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 第十七讲


   日期:2015/6/15 2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我们上一集讲到经文[堕胎杀],这段经文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上,可以说非常普遍,这是犯了严重的杀戒。堕胎杀,如果为杀胎儿,胎儿杀死了,这在五戒里面犯了不可悔罪,罪业是相当之重。

  但是现代,我们看现前世界上,造这个严重杀业的人是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佛在经上讲的因果报应。世界灾难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人造的恶业太多了,造的太严重了,所以导致天灾人祸,这点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明了因果,我们想要避免灾难,就知道要从因把它断掉。把恶因断掉,把恶的因缘断除,给它停止下来,后续的就不会结恶的果报。这点是非常重要,也是当务之急,当前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断恶修善。在五戒、十善,断恶修善都是从不杀生开始,列为第一个。特别现在,堕胎的事情非常严重。我们学佛的人,除了自己避免造恶业,进一步的还要去广泛劝导世人不要造恶业。

  如果有别人做善事,劝人不要堕胎,比如在台湾,天主教办的辅仁大学,他们就发起这个运动。这个好事我们要随喜、要赞叹、要支持,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达到这个善事,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这集接着看下面一段经文,这段经文是讲按腹杀,跟前面经文讲的堕胎杀也有一些类似。我们请看经文。

  [按腹者,使怀妊女人重作,或担重物,教使车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我们先看到这段,这段给我们讲什么叫按腹杀。[使]是指使,[怀妊]就是怀孕、妊娠。就是怀孕的女人,让他去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或担重物,教使车前走]。 怀孕当然不适合做太过粗重的工作,这是有意要害他的。所以叫他去担负很重的物品,包括挑了、背了,这些重的,挑的过重。或[教使车前走],[车前走]拉车,古时候人力车,现在比较少见了。以前我小时候,用人力拉货物的车,我们也还常常看到。拉车,人要在车前面走,也是拉一些笨重的东西。[若令上峻岸],[若] 就是假若,[峻岸]就是比较高、危险的地方。当然这些事情都不适合一个怀孕的女人来做,但是现在逼他去这样做,叫他去做这些事,目的就是要害死他。

  [作是念:令女人死],[作是念],他心里有这个念头,主要是要让这个女人死,用这种方式害死他。[死者,犯不可悔],如果这个怀孕的女人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被害死;优婆塞、受了五戒的居士,如果是用这种方式去害死一个怀孕的女人, 就犯了不可悔罪,戒体就丧失掉。[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被害的怀孕女人当时如果没有马上死,过了一段时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背负重物、让他做粗重的工作,或者让他爬髙的地方、危险的地方,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罪也是不可悔,不可忏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后来这个怀孕女人也是死了,但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死的。是其他原因死的。这是中罪可悔,犯了中罪,可以忏悔。下面讲

  [若为胎者,如上说。是名按腹杀也。]

  [若为胎]就是为了要杀胎儿。上面经文讲,目的是要怀孕这个女人死,他不是想害胎儿。如果他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要杀死胎儿的,杀死胎儿大部分就是要让胎儿流产。我们常常听到,女人怀孕有流产的,他不小心,或者做粗重的工作,就流产了。我们道场有个出家众,他在家的大媳妇怀孕了。怀孕了几个月,在澳洲就有人请他开车,开了很远,大概一整天。开回来没多久就流产了,第一胎的胎儿就流产了。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况。[若为胎]就是,他目的是要害死胎儿。如果是无意的、无心的,当然是有过失,但是罪没那么重。这里讲的就是为了害死胎儿,让这个怀孕的女人去做一些不是他现在适合做的工作。经典举出这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如果是为了害死胎儿,结罪如同上面经文所讲的是一样的。胎儿死, 就犯不可悔罪;如果没有死,就是中罪可悔。[是名按腹杀也],这段经文就是给我们说明按腹杀。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遣令道中死者,知是道中有恶兽饥饿,遣令往至恶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恶道中死。死者,犯不可悔。余者亦犯,同如上说。是名恶道中杀。]

  [遣令],遣使、逼迫他的意思,命令、逼迫他到恶道当中去。逼他到恶道当中,主要也是要害死他。[知是道中有恶兽饥饿],这是举出一个例子,知道这条道路是一条恶道,有危险的,当中有凶恶的猛兽,像虎、狼、狮子这一类的,凶恶的猛兽它肚子很饿。我们知道虎、狼、狮子,它肚子饿,它一定去找动物吃,包括人,它也吃,它肚子饿的发慌,受不了。因为虎、狼、狮子,它是肉食动物,它不像牛羊,你放在草地它吃草。虎、狼、狮子它们不吃草,是吃肉的,肉食动物。明明知道这条道路有这些恶兽在,叫他去走那条路。

