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八)


   日期:2015/6/9 7: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宋用钦,不详其所出。居钱塘七宝院。依大智学律。闻大智示众曰,生宏毗尼,死归安养,出家学道,能事斯毕。即标心净土,一志不退,日课佛三万。尝神游净土,见佛大士种种异相。谓侍者曰,吾明日西行矣,即集众唱佛。黎明合掌西向,跏趺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用钦,不清楚他的出身。他住在钱塘七宝院,依止大智律师学律。大智律师对大众开示:“生宏毗尼,死归安养,出家学道,能事斯毕。(在生时弘扬戒律,死后归于净土。出家学道就算大事了毕。)”他听到这句话时非常触动,从此就把目标定在净土上。他从立志之后就再没有退转过,每天念三万佛作为日课。

  一次,神游净土,见到佛菩萨种种奇异之相,对侍者说:“我明天要去西方了!”就集众念佛。念到黎明,合掌向着西方,结跏趺坐化去。

  宋惟渥,钱塘人。杜门谢事,阅大藏三过。华严法华诸经,总诵二万卷。晚年,诵弥陀经二十藏。一夕,偶疾,西向端坐,作印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惟渥,钱塘人。闭门谢绝世间事,阅过三遍大藏经,《华严》、《法华》等种种佛经总共诵了两万遍。晚年诵《弥陀经》20藏(100960卷)。一天晚上,忽然有病,向西端坐,结印而化。

  宋仲明,不详其所出。居山阴报恩寺,素无戒检。偶因感疾,谓同学道宁曰,心识散乱,何药可治。宁云,但随息念佛为上药。明依法念之。至七日,困甚,宁又令观想佛像。久之,忽言二菩萨至。已而曰,佛来也,瞑目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仲明,不知他的出身。住在山阴报恩寺,平时不注重持戒。有一次偶然得病,对同学道宁说:“现在我心很乱,有什么药能治?”道宁说:“你随呼吸念佛,这是最好的药。”仲明就按他的方法随呼吸念佛。到了第七天人困得不行,道宁又告诉他观想佛像。过了很久,忽然说:“两大菩萨来了!”接着又说:“佛来了!”眼睛一闭就坐化了。

  宋冲益,不详其所出。居钱塘净光寺,刺血书净土七经。复金书法华。刻西方三圣像。依止观坐禅法,念阿弥陀佛。一日,感疾,不服药。拈香,对佛忏悔。请大众同唱佛名。讽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奄然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冲益,不明他的出身。住在钱塘净光寺,刺血写净土七经,又用金水写《法华经》,刻西方三圣像,依止观坐禅的方法念阿弥陀佛。

  有一天生病了,不吃药。拈香对佛忏悔,请大众同唱佛名。诵《弥陀经》念到“西方世界”时,忽然坐化。

  宋本空,字虚堂,姓徐,明州奉化人。母梦神光绕室而有子。空少时,常蔬食诵经。年十四,出家,从智涌然法师,受教观。淳熙中,主资教寺。后迁白莲寺,大扬宗教,日以往生为正念。绍熙三年三月三日,别众就座,书偈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本空,明州奉化人。母亲梦到神光环绕屋子,就生了他。

  本空少年时,常常吃素诵经。14岁出家,依止智涌法师受持教观。淳熙年间,主持资教寺。后来迁往白莲寺,大扬宗教。每天以往生为正念。

  绍熙三年三月三号,跟大众告别。坐在法座上,写完一首偈就坐着往生了。

  宋法因,字刳心,姓顾,明州慈溪人。学于草庵因法师,尽其旨要,时称为小因。主广寿寺三十年,冥心净业,昼夜讲演,未尝一日诣族姓家。施者至,不得却,受其少分。所居室,或劝新之。曰,此躯尚无常,何事外物为哉。

  宋朝法因,明州慈溪人。随草庵大因法师学法,得到草庵的旨要,时人称为“小因”。

  主持广寿寺30年,默默修持净业,昼夜讲演,没有一天去过同族亲戚家。有人来布施,如果推却不了,就只接受少分供养。所住的屋子别人劝他更新,他说:“连身体都是无常的,哪有时间管身外之物呢!”

