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八)


   日期:2015/6/25 1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二规教言论》。

  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根本是智慧和稳重。智慧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智慧,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会一事无成,也不会有任何功德。今天开始讲稳重。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可以信赖者,

  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画图。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可以信赖者”:所谓稳重,是值得信赖的意思。稳重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可以信赖,另一个是不退道心。

  第一,值得信赖。老实、可以信赖的人,说话做事都比较稳妥,他答应做什么,一定会做。比如,对他人的委托轻易不会答应。一旦答应了,无论有再大的困难也一定会去做。他人有什么秘密告诉他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不会泄露。这种人叫值得信赖。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都是比较可靠的,不会轻易说这说那。他所说的话都是真话,都是真理。做事也比较稳妥。这是值得信赖的人。但是现在值得信赖的人很少。

  第二,不失道心。若是经过自己仔细观察后决定的,经过反复思维后做的,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使有再大的障碍,也不会放弃,这就是稳重。

  有的人谁的意见都不听,一意孤行,这不叫稳重,这叫顽固、刚强难化。这种人有很多,在学佛人当中也有,谁说都不听、不改,觉得自己对,觉得自己没有错,就这样坚持、坚持……这也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这叫顽固不化,这是坏人。

  什么是稳重?通过智慧仔细观察,反复思维,自己不明白或不能确定的地方,就问一些智者或者看一些智者写的书,然后再决定。他不会轻易做决定,也不会轻易做事。他所决定的,他要去做的,都是通过智慧观察的,通过智慧思维的。

  在前面讲过,若是自己有能力或智慧,就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去观察,去思维,再做决定、再去做。若是自己拿不准的时候,应该问智者,或者看一些智者写的书,最后再决定,再去做。这是很重要的。反之,若是不观察、不思维,就是愚痴。

  必须要经过观察、思维,一旦决定了、去做了,就不会再改,不会再放弃。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无论是学法还是依止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的。

  密勒日巴尊者决定依止玛尔巴上师,虽然玛尔巴上师不想收他,他也不放弃。玛尔巴上师没给他传法,只让他干活儿,这些活还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但是他都不放弃。他天天那么累,玛尔巴上师还经常骂他、打他、赶他走,他也无怨无悔地一直坚持,最后他成就了。这是举个例子。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成就的,没有随随便便、舒舒服服成就的。

  现在的这些弟子们,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今天上师善知识让他做点什么,他若是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不愿意做的时候,自己会拿出一百个理由来推脱。

  其实若上师指出弟子的毛病,这是最最殊胜的一种摄受,但是现在人都不愿意、不接受。一说他的弱点、毛病,就受不了,就起烦恼。没有这样做弟子的!这样是不会成就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这样做,是在破坏缘起。若破坏了缘起,怎么能成就?

  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这样的。佛、上师不是不慈悲,是无法救度,无法利益,没有办法啊!什么叫无可奈何?什么叫身不由己?对佛、上师来说,所有的弟子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但是有时候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有时候迫不得已,不得不做出一些决定。这也是众生的业障。

  出世间的功德、成就,都要靠坚定的信念,否则,不会有任何的成就。世间的这些功德也是如此,若是没有稳重的功德,也很难成功。如果不稳重,在世间也是寸步难行,也不会有其他功德。

  “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画图”:若是没有稳重的功德,不会有其他功德。即使有了也不会稳定,一下子就会消失的,都是空中楼阁。就像水上画图一样。水上能画图吗?图案能稳定吗?根本画不上,即使画上了,瞬间就消失了。

  刚才讲了稳重的两个特点。

  从佛法的角度讲,舍弃誓言的人还能成就吗?信念不坚定的人能成就吗?这两个是根啊!第一,在佛、上师面前发誓,不能舍弃誓言,一旦舍弃了,这叫舍弃誓言,这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所有的佛法当中,密法是最殊胜的,密法里所有的成就主要靠誓言。密宗里最强调誓言。若是你不守护誓言,不会有成就的。若是你会守护誓言,这是成就的根本,成就很容易,成就就在眼前。

