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自了法师: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日期:2015/6/10 16: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自了法师报告〉

  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

  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一、忘记祖师的教诲

  念佛人拜占察忏,美其名曰「正助双修」,实则却是喧宾夺主,把占察忏做为每天定课,把念佛求往生抛却脑后。正修未曾真正下过一番功夫,而一再强调助修,这不是主次颠倒吗?阿弥陀佛尚未真实念,却说佛号不灵、不能消业,殊不知,是自己念得不如理、不如法。

  这个现象,是一大批念佛人的缩影:念佛念不下去,就改变路线,改变方向。太多人这样做,虽然他不一定是拜占察忏,但是他想别的办法,甚至有的净土道场,看大众普遍念佛念不下去,就想办法让大众学点别的、干点别的。这些,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厌离心、生死心、出离心不切,这才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用生死心切念佛,用真信切愿念佛,用「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的心念佛,功夫自然得力,业障自然消掉。

  有人说,占察忏是某某法师弘扬的。言下之意,听某某法师的不会错。这些人忘了,忘了善导大师的谆谆教诲:大师开示专修净土,恐怕我们心志不定,被其他法门之师所夺。于是假设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你舍弃净土,给你说殊胜妙法,大师说你都不肯接受!因为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愿。印光大师评说:「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者(这)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见,故作此说。以死尽辗转企慕之狂妄偷心。」我们是否落在「这山看见那山高」的行列里面?

  彻悟大师也说:「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念佛人内心要清楚,就算是释迦牟尼佛来到面前劝你有更殊胜的法门,你都婉言谢绝,这才是对净土坚固不动的信心,怎么人家运用一点世智辩聪就轻轻易易把你十几年的念佛动摇了呢?

  我们的信念要坚定到,就算是师父上人告诉你,还有更好的法门,你都不要,你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纯而不杂,这才是真信。当然这是假设。

  占察忏风波值得我们反思,至少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家不信佛、不信佛力。(这二个佛字都是指阿弥陀佛)。这个问题真够严重!不单是搞占察忏的念佛人存在这个问题,不搞占察忏的念佛人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二、不信佛

  不相信阿弥陀佛。我们通常不相信阿弥陀佛,而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烦恼。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关键时刻看出来。关键时刻,比如生病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这句佛号能不能派上用场?悠闲自得之时自己彷佛念佛念得很不错,可是到了紧要关头,便迅速还原成一个标准凡夫,把阿弥陀佛当成透明,把阿弥陀佛置之度外,也不念佛,也不求佛。这是不信佛的表现。

  古德都说消业障最好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可是我们念了很久并不见效。我们念的方法有问题!那要怎么念呢?

  (一)以怖苦心念佛

  印光大师是念佛的过来人、念佛的专家,我们不得不来聆听老人家的开示。大师说:「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这段话有个要点:以怖苦心念佛,则是消除业障的第一妙法。「以怖苦心念佛」,请问我们做到了吗?佛尚未真实念、还没认真念,就说念佛不能消业障。真正用怖苦心来念佛,业障消得干干净净。「一声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声,是用怖苦心念出来的,不是嘴皮唱唱而已。这是我们的着力点:怖苦心!第一妙法。佛说「无苦无出离」,对地狱、对六道轮回的苦产生恐怖感,我不抓紧念佛就极有可能堕入地狱受苦、长劫轮回,这种恐惧地狱、恐惧六道的心,叫怖苦心。地狱有多苦呢?我们无法想象,经论中举了一个譬喻,每天以三百根尖锐的长矛,连续不断地猛利地刺穿身体,所产生的痛苦,相比地狱的微苦,无法比喻其少分。因为怖苦,所以拼命地念佛求出离。莹珂法师是最好的例子,自古很多修行人,因为害怕堕入地狱,所以他不分昼夜地拼命修行。用强烈的怖苦心、出离心来念佛,你功夫就得力了,还担心业障消不掉吗?这是我们普遍缺乏的,急需用力。

  (二)如救头燃地念佛

  印光大师又说过:「如堕水火、如救头燃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好像被大水冲、被大火烧求救般迫切,好像头发着火了要赶紧扑灭般紧急地念阿弥陀佛,那么「无业魔不消」,没有业障、魔障消不掉的,双重否定即肯定,所有业障、魔障都消掉了。如果晃晃悠悠、心不在焉喊几声,肯定无济于事。着力点是「如堕水火、如救头燃」的心情。祖师的开示我们不是字面上念念就过去了,而是要去做,去落实,内心真正生起「如堕水火、如救头燃」的感觉,这种感觉推动我们念佛。