  绍熙四年八月,示疾,于定中见净土二菩萨。谓左右曰,吾睹法华道场,与平时所见异甚。吾将行矣,即集众讽观经,称佛号。或请留偈,乃书曰,我与弥陀本无二,二与不二并皆离。我今如此见弥陀,感应道交难思议。挺身端坐,结印而化。(佛祖统纪)

  绍熙四年八月,示现有病,定中见到净土两大菩萨。他对左右说:“我亲睹法华道场,跟平时所见很不一样。我要走了。”就集合大众讽诵《观经》、称念佛名。有人祈求留偈,他提笔写道:“我与弥陀本无二,二与不二并皆离,我今如此见弥陀,感应道交难思议。”挺身端坐,结印而化。

  宋智廉,不详其所出,居上虞化度寺。禀性质朴,是非不挂唇吻。初遍参宗门。晚节一意西方。

  宋朝智廉,不明出处。住在上虞化度寺。天性质朴,口里不说是非。最初在宗门到处参访。晚年立志一心系念西方。

  庆元元年秋八月,无病,忽别众曰,我梦中见阿弥陀佛,身长七八尺,紫金相好,现白毫光,大众围绕而说法。佛言,诸善人等,当起大信心,修诸善法,来生我国,说已即隐。我既见佛,往生必矣。

  庆元元年秋天八月,没有病,忽然告别大众说:“我梦见阿弥陀佛,身高大概七八尺。佛身紫磨金色,相好庄严,现白毫光,大众围绕说法。佛说:‘诸善男子,应起大信心,修诸善法,来生我国。’说完景象就隐没了。我已经见佛,决定是往生了。”

  乃书偈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书毕,回身向西,结印而化,年八十二。(乐邦文类)

  之后写偈:“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写完,转身朝向西方,结印而化。82岁。

  宋慧明,字无晦,杭州盐官人,出家祥符寺。依上竺慧光二十年,了一心三观之旨。晚居菁山常照寺,修净业,日课法华全部。楞严圆觉等经,亦循环讽诵。持弥陀号,日万数。

  宋朝慧明,杭州盐官人。在祥符寺出家,依止上天竺寺慧光法师二十年,彻了一心三观的妙旨。

  晚年住在菁山常照寺,修持净业。每天诵《法华经》全部,《楞严经》、《圆觉经》等佛经也循环讽诵,而且念佛号一万。

  庆元五年春,示疾。召徒嘱曰,吾学大乘,求生净土,今必遂矣。弟子请作颂。斥曰,我临死,岂更谜语乎。不得已,大书骨头只煨过五字,即累足坐逝。众闻天乐西来,徘徊顶上,有顷而息。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乐邦文类)

  庆元五年春天,显现有病,把徒弟招来嘱咐说:“我学大乘求生净土,今天一定是满愿了!”弟子请他作颂,他呵斥说:“临死还写这些谜语干什么!”不得已,就大写了“骨头只煨过”五个字(意思是骨头就这么烧过)。这样结跏趺坐就走了。

  大家听到从西方传来天乐,在顶上盘旋。一段时间,天乐才止息。荼毗得到的五色舍利不计其数。

  宋了义,号木讷,钟离少师之曾孙也。年十五,举进士。过金陵,见保宁玑公,闻法开悟,即从剃染。随所至处,扁曰昨梦。念念西方,未尝间断。祥公赴黄檗,挽之偕行。一夕,祥梦义来别云,西归矣。复见佛菩萨,授以金台。越三日,炷香宴坐,含笑而化。

  宋朝了义,是钟离少师的曾孙。15岁考上进士。经过金陵,拜见保宁玑公时,听玑公说法而开悟。于是就依止玑公剃染为僧。不论到哪里,都把住处题名为“昨梦”(认为世间种种都宛如昨夜的迷梦,只有净土才是归宿),所以心心念念都系在西方上,没有间断过。