  第二,修行的成就要靠一心一意,靠坚定的信念,否则是不可能成就的。一心才有力量,一心才是智慧。我们经常讲禅定,定是一心。你一心了,才会产生智慧;你一心了,智慧才能圆满。若是没有一心,总是半信半疑,漂浮不定,不会开启智慧,也不会圆满智慧。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一个背信弃义的人,还能跟别人在一起吗?还能成功吗?如果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定力,总是跟着别人跑,如同被秋风刮的落叶一样,风往东吹它就往东跑,风往西吹它就往西跑;说这个好就跟这个跑,说那个好就跟那个跑……这种人还能成功吗?谁信任这种人?谁喜欢这种人?不可能的。若是喜欢这种人,信任这种人,那都是同类的人,就是一群坏人。

  所以,如果没有稳重的功德,不会有其他的功德,即使有了也不会稳定,就像在水上画图案一样,不可能画成。即使画成了,也不会稳定的,一下子就会无影无踪。

  若具稳重虽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

  “若具稳重虽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前面,从世间出世间的角度都给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现在应该都知道什么叫稳重了。若是具有稳重这个功德,即使没有其他的功德,也不要紧。有了稳重的功德,就等于有了百种功德;有了稳重的功德,等于有了所有的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了稳重的功德,其他的功德也都会有。所以,稳重很重要。具有了稳重这种功德,其他的功德就不用考虑了,自然就会有。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稳重这个功德,是世间出世间法的根本。若是没有稳重这个功德,你想希求、圆满其他的功德,是不可能的。希求也没有用,不会有,不会来的。

  若是有稳重的功德,其他功德自然就会有;若没有稳重这个功德,你希求其他的功德,想圆满其他的功德,那是不可能的,就是白日做梦。

  此处讲的是稳重的重要性。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这个偈颂讲的就是稳重的两个特点。

  “自道行不退转”:这是第一个特点。自己通过智慧观察、思维,最后决定:“我就是要走这条路,我就要学这个!”就不能退转。

  从出世间的角度讲,自己通过智慧观察,一旦决定“我就要学这个法,我就要依止这位上师!”就不能轻易动摇、退转。

  虽然说法门无边,但是你必须要学一门和自己的相续相应的法。若是无量的法门都要学,不可能实现。若是这样做,是一种愚痴的做法。其实,一精通一切精通,所有的法门最后都是一致的。比如说,要进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有一百道门,从哪道门进都一样,一百道门都是通向房间内的。但是有些人总是犹疑不定,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进。你应该从最方便,离自己最近的门进。不要在外面徘徊,否则是浪费生命啊!哪个是离自己最近、最方便的门,你就选择哪个门,不要怀疑,只要进去就到了。这是我们自己要决定的。

  依止善知识也是如此。虽然十方三世一切具德的善知识都是一体的,但是各有各的愿力,各有各的示现。是不是所有的上师都要亲近呢?不是。你要选择一个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上师、善知识。

  无论是法门还是上师,选定了以后,就不能再动摇,不能再放弃了,否则就是不稳重的表现。

  你依止上师,上师可以给你指明道路。在你不确定的时候,上师可以告诉你,应该进哪道门。此时你不能怀疑,只要进去,就OK了。但是有些人不听,不老老实实地进去,总是东张西望,在寻找是不是有更近的、更好的?总是回头,放不下这些琐事。我们不能回头,也不能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就成就了。其实成就很容易。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我们以成家、立业为例。

  成家也不能随便,你要先观察对方的人品和条件等。现在很多人只看相貌,其实第一应该看人品,这是最重要的;第二应该看必备的一些条件,这也是很重要的;第三才是看容貌。但是现在的人都颠倒了,把容貌放在第一位,条件(家庭背景等)放在第二位,人品放在第三位。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观察、不考虑人品。观察人品的基本没有。这是错误的。

  应该先观察人品,为人怎么样,然后反复斟酌,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人品不错,家庭背景也不错,容貌还可以,然后仔细考虑、思维,跟自己是否合适,能否白头偕老,最后再决定是否组合一个家庭,这叫成家。决定之后就不能轻易改变了。

