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或者说只是可有可无消遣的对象,那就错了。这辈子不修行,将来我们有可能因为过去的业力,走半路上,碰到一个什么事故就完了,就不知到哪儿去了;无论如何要有把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儿去享福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锄头贤人       增添智慧)(五明学佛网:锄头贤人       增添智慧)  

 恭迎文殊菩萨出家日,把《文殊菩萨心咒》转发一次,为孩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