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什么是慈道?如何为儿女培德?千万不要给孩子灌毒,什么是毒?


   日期:2015/6/25 13: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慈道

  (一)领教而非管教

  什么叫慈道?领子学道,把子女领教好。子女由教而成,由不教而坏。孩子出生以后,就像一棵小树,必须有好的园丁,出杈就给它修掉,这样才能成材。

  我们当老人的,得会领,领教而不管教。监狱管犯人叫管教,现在的孩子可不能管教。过去你要管他,他还不会跑,现在你管他,他就要跑了。王善人明白这个道理,他告诉我们:“你要管人,就等于拿着棒子唤狗,越唤它跑得越远,因为怕你打它呢。”

  那怎么教育儿女呢?就是要领教儿女。领教与管教不同,领教就是你自己得先做出个样子来。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都会在儿女的脑海中打上一个深刻的烙印。父母是前车,前车过去就有辙,儿女瞅得明明白白。你不用刻意去教他,他自然就会沿着父母的前辙走。这也正是王善人所说的:“父母性善,儿女就善;父母性恶,儿女就恶。”

  我们做父母的要好好想一想,我们这第一任老师当得怎么样?会不会当?给儿女留下一个什么印象?有没有把儿女领教好?我听刘博士讲过这么一对父子的故事。有一天上班的时候,父亲突然回家取东西,打开门一看,发现12岁的儿子没去学校,正在家里看黄片,父亲这个火啊别提多大了,正要举手开打,儿子丢过来一句话:“就你能看,干吗我不能看呢?”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深思啊,我们要把子女引向何方呢?把子女引向人生的正路,育子有方,教子诚明,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做父母的别管儿女孝不孝,你得尽慈道。做儿女的别管老人慈不慈,你得尽孝道。这就叫各正本位,各人归到各人的本位上去。各行其道,才不会碰撞,才有太平。《中庸》上讲“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是这个意思。

  (二)多为儿女培德

  慈道有很多方面。我们不给儿女拉债务,也不给儿女攒钱财,这就是慈道。我们做父母的要培养儿女自立,不能过分地关心溺爱。一般来讲,我们把儿女养大,供他念书,走向社会,成家立业,就算完成任务了。

  可是,现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尽慈道,对儿女多是溺爱,只会用物质和金钱去惯养他,不会用精神去教导他,更不会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去引领儿女(多半因为自己没有),最终导致儿女养成种种恶习,好吃懒做、花天酒地、为所欲为,造下无边的罪孽。那可真是爱他越深,害他越深,简直就是一个劲儿地把儿女往地狱里推,还自以为是尽慈道。

  你给孩子很多钱,那就是慈道吗?不一定是慈,很可能是害。因为财是惹祸根苗,没有德行,运用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怎么做才能真正利益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用金钱立功做德、救困扶急、惜老怜贫、修桥补路、舍身护道、建筑学校、安老怀少。父母用钱去做这些事,那叫培德。给儿女培下根基,德荫子孙。这又说明一句话,“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德大了,鬼神都钦佩你,更别说儿女了。王善人也曾经讲过:“父母变,儿女就变。父母变什么样,儿女就变什么样。”

  现在很多父母都盼儿女好,盼儿女变,用各种方式,有的是管,有的是吵,有的是骂,有的是打。用这些方式盼儿女好,就是当父母的错了。错在哪里?错在专用钱财物去培养,没用德行去培养。等孩子养成了恶习,你再用恶人的态度去管,这就不是慈了。

  我们把儿女送到学校,老师情同父母,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教导孩子尊重师长。老师是干什么的?老师是育才的。父母培的是德,老师育的是才。加在一起,才能德才兼备。光培德,没有好的老师去教,孩子也不能成才。可是没有德,德根不生,老师费多大的劲儿去教,也不一定能教好。有很多父母都盼儿女有出息,甚至拔苗助长,给孩子的压力太重,对儿女的要求太严,管得太狠。其实,做父母的不用去盼,不用去压,你只要明白上面的道理,给儿女培上足够的德就行了。父母先有德,老师再有才,孩子马上就能把才接收过去。所以,要想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的栋梁,父母就一定要先给孩子培德。这是前提,这是关键!