  那么,怎样才能如救头燃?痛念无常。《无常经》说「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这个「吞」字非常生动,我们每一个人,终究会被无常吞没,说不定什么时候,死亡就来了。亲戚朋友当中,常常有人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毫无准备。新闻中这样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无常随时都会到来,它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同样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们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钟都在面临死亡。全世界平均每秒钟死亡的人数是一点八人,每分钟死亡的人数是一百零八人,每小时死亡的人数是六千四百八十人。这些死亡的人不分国家,不分地区,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是这个数字里面的一员,也许是你,也许是我。死亡并非像我们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无法确定。由于死期的不定,我们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时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死亡不会等待我们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之后才姗姗来迟,因此当我们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着,与无常赛跑,抓紧念佛。应该认真、慎重地考虑一下生死大事。古人常说「明天与后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我明天会不会死?不知道。没有把握。所以今天应该精进念佛。阎罗王难道是你的亲戚?难道他已经答应你「放心,今天你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等你退休了、老了,到八九十岁的时候,我再来接你」?我们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分分秒秒都应该拿来念佛求往生。如此念佛,无业不消。

  因此,祖师的话一对照,就清楚不是阿弥陀佛不能消业障,而是我们念佛的方法、心态不正确。真信佛,就靠倒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早就说:「吾人但以净土法门为一座大须弥山,全身靠倒,庶几不被一切知识所夺,而现生可以了脱矣。否则随风倒浪,了无已时。哀哉!」全身靠倒、通身靠倒,你敢吗?真信就敢,假信就不敢。全身靠倒阿弥陀佛,则不会被一切善知识所转,那么现生可以了生脱死,否则随波逐流,见异思迁,结果是随业流转,出苦无期。

  截流大师也说:「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上面说了,风平浪静的时候貌似很信佛,可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烟消云散,早把阿弥陀佛忘了,这个不是真信。

  三、不信佛力

  因为不相信阿弥陀佛,自然地连带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把阿弥陀佛当成普通凡夫,小看阿弥陀佛的力量。以凡夫的心理测度阿弥陀佛的慈力。

  看看印光大师怎么说:「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YIN,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这段话有二个关键:「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这些话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自己没本事,必须求助「有大势力者」,谁呢?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是全仗佛力、专仗佛力,这两个词,是印光大师第一个提出来的,大师之前的大德,也有这个意思,但没有说得这么清晰、肯定并且反复强调直至让我们刻骨铭心,一般都说「二力法门」。全仗佛力、专仗佛力,关键词眼是「全」和「专」,大师用这二个字,把阿弥陀佛的力量提到最高点,强调净土法门是全部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专门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那是不是净宗不要自力呢?不是。净宗的自力很特别,「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净宗的自力就是真信切愿。信一分,就仗一分佛力;信十分,就仗十分佛力;信百分,就仗百分佛力。不信,就不仗佛力;全信,就全仗佛力。

  印光大师说:「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业力与佛力的关系,印光大师举过两个比喻,一个是洪炉点雪,一个是船载重石。「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这个比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再大再重的业力,都只是片雪,阿弥陀佛是大火炉,片雪接近火炉,马上融化。印光大师是净土法门的权威,他说得这么斩钉截铁:再深重的罪业,「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另外一个船载重石的比喻也铿锵有力:「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净土法门为什么超胜一切法门?原因在全仗佛力,这是净土法门最特别的地方。其余一切法门,都仗自力。发心弘扬净宗的同修,应该把这一点大声疾呼,大家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会油然而生。印祖说:「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

  不信佛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印光大师有答:「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深研净土经论」,才会知道阿弥陀佛的力量多么不可思议。所以印光大师定的道场规约,虽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但「堂中日日常讲」,讲念佛的开示,劝信、劝愿、劝行。那么,我们的办法是听经,多听、反复听,自然会坚信佛力、强化信愿。