  [遣令往至恶道中,作如是念],[作如是念]就是心里起了念头,我们现在讲动机。他的动机[令彼恶道中死],让这个人走这条恶道,目的就是希望他在恶道当中被这些恶兽把他给吃了,让他就这样死了,他的目的是这样的。[死者,犯不可悔],被逼迫走恶道,真的被害死,被虎狼吃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诱骗、拐骗,欺骗他,让他去走这条恶道,被这些虎、狼、狮子吃掉了,死了,就犯不可悔罪。

  [余者亦犯,同如上说],[余者]就是其他的,如同上面所说的。余者是一个 含盖性的言词,就是包括其他的、如同上面所说的。凡是他在恶道当中(有危险的地方统统叫恶道),故意用欺骗的方法,或者用逼迫的方法,让他要害死的这个人, 走上恶道,丧失了生命,跟这条结罪是一样的,所以[同如上说,是名恶道中杀。] 这是[遣令道中死者]。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逻时。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死者,犯不可悔。余犯同如上说。]

  [乃至]也是讲母胎,跟怀孕有关的。前面讲怀孕,胎儿形成时间比较久,可能有几个月了。这里讲是[初得二根],刚刚怀孕的时候,比如说刚刚怀孕才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刚刚怀孕他就有身根和命根,[加罗逻时],《笺要》里面讲:

  [加罗逻,或云歌罗逻,或云羯逻蓝。此翻凝滑,又翻杂秽,状如凝酥,乃胎中初七日位也。]

  《笺》也给我们解释[加罗逻]。这是印度话,它有几种译音,有翻译为歌罗逻的,有翻译羯逻蓝,三种译音不同。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凝滑,又翻为杂秽。凝滑的意思[状如凝酥],它的形状就好像酥酪凝固起来,我们现在讲,凝固的奶制品。这是指[胎中初七日位],女人怀孕第七天,就是刚刚怀孕一个星期,他胎中胎儿的形状就像凝酥一样。这就是初得二根,这个时候他已经有身根跟命根。这个时候故意去把他堕掉,也是犯不可悔罪,因为他生命已经进来了,神识已经进来了,所 以他就有身根、命根了。我们看弘一大师的《补》。

  [文云:[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逻时],《大律》作[乃至胎中初得二根者,谓身根、命根迦罗罗时]。]

  《大律》是指《四分律》,比丘律里面讲的。弘一大师引用《四分律》,补充这段经文给我们说明,我们一看就明了,是胎儿最初形成,入母胎,得到身根、命根这二根,叫迦罗逻。

  广化老法师有一个补注,这个补注是一个假设性问答。

  [或问:母亲不小心发生意外而流产,犯杀戒否?答:不犯。无杀心故。]

  看到这段经文,如果有居士受了五戒,母亲不小心发生意外的流产,这是常常有的事情,犯不犯杀戒呢?这里补注给我们讲[不犯],就是他没有犯杀戒。为什么没有犯呢?因为他没有杀心,他不是存心要去堕胎的,所以流产跟堕胎当然是不一样的。流产,他是不小心、无意的,不犯杀戒。

  在母胎当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逻时],[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死者,犯不可悔]。就是有了这二根,[以杀心起方便],让胎儿死,是犯不可悔罪,所以这也不能不知道。经文讲的这么详细,就是怕受五戒的优婆塞不知道,以为怀孕几个月堕胎才有罪,刚刚才一个礼拜,就赶快给他堕掉,大概就没罪。我们看到这个经文很明显,这个时候你就不可以堕胎,他已经有生命,他有命根。如果这个时候,怀孕一个礼拜就把他堕胎,让胎儿死了,还是犯不可悔罪。[余犯,同如上说],余就是包括其他的,就如同上面讲的结罪是一样,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

  好,按腹杀我们就讲到此地。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经文,赞叹杀,请看经文。

  [赞叹杀,有三种: 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侩、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 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罪可悔。]

  我们先看到这段,这段给我们讲赞叹杀。赞叹杀有三种:第一种是恶戒人,第 二种是善戒人,第三种是老病人。赞叹杀主要是教人去死,或者教人家去自杀,这叫赞叹杀,就是鼓励人家赶快去死,就是此地讲的赞叹杀。赞叹杀有三种对像,三 大类的对象:第一类是恶戒人。恶戒人就是造恶业的人,或者他在世间从事的是不善的、不好的行业,这类都包括在恶戒人;第二类是善戒人。善戒人就是好人,做好事的,他从事的是善的行业,比如说他从事的都是属于慈善方面的,这类是善戒人。第三类是老病人。人老了,年纪大了,或者有病的人。赞叹杀对像有这三大类。

