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有没有找到自身隐藏着的珍宝?


   日期:2015/6/13 7: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 陈阳

  我们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所谓佛性就是成为佛陀的种子。

  把聚光镜对着太阳,把光聚在艾茸上,艾茸就会起火。那么火是从何而来的呢?太阳和聚光镜相距很远,两者不可能碰到一起,但太阳的火以聚光镜为缘,出现在艾茸上了。不过即使有了太阳。如果艾茸不是可燃物,艾茸也不可能点燃。

  把佛陀智慧的聚光镜对准在佛性(成佛的根本)这个艾茸上,佛陀的火就会作为佛性开化的信火,在心灵这个艾茸上点燃。

  我们背离了本来所具有的能够觉悟的佛性,为烦恼的灰尘所缠绕,我们的心受善恶形态的束缚,深深地感到不自由。

  我们本来是具有觉悟之心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虚假现象,遮住了佛性之光,在迷界徘徊呢?

  从前有一个人,早上照镜子时,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脸和头了。然而他的头和脸并没有丢失,而是他看了镜子的背面,以为自己的头和脸不见了。

  佛陀说:想要觉悟而未能觉悟的人,如果为此感到苦恼,那是不必要的。本来在觉悟中是不存在迷惑的,但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受外界客尘的影响,产生了妄想,并由于这个妄想而产生了迷惑。

  因此,只要丢掉妄想,觉悟自然会回到身边。我们就会懂得并不是在觉悟之外还有什么妄想。而且奇怪的是,凡是觉悟的人,就不会有妄想,并会感到未曾有过什么需要被觉悟的东西。

  这个佛性是不会穷尽的,也不会消失。

  在污浊的躯体中,在烦恼的最深处,佛性仍然蕴藏着它的光辉。

  从前有一个人在朋友家里喝醉了酒睡着了。他的朋友由于有急事踏上了旅途。朋友为他的将来担忧,便把值钱的宝石缝在他的衣领里。

  他酒后醒来,不知道他的领子里有宝石。他流浪到外国,曾苦于没有吃穿。后来又遇见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对他说:“你的领子里有宝石,你可以拿出来用。”

  这个宝石就好比佛性,佛性的宝石,尽管被贪、瞋等烦恼的衣领包藏着,但它并没有受到污染。

  任何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佛陀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他称赞说:“好极了,人人都具备了佛陀的智慧和功德。”

  但我们被自己的愚痴覆盖着,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事物,无法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我们摆脱妄念,让我们知道,我们本来是同佛陀没有区别的。

  这里所说的佛,是已成的佛,我们是将来的佛。除此之外,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虽然是将来的佛,但不是已成的佛,如果以为自己已成了道,那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尽管有佛性,但如果不解脱,佛性就不会出现,如果佛性不出现,就没有成道。

  佛性不会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它在烦恼中也不受污染,而且永远不会消灭。这样的佛性,只有学习佛陀才能够发现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性       自身隐藏着的珍宝)(五明学佛网:佛性       自身隐藏着的珍宝)  

 惟觉法师:佛性与法性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赖永海教授: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佛性与修行 

 程恭让教授: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兼论无漏种子、佛 

 蔡惠明居士:佛性与顿悟 

 姚卫群教授: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万行法师:你以佛性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你以人性看众生,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