  一次,祥公去黄檗山拉他一起去。有一天晚上祥公梦到了义来告别说:“我回西方了!”又见佛和菩萨授予他金台(就是得到了上品上生)。过了三天,果然烧香宴坐,含笑坐化。

  尝诣五台,忽觉随众菩萨后行道,有紫绶金章二人从其后。义诘其名。一僧引至殿旁,观玉牌金书王古葛繁二名字。二人俱修净业,事具本传中。(佛祖统纪)

  了义有一次到五台山时,忽然入了境界,感觉自己跟在很多菩萨后面行道。有紫绶金章的两个人跟在他后面,就问:“你叫什么?”一位僧人把他带到大殿旁边,上面有玉牌用金色的字写着“王古”、“葛繁”。这两位都修持净业,事迹记载在净土传里。

  宋祖南,不详其所出。居南岳,刺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先后二十七年。长时念佛,期生安养。末后血乾骨立,念佛之声不绝。一日至方丈,升座而化。体中迸出舍利,随取随生。(佛祖统纪)

  宋朝祖南,不知是哪里人。住在南岳,刺血写了《阿弥陀经》500卷、《金刚经》100卷、《法华经》10部,前后经历27年。

  他平时长期念佛,誓愿求生净土,到最后血干骨立时,念佛之声也没有间断(古人对法的诚敬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27年里刺血写经,舍身供养佛法,如同世尊因地行道的事迹。血流干了,只剩骨头,而坚贞之心却从来没有改过,念佛声也从没有间断)。

  有一天到方丈室升座之后,端坐往生。身体中迸出舍利,随取随生。

  宋睎湛,山阴人,少为儒生,忽厌世出家。与莹行人,建无量寿佛殿于院社,专修净业,坐不背西。久之,常见三圣相。一夕,面西诵经,正坐作印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睎湛,山阴人。少年时做儒生,忽然生了厌世心而出家。他和当时的莹行人在院舍中建了无量寿佛殿,专修净业。平时端坐不背对西方。久而久之,常见到西方三圣像(古人专志净土,坐的时候都面朝西方,从不背对。这是表明自己向往西方、礼敬西方)。

  一天晚上,睎湛面向西方诵经,端坐结印而化。

  宋法持,不详其所出。居化度寺,修弥陀忏三年。烬二指,增受戒法。造西方三圣像。诵观经、弥陀经、如意轮咒。愿促阎浮之寿,早生安养。

  宋朝法持,不知是哪里人。他住在化度寺,修了三年弥陀忏,燃了两指,增受戒法,造立西方三圣像,诵《观经》、《弥陀经》、《如意咒轮》,愿减去阎浮提的寿命,以求早生安养(他生净土的心很切。觉得在世间活着没有意义,发愿减去人间的寿命,好早日往生净土)。

  一日,小疾,哭祷佛前,愿垂接引。唱佛之声,闻于百步。忽见佛身丈六,立于池上。即自言曰,我已得中品生矣。端坐,面西而化。(佛祖统纪)

  有一天他生了病,在佛前哭着祈祷,愿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当时唱佛的声音闻于百步之外。忽然见到丈六金色佛身立在宝池上。他说:“我得到了中品往生。”然后端坐,面西而化。

  宋了宣(善荣),姓潘,明州奉化人。肄业于南湖,精究三观十乘之旨。阅大乘经,无不通晓。修法华忏法,二十七年。与释善荣相善,凡所进修,必与荣偕。荣尝金书法华、楞严、净名、圆觉等经,宣助成之。或施人手画观音像。二人结誓往生,随方劝诱,于是从而念佛者日众。