  现在很多人新鲜感过去就离婚。有的新鲜感过得快,几个月后就要离婚了;有的新鲜感能持久点儿,能够坚持一年或几年,然后就要离婚了……不应该这样。这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你要理智,这是过日子,跟谁过都差不多,为什么要换来换去呢?应该坚持,不能动摇。若是动摇了,遇到了另一个看似更好的,就开始要抛弃先前的伴侣了,这是坏人。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人,最困难的时候在一起,一旦有点出息了,就背信弃义,这是坏人,这种人不会有好下场的。我们不能这样,这是违背因果,也是在糟蹋自己的人格。因果是不假的,一切所做都是不会浪费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样做将来要遭受痛苦,遭受报应的。

  接下来谈“立业”。想要成就事业也需要具有稳重的功德。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先观察,自己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若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

  现在有些人,一说赚钱,什么都做,什么都干。这都不是好人,不是真正的人。事情有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对不该做的事情,自己纵遇命难也不能去做。即使是允许做的事情,自己也要思维,考虑自己是否有做的能力,能否做成。如果觉得自己能做成,一旦做出了决定,去做了,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不要失去信心,不要放弃。只要不断地坚持,最终总会胜利。

  “自道行不退转”,这很重要啊!这样的人叫稳重的人。

  “且于信赖自己者,始终坦诚不欺惑”:这是第二个特点。无论何时,纵遇命难,也不能欺骗人,特别是不能欺骗信任自己的人,不仅不能欺骗,还要坦诚相待。

  能被你欺骗的,都是信任你的人。对不信任你的人,你想欺骗也欺骗不了。“始终”是强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欺骗相信自己的人,不能欺骗依赖自己的人,纵遇命难也不能这样做。

  现在很多人,欺骗朋友是小事,甚至欺骗父母,欺骗上师。朋友是最信任你的人,父母是最慈悲你的人,上师是最能利益你的人,你却背信弃义,妄加欺骗。我们不仅不能欺骗,还要坦诚相待。以前的古人都比较讲义气,那些人才是真正的人,现在哪有这样的人啊?

  稳重的人,是所有的人当中最好的人,也是最殊胜的人。大家若想跟随,就要跟随这种人;若想信赖,就要信赖这种人。

  下面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讲稳重。即身稳重、语稳重、意稳重。

  身体稳重如狮子,不受蔑视大威严,

  语言庄重如仙人,众所信任且欢喜,

  心态稳重如珍宝,降临自他之所欲。

  “身体稳重如狮子,不受蔑视大威严”:首先讲身稳重。雪山狮子是兽中之王,其他的野兽都特别害怕雪山狮子。它威严的姿态一摆,野兽们动都不敢动,因为它有强大的威力。身稳重的人就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见到那些稳重的人都要低头弯腰呢?因为他们具有身稳重的功德。

  从世间的角度讲,若是真想做一个人上人,就要这样。

  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若是要做一个指导他人的善知识,稳重是很重要的。身口意都稳重,才可能真正调伏他人,才有真正的摄受众生的能力,众人才会信服。真正有稳重功德的人,人都害怕,都不敢轻易接近。就像上师如意宝。上师对弟子们都特别慈悲,一般情况下不会批评人。但是大家都特别害怕他,不敢轻易接近他。若有事要去亲近,心里也特别害怕。我每次都是这样,到上师面前,都是手忙脚乱的,无法稳住。

  现在有些人身不稳重,哪里都去,哪里都跑;到这逛逛,到那看看;到这个家里看看,到那个家里看看;今天到这人家里吃顿饭,明天到那人家里蹭顿饭,这种人就是身不稳重。华智仁波切教导我们:“众人聚处不可去”,人聚集的地方不应该去。但是现在的人,哪里有人聚集,就去哪里凑热闹。

  身不稳定的人,在屋里坐不住,东奔西跑,无法安稳。现在山下山上都有这样的人,被称为“跑道场”的人,经常跑道场,凑热闹。这也是身不稳重的人,我们不能这样,一定要身稳重。