  我们先看第一大类,[恶戒人者]。经文给我们举出几个例子,我们根据这些例子,也是举一反三,以此类推。我们一定要知道,因为经文没有办法讲的那么多、那么详细,往往都是举出几个代表、几个例子,让我们从这些例子里面去以此类推。恶戒人,第一种[杀牛羊],杀牛羊的,当然包括杀猪、杀鸡、杀鸭、杀鱼,包括在里面。经文为了省略,所以举出一个代表,我们不能看到说[杀牛羊],大概只是杀牛杀羊的是恶戒人;杀猪、杀鸡的就不含盖在里面,如果我们这样看就错了,它是含盖性的。意思就是说,凡是造杀生业的,这里以杀牛羊来做个代表,凡是从事于杀生业的,我们现在讲屠宰业,都包含在里面,这是第一种恶戒人。

  第二种恶戒人是[养鸡、猪],养鸡、养猪,现在饲养鸡、猪这个行业也很多, 听说山东这边养猪养鸡的都不少,好像专门养了给市场去宰杀,这个行业也非常的多。养鸡、养猪这也是一个代表,这是属于养殖业。在台湾除了像养鸡、养鸭,专门卖给人家宰杀的,还有养鱼的,渔翁,在沿海这带也很多。凡是饲养这些动物、飞禽走兽,或者水族类,提供给市场宰杀的,都属于这个行业,这是第二种恶戒人。以上这两种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上是很普遍的,国内国外都有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这个行业,我们到市场去,怎么有这些鸡鸭鱼肉可以买呢?说明这个行业非常普遍。从事这两种行业的就属于恶戒人,第一种是当屠夫,屠宰的;第二种养殖的。下 面第三种讲[放鹰],放鹰,我们可以联想,这也不是一个好行业。因为老鹰也都会去吃鱼,或者他有其他用途,所以列在恶戒人这一类里面。

  第四个[捕鱼]。捕鱼就比较普遍,在这个地球上,大概世界各国,凡是沿海的都有捕鱼行业。渔船有大有小,出海去捕鱼,这个行业也是非常普遍。做这个行业当然是不好,是杀生的行业。在前年,我到普陀山去住了几天。那次去也不是去玩,那次去住在一个寺院,我一时想不起名称,很大,很有名的。我住在那里三天写一篇文章,就是去年我们澳洲净宗学院,给我们净空老教授,祝贺他老人家讲经弘法五十周年纪念专刊,要我写一篇文章。我就在那个寺院,在房间里面写了三天,大概写了差不多一万个字,写了一大篇。那边的同修就给我讲,他说在他们舟山群岛,大部分都是渔民,出海捕鱼的。我们知道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我们在街道上也有看人家抓鱼来卖的、卖海鲜的。我们觉得,清净道场在现前这个时代,还 是避免不了这些杀生的情况。有一年我到九华山去,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在九华山上,在街道上也有老百姓就在杀鸡杀鸭,他们照样是吃荤、吃肉的。以前在清净道场是没有这些事情,但是现在都有这些事情,连佛门净地都免不了这些造恶业的事情。这是讲捕鱼。

  下面一种是[猎师]。[师]就是狮子的狮,抓狮子的,这也是举出一个代表。抓狮子,当然也包括抓老虎,还有抓大象、犀牛,犀牛角非常名贵。现在好像也禁止捕杀这些动物。[猎]就是去抓,如果没有人去抓它,动物园,还有马戏团怎么会有这些狮子、老虎去表演呢?一定去抓来的。有专门抓这些凶猛野兽的猎人,猎 师、毒蛇、猛兽,这类就包含在猎人里面。下面一个是[围兔],我们看了也很明显,就是抓兔子。设个陷阱,把它围起来。

  下面[射獐鹿]。鹿的种类也有几种,有麋鹿,有一般的鹿,它的体型、形状有一点不同,但是都是属于鹿这一科的。古时候用弓箭去射,现在有猎枪去射杀。大家如果看过《动物奇观》,以前我在电视上也看过,看到捕杀的这些猎人。特别在非洲地区,这些野生动物很多,现在捕杀的方式比以前更发达,用射的。如果捕抓大象,你看一只大象那么大,或者一只犀牛,那么大;他要抓活的,他的枪就要放醉药,麻醉药放在枪里面,就像射弓箭一样,把注射筒当子弹一样发射出去,然后射在动物的身上。射进去,麻醉药就渗透到它肉里面去,到它神经里面去,那 只庞大的动物马上就倒地不起。他们卡车就开过去,吊车就把它吊起来。抓到动物园之后,麻醉药退了,动物醒过来,但是它身体已经在动物园,不是在野外。这属于射獐鹿这类的,有抓死的、抓活的。以上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这 几种都属于猎人这一类的。