  宋朝了宣,明州奉化人。在南湖进修学业。精研天台三观十乘的法义。看大乘经,无不通晓。修法华忏法27年。

  他和僧人善荣平素很要好,凡是进修都和善荣在一起。善荣曾经用金字书写《法华》、《楞严》、《净名》、《圆觉》等经典,了宣帮他完成。有时也把自己画的观音像布施他人。两人一同发誓求生西方,而且平时方便劝导他人,接引人往生。随他们念佛的人日渐增多。

  一日,宣诣荣室,曰,归期已迫,当重会净土。荣笑曰,正欲见君作略尔。宣即集众告别,命诵经,唱佛号。书偈曰,性相忘情,一三无寄。息风不行,摩诃室利。合掌而逝。时正炎暑,停龛七日,颜色红润,口流微涎,异香喷人。时嘉泰元年五月十日也。阇维,舍利无算。

  有一天,了宣来到善荣屋里说:“我西归的日子快到了,我们在净土再见面!”善荣笑着说:“正想看看你临终的表现。”了宣就集合大众告别,吩咐诵经、念佛,写偈说:“性相忘情,一三无寄,息风不行,摩诃室利。”合掌就往生了。

  当时正值酷暑,停龛七天,法体面色红润,口中流出少量口水,异香喷人。这是嘉泰元年五月十号的事。荼毗时得到无数舍利。

  宣入寂三年,荣取经像,分施故旧。讽普贤行法经,小弥陀经,令众助称佛号。乃跏趺曰,我赴宣公之约。言毕,蜕然而化。(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了宣圆寂三年后,善荣把经像全部布施给以往的朋友,讽诵《普贤行法经》、《弥陀经》,让大众助念佛号,结跏趺坐说:“我赴宣公之约。(了宣临终和他约好在净土见面,现在就按约定前往净土。)”说完,蜕然而化(像蝉脱壳那样,脱掉业报身很自在地往生了净土)。

  宋昙懿,不详其所出。居钱塘净住寺,以医为业。晚年,礼法华经,修念佛三昧。出平时所蓄,供佛饭僧,造像设浴,如是二十年。后微疾,屏药石。延七僧唱佛,以助往生。次日,见莲华大如屋。又一日,见梵僧临榻问讯。夜半,众闻唱佛声渐微,视之,泊然逝矣。(佛祖统纪)

  宋朝昙懿,不明他的出身。住在钱塘净住寺,以行医为业。晚年拜《法华经》,修念佛三昧。

  他拿出平时的积蓄供佛、斋僧、造佛像和建澡堂给僧众洗浴,这样经过有20年(所以他除了念佛之外,还尽力在三宝门中修福德)。后来生了小病,也不用医药,只请七位僧人念佛帮助往生。第二天,见到莲花像一间屋子那么大。又过了一天,见梵僧前来床前问讯。

  半夜里,大众听到念佛声渐渐低下来。走近一看,已经安然往生。

  宋太微,不详其所出。儿时,投钱塘法安法师出家。初授弥陀经,便能背诵。及受具,发愿扃门念佛,为不退僧。尝纵步后山,忽闻笛声,豁然开悟,因蓄一笛以自娱。

  宋朝太微,不明他的出身。童年时投法安法师出家。最初授予《弥陀经》就能背诵。等到受具足戒后,就发愿闭门念佛,做一名不退僧(就是发愿在修净业上永不退转)。

  曾经走到后山时,忽然听到吹笛子的声音,豁然开悟。所以平时留一根笛子自娱。

  有凌监簿者,亦修净业,称微为净土乡长。一日,叩门曰,净土乡弟相见。微曰,可相见于净土,今日诵佛正忙耳。翌朝,人怪其不赴粥,往视之,见笛钵禅椅,先经火烬,跏趺地上而化。(佛祖统纪)

  有一位凌监簿也修净业,称太微“净土乡长”。有一天,敲门说:“净土乡弟来拜见。”太微说:“我们在净土相见吧!今天诵经正忙!”