  “语言庄重如仙人,众所信任且欢喜”:这里通过比喻来说明语稳重。语言庄重的人犹如仙人一样。仙人没有废话,很少说话,他说出来的话都是真话,都是真理,所以人人都喜欢他,都信任他。同样,语言稳重的人,他所说的话人都特别喜欢听;他说话有力度,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特别令人信任。

  现在有些人总爱说话,在哪都说,什么话都说,却没有人听,都不爱听,也不相信他,因为他说话没有威力。有些人总是说一些是非长短,山上山下都有很多这样的人。这都是语不稳重,都是造业的。

  大家都知道口四恶业,却明知故犯,说这些离间语、恶语、绮语、妄语。你们观察一下自己所说的话,大部分都是妄语,都是假话,都是心口不一的。离间语,在这边说那个人,在那边说这个人;跑到这边说那边的事情,跑到那边说这边的事情,挑拨离间。恶语,总说一些别人不爱听,说是非,说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恶语。绮语,说些没有用的。这些都是口恶业,都是在造恶业。

  语不稳重的人,说话没有威力,没有人相信。语稳重的人,语言庄重,平时话不多,但说出来的话都是真话,都是真理,所以大家都喜欢听,并且特别信任。

  “心态稳重如珍宝,降临自他之所欲”:这是通过比喻来说明意稳重,心态稳重。意稳重者就像如意宝。若具有如意宝,你想要什么就能赐予你什么。同样,如果你具有意稳重的功德,世出世间的一切利益自然就会具足,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自然就能圆满。意稳重是最好的,也是最殊胜的。

  这是从正面讲的,接下来开始从反面讲。

  身体若不稳重者,如牛落角遭众欺,

  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

  性情若不稳重者,如风吹叶飘无定。

  “身体若不稳重者,如牛落角遭众欺”:身体不稳重的人,犹如失去两只角的牦牛,在众中受欺负。

  牦牛有两只尖锐的角,若是受到欺负,它就会用角来反抗。它不会害怕其他牦牛的,在牛群中,它会走在前面或中间。但是如果失去了两只角,就没办法了,受到欺负时也只能忍了。这种失去角的牦牛,经常会走牛群的边上,或者跟在后面,不敢跟其他那些牦牛在一起。

  同样,身不稳重的人也是这样。身不稳重的人被人看不起,几乎没有人找他吃饭,也没有人跟他聊天,处处会遭受欺压。即使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什么事情,或在一起吃饭,这种人也很难和大家融合到一起。

  “语言若不庄重者,如同乌鸦众人恨”:这里是用乌鸦来比喻语不稳重的人。说话不庄重的人,象乌鸦一样遭人记恨。

  大家都恨乌鸦,乌鸦呱呱一叫就停不下来,人们都讨厌它、骂它,说它是个不吉祥的鸟,看到它是恶兆。这里有个典故,是出自《格萨尔王传》。

  从前有朗国和霍国两个国家。朗国的国王是格萨尔王,他的夫人叫珠牡,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霍国的国王叫哥哥王(霍尔王),哥哥王的势力很大,他想找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一个形象为“乌鸦”的护法是他所供奉的护法之一,它自告奋勇要帮哥哥王找这样的女子。它飞到了印度和中原,但是都没有找到,即使找到了一些,也不是很满意。当他飞到朗国时,珠牡正好在河边洗头发,被乌鸦看到了。乌鸦回到哥哥王面前,报告说格萨尔王的夫人珠牡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应该娶她为妻。哥哥王生起了贪心。当时格萨尔王因讨伐魔国出征在外,哥哥王就趁格萨尔王不在的机会,发兵到朗国,把珠牡抢了过来。格萨尔王回国后,带兵攻打霍国。最后,霍国灭亡了。珠牡为什么被抢走了?因为乌鸦。霍国为什么灭亡了?也是因为乌鸦。因此,人们都认为它是不吉祥的征兆。