  四、不夹杂

  《竹窗随笔》中有一篇《念佛不专一》,莲池大师这样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有一天听该寺的方丈对大众说:『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我以为一定是设斋供众。但到了中元节,并没有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听说从前某寺的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祈求救护。大众以为一定要诵经持咒,结果也只是教人高声念佛而已。这二件事皆迥然出于常情意料之外,颇有大人处事风格,值得学习和效法。

  今有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祈求增长寿命,便诵《药师经》;为解罪愆,就拜《梁皇忏》;为了救济厄难,则持《消灾咒》;为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一向以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又《观无量寿经》中说:『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于念念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目前的罪垢和厄难有不能消除的吗?又《无量寿经》中佛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才智呢?一句佛号如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但如果三心二意,不肯信服,则纵有神圣工巧之妙术,对你也是无可奈何。」莲池大师给念佛的人照了一张大合影,生动逼真。

  觉明妙行菩萨这段话大家早都耳熟能详:「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重点是「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我们做得到吗?

  五、不学戒不等于不持戒

  我们的专业是净土法门,我们的戒律是信愿持名。有人疑惑:「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不学戒律,行吗?离我们最近的两位祖师,用行动回答你了:印光大师,从二十一岁出家到八十岁往生,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没有学戒律;海贤大师,从二十岁出家,到一百一十二岁往生,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没有学戒律。但是,没有学戒不等于不持戒!戒有定共戒、道共戒,他念佛得到清净心了,定共戒,清净心怎么会做错事情?他开悟了,开悟是道共戒。他的起心动念和戒律自然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自然持戒圆满。

  「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讲的是通途法门,即是普通法门,但净土是特别法门,特别的法门注定不走普通的路线。看看印祖下面这段话:「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很明显的对比:依自力修戒、修定、修慧,这是普通法门;依真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特别法门。

  六、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

  占察忏能吸引一大群人,还暴露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多数念佛的人信愿不真,用现代的话说叫动机不纯。念佛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反复强调,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这是动机纯正。念佛的人不求往生,而是求世间福报。占察忏之所以吸引人,因为听说它无论什么事都能占察,家庭、事业、财富等等一切大事小事都能占察,这正中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把地藏菩萨当成算命先生。好一点的说,占一占往生有没有把握?这个难道要占吗?要问自己有没有真信切愿!自己心里有底。蕅益大师更是开出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从理论上说,这个门任何一门都可以行得通;但从实践中谈,这个门只能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因为你想今生就了生死、成佛道,只有这个门。印光大师说:「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

  七、结语

  占察忏是地藏菩萨代佛所说,我们决不会批评、毁谤。弘法的法师利生心切,普劝净宗同修兼修占察行法,我们随喜他的功德,可是我们有权不照单全收!我们学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给他介绍不同的法门,他坚守一句阿弥陀佛,雷打不动。真下定决心求往生的人,他们会本能地自觉谢绝占察忏,因为他们内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信念早已根深蒂固,不容许任何人来破坏;因为真念佛人都心照不宣:一句阿弥陀佛,已绰绰有余!不仅占察忏是夹杂,这一句阿弥陀佛以外都是夹杂。念阿弥陀佛,直达西方极乐世界,这条康庄大道,我们不掉头、不拐弯、不舍近求远。

  「不信佛、不信佛力」是普遍的通病,我们应该整顿信心。若真信,必定真愿;真愿,必定真行;真行,功夫自然得力。最后,供养大家一段印祖的教言:

  「若于此法(注:指净土法门)能生信心,虽是业力凡夫,即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不于此法认真修持,而于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中,随修一法,或兼修各法,欲了生死,勿道即生不能了,或经百千万生及百千万劫,尚不能了者,多多也!

  何以故?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专仗佛力。自己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圣号。则于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余一切法门,必须修到业尽情空之时,方可了脱生死。否则任汝工夫深,功德大,烦恼若有一丝一毫未尽,则仍然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之外。以自力了生死,比仗佛力了生死,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也。

  汝幸宿有善根,于此法门能生信心。然须立深重誓,决不随其余经典、知识、言教,舍此法门,另修他法。庶可不负此宿根与现缘也。若读诸大乘经,见其义理深奥,或亲近禅、教、律、密各宗知识,闻其所说亲切,遂视念佛为平常,视彼为奇特,舍此修彼,则如稚子舍父母,重病弃良医,欲得成人愈病,何可得乎!」

  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