  第二天早上,别人奇怪他怎么不来吃粥。就到他屋里去看,只见笛子、钵、禅椅先就烧完了,然后在地上结跏趺坐已经走了。

  宋思聪,不详其所出。居钱塘法安寺。少喜作诗。及读大乘诸经,有会,遂息心净土。日诵莲经二部,兼持佛名,未尝语及世事。

  宋朝思聪,不知是哪里人。住在钱塘法安寺。少年时喜欢作诗。等他诵大乘经时有所契会,就安心于净土。每天诵《法华经》两部,兼持佛名,口里不说世间的事。

  一日,忽谓弟子曰,夜见佛菩萨同来接引。弟子曰,或恐魔试,奈何。聪曰,吾去后,但视吾胸前,可验也。越二夕,命声磬唱佛名。喜曰,佛来矣,奄然而化。视胸前一掌许,有文红润,如莲华。(佛祖统纪,西湖志。)

  有一天,忽然对弟子说:“我晚上见到佛菩萨一同来接引我。”弟子说:“也许是魔来考验,怎么办?(就是魔也会现佛菩萨的相。)”思聪说:“我走后,你看我胸前就可以作证。”

  过了两个晚上,他叫人出声敲引磬唱佛名,然后欢喜地说:“佛来了!”忽然端坐往生了。只见胸前一手掌大的地方有红润的纹理,像莲花的形状。

  宋净观,不详其所出。住嘉兴寂光庵,修净土忏法十余年。谓弟子曰,我后二十七日行矣。至期二日前,见红莲华。次日,又见黄华满空,有化童子坐于华上。三日,入龛端坐,命众唱佛,顷之脱去。(嘉兴县志)

  宋朝净观,不知是哪里人。住在嘉兴寂光庵,修净土忏法十多年。

  有一天,对弟子说:“我再过27天就走了。”到了前两天,见到红莲花。第二天,又见黄花遍满虚空。有化现的童子坐在花上。到第三天,入龛端坐,叫大众念佛。很快坐脱而去。

  宋利先,不详其所出。居新城法慧寺,日诵法华,兼持佛号。每至中夜,其声哀切。愿早脱娑婆,往生极乐。晚岁,屡感祥梦。忽示疾,命众同唱佛名,西向凝望,端坐而逝。(佛祖统纪)

  宋朝利先,不知是哪里人。住在新城法慧寺,每天诵《法华经》而且念佛。每天到中夜时,念佛的声音更加哀切。他从心里祈愿:“早日脱离娑婆世界,往生净土。”晚年多次感得祥梦。

  有一天忽然生病,让大众一起念佛。他注视着西方,坐着往生了。

  宋师安,不详其所出。受业乌镇普静寺,通华严宗旨。修弥陀忏,观想净土二十年,昕夕不废。一生多病,临终,忽精爽异常时。谓弟子曰,佛菩萨已降,吾将行矣,即端坐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师安,不知是哪里人。在乌镇普静寺学法,通达华严宗旨。修弥陀忏法,观想净土有20年,从早到晚从无间断。

  他一生多病,临终时忽然精神爽朗,不同平日。他对弟子说:“佛和菩萨已经降临,我要走了。”说完就端坐化去。

  宋显超,博州人。受金总持三藏,持秽迹金刚咒法,济病解怨。计所得施五万缗,入永寿常住。后病中,见佛菩萨前迎,莲华遍满,技乐杂奏。弟子哀恳,愿留住世,救苦众生。净土变相,渐渐隐没。乃复住十五年,行咒救人。

  宋朝显超,博州人。他在金总持三藏前得受秽迹金刚咒法,救济病苦、解除冤结。所得的供养五万缗都交入永寿寺常住(缗是货币单位,一缗是一千钱)。

  后来生病,见佛菩萨来迎接他。虚空中遍满莲花,种种妙乐在空中奏响。弟子哀求他长久住世,救济众生。这样净土的景象就逐渐隐没。因此显超又住世15年,持咒救人。

  一日,忽闻天乐异香,佛及众圣,并现空中,即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统纪)