  此处,用乌鸦比喻语不庄重的人。语不庄重的人说话太多,绮语、恶语、离间语什么都说,让人厌烦。因此,有些性格比较直的人就会当面骂这种人,而有些人则会背后骂他。

  “心态若不稳重者,如风吹叶飘无定”:被秋风吹落树叶,飘来飘去,动荡不定。同样,心不稳定的人,没有主见,不会自己做决定,总在飘。

  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家里过日子,就想“我是不是应该再找一个人,换一个伴侣,这样也许会更幸福”。在单位工作,就想“领导和同事都不好,我是不是应该换个单位,换个工作,这样肯定会更顺利、更好”。于是就开始换来换去的。

  有些学佛的人也是如此,不停地换道场、换上师。“是不是跟那个上师学会好一点?是不是跟这个上师学会好一点?”像换鞋垫一样换上师。或者总是跑道场,这里跑跑,那里跑跑……这种人的心是不稳定的。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没有遇到最适合自己的法门,没有遇到最有缘分的上师,也有这种可能。一旦你觉得遇到了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上师,遇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法门,心就要定下来,不能再飘忽不定。否则,若是再漂浮不定,对你来说是最大的一种障碍,是不会成就的。

  无论依止上师,还是学修法门,一定要持之以恒,最后才能够成就。不能凭感觉,感觉好的时候就依止,感觉不好的时候就离开;感觉好的时候学,感觉不好的时候就放弃。不能这样!

  大家首先应该以智慧去观察,一旦自己认定这些对自己来说应该是最相应、最有缘分、最适合的,就不能再飘忽不定。世上肯定有很多殊胜的法门、殊胜的上师,但是没有必要再去追随。若总去攀比,哪个高、哪个好,然后就追随哪个,这是错误的。既然自己认定了这是与自己有缘分的上师,即使再差或再没有名气,也一定要坚持,要一心一意地依止,这样才能成就。这也是做人的原则,修行的根本。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总是攀比,哪个上师名气大,哪个上师有势力,如果自己的上师不如其他上师有名气、有势力,就开始没有信心了,开始想去追随那些最有名气或最有势力的上师了。这种人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原则,人品有问题了,所以留在哪里都没有用。任何一位上师,哪怕是世间的单位领导,都不会喜欢这种人。

  一位具德的上师是最慈悲的,他想度化一切众生,他对弟子都是平等的。但是这种人,因为人品有问题,信念有问题,所以是救不了的,留在身边也是祸,留在道场也是祸。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也有很多因此而被摈除僧团的人。佛是最慈悲的,但是如果对这样的人不惩罚,不处理,就会影响僧团,就会影响弘法利生的事业,这是大事!所以,我们不能顾自己,要考虑僧团的利益、众生的利益。若是对僧团有害,对众生的利益有害,必须严格处置。

  以前,甚至有真正的大成就者被赶出寺院的情况,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曾有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被阿底峡尊者赶出了僧团,为什么?因为当时如果不赶他出去,会对弘法利生不利,对僧众不利。

  在我们中心这里也一样,若是对僧团有害,对弘法有害,必须要处置,一定要处置,绝对不姑息,不能手下留情。从今以后,如果道场有这样的人,必须严格处置。

  若具无误取舍慧,安住稳重之善道,

  则能扎下殊胜之,世规如意妙树根。

  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有很多需要取舍之处,若是能无误地取舍,这种能力叫做智慧。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解释过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稳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智慧、稳重是做人的原则、根本。这里讲“世规”,世间是出世间的根、基础,因此,可以说智慧和稳重是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根本。

  本论把一个人的品行比喻成大树,树有树根。有了树根,树枝和树叶等也会自然地长出来。同样,做人的原则、要求就是智慧和稳重,有了这两个根,其他的功德自然就会圆满。

  智慧和稳重很重要,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里对此二者也诠释得比较详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大家心里应该有所了知了,千万不要一听而过,一定要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这样对你的人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二规教言论》讲记(八)

  1、稳重的两大特点都是什么?

  2、稳重和智慧,二者哪个是一切功德之基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稳重       智慧)(五明学佛网:稳重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