  下面讲[偷、贼],偷,我们一般讲小偷。偷就是暗中把别人的财物偷取了,他把它偷走、拿走了,在戒经讲不与取。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他私自的、暗中的把它拿走。或者用种种不法的手段,或者舞弊,暗中把别人的财物夺取过来,这就叫偷,偷就是暗中的。贼是盗贼,盗就比较明显的,像抢劫这类,他是摆明要的,或者用威胁利诱,胁迫别人一定要送钱给他,这类都属于盗贼。所以偷、贼,这是恶戒人,造恶业的人。

  魁脍、咒龙这两种,我查了《佛学辞典》,查了半天没查到,不晓得什么叫[魁脍],什么叫[咒龙],以后有查到资料再跟大家补充报告。现在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我们大概知道,这也是不好的行业。魁脍这个[脍],我现在本子是打肉字旁[脍],根据查字典,肉字旁这个脍就是肉切细细的,把肉切的很细,这个脍是这个意思。佛陀教育基金会印的《五戒相经》,是人字旁那个[侩],这两个字念的音一样,但是意思上就不一样。人字旁那个侩是有陷害意思,肉字旁这个脍是厨师切肉,切的很细的。又有一个是同音的,我们一般讲[刽子手],那个刽也是一个会,旁边是一个刀,古时候专门执行杀人的,砍人家人头的。此地[魁脍],我们从这个意思当中大概理解,做的这个行业也是不好的。比如说在厨房切肉,也是跟杀生有关的,或者专门设计害人的。现在是没有古时候刽子手,但是现在执行死刑的警察也是属于这类,专门给人家枪毙,执行死刑的,这类行业也是不好。咒龙,跟龙有关系,跟念咒有关系。下面讲[守狱]。守狱,我们就比较明显可以理解,看守牢狱的。现在就是看守牢狱的这些警察、警卫,凡是看守牢狱这类的,都属于恶戒人。恶戒人就是他们从事的行业、工作都不是好的,都是不善的。

  如果一个受五戒的优婆塞到了这些人面前 ,就是上面讲的恶戒人,[若到是人所]。到他住的处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作如是言]就是给这些做不好行业的人讲,你们干的行业都是不好的,都是恶业。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世间那么久呢?你多活一天就多造一天罪业;[不如早死],就是劝他[你早一天死,早一天好,你早一天死就少造一天罪业。你不如现在就赶快去死],劝他赶快去死。

  [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是人]就是那个恶戒人,就是以上讲的,不管从事那种的恶戒人,凡是不好的行业这些人。这个人如果听了优婆塞劝他赶快去死,他真的就去死,去自杀死了,[是罪不可悔],这个优婆塞犯不可悔罪。[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叫恶戒人赶快去死,罪也这么重吗?他在世间造恶业,不干好事,怎么也有这么重的罪过呢?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因果要分明。恶戒人他造的业,他自己要承当因果责任。我们叫他去死,我们也造恶业,他造恶业,我们也造恶业。我们不喜欢看到恶人,希望他赶快去死,劝他赶快去死,这样就犯戒,就犯不可悔。这个人如果真的是因为这样,听了优婆塞的劝告,他真的就去死,这是[罪不可悔]。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听了他的话去死的,这样就犯不可悔罪。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如果这个人还是死了,但不是因为优婆塞劝他去死这个原因死的,是其他的原因死的,是中罪可悔。是中罪,可以接受忏悔。为什么还是中罪?这个人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为什么还是有罪?因为你造了赞叹杀就是口业,赞叹杀就是口杀。我们在《沙弥律仪》也看到,身杀、口杀、意杀,这类属于口杀。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这一段再给我们说明,[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这个恶人听到优婆塞给他讲,劝他去死。这个恶人[作如是言],他就讲,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呢?[我不用是人语]。但是后来他也死了,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这个优婆塞是犯中可悔罪。

  [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优婆塞开始是赞叹、劝那个恶戒人赶快去死,后来想一想又不对,错了,[便心悔] 就是忏悔,觉得这样做不对,自己起了个念头,我怎么可以教那个人去死呢?虽然他是恶人,但也不应该劝他赶快去死。所以[还到语言],就是回过头来,再去给那个恶人讲,说[汝等恶人],你们虽然做这个行业是不善,或许你们可以遇到善知识的因缘,以这个因缘亲近善人,可以听到善法;能够正确的思维,就可以[得离恶罪],恶罪就可以远离。[汝勿自杀],我刚才给你讲的,你就不要听,你就不要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如果这个恶戒人接受了优婆塞回过头来劝他不 要自杀,刚才他这样讲不对,劝他不要去死。这个恶戒人[不死者],就是没有因为优婆塞劝他自杀,他就去自杀,这是[中罪可悔],是中罪,可以接受忏悔。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段。下面是劝善戒人,我们下一集再来学习。

  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五戒)(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五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其它:五戒(李思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如瑞法师:略说五戒 十五 

 如瑞法师:略说五戒 十四 

 如瑞法师:略说五戒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