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幸福在哪里


   日期:2015/6/10 16: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调查活动,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

  一个有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一个下岗工人说:能上班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拣些垃圾就是幸福。一个小学生说:每天都好多作业,没有作业就是幸福。

  总之,好像得到不可能或难以得到的才是幸福。我们真的没有幸福吗?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可见,幸福并不需要附加太多外在的标志,是跟我们的内心有关的。幸福感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向外无法求得。

  如何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呢?知足常乐。《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佛教也主张人凡事要知足,认为一个人只有知足才是幸福安乐之法。《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能做到事事知足了,你就能控制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做到平淡自足。人生的起起落落,欲望是其根源。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自然就得不到安详。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有这么多不幸福。我们如果能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能让人丰衣足食。生活中有这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恋,就永远不知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