  有一天,忽然闻到天乐异香,佛和圣众现在空中。他就朝西方结跏趺坐而往生。

  宋有开,不详其所出。居霅川千步寺。专修净业,旦暮不忘。于岁旦,请众唱佛讽经,至西方世界,即瞑目长逝。(佛祖统纪)

  宋朝有开,不知是哪里人。住在霅川千步寺。专修净业,早晚心里念念不忘。有一年年初,请大众念佛诵经,在念到“西方世界”时,眼睛一闭就往生了。

  宋若观,不详其所出。居乌镇嘉会寺。结十万人,同唱佛号,人各十万声。期先得生者,次第汲引。观诵法华、光明二经,满数十万部。誓与群生,庄严净业。一日,索笔书偈,趺坐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若观,不知是哪里人。住在乌镇嘉会寺,曾经集合十万人共同念佛,每人念佛十万声,约定先往生的人次第来接后往生的人。若观诵《法华经》、《金光明经》达到几十万部。他发誓跟众生共同庄严净业。有一天,拿来笔写完偈子,结跏趺坐就走了。

  宋莹珂,不详其所出。受业霅川瑶山。酒炙无所择。

  宋朝莹坷,不知是哪里人。在霅川瑶山学法,喝酒吃肉无拘无束。

  一日,忽自念梵行亏缺,且堕恶道。向同住僧,取戒珠禅师所编往生传读之,大有感发。择一室,面西设坐,绝食念佛。越三日,梦佛及大士告曰,汝寿尚有十年,且当自勉。珂白佛言,阎浮浊恶,易失正念。所愿早生安养,承事众圣。佛言,汝志如是,后三日当迎汝。

  有一天,忽然想到自己持戒有缺损一定会堕恶道。就跟同住的僧人取来戒珠法师编的一本《往生传》。读后大有感触,就选了一间房,朝向西方设好座位,绝食念佛。这样念了三天,梦到佛菩萨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好自努力!”莹坷对佛说:“阎浮提浊恶,容易忘失正念,我愿早日往生净土,承事诸圣。”佛说:“既然你的志向如此,我再过三天来接你。”

  至期,命众诵弥陀经。曰,佛及圣众俱至,寂然而化。(佛祖统纪)

  到这一天,莹坷叫大众念《弥陀经》,说:“佛和圣众都来了!”就这样安然往生。

  宋智印,不详其所出。居霅川祇园,常修净观,旦夜无间。病中,集众讽弥陀经,甫毕,跏趺,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智印,不知是哪里人。住在霅川祇园,日常修持净观,昼夜不断。生病时,集合大众诵《弥陀经》。经才念完,就结跏趺坐合掌坐化了。

  宋祖辉,不详其所出。居明州城中之佛阁。逢人但云阿弥陀佛。鄞县尉王用享夫妇敬事之。一日,诣其家告别云,我明日行矣。明日,送者俱会。即入龛端坐,求甘瓜啖尽一枚,唱佛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祖辉,不知是哪里人。住在明州城中的佛阁里,遇到人就说“阿弥陀佛”。当时鄞县的县尉王用享夫妇对他恭敬承事。

  有一天,祖辉到他的施主家告别说:“我明天走了。”第二天,送的人都来了。祖辉坐在龛里说:“拿片瓜给我吃吃!”然后吃了一枚甜瓜,吃完念着佛就走了。

  宋如鉴,不详其所出。居明州塔山,两阅大藏,长诵莲经。专志念佛,昼夜不懈。晚年庵居,忽示疾,请邻庵诸僧唱佛。面西跏趺,含笑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如鉴,不知是哪里人。住在明州塔山,阅过两次藏经,长期诵《法华经》。他专心致志地念佛,昼夜不懈怠。晚年住庙时,忽然生了病,请临庙的僧人一起来念佛。向西结跏趺坐,含笑往生。

  宋祖新,不详其所出。受业四明福原寺。布衣粝食,制行清苦。住方氏庵。别于福原创净土院,造三圣像,栽池莲。月三八日,集道俗系念。

  宋朝祖新,不知是哪里人。在四明福原寺受业。平时布衣粗食,励志苦行,住在方氏庵。又另外在福原创立净土院,造立西方三圣像。然后在水池里栽上莲花。每月三个八天集合僧俗,同念阿弥陀佛。