  还有一些老人不理解儿女的心,挑儿女的理,甚至怨恨儿女,这样的老人往往容易得心脏病。有一次,我正给大家讲病,一个姓严的大夫站起来问我:“善人,我的心疼。我是搞医的,吃了很多治心脏痛的药,可还是不好使。”我就问他:“你家几个孩子呀?”他说:“三个。”我说:“你最不喜欢哪个?”他说:“老三。”我问:“为什么?”他说:“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学了,就这老三不好好念书。”我说:“所以你就恨他?”他说:“对啊!我恨他不好好读书,我恨铁不成钢。”我说:“你想错啦。一母生九子,九子还不一呢。能都考上大学吗?我看考上两个就不错了,你就该知足了。再说,你也太自私了,大学也是有名额的,你发发慈悲心,给别人留个名额吧。”经我这么一说,他乐了,说:“你说得还真有道理,哪有个个都考上的?再说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呢。从今以后,再不恨他了。”说也奇怪,约摸过了二十分钟,他的心疼就这样好了。

  后来我们经常在北安见面,我问他:“你的心还疼不疼了?”他说:“不疼了,您给我说完,再也没疼过。我放下他了,不惦记他了。”我说:“这就对了,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当马牛’,舍得舍得,把心舍了,老牵挂他干吗?你想一想,老把另一个人装到心里,能好受吗?牵情挂爱就是罪呀,牵情挂爱就是害呀。”

  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给孩子种好因,什么是因呢?起心动念就是因。你千万别说:“我那儿子完蛋了,我那姑娘什么也不是。”你真要种上这个因,他真就完蛋,真就什么也不是了。你心里总怀一个念:我儿子不错,他肯定能行。结果呢,他就能行。《言行录》中,我们看王善人说:“我没念过书,我一定让我儿子念书,还要让他把书念好了,利国利民。”果然,后来王国华(王善人的儿子)做了老师,这就是王善人给孩子种的好因。

  (三)别给孩子灌毒

  我们做父母的,特别是做母亲的,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灌毒。什么是毒?恨怨恼怒烦就是毒。怎么灌进去的呢?在孩子面前讲爷爷的坏话、奶奶的坏话,说爸爸不好、叔叔不好、姑姑不好……

  有的妈妈跟孩子说爸爸如何如何不好。因为孩子刚刚懂事,这么一讲,他马上就接收。你说爸爸不好,他就恨爸爸;你说奶奶不好,他就恨奶奶。孩子一怨恨,毒气就灌进去了,头脑马上就会混浊,身体心灵就不健康,学习自然就要下降。我们都期盼孩子好好学习,但如果不给孩子足够的精神补助,孩子怎么能学好呢?

  什么是精神补助?我们应该在孩子面前多说家人的好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不好。纵使夫妻之间闹意见,也不能让儿女看见,更不能在儿女面前吵闹。在孩子面前,要说爸爸好、妈妈好、家人都好,不管对方是谁,都要说他的长处。这样就会使孩子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长辈产生一种尊敬的心、感恩的心。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补助。

  我见过这么一个孩子,孩子刚刚懂事,妈妈因跟婆婆不和,就常对孩子说奶奶怎么不好。后来奶奶去世了,孩子还是恨她的奶奶。最后孩子精神失常了,带到我们家。因为是我三妹的孩子,所以我也不便直说。可我四妹忍不住,就问:“这孩子魔魔怔怔的,坐不稳、站不安、闹心似的。你这股恨气是哪儿来的?你是怎么恨的?”孩子说:“我妈那时候说我奶奶这么不好那么不好,我就恨我奶奶。那时候我就想,我大了要想法儿治我奶奶。”就这么说了几次,孩子的鼻腔、口里就往外冒血,鲜红鲜红的。这样弄了三次,病就好了。这是我亲外甥,要是一般的人,鼻口窜血,那还不吓坏了?看看那股恨气有多大!是谁给种的呢?妈妈种的。我们当妈妈的都要引以为鉴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