  一日,往别福原方丈曰,二月十五日,将西归,特来拜辞。欲索面一碗,以果枵腹,可乎。主人如其言。食讫,竟往净土院像前作礼云,祖新将行,奉别尊像。即归庵别众,谓曰,吾其去矣。愿诸仁者,勤心念佛,得早相会。即趺坐唱佛,遽云佛至,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这一天,祖新去告别福原的方丈说:“二月二十五号我要西归了,所以特地来拜谢辞别。我想要一碗面饱饱肚子,可以吗?”主人按他的话给了一碗面。他吃完就到净土院的佛祖像前礼拜说:“祖新要走了,跟圣尊告别。”然后回到庙里,辞别大众说:“我走了,愿各位勤心念佛,好早日在净土见面。”这样就结跏趺坐念佛,忽然说:“佛来了!”两手合掌就往生了。

  金祖朗,姓李,蓟州人。九岁出家,礼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为师。金大定中,历住崇寿香林诸寺。真佑间,赐号圆通大师。日诵弥陀数万声。

  金朝祖朗,蓟州人(蓟州就是北京的西南部)。9岁出家,拜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为师。

  金朝大历年间,依次住持过崇寿、香林等寺院。真佑年间,皇帝赐号为“圆通大师”。每天念阿弥陀佛几万声。

  年七十四,将示寂,预告其徒曰,吾生缘尽矣。其徒讶之。后七日,口占偈曰,咄这皮袋,常为患害,继祖无能,念佛有赖。来亦无来,去亦无碍。四大五阴,一时败坏。且道还有不败坏者么。良久云,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遂跏趺而卒。(湛然居士集)

  74岁快圆寂时,预先告诉徒众:“我在世的因缘已经尽了。”徒众听了很惊讶。过后七天,口里说偈:“咄这皮袋,常为患害,继祖无能,念佛有赖。来亦无来,去亦无碍,四大五阴,一时败坏。且道还有不败坏者吗?(他说:这臭皮囊是无量诸苦的依处,我无力继祖传灯,念佛却有依赖。来也没有个来的,去也了无障碍。到此时,四大五阴的身一时败坏。你们道一句:还有不坏者吗?)”许久,又说:“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就这样结跏趺坐化去。

  元妙文,姓孙,蔚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抵燕京,依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后居蓟之云泉寺。勤俭节用,廪有余粟,岁荒以赈饥民,蓟人德之。累主讲席,大宏方等,力唱圆宗。晚年,退居逸老,专修念佛三昧。

  元朝妙文,蔚州人。9岁出家。21岁到燕京,依止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后来住在蓟州云泉寺。平时生活节俭,有剩余的米就在荒年拿来赈济灾民。蓟州人都感戴他的恩德。

  他历次主持讲席,弘扬大乘方等经,演唱圆顿教。到了晚年退居养老,专修念佛三昧。

  元延祐六年,示疾,令弟子高声唱佛名。遽起跏趺,结三昧印,泊然而逝,年八十三。(佛祖通载)

  延祐六年,示现有病,叫弟子们高声念佛。突然坐起结跏趺坐,手结定印,安然往生。83岁。

  元善住,字云屋,苏州人。掩关一室,六时念佛,病久不易。终时,异香满室。有安养传,谷响集,行世。(往生集)

  元朝善住,苏州人。平时都在屋里闭关,六时念佛。生病很久,也从未改变。临终时屋里充满异香。写有《安养传》、《谷响集》流通世间。

  元性澄,字湛堂,姓孙,会稽人。母梦日轮堕空而生澄。四岁,辄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至元十三年,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后依佛鉴銛公,习天台教观。大德九年,住杭之东竺。

  元朝性澄,会稽人。母亲梦到日轮从虚空中坠落,就生了他。4岁就能提笔画佛像。给他传授佛经,听完就能背诵。

  元朝十三年,投石门殊律师,剃发受具足戒。后来依止佛鉴铦公,修习天台教观。大德九年,住在杭州东天竺寺。

  十一年,吴越大旱,祷雨,雨立下。岁饥,民死无以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治元年,驿召入京,命居清塔寺,校正大藏,赐号佛海大师。住上天竺。后归佛果寺,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屡感瑞应。

  十一年,吴越两地发生大旱灾。当时祈祷下雨,雨就立即降下。这一年闹饥荒,人死了不能殓尸。性澄就为人掩埋遗体,做水陆法会普度亡灵。

  至治元年,诏令性澄进京,敕令住在清塔寺校正大藏经,赐号为“佛海大师”,住在上天竺寺。后来归于佛果寺,坚志求生净土。修一心三观七昼夜,屡次感得瑞应。

  月旦,众前问讯。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几至半途而废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可把玩乎。烦点示衣钵,用表无常。众为称佛名。止之曰,佛须自念,明晨,当来一别。黎明众集,端坐而化,年七十八。(明高僧传)

  这月初,大家前来问讯。性澄突然作揖说:“老僧以前不是急于退步,几乎就要半途而废。今天人还在世上,明天恐怕就没有了,光阴可以用来放逸吗?”然后叫人点他的衣钵,表示无常。大众为他称佛名,他说:“佛要自己念。明早你们来告别一下。”黎明,大家来了。他端坐而化,78岁。

  元蒙润,字玉冈,姓顾,海盐人。年十四,出家白莲寺,依古原法师。方礼伽蓝神,像皆仆。古原授以天台止观、金刚鈚、十不二门诸书,即能了大意。古原归寂,事竹堂传法师。因苦学婴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疾愈,而心倍明利。

  元朝蒙润,海盐人。14岁在白莲寺出家,依止古原法师。当他礼拜伽蓝神时,神像都倒下。古原给他传授天台止观、金刚鈚、十不二门等,他都能了达大义。

  古原圆寂后,蒙润又承事竹堂法师。当时学习非常刻苦,得了重病,就修持“请观音忏”七个七天。病好了,心变得更加明利(“明利”就是智慧敏锐,什么东西一看就明白。)。

  寻主海盐德藏寺,日讲法华。迁南竺演福。既而退居于龙井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依者日众,复出主下竺,率众修法华三昧,感普贤放光,现诸瑞相。居三年,一日,呼弟子实法明策等,示止观安心之旨。已而曰,吾生缘已尽,兹唯其时。骤称佛号数百声,泊然而化。

  不久,又主持海盐德藏寺,每天讲《法华经》。然后换到南天竺演福寺。再往后退居在龙井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后来依止他的人日益增多。他又出来主持下天竺寺,领众修持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放光,显现各种瑞相。

  三年后的一天,把弟子实法、明策等叫来,指示止观安心的妙旨,然后说:“我在世的因缘尽了,就在此时。”突然称了几百声佛,就安然往生了。

  润生平力修,昼夜无间。常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期者七。修法华、金光明、大悲、净土诸忏,以七七为期者,不可悉数云。(明高僧传)

  蒙润大师一生都在精进修行,从早到晚相续不断。他常常修般舟三昧,以90天为一期,修过7次(这种精进力非常罕见,90天里不坐不卧,总的修过7次),然后修法华忏、金光明忏、净土忏,以七个七天作为一期,修的次数不计其数。(看看古德是怎么珍惜暇满,同样是一生几十年,他们怎么学法、怎么修行、怎么成就、怎么利生!怎么在几十年里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而我们是怎么度过的?成就了多少功德?在这里要好好做个比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圣贤的传记       益西彭措法师)(五明学佛网:净土圣贤的传记       益西彭措法师)  

 益西彭措法师:我能保证身体四大不发生病变而死吗?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四)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三)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二)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一)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九)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七)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六)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五)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